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陆离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088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捶打美国教育

热度 12已有 1440 次阅读2012-6-5 08:37 分享到微信

Steve Perry, Push has come to shove, New York: Crown Publishers, 2011

捶打美国教育 - 南桥 - 南桥的博客
美国黑人区有两个小孩,从小一起长大。上高中后分道扬镳:一个继续上学直至升入大学。一个走上街头,成了毒贩。毒贩腰包越来越鼓,学子口袋日益空瘪。毒贩常主动要帮小哥们。出于自尊,学子不要毒贩的钱。有一年,学子差了3500块,无法继续上学。无奈下,指望找毒贩借钱,但心有不甘,找到校长,痛陈教育机会不公。校长说,这学费给你免掉,但这个学生要答应一个条件:日后要用所受教育,帮助同样的孩子改变命运。

这个孩子一步步兑现当初对校长的承诺。他在教育落后的穷人区创办了两所高中,大学入学率都达到了100%,被《美国新闻和世界报道》杂志选入美国最出色的高中名单。他接着成了CNN的教育评论员。最近又写了一本广受赞誉的《从推动到冲击:让我们的孩子得到他们应有的教育》一书,讲述自己的教改经验和理想。此人是史蒂夫·佩里博士(Dr. Steve Perry) 。

教育问题关系到千家万户切身利益。我对美国教育多有赞赏,但也始终注意到,在美国,教育界也不断遭到批评。这种不间断的反省,让美国教育持续进步。

 
 
受到批评最多的是公立中小学 。大部分美国家庭,都需交纳房地产税,这税有很大一部分直接进入当地中小学,居民每年都会收到收据,上面清晰列出多少钱花给了附近学校 。倘若学校效率低下,学区内家长的情绪可想而知。

身为教育界中人,佩里毫不讳言公立学校的失败。他在书中多番怂恿家长推动改革,甚至采取极端手段,如“起诉他们”,或是通过电子手段,组织起来,强行推动学校变革。作为一校之长,他对学校运营的低效处了如指掌,文字直言不讳。他表示“教师工会” 是美国教育“所遇到的最大的坏事”。他还指出一些低绩效的学校,对附近上学的学生不公。一些州为了教育公平,给学生家庭发放抵扣券,让他们可选择其他学校入学,比如收费的私立学。佩里支持这样的做法。佩里还以被大众传媒磨练过的通俗语言,分析了好老师、好课程、好校长的各项要素。这本书对于希望了解美国学校教育的人应该颇有帮助。佩里的文字也很直接了当,没有多少教育家的行话黑话,甚至还有一些试图拉近读者的粗话,这在教育图书里很是少见,因为此书的读者对象多为成年人 —— 家长、学校管理者等。

书里关于家长部分的描述让人获益不少。在中国,教育几乎全盘“外包”: 学校提供正规教育,家长花钱让人课余辅导。家长自己参与很少。美国家长的参与参与深入而广泛。家长要检查作业,督促阅读,协作做作业,参与课外活动。不是老师偷懒,才让家长参与教育。学校老师为了让家长参与可谓煞费苦心。比如我们两个孩子的班级老师,每周都要制作一份简报,告诉家长一周学校发生着什么事,接下来有什么计划,这些都要花时间花精力。有些作业需要家长配合,如在家完成的手工制作科学实验等。家长还需要配合孩子完成一些和学习似乎直接无关的活动,比如野外考察,学校义卖等。这些活动,就已经让家长疲于应付。中国家长让孩子做作业,自己去打麻将,或是只管自己的工作,把孩子丢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保姆,任由这些人的水平,决定孩子的成长。如果美国家长这么参与佩里还说参与不足,中国家长对这样的反省,不知作何感想?

佩里说,“成人”(adult)和“家长”(parent)是不同的概念。很多人虽已生儿育女,但不能顺利升级为“家长”。有的人做了父母,但是凡事以自己的工作、朋友、爱好为重,忽略对孩子的义务。还有一些成人,愿意做孩子的“朋友”但不愿当“家长”。佩里说,家长就应是家长,孩子们指望你提供教导,做他们榜样,你不能只是说做 “朋友”。他们希望和你保持“安全距离”。佩里举例说,当年Myspace很红火,就是因为这是青少年自己的空间,家长一般不来。后来家长渐渐入驻,他们就开始大规模撤退了。

他鼓励家长更多地履行自己的职责,比如“审计自己的家”,看看家里是乱成一片,还是整饬有序。孩子是不是在你看电视的地方学习?他们有无一个 “教育圣殿”一般的学习处所,能不受干扰地安静学习?

家长如果用车子来打比方,有的像跑车,有的像皮卡,有的像面包车。跑车时髦但自私,没多少空间留给孩子,这是说一些家长只顾自己(full of themselves), 不顾孩子的成长。 皮卡式父母注重实用,对孩子教育的细节考虑周全,但这样的家长容易变成乏味的“监工”,只能提供督促,无法提供教养 。面包车型家长, 生活里装的都是孩子,没有自己, 离开孩子,就没有自己的生活,没有一个彪悍有力的自我,故而也不能成为很好的人生榜样。他说三种家长其实应该取长补短,合理平衡。

总的来说,他认为深度参与教育的家长还是不多。孩子的成长如白驹过隙,不可错过,日后后悔已无济于事。想来弥补,已经时过境迁,儿女已经成人,再去管已经碍事。佩里也不是光说不练的假把式。作为一个教育专家,他有大量机会去各地演讲,与孩子聚少离多。本书结尾,他说决定不再接受任何其他活动邀请。在工作之余,多些时间带孩子。做家长也好,当老师也好,“养家糊口”(make a living)不是人生的唯一,生命更大的意义,是我们能否“培育生命”(make a life)。一代过去,一代又来,继往开来之中,若轻忽了子女教育, 我们来世上一遭,便是支取多过奉献。说句不好听的话,是白做一回父母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9

握手
2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回复 rubin 2012-6-13 00:32
  
回复 陆离 2012-6-6 08:44
中间偏左: 拜读! (我比红酒简洁吧
哈哈,谢谢大锅来访!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6-5 16:46
能接受批评,美国才伟大。
回复 光头 2012-6-5 16:22
欣赏拜读!
回复 ellybeauty 2012-6-5 14:32
在理!应好好反醒自己!
回复 青竹凌云 2012-6-5 11:06
欣赏!
回复 中间偏左 2012-6-5 11:01
拜读! (我比红酒简洁吧
回复 红酒不过夜 2012-6-5 09:45
拜读精彩好文!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