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chenyunhe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1269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陈运和:茅家岭,周田村,我寻上饶往事(原创)

已有 613 次阅读2020-9-24 05:17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我居住将近20年的上饶市滨江西路30号401室,两间卧室朝南而凭窗俯视,看得见与路并行的信江在眼前水往西流去。再望得远一些,就是江对岸的汪家园,由广丰县流入信江的丰溪河与信江构成一块三角洲。信州区区委、政府大楼立在那儿,近几年高楼越盖越多,都是20、30几层的,甚至更高。再放眼远眺过去,就是耸立的上饶集中营革命烈士纪念碑,还有上饶师范学院、江西医专校舍等一片称之为上饶高校区。原先这儿属茅家岭乡管辖,现成了茅家岭道街办事处。近年由于汪家园高楼众多,往往会挡住了我站在家中的视线。稍稍转个向,隔着丰溪河,汪家园对岸的上饶三江公园颇吸引人,新修的丰溪河大桥连接水南街一片,也变得高楼开始与老城区争夺地皮。

周田村位于上饶市信州区茅家岭叶挺大道延伸段,有586户村民,总人口2560人,是整个信州区最大的村,几乎占据了茅家岭街道的一半。但同时,周田村也曾经是全区最落后的村落之一。我久居上饶,茅家岭常去,而距离茅家岭几里路的周田村,直至退休后才去过。如今,上饶新机场快使用了,一条机场大道正从周田村旁边通过……

大约10年前,我邀小学或初中的两位老同学从胜利渡口步行出发,过了大桥沿着叶挺大道走,一个多钟头即到。周田村房屋破破烂烂,到处极脏,周田村关押新四军的旧址,几幢老屋平房锈锁紧闭当年的峥嵘岁月。我们三人踮起脚尖也看不见里面的情景,钥匙谁有更不知?什么都没看见,颇失望顺着原路往回行。到上饶集中营旧址附近,又发现四处新修起围墙,连上饶革命烈士纪念碑仰望也要购票。反正以前上去过多次,走!坐1路返回市区。不久,与我同行周田者、老同学曾国华患癌症走啦,才66岁就远行,心中实在难受!

历史终于进入暖冬的一天,我与妻商量再去周田村看看10年后有没有变化。作为当代作家诗人,我也想写点东西,不然对不起关押在那儿的新四军将士,关押过那儿的革命志士与文化人,关押过那儿的长征跋涉者、文学老前辈、鲁迅先生的亲密战友冯雪峰。尤其冯雪峰,与我干的属同行,一生受尽苦难折磨,许多事令人难忘呵!这次,总算如愿了。所有旧址仍锁得牢牢的,带上相机也只能拍摄屋外。正好碰上一位当地81岁的农民诸葛有堂非常健谈,闲聊中才知周田村诸葛姓居多,浙江兰溪县迁来,为三国诸葛亮后裔。引见93岁当地另一位最长寿的农民诸葛新良,他有钥匙可以开门。两人热情的老人不愧是这段烽火年代的见证者,我们在一起交谈了许久许久,旧址一间一间房细看、拍照,并与老人合影……一切,太陈旧了,真该好好维修一下这革命课堂历史教科书。

周田监狱旧址为上饶集中营本部所在地,1941年3月设立之初,打着“军政训练机关”的幌子,由两个重要部分组成,简称“军官大队”和“特别训练班”,专门囚禁“皖南事变”中被俘的新四军排以上干部和从东南各省地方搜捕来的共产党员、爱国进步人士,共700余人。周田大本营监狱旧址内设:各中队旧址、大礼堂、操场、“特训班”旧址、班本部旧址、“七君子”囚室旧址(冯雪峰则为"七君子"之一)等。狱中革命志士在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同敌人展开了英勇顽强、坚贞不屈的斗争,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斗争篇章。

笔写到此,我要着重讲一讲冯雪峰。他于1903年6月2日出生,浙江义乌人;于1976年1月31日去世,差一点就活到"四人帮"被粉碎以后,改革开放即开始。冯雪峰称得上现代著名诗人、文艺理论家。1921年考入浙江省立第一师范,1925年到北京大学旁听日语,1926年开始翻译文学作品及文艺理论专著。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筹备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后任“左联”党团书记。1933年底到瑞金任中共中央党校副校长。1950年任上海市文联副主席。后调北京,先后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总编、《文艺报》主编、中国作协副主席、党组书记。1954年因《红楼梦》研究问题和“胡风事件”受批判,1957年被划为右派。1966年又被关进牛棚,1976年患肺癌去世。1979年中共中央为他彻底平反并恢复名誉。冯雪峰著作丰富,还写了电影剧本《上饶集中营》,由上海电影制片厂1950年拍摄,全国放映。我认为,到过上饶且在上饶生活过的现当代作家中,数冯雪峰最为杰出,上得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世世代代上饶人,绝不能忘记!

这里不得不提一下冯雪峰与周扬的关系问题。据说,俩人都是在1927年“四一二”大屠杀的白色恐怖中加入中国共产党的,俩人都是坚定的共产主义者。在周扬因白色恐怖失掉党的关系时,是担任“左联”党团书记的冯雪峰恢复了他的党籍。在左翼文艺阵营中,周、冯俩人曾经是并肩作战的战友,相濡以沫的同志。但是,这种关系并没有多长时间,俩人就几乎从战友同志成为冤家对头。究其原因有三:一是众所周知的冯雪峰从陕北到上海没有直接找周扬等党员而先去找了鲁迅。二是“两个口号”论争的问题,使他们处境十分尴尬。三是建国以后,周、冯二人虽同属文艺界,但情感有些隔膜,甚至思想也常处于对立状态。当时,周扬为中共中央宣传部兼文化部副部长、党组书记,属整个文艺界主要领导。冯雪峰职务比周扬低,为人民文学出版社社长兼党组书记等。1957年反右时,“两个口号”论争成为冯雪峰被文化部定为右派的“罪证”之一,终遭灭顶之灾。再往后,文化大革命开始,“国防文学”又被诬为资产阶级口号,周扬首当其冲地被揪斗入狱。而主张“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的冯雪峰,也未能幸免,受到残酷迫害。又听说,造反派多次找到冯雪峰要其揭发周扬反党罪行,冯雪峰均拒绝。周扬大概也有耳闻而颇为感动,1975年11月从监狱释放出来后,便顶着严冬寒风,独自一人坐公交,主动去叩开冯雪峰所住的那间低矮的平房,看望了已处癌症晚期的冯雪峰。两位命运多舛的同志终于站到了一起,相逢一笑泯恩仇,多年的矛盾冰消雪化了。这就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时刻、难忘事件。

 回到现在,我仍为冯雪峰人格点赞!

刚从周田村回来,正逢快过春节了。记得是1月15日那天,贺敬之在接到我去信、照片及赠诗后的回电,92岁著名老诗人电话中说的一些话,让我这长期生活在基层的平民百姓写诗者十分感动。我更记得1978年1月起,贺敬之先后作为文化部副部长、中宣部副部长时,根据中央精神曾对冯雪峰与胡风、丁玲等全国文艺界几件重大冤假错案的平反改正,做了大量的复杂而细致的具体工作。我想在上饶集中营周田村被囚510天的冯雪峰要是健在,也会感谢贺敬之这位可敬的老部长的。

新闻联播与中国作家网上,看见刘云山代表习近平总书记给歌剧《白毛女》作者贺敬之拜年,我高兴。贺敬之给我的电话中对我讲“有机会上北京再到我家玩”,我也答应了。春节期间,我又一次去周田村为那两位老人送相片,讲话算数,诺言兑现。两位老遇见啦,相互间忍不住在笑,其实他们俩并不知道我姓什么、职业干什么……都留我吃饭,拉来扯去,我只表示“谢谢”就走啦!

茅家岭,周田村,革命旧址农民心,给了我太多的联想与记忆……

 

                                                                       2016.2.12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