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mrzhu //www.sinovision.net/?316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rzhu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扬州东圈门街区旧事三记

已有 3984 次阅读2019-3-2 22:56 |个人分类:mrzhu的札记|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扬州东圈门图录

退翁按曰:东圈门构筑于明朝正德年间,由于盐运使司独处于旧城外,因在东、南、北三面修建了三座城门楼,东门楼遂被称为东圈门,并向东构成一条街道,因名东圈门街。

扬州东圈门街,乃是少有的人文荟萃的街区,从东圈门东去,经三祝庵,至地官第,仅私家园林,不仅有何氏壶园,汪氏小苑,还有许氏沧川别墅。除此而外,名人故居,如道台何廉舫家豪宅,经学家刘文淇家旧居,乃至国民中委叶秀峰故居,大律师周开渠等名人宅第。而今翁已年届九旬,已无力为诸君摄相以附,草草不恭,罪过罪过。但昔日的扬州,有新旧二城。共有十三座城门,四座水关,六座吊桥。民间有歌谣唱道:“扬州城,十三门;四水关,六吊桥”。而今虽然城墙拆除了,而东圈门街旧迹和地名尚存,是个寻古探幽的去处。但东圈门街三老旧事,而今仅有一老存世,即退翁也!故为君等,而侃如下旧事:

 

扬州东圈门街区旧事卷一:

在这新旧二城中,有条闻名遐尔的街坊,那就是由运司衙门东行的东圈门街了。在这条街上,不仅有明清两朝名人故居,和那些质朴尔雅城市山林,而且至今还有世代居住于此的老人,那就是青溪旧屋刘、新城世家尹、和龙川故居江了。三老皆已年逾八十,对这座城市和这个街坊的典故,如数家珍,足可补史乘和文献记的不足。因是,海内外往访者,前赴后继,不绝与闻。

 

关于龙川故居江的故事,亦已在《广陵区志》、《峥嵘岁月话扬州》等书,青溪旧屋刘的遗事,亦已见于《扬州学派新论》、《扬州园林实录》诸篇,惟新城寓公尹的旧事,仅见于网上《扬州东圈门街区旧事》一文,聊聊数笔,如蜻蜓点水,一掠而过。尚不足以见其大概也!

 附注〗:尹寓的文章和相片,均贴在〈0329@-eBoG〉网页。

 

东圈门记事卷一之二:

这条东圈门街上的名人宅第和遗迹,大都集中在街北一侧,如街东头的三祝庵,曽是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杭郡老画师金农(名冬心)寄寓故址。与三祝庵西相距百步之遥的东圈门街14号,即是名闻海内外的清代扬州学派之一、经学名家刘文淇的住宅 “青溪旧屋刘”家。在刘家旧屋之西,仅隔罗总门一个巷口,即东圈门街16号宅,曽是一代闻人江石溪家旧居。与之一墙之隔的18号尹氏老屋,乃是松竹草堂尹恭寿家“尹寓”。20号大院内,传为清朝礼部尚书祁隽藻之孙、湖北知府祁友蒙的居址,俗称“祁家大院”。再西,即东圈门街22号,为清代同治年间(1862-)江西吉安知府何亷舫的府第。相传曾国藩出任两江总督期间,凡来扬州,每至何家“诗酒流连,竟日而罢”。何氏有子,名彦升者,曾经出使俄国,官至新疆巡抚之职。其时,扬州名士方地山撰有联云:“身行万里,能通六国书,无怪群公欲使班超定西域;凄凉玉门关,呜咽陇头水,早知今日不如何逊在扬州。”何氏父子,一个移家扬州,畄连山林;一个绝途万里,镇守边陲,传为街坊佳话。

〖附注〗:扬州东圈门衔18号松竹草堂尹寓,现时松竹草堂主人尹恭寿第三代裔孙、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高级工程师尹协庆居此,后迁商业大厦马路南侧公寓楼下,于前年病逝。

 

东圈门记事卷一之三:

东圈门街上的住宅,两侧皆为青砖、黛瓦、杉木结构的传统建筑,间或有水泥结构的门面,均为名人宅第,如清人何亷舫家的西宅门库,及民国时人周开衢大律师家的宅门,即是。但住宅的大门结构,也因主人的身份、阶层和财富的不同,而有所区别。如通常所说的门堂、门庭、门楼建筑模式,即是上中层人士的宅门构造。一般市民阶层人家的宅门,大都为“砖库”门面,跨进大门槛,即已步入堂屋。所谓“堂屋”,也即是一进三间住房的中间一架屋,建筑上称之为“明间”,今时称做“客厅”。所以说,它没有专属的门堂,更没有门楼构筑了。这里所说的“砖库门面”,系借用苏锡常一带,民间俗说的“石库门”面而言的。所谓“砖库”,也就是用专门用来建筑门框的“面砖”构成的“门廓”。当然,人们常说的“门面房”,是专指店铺而言的,而不是说的“门面”。在这条中上人家聚居街区里,从东到西有不少门面房,即商铺也。

在东圈门与三祝庵、地官第这条街上,有门堂的人家不少,有门楼的人家却少。在东圈门街上,只有何氏与祁氏宅第有门楼,而以何家门楼最为壮观。虽名闻海内外的青溪旧屋刘家,及江氏旧居,也只有砖库和门堂而已。但这两家的声望和影响,却是何祁几家合在一块,也是不可相提并论的事实。如“青溪旧屋刘”,乃清代经学名家刘文淇的故居。《扬州览胜录》云:“刘文淇先生故宅,在运署东圈门外,世所称‘青溪旧屋’是也。先生以经术名海内,深于《春秋?左氏传》之学。子毓崧,孙寿曽,三世经明行修,列在《清史·儒林传(三)》。曾孙师苍、师培,均能以经学世其家。民国丁丑事变后,日本学者小泽文四郎来游扬州,寻访先生故宅,乃摄影而去,并为先生编年谱云”。

 

余家与刘氏宅斜对门,时有往还,因知之甚多。因在《扬州园林品赏录·青溪旧屋》条下写道:“其时,刘家大门框左上端,尚钉有尺许木牌,上刻楷书‘青溪旧屋刘’五字,填以锭蓝。大门背北,为门堂一间,有天井一方。于其西辟二门东向。门内又为天井,其南为照厅,为门房之设;其北为客厅,上悬‘光照堂一匾’。后因祸起萧墙,厅毁于火。前皆瓦屋平房,不事雕饰,此即旧屋之谓。厅后升阶,建新式住房五间两厢,明三暗二。两厢与次间之间为夹道,道尽庭院出。南植花木,西构花墙,北即稍间,是为套房。东为西厢牖下。可坐可读,可吟可茗,乃主人起坐之处。又于西壁北偏,辟一便门,门外南偏,贴墙构半亭,亭西,即主人山林所在。”上述旧屋,今为刘氏六世孙刘模居之。若由五间房明间穿堂而过,另有瓦屋一区,为主人藏书之所。余往昔过此,尘封已久,了无人迹。今已被收归公管,为外姓占住。北向有小门,与韦家井巷通。几年前刘模辞世,其夫人犹在。

 

相传刘文淇先生辞世之日,适曾国藩任两江总督之时,亲来青溪旧屋吊唁。其时,陪同吊唁者,络绎不绝于途,由东圈门内,一直延及刘家大门口,可谓盛况空前。

青溪旧屋主人、经学名家刘文淇去世,两江总督曾国藩前来吊唁时,即在门内客座候祭和接待刘氏族属)。

扬州东圈门街区旧事卷二:

偶过“新城世家”尹老: “新城”者,是指扬州老城区东半而言。若以街巷名称来说,在扬州城区有两个“仓巷”,在城的西半的,叫做“仓巷”;在城的东半的,名做“新城仓巷”。所以你问路或乘车去仓巷,必须说清楚是旧城仓巷,还是新城仓巷。否则的话,就要莫辨西东的了。

本文所说的东圈门街,是在老城区的东半,尹老家族,世居于此,应是“新城世家”,而不是“旧城老宅”。名做尹老家与“祁家大院”、“龙川故居”毗邻,与青溪旧屋隔了一条小巷。同为砖库门面,黑漆大门,门侧嵌石鼓,门上飞瓦檐,门框钉木牌,刻楷书“尹寓”二字。门虽设而常关,有电铃可揿,迟迟方有应答,此即是俗说的深宅效应。

 

尹宅门堂而后,为住宅三进,每进之间,隔以天井。每进为三间两厢,东厢顶壁为门档,辟一小门,与宅右火巷通连。宅后有院落,凿池叠石,植树栽花于其间。池北高亢,拾级而上,为一玻璃阁子,贴北墙而筑,人在其中坐,背北面南,满园景色,尽收眼底。虽无四时不谢之花,但有八节常青之草。加之鱼游浅底,猫戏于梁,偶闻鸟语两三声,蝶飞几转,已忘记身在喧嚣的街区,实在是闹中取静的大手笔!

 

尹老毕业于海内名校――省立扬州中学土木工程科,先后在扬州或西安建设部门任职,从事建筑设计和建筑工程专业终身,晚年受聘为扬州古典园林建筑工程公司,任副总经理之职,评定为高级工程师。退休颐养于家,始将故宅修葺如上所述云云!

 

扬州东圈门街区旧事卷三:

黄七叔诗话:

树峰先生,乃黄氏宗室七叔,旧时寓东圈门街北,后虽数迁其居,未忘“龙川故居”旧事。上世纪60年代初叶,一度踏访街北居址。60年代末,倾室北迁,直至终老。但常与乡邦故旧,时有诗文往还,亦雪泥鸿爪之遗意。

诗题并录如下:

春气阳和日日新,新朋旧友倍情亲;诗谓吟唱燕京盛,万国同欢吟太平。去夏风波早已平,黄陵汉柏国之根;市场熙攘繁华景,一片钻研科技声。国运昌隆正此时,汉唐未足比今兹;人人都重炎黄裔,舞袖风飘风雅辞。开国元勋毛泽东,全民都唱大江东;英灵慰我春来早,阴影斜魔遁影踪。

一九九Ο年迎春诗会赋    树峰    印印

春荣同志正之

〖录注〗:

树峰先生以墨笔书写的纸本竖写条幅,字体为行草,虽多为繁体,亦间或有简体字夹杂。其第二句第四字,草写体是“雨”字,承上句读应为“友”。

树峰先生在署名后,钤有两方印章,上一方为朱文,字不清;下一方为白文,字为“广陵诗人”四字。“广陵”即“扬州”之谓。所赠“春荣同志”,因未题姓氏,但知其为市交通局沈局!因偶于街坊所见,转身便成过眼云烟,对条幅来历,已不得其详!

 

附录网相关信息】:

马氏住宅系民国初年江苏省代理省长马世杰三子马叔昂购得,后几经转手为洪兰友所得。洪兰友,名作梅,江都人,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法科研究院,著有《法学通论》。故居由住宅和花园组成。此宅前后七进,磨砖门楼砖雕细腻,大型花墙磨砖挺秀,厅堂高敞典雅,明三暗五平面布局。占地近4400平方米,现有旧屋1428平方米。丁氏、马氏住宅合计面积3700多平方米,原先居住着62户居民,共207人。

在丁氏住宅的一连串建筑的墙上,记者看到了8块精美的石刻。有关人员告诉记者,这些墙壁上嵌存的石刻是西岳华山庙碑石刻跋文,共有8块。原先这8块石刻都分散在居民家中。居民有的怕损坏碑刻,甚至还用一层石灰将石刻保护起来。正是由于这些热心居民的保护,这8块石刻才得以保护下来。

汪氏小苑位于东圈门历史街区东首“地官第”14号,主人姓汪,以住宅为主,苑则相辅,故称汪氏小苑。小苑占地面积3000余平方米,遗存老房旧屋近百间,建筑面积1580平方米,是今存扬州大住宅中最为完整的清末民初盐商住宅之一。其特点是房屋布局规整,装饰雕琢精湛,庭园玲珑精巧,文化底蕴丰厚。汪氏小苑以其独有的特色和鲜为人知的盐商秘闻多年来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来访,现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