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创新、信息化、走向全国的鄂尔多斯学研究

已有 1334 次阅读2016-7-9 07:04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杂谈| 鄂尔多斯, 创新 分享到微信

            创新、信息化、走向全国的鄂尔多斯学研究
                                          包海山
           自治区社科联提出分类管理,针对性服务,要让区直社科类社团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对于鄂尔多斯学研究来说,我们注意到,自治区社科联主席杭栓柱在区直社科类社团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强调了创新、信息化、走向全国。这三个关键词,使我们厘清了思路,明确了方向,增强了信心。
           顺应知识大融通、智慧大融合的必然趋势,杭栓柱指出:自治区社科联鼓励支持社团跨界、跨学科、跨地域的大型学术活动,促进社团学术能力建设;推动面向大学科领域社团集群发展,促进成员之间的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支持社科类社团积极参与和承办国际学术会议,发出我们的声音,唱响我们的旋律。
          地方学是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学科知识体系,各个地方学之间可以开展跨界、跨学科、跨地域的大型学术活动,各地方学之间容易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能够面向大学科领域集群发展。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内蒙古是第一家地方学研究机构,成立于2002年,2005年倡议成立“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并担任轮值主席方(2008年移交北京学研究所),这是一个创举。今年,我们把创新、信息化、走向全国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努力在两个方面取得新的业绩。
            一、集中展示已有成果,建立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平台
           今年2月,我们在学术性网站即民间智库草根网,建立了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主要集中展示两方面的研究成果:
           (一)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以来,在报刊书籍发表有关经济社会文化历史民俗等大约2000多万字的研究成果和基础资料,其中围绕学科建设方面的成果大约100万字,包括专著《鄂尔多斯学概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鄂尔多斯学学科建设探索》,论文集《地方学与鄂尔多斯发展研讨会专辑》、《鄂尔多斯学研究》、《论地方学建设与发展——中国地方学建设与发展研讨会文集》、《地方学的应用与创新座谈会专辑》,还有奇朝鲁《心路——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十年历程》、陈育宁《我与鄂尔多斯学》《地域文化的资源与开发》、夏日《我眼中的鄂尔多斯现象》等有关著作中收录的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以及近几年在报刊发表和论坛提交的文章。我们将用半年的时间,以博文的形式,把14年来有关鄂尔多斯学研究方面的成果集中展现出来。
           (二)其他相关学科研究成果
             1、中国学。主要有两个概念:一是国外的“中国学”,我们刊载了美国、俄罗斯、德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印度、蒙古国等世界各国的“中国学”研究成果和信息;二是本土“中国学”,这是未来中国学构建的必然趋势,我们刊载了如何思考和建构一门真正的中国学》、《时代的呼唤:构建中国本土的“中国学”》、《江苏高校召开“中国学”一级学科建设研讨会等文章。2、各个地方学。我们刊载了北京学、上海学、晋学、桂学、徽学、湘学、中国蒙古学、中国藏学、中国回族学、广西状学、新疆维吾尔学、香港学、澳门学、广州学、杭州学、西安学、成都学、鄂尔多斯学等40多个地方学地域文化研究成果和相关息。3、互联思维。充分应用互联网平台是地方学研究走向全国的路径,也是地方学研究本身必须应用的新方法。我们刊载了《互联网在重组人类思维》、《“互联网+”呼唤思维方式深刻变革》、《“互联网+”时代:学术研究方式如何转型?》、《互联网+学术生产等文章。 
            二、公开未来研究课题,开辟凝聚智慧与协同发展路径
           中国在走向世界,世界也在进入中国,这就是全球一体化。以“中国学”来看,就目前而言,或许国外中国学比本土中国学还要发展的更快,正在形成体系,提高档次。据有关资料,欧盟委员会已经注意到了欧洲中国学研究的分散状况,正着手研究相关框架协议,来促进欧洲各地机构的相互合作。在欧盟“伊拉斯谟”项目中,就专门设有一定的基金供各成员国研究中国学的学者们相互访学和交流。另外,欧盟委员会正尝试建立起中国与欧盟之间的学术网络,这项计划的资金投入预计高达250万欧元。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多角度观察,换位思考,多听别人意见是必要的。我们应该重视外国人对中国的研究。例如,马克思是外国人,也没有来过中国,但他对中国以及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比中国人更深刻,因此使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我们中国人思想的理论基础。当然,在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我们也要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理论。中国要有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理论和学术。习近平主席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应该涵盖历史、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军事、党建等各领域,囊括传统学科、新兴学科、前沿学科、交叉学科、冷门学科等诸多学科”;“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我们可以把这种有中国特色的学科体系理解为“中国学”。
       中国是由中国的各个地方组成的,中国学也由中国各个地方学组成。应该看到,中国各个地方学之间信息交流与资源共享、凝聚智慧与协同发展,将有效促进本土中国学的构建。鄂尔多斯学研究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在公开、透明、自由的学术研究范围中,愿意与所有对课题项目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完成“中国学视野下的鄂尔多斯学研究”、“鄂尔多斯学与各个地方学”、“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三部专著(暂名),努力使鄂尔多斯学研究在中国学构建中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一个案例。我们将注重两点:一是要保底,靠我们自身力量能够完成这三部专著;二是不封顶,争取吸引、重组、整合社会各界更多的智力资源。人们的探索角度、思维方式、写作风格等是多样的,而所揭示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同一的”,因此我们确信有智慧、有能力使更接近于客观规律的研究成果形成一个有机整体。今年8月,正是我们从集中展示已有成果公开未来研究课题转型发展之际,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与中国地方学研究联席会将在北京召开地方学研究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我们将提交相关论文,对三部专著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进行深入而具体的阐述。借此做一个很好的宣传,并且步入鄂尔多斯学研究新的发展阶段。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