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展望未来集成创新的十年

已有 896 次阅读2012-8-3 06:21 |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展望未来集成创新的十年

             ——创造性发展马克思理论将是世界关注的焦点(2)

                                                       包海山

                                        二、集成创新   服务现实

           广义文化是人的思维和行为的总和,是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有机整体。从不同的角度,文化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和不同的类型。例如在鄂尔多斯,草原文化、黄河文化,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城市文化,是以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文化或者说经营文化;阿尔寨文化、河套文化、朱开沟文化、秦直道文化、长城文化是以历史印痕和记忆为主要特征的历史古迹文化;老子文化、成吉思汗文化 、马克思理论等是以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为主要特征的名人文化。真正具有科学内涵的名人文化,虽然视角和触点不同,但都是遵循同样的自然法则的文化,也是可以跨越时空融为一体的文化。因此,最高效率的创新,是在以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为主要特征的名人文化基础上的集成创新。

           我们的集成创新,是为了服务社会现实。劳动是人的内在本质。从劳动创造价值的角度来看,创造使用价值的劳动是“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追求交换价值的劳动是“劳动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而目前的社会现实就是处在追求交换价值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式阶段。我们为社会现实服务,一方面是要面对社会现实,而另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改变社会现实。可以说,当今社会是金钱社会。马克思说:“钱是一切事物的普遍价值,是一种独立的东西。因此它剥夺了整个世界——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当钱剥夺了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的价值时,劳动和劳动的产品一同异化,而且“物的异化就是人的自我异化的实践”。在资本、劳动、土地经济三位一体中,随着劳动、土地以及整个劳动生产力和社会生产关系都具有了资本属性,马克思所说的现象出现了:“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生产和它的历史规定性直接融合在一起的现象已经完成: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 这就是我们要面对的社会现实,也是要改变的社会现实。马克思理论有助于我们了解社会现实,而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理论能够促进社会现实的改变,因此将会成为世界关注的焦点。

            对存在资本关系的全部现代社会的发展过程,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研究探讨。一是根据拥有、管理以及执行资本职能者的身份和构成不同,我们把全部现代社会划分为个体资本主义、国家资本主义和社会资本主义三个不同的历史自然发展阶段;二是根据应用资本的运作规律具有“盲目性”和“科学性”的不同,我们把全部现代社会划分为盲目资本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两个不同的历史自然发展阶段。 综合两方面的因素来看,资本属于个体拥有的个体资本主义,是盲目资本主义;资本属于国家拥有的国家资本主义,既有盲目性也有科学性,是从盲目资本主义向科学社会主义的过渡时期;而资本属于全社会共同拥有的社会资本主义,即超越国家形式的整个人类共同科学地运用资本的运作规律来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社会资本主义,简称科学社会主义。当我们推理出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路,并看清楚现代社会所处的发展阶段,就能够高效地为社会发展进步的现实服务。

                                          (一)社会资本主义

             就国家与社会资本相对而言,国家可以破产,国家也可以解体和消失,但是社会资本依然存在。恩格斯认为:“随着社会主义社会制度的建立,国家就会自行解体和消失”;“国家真正作为整个社会的代表所采取的第一个行动,即以社会的名义占有生产资料,同时也是它作为国家所采取的最后一个独立行动。那时,国家政权对社会关系的干预在各个领域中将先后成为多余的事情而自行停止下来。那时,对人的统治将由对物的管理和对生产过程的领导所代替。国家不是‘被废除’的,它是自行消亡的”。在国家形式自行消亡之后,资本作为超越民族和国家的一种集中的社会力量依然存在,那就是超越国家形式的整个人类共同“科学”地运用资本的运作规律来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社会”资本“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

      任何事物都是相对而言的。生产资料相对于个体拥有来说,国家拥有就是公有制;而相对于全人类共同拥有来说,国家拥有就是私有制。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雇佣劳动的实质是使劳动力变成一种可以自由买卖的一种商品。只要作为人的内在本质的劳动依然是商品,只要存在资本关系,那么通过劳动力的交换和消费,“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私有权”依然存在,那还是“十分荒谬”的事情。因此,科学地运用资本的运作规律完成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的历史任务之后,存在资本关系的社会资本主义即科学社会主义就会消亡,最终进入共产主义发展阶段。

             我们应该清楚,社会资本是全人类所共同创造出来的。社会资本高度集中的背后,是人类智慧的有效整合。对社会资本的集中和消亡过程,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认为信用事业,通过一根根无形的线把那些分散在社会表面上的大大小小的货币资金吸引到单个的或联合的集团公司手中。现在单个资本的相互吸引力和集中的趋势,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不论集中是通过吞并即某些资本成为对其他资本的占压倒优势的引力中心,打破其他资本的个体内聚力,然后把各个零散的碎片吸引到自己方面来,还是通过建立股份公司这一比较平滑的办法,把许多已经形成或正在形成的资本溶合起来,经济作用总是一样的。在一个社会里,只有当社会总资本合并在唯一的资本家公司手中的时候,集中才算达到了极限。这种剥夺是通过资本主义生产本身的内在规律的作用,即通过资本的集中进行的……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达到了同它们的资本主义外壳不能相容的地步。这个外壳就要炸毁了。资本主义私有制的丧钟就要响了。

       在强调“主义”意识的语言环境中,有句话很含蓄、很有哲理:“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主意’自己拿。”确实,什么“主义”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客观存在着社会资本不断高度集中的现实。“一个资本家打倒许多资本家”,是因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是唯一的,遵循唯一规律的执行社会资本职能的专家,能够打倒所有违背规律的资本家;而人类共同遵循唯一的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时,社会总资本就会合并为唯一的单个资本,使社会总资本的高度集中达到极限,使资本关系的外壳炸毁,最终把人类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我们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理论,就是要研究探讨在这种发展过程中,什么样的企业集团、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什么样的生产方式,能够使“规模不断扩大的劳动过程的协作形式日益发展,科学日益被自觉地应用于技术方面,土地日益被有计划地利用,劳动资料日益转化为只能共同使用的劳动资料,一切生产资料因作为结合的、社会的劳动资料使用而日益节省,各国人民日益被卷入世界市场网,从而资本主义制度日益具有国际的性质”。

       从宏观上来说,社会资本主义能够实现从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向以经济建设为基础、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中心平稳和谐转型;能够协调好资本和劳动的关系,逐渐凸显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企业是多种生产要素组合利用的场所,是创造财富、分配利益、共享成功的主体,也是人们参与劳动、发挥才华的主战场。

            从资本角度来看,个别资本股份化、私人资本国有化、民族资本国际化以及经济全球化,就是资本社会化行进的轨迹。当社会总资本合并为唯一的单个资本时,资本的人格化、资本的全民化。与此同时,如恩格斯所言:“资本在日益增加,劳动力在随着人口的增长而增长,科学又日益使自然力服从于人类。这种无穷无尽的生产能力,一旦被自觉地用来为大众服务,人类所肩负的劳动就会很快减少到最低限度”。

            从劳动角度来看,在能够使社会总资本合并为唯一的单个资本的全球化企业集团中,更容易消除分工,促进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如恩格斯所言:现在已被机械破坏的分工,即把一个人变成农民、把另一个人变成鞋匠、把第三个人变成工厂工人、把第四个人变成交易所投机者,将完全消失。教育将使年轻人能够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将使他们能够根据社会需要或者他们自己的爱好,轮流从一个生产部门转到另一个生产部门。因此,教育将使他们摆脱现在这种分工给每个人造成的片面性,并且使自己的成员能够全面发挥他们的得到全面发展的能力。“一方面,任何个人都不能把自己在生产劳动这个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中所应参加的部分推到别人身上;另一方面,生产劳动给每一个人提供全面发展和表现自己全部的即体力和脑力的能力的机会,这样,生产劳动就不再是奴役人的手段,而成了解放人的手段,因此,生产劳动就从一种负担变成一种快乐”。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