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转型发展与城市主题文化( 包海山)

已有 1674 次阅读2011-4-4 05:44 |个人分类:鄂尔多斯城市主题文化|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提交“鄂尔多斯转型发展”研讨会论文             

                         

            内容提要:所谓转型,一般是指事物的结构形态、运转模型和人们观念的根本性转变过程。转型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包括经济转型、社会转型、文化转型等。从广义文化学的角度看,经济转型、社会转型都是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是指包括市民素质、价值取向、生产方式、分配机制、消费理念、生存环境等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各个层面的整体性变革。一个城市根本性的转型,是从没有主题文化的城市向具有主题文化的城市转型。城市主题文化是经济转型升级、社会科学发展的内在灵魂和动力。转型发展,文化创新,最终都要遵循规律,道法自然。因此,鄂尔多斯城市主题文化应该是:集成创新,道法自然。

           关 键 词:鄂尔多斯  转型发展  主题文化  集成创新  道法自然

           2008年1月19日,胡锦涛总书记看望杰出科学家钱学森时,曾经讲过自己“深受教益”的两个例子:一是系统工程理论,“这个理论强调,在处理复杂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从整体上加以把握,统筹考虑各方面因素,这很有创见。现在我们强调科学发展,就是注重统筹兼顾,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二是沙产业理论,“我到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考察,看到那里沙产业发展得很好,沙生植物加工搞起来了,生态正在得到恢复,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明显提高。钱老,您的设想正在变成现实”(人民网)。沙产业理论率先在鄂尔多斯正在变成现实,而系统工程理论也能不能率先在鄂尔多斯变成现实,这关键是看我们能不能创造以系统工程理论为“顶层设计”的城市主题文化。

           一、促进鄂尔多斯整体转型发展

           转型发展是一个系统工程。经济转型,一般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性变化,包括经济结构的提升、支柱产业的替换、经济体制的更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等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社会转型,应该提升到哲学层面来思考,一般是指社会从一种社会形态向另一种社会形态转变,包括经济市场化、政治民主化、文化多样化,是代表着历史发展趋势的实践主体自觉地推进社会变革的历史创造性活动。

          之所以需要转型发展,是因为现在的发展方式存在问题,需要不断改进、不断完善发展方式。吴敬琏在《转型要清除障碍,改革要增强动力》一文中认为:“问题的关键就在于改革。目前在财税体制,金融市场形成,法治国家的建设,教育、科研体制等方面都积累了大量需要解决的问题。根据前几个五年计划和五年规划的经验,这些改革都势必会遇到种种既得利益等方面的阻力。这些障碍能不能得到克服,是决定转型成败的关键。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所有的这些改革都需要有顶层设计和实施方案,而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新华网)。

          鄂尔多斯的转型发展也不是一些零碎的、个别的政策调整,而是“在推动地区转型发展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如云光中书记在“鄂尔多斯市转型发展模式高层论坛”所讲的:“十一五”以来,我们调整发展思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转型发展;把握产业演进规律,确立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和重点;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加强环境保护,为转型发展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坚持以人为本,把转型发展的成效更多地惠及民生。在今后的发展中,我们将更加注重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构筑,更加注重发挥城市对转型发展的带动作用,更加注重发挥科技创新在转型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更加注重重大基础设施对转型发展的支撑作用,更加注重在转型发展中改善民生(人民网)。

          我们促进鄂尔多斯整体转型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为了富民强市,实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相处。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现实、最直接的利益问题来看,现在人们普遍关注贫富差距的问题。我认为造成贫富差距是包括很多因素的发展问题,而价值评判体系和社会分配机制不合理、不科学可能是主要原因。自然界为劳动提供资源,劳动把资源转换为财富,财富变成资本。在资本、资源和劳动这“经济三位一体”中,当少数人占有了作为独立生产要素的“资本”和“资源”这两大块的支配权,而社会大众只能在“劳动”部分中“按劳分配”时,贫富差距只能越来越大。这从根本上影响富民强市,影响构建和谐社会。

         鄂尔多斯是自然资源富集区。就资源价值来看,据媒体报道,美国加州大学劳宁教授为地球估价3000万亿英镑(约合3.2万万亿元人民币),全球人均500来万元人民币。据有关资料,鄂尔多斯已探明煤炭、高岭土、天然气三项自然资源储量价值,大概就有83万多亿元,鄂尔多斯人均5000来万元。当然,这些数据肯定不准确。在不同的经济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自然资源还有巨大的增值空间,而且最终通过价值评判体系的完善,一定能够还原人类世界和自然界本身是无价之宝的自然属性。我们现在只是想明确一个基本事实,那就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具有资本属性的历史条件下,自然资源有巨大的经济价值;而这个巨大经济价值的利益分配,不可能是社会大众说了算,而是拥有资源支配权力的少数人说了算。“中国1%的家庭掌握全国41.4%的财富”(腾讯新闻),就是反映着没有制衡、没有监督的高度集中甚至滥用的公权力,所造成的巨大贫富差距的客观现实。我们应该综合考虑,统筹兼顾,协调运作。从社会财富的构成来,不仅有劳动价值,更有原本可共享的自然资源价值。清楚这一点,对缩小贫富差距、让人民共享发展成果,最终构建和谐社会,都很有好处。

      在“资本和劳动的关系,是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时,我们要促进鄂尔多斯整体转型发展,就必然要促进这个“轴心”的构成材料和旋转方式的根本性改变。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在这方面做着不懈努力。2011年,在商务时报每月1期的“鄂尔多斯学研究专刊”连载“资本论坛”,分别从资本条件、资本基础、资本目的、资本构成、资本实质、资本任务、分配机制、价值体系、劳动、劳动生产力、文化生产力、文化经济等12个方面,研究探讨改变“资本”和“劳动”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的内在本质规律。我们认为,资本是人类所共同创造出来的,它具有什么社会职能,这取决于人类赋予它什么社会职能。资本只是像一面无形的大镜子,所窥探、反射和映照的都是人类自己的思维、欲望和灵魂;资本只是像一台无形的大电脑,根据人类按自己的生产方式和价值体系等编排和设定的程序在机械地运作。资本没有什么好坏,而是创造和使用资本的人们有好有坏。资本关系因人而变,人因文化素质的提高而变。随着人类综合素质和整体能力的提高,资本的各种社会职能都会发生变化。对于鄂尔多斯来说,当我们能够创造以系统工程理论为“顶层设计”的城市主题文化时,就能够改变我们现代全部社会体系所依以旋转的轴心的构成材料和旋转方式,从而促进鄂尔多斯整体转型发展。

          二、创造鄂尔多斯城市主题文化

             一般认为,城市是人口密集、工商业发达的地方,通常是周围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 鄂尔多斯从草原变成了城市,变成了在鄂尔多斯地区有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鄂尔多斯草原。美国著名城市学家刘易斯.芒福德指出:“城市的意义在于贮存文化、流传文化和创造文化。这大概就是城市的三个基本使命了”(中国城市发展网)。在全国城市化进程中,相对而言,鄂尔多斯的独特之处在于草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换句话说,在草原文化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中,鄂尔多斯文化的贮存、流传和创造,会有独特之处。草原文化是开放的文化、包容的文化,因此更容易贮存、流传各种不同文化,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创新,创造新的文化。

           从城市发展的基本使命来看,贮存和流传的是历史文化和现代文化,而创造的是推动和引领未来发展的文化。对于促进鄂尔多斯整体转型发展和创造鄂尔多斯城市主题文化来说,我们不仅要看自己有什么文化,更重要的是看自己需要什么文化;只要需要就有可能创造出来,这才是研究和创造文化的真正意义所在。需要是多方面的,而对于一个城市来说,最广泛、最长久、最根本的需要,就是能够推动和引领未来发展的城市主题文化。日本著名建筑师矶崎新提出:“主题就意味着要有一个共同的概念,这个共同概念就是一种理想,所谓的理想主义就是现在的世界中没有的东西,要去寻找”;“让一个城市有一个自己的理想,一个主题,这是新世纪城市规划设计的一个崭新的课题”(新浪网)。从共同概念来看,鄂尔多斯现在需要富民强市、需要提高人民幸福指数、需要实现人的全面发展、需要整体转型发展,因此能够满足这种共同需要的文化,才是鄂尔多斯城市主题文化。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作为研究和创造鄂尔多斯文化的社会团体,就自身转型发展而言,就是从不研究和创造城市主题文化的研究会,向研究和创造城市主题文化的研究会转型。现在我们自身也处在这种转型发展时期。

           鄂尔多斯学研究会成立近九年以来,做了大量基础性工作,现在到了把各学科、各领域的研究成果以及各种创新思维和创新火花,都归纳、提炼、融会于一个具有完整体系的城市主题文化中的时候。城市主题文化有两点很重要,一是系统性,二是规律性。钱学森曾经指出:“要彻底解决城市的发展规划、建设、管理和结构、形态等方面的深层问题,应当建立一个开放的、复杂的巨系统,通过‘综合集成研讨厅’、‘大成智慧工程’等创新理论和方法来解决当前城市所遇到的反复矛盾问题”(中国城市发展网)。中国城市主题文化设计院院长付宝华认为,“顶层设计”是系统工程规划的一种哲学思想,是用系统工程论的方法对城市经济、社会、文化、建筑、景观等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种要素进行系统考虑的规划模式。一个城市找准了城市主题文化,就破解了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密码,抓住了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命门,锁定了城市特色文化建设的方向(人民网)。我们认为,“综合集成研讨厅”、“大成智慧工程”、“顶层设计”等讲的是系统性,而“密码”、“命门”等讲的是规律性。系统性是在认识论层面而言的,规律性是在本体论层面而言的。我们研究和创造城市主题文化,既要注重系统性,更要注重规律性。在认识论层面上,最高效率的创新是集成创新;而在本体论层面上,无论是集成、创新还是系统论,最终都要遵循客观规律,道法自然。因此我们认为,鄂尔多斯城市主题文化应该是:集成创新,道法自然。

   “集成创新”,就是一个开放的、复杂的、穿越时空的综合集成大智慧的巨系统工程。科学文化所揭示和反映的是不受任何地域局限、不以任何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规律。人们只能认识和把握规律,但不能创造和改变规律。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民族地区,由于认识和把握规律的方式方法不同,规律得以实现的表现形式不同,形成不同的文化。集成创新的基础是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融会,而最有价值和最高效率的文化交流和融合,是文化精华部分的交流和融合。成吉思汗是促进东西方文化交流的第一人,而东方文化的精华是老子文化,西方文化的精华是马克思理论。我们之所以能够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智慧最高结晶融为一体,是因为他们原本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从不同的角度,同样揭示、反映和遵循着人类社会发展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唯一的客观规律,这就是“道法自然”。

     以信息形态形成的某种科学文化,可以离开母体即个体头脑,在社会“公共大脑”里得到传承和发展。正是这种间接性、传承性、扩散性、共享性和创造性,使科学文化从纵向来看,能够穿越历史时空“按几何级数”迅速发展;从横向来看,可以自由灵活便捷地跨行业跨地区有效整合。成吉思汗文化与老子文化来看,成吉思汗听过长春真人所讲的道家哲理之后,认为道学有“玄旨”,是“仙命”,“恭敬”地聆听,虔诚地“遵从”;其内在本质的结合点在于,成吉思汗文化是敬天敬地、遵循自然法则的文化,而老子文化揭示了天地的本原以及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从成吉思汗文化与马克思理论来看,蒙古民族在成吉思汗的影响力下,最先创造了国际通用纸币,奠定了“资本产生的历史前提”;马克思阐述了“世界的征服者”怎样靠国家的强制手段,使纸币这种价值的信息符号得到社会公认和取得社会权力的内在原理,并对资本和劳动的关系“第一次作了科学的说明”。从老子文化与马克思理论来看,老子文化认为,科学文化最终所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的是客观存在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和“绵绵若存,用之不勤”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而马克思理论认为,随着社会进步,科学文化不仅能够成为第一生产力,而且能够成为可共享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主体。

      现在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已经开始把老子文化、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的融会以及集成创新,作为一个系统工程来推进。《鄂尔多斯学研究》2011年第1期刊载了“解读老子,探索本原”,研究会专委会常务副主任潘洁在“刊前语”中说:“把老子、成吉思汗、马克思这三个不同时代、不同类型的思想体系,研究得相当深刻,解读得十分精准,并且联系实际,阐释了他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不仅富于哲理,而且饶有指导借鉴意义。”最近,我们收到《关于组织申报内蒙古社科联2011年度科研课题的通知》后,申报的研究课题就是:“老子文化与马克思理论水乳交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与创新规律研究”。“课题设计论证”刊载于光明网首页“理论专家”、光明网博客频道主页“思想”专栏等网络媒体。在光明网四五天就有一千多次的阅读,可见知识界对这个课题的普遍关注。毕竟,把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智慧最高结晶融为一体,这不仅是鄂尔多斯学研究的创新,也是中华文化的创新。我们认为,在道法自然的基础上,把这些不同历史时期人类智慧最高结晶融为一体,就不再只是原来的老子文化、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而是一种集成创新,并由此能够创造鄂尔多斯城市主题文化。

       作者系鄂尔多斯学研究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