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换个视角看待美日同盟关系

已有 2068 次阅读2010-12-15 10:21 |个人分类:理论探索|系统分类:军事分享到微信

综观2010年的东亚战略形势,美日借钓鱼岛“撞船事件”和朝鲜半岛局势变化之机,持续数日在东海高调举行有航母参与的联合军演,进一步强化了美日同盟关系,这无疑是值得关注的大事情。

如果要问,此番美日强化同盟关系对中国究竟是坏事还是好事,首先应当说是坏事。这次美日联合军演,强调以中国为目标,演习地点甚至靠近钓鱼岛海域,联系到美国政府和军方曾多次表示钓鱼岛问题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其联合军演和强化同盟关系的各种举动,剑指中国毋庸置疑。从这一点上看,中国今后解决钓鱼岛问题将面对更大的困难和压力,美日联手对中国决非是好事。

然而,任何事情都有两面性,美日强化同盟关系也是如此。一方面,解决中日东海争端,如果只是限于双边,中国仍有较大回旋余地,也可做出多种选择。但美国的介入改变了这种局面,中国选择的空间被大大挤压,这在战略上显然不利;另一方面,海上领土争端并非中日两国关系的全部甚至主要问题所在,日本未来的发展走向和在东亚将会发挥何种作用,则是中国更需高度关注和保持警惕的问题。在这方面,美国通过加强美日同盟关系,继续保持对日本的约束,足以减轻中国的战略忧虑,所以从长远看对中国又是有利的。

多年前,在美国对日本实行“越顶外交”,迅速实现中美关系正常化的重要历史关头,毛泽东与来访的美国国务卿基辛格曾有过一次意味深长的谈话。毛泽东说,一定不能让日本感到美国在怠慢它,它生来就感到不安全,十分敏感;中国不会强迫东京在中美两国之间做出选择,那样做可能使日本政治力量出现两极分化,肯定会加剧日本的不安全感,而且可能引起传统的民族主义情绪;他们首先需要同美国保持良好关系,其次才是我们。在基辛格看来,毛泽东不希望看到一个毫无约束的日本在各国之间挑拨离间,因为这种情况会加强日本的沙文主义情绪,美国的任务是同日本保持密切联系。正是这次谈话,促使基辛格临时动议,在回国途中到东京停留了几天。

毛泽东的思维是一种外交大智慧。在当时情况下,中美互有战略需求,中国也完全可以要求美国冷落甚至疏远日本,但毛泽东却采取了让基辛格意想不到的态度,希望美国能够加强与盟国的团结。对于日本,毛泽东可谓一生都在与其打交道,抗战八年将日本侵略者赶出中国的国土,这是毛泽东视为一辈子所作的两件大事之一,新中国成立后直到他去世前,毛泽东始终都在关注日本,这种深谋远虑也体现在他与基辛格的谈话中。

毛泽东的真实想法,就是希望美国能约束日本,不要让军国主义在日本卷土重来,而这样的事情中国做不了,只有美国能担当此任。时间过去了这么多年,中美日关系依然如此,美日同盟关系“双刃剑”的性质也并未改变。在今天的形势下,日本要想越过“和平宪法”,走扩充军备和在海外使用军事力量的道路,甚至发展核武器,这些中国都挡不住,唯有美国能够对其进行约束。这样做的前提条件是,美国必须维系和加强美日同盟关系,对日本提供必要的安全保证,同时日本也必须为美国的“付出”埋单。

国际关系是件很复杂的事情,相互关联、相互制衡是一种常态,好事和坏事也往往交织在一起。就美日同盟关系而言,中国历来强调它应当限于双边,而不应针对第三方,但这种要求很难实现。美国如果不站在日本的立场考虑和处理问题,不能向其提供具有实质意义的安全保证,美日同盟的基础也就不复存在。因此,美日加强联盟能够约束日本,这对中国有利,也是好事;但在中日出现纷争的情况下,这种同盟又在很大程度上制衡中国,这对中国显然不利,自然也是坏事。

过去,美日同盟设定的情况是“台湾海峡有事”,现在则变成“钓鱼岛有事”,其战略背景当然都是中国。在此情况下,中国虽然不宜一概否定美日同盟关系,但必须设法将这把“双刃剑”针对中国的那一面加以“钝化”,使其对中国的威胁降到最低。这里的关键是如何调整中美日之间的关系,对美日同盟的负面效应加以限制。在美日关系得到强化时,要把工作重点放在日本方面,防止因中日关系的恶化导致美国“渔翁得利”;在美日出现矛盾时,则应对美国给予支持,不作分化美日关系的事情,也不要寄希望于中日联手对付美国。在这方面,毛泽东的外交智慧是留给国人的宝贵遗产,我们应当认真体味和继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