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已有 786 次阅读2020-11-5 05:16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包海山
       老子所讲的善,主要是善于的意思。例如: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可以理解为“最”。“上善若水”,是因为“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善,有善胜之意,也有善成,即善于把事情办成之意。“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几于道的水,善利万物,是水像道一样赋能、成事,使万物自然成长而不争。在人化世界里,遵道者善于成事而不争功名利禄:“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善于成事,不仅不争,而且功遂身退,乃天之道也:“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
       圣人遵循天之道,功遂身退,而内在灵魂永存,没身不殆:“至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可以理解为:达到心灵的虚空状态是最高境界,保持内心的平静才会有客观公正的态度。万物都有内在的联系而在整体运行,我由此来观察事物循环往复中的内在规律。万物纷繁茂盛或者衰败凋落,最终各自都遵循着循环往复的内在规律。回归本原叫寂静,寂静叫又一轮回的新的生命体的开始。新的生命体的开始叫生物常态,知道生物常态叫明白事理。不知生物自然生长常态,企图拔苗助长等妄为就会凶多吉少。知道自然常态就能包容,包容就能客观公正,客观公正就能保全万物自然生长,保全万物自然生长是天经地义的事,天经地义的事是遵循自然法则,自然法则永久存在,把握自然规律的人躯体会消失而灵魂与自然规律融为一体永远同在。
      “道”很抽象,也可以用形象思维来感悟,它独立、周行,可以迎之、随之,即作为万物之宗、无处不在的“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程颢诗云:“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正因为周行而不殆的道,在有形外可以通天地,而探寻道的思维也能入风云,因此孔子谈到“真吾师”即创立道学之人老子时说:“龙乘风云而上九天也!吾所见老子也,其犹龙乎?学识渊深而莫测,志趣高邈而难知;如蛇之随时屈伸,如龙之应时变化。老聃,真吾师也!”庄子也认为圣人可以“乘道德而浮游”,“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始者为友”。
      在天地间,“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对此,也可以用现代科学探讨和理解。
    人的生命是由有形的物质结构的躯体和无形的信息结构的灵魂组成的。恩格斯认为:人的物质结构,“生就意味着死”,“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而人的信息结构,“还留下某种生命本原,或多或少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在人化世界里,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东西,就是人的灵魂和文化。
    西方“智慧设计”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进化发展而来,肯定还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参与生命创造。笔者认为,人类除了躯体的物质结构的缓慢进化之外,还有灵魂即信息结构的科学文化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迅速进化。在本质意义上,自然法则,作为生命本原、自然规律、自然能量,作为“智慧设计”内容,它参与生命创造。当某种以信息形态形成的科学文化,从母体即个体头脑这个信息化了的物质结构,通过语言文字等媒体传播出来时,就可以穿越时空,在“社会公共大脑”里得到传承和发展,使个人思维变成社会意识。文化环境对下一代来说,不仅可以决定人的生活起点、成长条件和发展形式,而且还可以成为某种生命本原,通过完善人的自身自然,创造新的高质量的生命体。正是道法自然的科学文化的传承与赋能,不仅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而且对创造新的高质量的生命体具有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