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笳笳情深 //www.sinovision.net/?1026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引世界媒体关注

已有 2008 次阅读2012-9-16 06:11 | 关注, 海域, 钓鱼岛, 中国 分享到微信

中国公务船进入钓鱼岛海域引世界媒体关注
2012年09月16日12:47  人民网

  原标题:日本惊愕中国六船“闯岛” 媒体慨叹摩擦刚开始

  中国6艘海监船14日驶入钓鱼岛周围12海里海域,这里被日本宣称为“领海”。“中国是不是疯了”,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在当天下午的记者会上再次口吐狂言,此时日本政府已经在错愕中度过了一整天。日本内阁官房长官藤村修称,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最大规模“船侵”事件。日本《朝日新闻》称,中国的对抗姿态表明,舰船大量到钓鱼岛海域不过是个开始。法新社评论说,北京的反应显然比东京预期的强硬且迅速得多。中方14日对日本的抗议和所谓交涉表示“不接受”。与此同时,俄新社称,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也几乎达到顶点。由于有日本人在上海与中国人发生肢体冲突,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昨日再次发布安全提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则表示,中国人民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日本侵犯中国领土的行径,但不针对日本人民。如今中日关系已降至冰点,有中国学者估计,如果日本不改正错误,未来30年的中日关系都将因此遭受严重打击。《日本经济新闻》评论说,对日中而言,目前重要的不是怎么重建友好关系,而是在“日中不友好”时代,每一个普通民众都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中国海监船令日本措手不及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第11管区海上保安总部称,截至14日下午1时20分左右,进入钓鱼岛附近“日本领海”的中国海监船已全部驶离。但中国此次行动带给日本的震动显然还远未散去。当天,日本朝日电视台晚间新闻的头条仍在播放中国6艘海监船早晨抵达钓鱼岛海域的画面。日本《朝日新闻》称,中国与日本的对抗姿态表明,舰船大量到钓鱼岛附近海域只不过是个开始。

  “新一轮交锋令亚洲两巨人之间的紧张再次升级。”世界不少媒体都做出和美联社相同的判断。英国《金融时报》称,这是中国海监船自今年7月以来首次进入钓鱼岛海域,当时3艘中国渔政船进入该海域,被日本谴责为“极其严重”且“不可接受”。路透社报道说,日本海上保安厅14日出动大批巡逻船及飞机在附近“警戒监视”,但没有对中国船只实施拦阻。日本海上保安厅和警察厅14日通过政府官报公示了19个海上保安官可行驶警察权的地点,包括钓鱼岛等3个都县的岛屿。竹岛(韩国称独岛)和北方四岛(俄罗斯称南千岛群岛)被排除在外。美国《华尔街日报》评论说,钓鱼岛已成为中日两大亚洲强国海上竞争的标志。

  “中国是不是疯了”,日本东京都知事石原慎太郎14日在记者会上再次口吐狂言,不过这也将日本对中国海监船突然出现的错愕暴露无遗。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称,当14日早晨获知这一消息后,日本首相野田佳彦和官房长官藤村修提前1个多小时抵达官邸。正在澳大利亚访问的日外相玄叶光一郎和防卫相森本敏也决定提前回国。法新社说,东京称中方此举“前所未有”。分析人士认为,野田在将钓鱼岛“国有化”后一直没采取任何措施,似乎是想在国内上升的民族主义情绪和中国的反对之间找一条出路,但没想到,北京的反应比预期强硬迅速得多。

  对于中国派出海监船的举动,俄罗斯《消息报》援引专家的分析说,这是中国表明坚决捍卫主权的决心,但又并不想采取极端措施。但有媒体担心,中日船舰在同一海域行进很可能碰撞,乃至“擦枪走火”。《联合早报》援引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时殷弘的话说,中日船舰对峙不仅有可能,且已近乎是必然,就连军事冲突也不能完全被排除,因为这不单是没有开战意图就能避免的。

  在海监船以巡逻的方式重申钓鱼岛及其附属海域为中国所有的同时,美国当地时间13日,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李保东向联合国交存了钓鱼岛领海基线声明及海图。一名国际海洋法专家14日对《环球时报》说,这是一次立法维权,明确了中国海洋公务船的具体执法范围。日本NHK电视台称,中国渔船可能会大批进入钓鱼岛海域作业,因为中国政府在东海海域制定的休渔期将于16日结束。据香港商业电台报道,香港保钓行动委员会打算下周再次前往钓鱼岛宣示主权。中国社科院学者倪峰对《环球时报》说,中国对日的反制措施还将随着局势发展跟进,钓鱼岛问题现在只是刚开始,离结束还远。

  “我们将采取所有可能措施确保尖阁诸岛(即钓鱼岛)附近海域安全”。日首相野田佳彦14日这样表示。但在日本政法大学教授萩谷順看来,种种事实表明,日本在处理这一问题时的所有举动都是被动的。据日本《读卖新闻》报道,在日本自民党确定总裁竞选人的会上,要求每个人阐述如果当选后将如何对待钓鱼岛问题。《华尔街日报》称,让日本外交更加棘手的是,东京还必须在新驻华大使无法到任的情况下应对矛盾升级。在被任命两天后突然在街上晕倒的西宫伸一还住在医院里。

  《朝日新闻》报道称,一名中国官员说,“现在中日两国友谊已经崩溃”。上海社科院研究员金永明14日称,如果日本不改正错误,将给未来30年的中日关系带来沉重打击。“虽然眼下我们还不知道“购岛”事件对中日关系的重挫到底是什么样,但可以肯定的是,至今事件的影响范围已涵盖双边关系多个领域。”俄新社的判断已成为国际媒体的共识。

  “学会如何与讨厌的对手相处”

  “日本政府还真是没完没了:竹岛是我们的,尖阁诸岛是我们的,北方四岛也是我们的!”美国《华尔街日报》的文章称,日本几乎每天都像个跳针的唱机一样不断重复着上述主张。随着与一些邻国的紧张关系不断升级,日本的新闻机构将大量版面和播出时间都贡献给这一问题。韩国《中央日报》14日批评已进入选举模式的日本政治圈,不断爆出狂妄言论,愈发右倾。

  俄新社称,在中国,民间的反日情绪几乎达到顶点。据《朝日新闻》报道,日本最高法院网站14日被可能来自中国的黑客攻击,网页被篡改为钓鱼岛属于中国的画面。美国《洛杉矶时报》评论说,比起北京官方反对日本“购岛”的声明,中国民间草根行动展示出的热度和愤怒则火爆得多。14日,日本驻上海总领馆再次发出提示,并称已经发生6起日本公民被骚扰事件。其中一例是,一名日本人脸部被泼汤面,导致眼部受伤。《华尔街日报》报道称,日本变得越发担心是因为,不久就将迎来“9·18”。

  英国《金融时报》评论说,殖民主义的历史已经结束,但其幽灵依然在东北亚上空盘旋。无论钓鱼岛还是独岛,利益可以妥协,情感却难以让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14日在记者会上说,中国人民强烈不满和坚决反对日本政府侵犯中国领土主权的行径和右翼势力的肆意挑衅,但这不是针对日本人民的。

  “如果我有足够财力,希望邀请更多中国年轻人到日本。如果中国年轻人更了解日本,反日情绪应该会减轻。”《日本经济新闻》的文章称,说这话的是日本一名知名雅乐演奏家,当时正值2005年春,反日游行活动在中国全境蔓延。不过该文作者认为,鉴于越了解对方,就越容易产生厌恶情绪,“日中友好”或许不会再次出现。他说,目前最重要的问题不是如何才能建立友好关系,而是如何与讨厌的对手和平相处。在“日中不友好”的时代,每一个普通民众或许都应该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亚马逊森林的蝴蝶挥动几下翅膀,美国得克萨斯州就遭遇了一场龙卷风。虽然蝴蝶是罪魁祸首,最终却无力阻止风暴。”英国《金融时报》题为“石原慎太郎的蝴蝶效应”的文章说,回顾几个月来事态的演变,石原或许也没有预料到事情会发展到如此地步,在一个微妙平衡的国际关系系统中,任何结果都难以达到预期意图。早知如此,又何必当初呢?

  俄远东研究所学者帕夫柳琴科对俄新网说,尽管中日“岛争”近期急剧激化,但两国“坐到谈判桌前”解决争端仍是最现实的一种事态发展模式。因为发生冲突代价太高,双方为此所付出的牺牲将远大于因此获得的利益。《环球时报》记者14日走访了松下新产品展览中心,工作人员不会主动提及钓鱼岛问题,依然在培训中文解说员,准备迎接中国游客到来。记者还从一些企业了解到,尽管两国因钓鱼岛闹得不可开交,但关于如何开拓中国市场战略的讲座仍如期召开,且人气很旺。

  美“真诚”保持中立,俄呼吁和平解决

  中日钓鱼岛争端引起世界,特别是周边国家密切关注。俄罗斯外交部新闻司14日向俄新社表示,中国与日本围绕钓鱼岛的争端应该通过和平渠道解决。但同一天,日本共同社报道说,日本外相玄叶光一郎和防卫相森本敏在澳大利亚出席了两国外长和防长磋商,发表共同文件,确认日美澳三国将在安全领域开展合作,共同“制约中国”。日本就自卫队和澳大利亚军队紧密合作达成一致,双方还将推进防卫装备品的共同研发。

  美国到底会不会插手钓鱼岛问题一直备受猜测,美防长帕内塔下周访日为此增加了几分未知。13日,回国述职的美国驻华大使骆家辉在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的一次公开演讲上说,美国做出的在领土争端问题上保持中立的声明是真诚的。

  但英国广播公司报道说,在近日的美国国会听证会上,关于是否介入与中国有关的领土争端引发争论。美国智库学者葛来仪认为,如果中国在钓鱼岛和黄岩岛争议中动武,美国基于协防条约必须回应。美国前副助理国防部长布鲁克斯说,美国和东亚领土纠纷距离遥远,缺乏运作平台,不可能成为争议中主要角色。而且中国不再是新兴力量,中国的海空军力足以控制整个南海区域,时间在北京手中,美国难以介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