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直言不讳 //www.sinovision.net/?304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寻根究底 拒绝谎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奚青三问何建明: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何来打擂台、放卫星?

已有 5988 次阅读2012-12-24 00:10 |个人分类:文艺界|系统分类:文学| 何建明 分享到微信

《名利场》中,何建明有一段造假的巅峰之作,那就是对中共八大二次会议的歪曲描写。现将他的原文实录如下:

中 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在中南海隆重召开。毛泽东主持会议。这次会议在新中国历史上有着非同小可的意义。因为在会上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党的工作 重点转移的问题:从现在起,必须集中更大的力量放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同时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后来出现的全 国性的砸锅炼铁和放亩产超万斤卫星的“大跃进”就是在此次会议后到了登峰造极地步的。

这可是一次前所未有的热闹非凡的党的会议。虽然与会 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经过战争考验的老战士,但这些不再穿军装的老战士们在当时举国上下的形势和毛泽东等领袖们的鼓动下,革命的战斗激情一点不比战争时 代弱。那时社会上放卫星摆擂台的事屡见不鲜,没想到这股风也上了党的最高会议。

先是地方的代表发言。这些代表一上台就以慷慨激昂的精神,把自己也把中央委员的情绪鼓得飘飘离地。

紧接着是工业部门发言。

“钢铁是主帅,听听王鹤寿有什么高招!”毛泽东笑眯眯地带头给冶金部部长鼓掌。

王鹤寿显然没有辜负毛泽东的期望,上台就是一副“元帅”气派:“今年我们全国的钢产量坚决达到八百五十万吨!争取七年赶上英国,第八年最多十年赶上美国!”

“好! 好!”加引号“元帅”的话可把几位真元帅给乐坏了!林彪是站起来鼓掌的。毛泽东也被会场的情绪所感染,一边高兴地热烈鼓掌,一边满脸堆笑地和几位真元帅 “叫好”!不过老人家的眼里闪过一丝不快,因为他看到有位大元帅不仅不鼓掌,反而直朝王鹤寿在瞥眼睛。他就是彭德怀。(“直朝王鹤寿在瞥眼睛”是个病句 ——奚注)

下一个发言的是石油工业部代表。

余秋里因为自己到石油部上任的时间不长,他让自己的副部长李人俊打了头阵。

这个李人俊其貌不扬,却身板硬棒棒的,上下满是精神。他走到主席台的麦克风前面说了声“主席、各位代表”之后,突然用手一指,指向冶金部王鹤寿,嗓门超过了扩音机的声音:“我们和你们冶金部打擂!你们——冶金部产一吨钢,我们——石油部坚决产一吨油!”

不知谁在寂静的台下惊叫了一声“我的妈也!”但随即被暴风雨般的掌声淹没。这掌声到底持续了多长,当时谁也没看表,只有麦克风前的李人俊清楚,因为他几次想接着讲下去,然而一浪高过一浪的掌声阻止了他。

后来掌声终于停下来了,但主席台正中央的一个湖南人的声音抢在了前头:
“你们行吗?”

李人俊回头一看,是毛泽东带着几分微笑在问话。

“行!”

这次是毛泽东带头鼓掌。会场又一次给予石油部以最热烈的褒奖。

此 时的地质部代表何长工很是坐不住了(“很是坐不住了”为病句。正确写法是:“坐不住了”,“几乎坐不住了”“根本坐不住了”“完全坐不住了”——奚注)。 他心头的两个“何长工”打起架了:一个“何长工”说你是瑞金井冈山过来的人可不能跟年轻人比冲动;另一个“何长工”说都啥年代了,瞧人家的气概,你地质部 再顾虑这顾虑那就是右了!

“下面由地质部代表何长工发言!”

正在思忖的何长工一抬 头,发觉四周的人都众目睽睽地看着他。怎么回事?他再往主席台一看,主持会议的周恩来正向他示意道:“何长工同志,请到主席台来!”噢,轮到我了!何长工 赶忙站起来,他那双本来就有点跛的腿此刻就更跛了。场上轻轻地响了一阵窃窃笑语——那是友善的笑语。无论是几位大元帅还是王鹤寿、余秋里、李人俊这样的 “小元帅”,他们都对老将军十分尊敬。

“长工,你有什么卫星可放?”

刚刚走到麦克风前的何长工还未来得及镇静一下情绪,主席台正中央那个湖南人的声音不紧不慢地响起了。是“老毛”喔!不用像李人俊那样回头看,何长工对这个声音太熟悉了:从1918年在长辛店的第一次见面算起也有40年了吧!

“报告主席:卫星我不敢放,但我代表地质部几十万职工可以在这里向主席和全体代表报告一个喜讯……”何长工毕竟是快60岁的老将军了,他不能像前面发言的几位年轻代表冲动,但却有震撼山河的那种力量。
“好么,说说你的喜讯。”毛泽东今天特别高兴。

“是这样。”何长工把秘书准备的发言稿搁在一边,顺着“老毛”和整个会场的情绪,这样说道:“经过我们地质工作者几年艰苦努力,我们已经对全国的‘地下敌人’有了比较清楚的了解,不仅仅抓到了‘敌人’的一批‘团长’‘师长’,而且还抓到好几个‘军长’‘司令’!”

这样的比喻,很对台下大多数老战士的口味,于是何长工说到这里博得一阵热烈掌声。

“…… 对了,我们没有石油,国家就强大不了。找不到石油是我们的耻辱!找不到石油我们得通通滚蛋!”老将军说到这里,特意回头看了一眼主席台上坐着的人。会场, 顿时出奇的静,与方才那种热烈的气氛形成了反差。台下几个年轻一点的代表听到这里为何长工捏了一把汗:这老何头说通通滚蛋,通通是指谁,除了你何长工还包 括谁?好,把余秋里他们石油部的人算上,可也不能称上通通呀?哪还有谁呀?台下的目光转向了主席台。(“通通”应为“统统”——奚注)

毛泽东的脸上无任何表情,他的目光投向正在发言的何长工。

“是 的,过去洋人都说我们中国‘贫油’。到底贫不贫呢?我们的科学家不相信,毛主席也不相信!”这次何长工没有回头看看他的老乡“老毛”。老将军的底气真是不 减当年,他把嗓门往上一提:“在我国的东西南北邻境都有油田,难道唯独伟大的中国没有油田?这岂不怪哉!我们不信这一点!绝对不信!我在这里可以负责任地 向大家透露:我们中国不仅能够有油田,而且能找到大油田,找到中国的‘巴库’!”

“巴库?”毛泽东听到这里,侧身向旁边的周恩来轻轻一声耳语。“是苏联的大油田。”周恩来说道。

“好,为长工他们能找到中国的‘巴库’鼓掌!”毛泽东这一声说得很响,而且带头鼓掌。于是,整个会场顿时掌声齐鸣。

何长工从主席台走下的时候,眼里溢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泪花:好多年,“老毛”没给自己这样的掌声了!

可以看出,以上描写充满着明显的无中生有,杜撰,虚构。

1958 年,何建明只有两岁,不可能了解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需要回顾,写什么,可以查资料或访问当事人。何建明查到一点:“5月12日,何长工在中共八大第二次会 议上提出:必须大力加强松辽等有希望地区的石油普查工作。只要各方面共同努力,密切配合,在第二个五年计划期间,找到中国的‘巴库’是可能的。”(《何长 工回忆录》)于是,何建明以其一贯瞒天过海的手法,予以生发、演义、虚拟,编造出上述一段奇文。

这里,何建明犯了许多低级错误:

一、误把八大二次会议当成了八届二中全会*

何 建明写道:“与会者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都是经过战争考验的老战士”“把中央委员的情绪鼓得飘飘离地”。他不知道,该会是在八届四中全会与五中全会之间召开的 全体八大代表的会议。八大党章规定,每年要开一次全体代表会议(八大二次会议之后,此会没再召开)。八大二次会议有1000多名代表参加,其中肯定含有中 央委员(97人),但多数都不是老革命——经过战争考验的老战士。

二、对“放卫星”的历史事实无知


何建明 称:“那时社会上放卫星摆擂台的事屡见不鲜,没想到这股风也上了党的最高会议。”这是毫无根据的。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代表中央作了政治报告。会议根 据毛泽东的创议,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这是大跃进之发端,此时社会上还没有“放卫星擂擂台”的事。传达和贯彻 总路线精神后,全国才热起来。本人当年听传达报告,是在5月底,这时任何报刊上都没有放卫星摆擂台的报道和宣传。

国内第一条“放卫星”的 新闻消息,刊自1958年6月8日的《人民日报》,标题是:《卫星社坐上了卫星  五亩小麦亩产2105斤》(卫星社,指河南省嵖岈山农业社)。自此,各地不断攀比,升温,“卫星”放得越来越大,粮食亩产超万斤的记录不断被刷新。初始, 这类消息使国人异常振奋,此后越来越离谱,人们也就不信了,晓得此乃发高烧、生虚火的浮夸。

1958年,是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头一年。 1956年9月召开的八大一次会议,通过了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经济发展的建议指标。在总路线精神的鼓舞和推动下,这些指标就显得“保 守”了,于是各工业部门纷纷提高指标,在八大二次会议上发言表态。所有这些发言,包括何长工在内,都是在大会上念准备好的稿子。何建明随心所欲,愣是把八 大二次会议描写成“一次前所未有的热闹非凡的”比武打擂。在他的笔下,连“长工,你有什么卫星可放?”这种当时不可能有的问话,也从毛泽东口中讲出来。

三、胡编一幕比武打擂的离奇场景

李人俊“突然用手一指,指向冶金部王鹤寿,嗓门超过了扩音机的声音:‘我们和你们冶金部打擂!你们——冶金部产一吨钢,我们——石油部坚决产一吨油!’”(“嗓门超过了扩音机的声音”为病句——奚注)
真是天方夜谭!

1957 年,全国石油(玉门、独山子、延长、克拉玛依油田加在一起)的总产量仅有86万吨,加上人造油60万吨,也不过146万吨。冶金部长王鹤寿所报1958年 的钢产量是850万吨(8月的北戴河政治局会议,提高到1070万吨),石油产量如要达到这个数,就必须翻6番。当时大庆油田还没有影,石油部怎么可能这 样报产量?

历史的真实是:在1959年4月召开的第二届全国人大会议上,石油部领导向全国人民表态:在第二个五年计划(1958—1962)期间,实现全国产多少吨钢,石油部产多少吨油。这个目标,1962年达到了。

四、捏造毛泽东等人的对话、耳语和内心活动

何 建明写八大二次会议,是从何长工同余秋里聊天,进而回忆往事导引出来的。何建明没见过也没采访过何长工、余秋里,这两人的回忆你怎么知道?“他心头的两个 何长工打起架了”“何长工从主席台走下的时候,眼里溢着一丝不易觉察的泪花:好多年,‘老毛’没给自己这样的掌声了!”这段复杂的心理活动,别人怎么会晓 得?既然泪花不易觉察,谁看见了? 还有,“不过老人家的眼里闪过一丝不快,因为他看到有位大元帅不仅不鼓掌,反而直朝王鹤寿在瞥眼睛。他就是彭德怀。”毛泽东的眼神一闪而过,他人怎么会捕 捉到?他的不快来自对彭德怀不满,又怎能一眼就能看出来?“不知谁在寂静的台下惊叫了一声‘我的妈也’!”在这样隆重的大会上,会有人惊叫吗?更离谱的 是,毛泽东同周恩来的耳语,何建明也写了出来。最不可思议的是,“台下几个年轻一点的代表听到这里为何长工捏了一把汗……”有人手心捏汗,替“老何头”担 心,怎么何建明也一清二楚,莫非他真有什么“X光”透视或“火眼金睛”?

上述描写,有问话,有对答,有叫阵,有表情,有眼神,有心理活动,有气氛烘托,似乎深入细致,生动活泼;实则越是如此,越露马脚——你没身临其境,你没采访,你没引用前人的记述和相关资料,怎么知道这一切又一切?

报告文学追忆往事是正常的。问题是:资料上没有,当事人没证实的,绝对不能虚构、捏造、演义。这是报告文学与小说的根本区别。而何氏“报告文学”的最大特点,就是特写加小说(小说占绝大部分比例),或者说是两者的畸形怪胎。


何建明连中共八大二次会议和毛泽东的心理活动,都敢肆意作伪,胡编乱写,那么,他的《名利场》,他的若干“报告文学”,到底还有多少真实、可信的东西呢?



    *中国共产党第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于1956年11月10日—15日在北京召开。出席会议的有中央委员84人,候补中央委员65人;列席会议的有中央和地方的有关负责人147人。

  1958年5月5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了“八大”二次会议。出席大会的有正式代表977人,列席代表389人(其中有各省、市、自治区选派的部分县委书记、大城市区委书记、省辖市委书记、企业党委或基层党委书记、军队负责干部)。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资料)http://dangshi.people.com.cn/GB/165617/166496/168117/10012143.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