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宣宣的小屋 //www.sinovision.net/?343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在这世上所有的喧哗里,唯有沉寂乃一方净土!以人为善,以善为人,平心静气!本博客除特别说明外,均为博主原创,博文插图来自网络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2011理想国年度文化沙龙十五项活动详解1

热度 1已有 1199 次阅读2013-1-14 21:36 |个人分类:青年需要关心社会|系统分类:科技教育| 2011, 活动, 理想国 分享到微信

博主提示:

本文摘自优米网

青年是社会的力量,在我们的这个时代里!每个人都应该对社会饱含一份责任~而这些资料在这个时代里显得是来之不易的~希望每个人看后都或多或少有所思考~~~

版权说明:本文版权归原策划人或公司以及其他最初版权拥有者所有!属于转载分享文字,其观点不代表本人观点!请勿用作其他商业使用以及其他不当交流。

A1主题论坛

主    题:世界向中国开放还是中国向世界开放? 

特约主持:梁文道

嘉    宾:张信刚、葛兆光、易中天、熊培云、资中筠、白岩松

时间:9月10日 9:30-12:00

地点: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地下二层

看点:

从国家层面说,提到“开放”,可能首先想到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之后,“全球化”“国际化”这类词汇对我们来说已不再陌生,这些也是世界各国走向开放的结果。中国是世界的一部分,提出“中国”与“世界”,是为了有一个我者和他者的对比参照,寻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角色和位置。而这,可能会让人联想倍受争议也几近说滥了的话题—到底有没有“中国模式”“中国道路”?

把时间的曲轴拉长,放到以下三个临界点:鸦片战争前,清政府以天朝大国自居,自然也有“天朝模式”,被枪炮打醒的“开放”,是有了清朝中兴与洋务运动;1911辛亥之时,立宪共和是在中国饱尝辛酸磨难后尝试追求西方强国模式的一种潮流,满清王朝终在风雨飘摇中轰然坍塌,民国也由此确定,之后虽历经北洋时期、国民党执政,但其中向西方开放和学习的脉络依迹可循;1949年中共建国,急切追求富国强民,心灵却是越来越封闭,道路越走越窄,历经的反右、大跃进、大饥荒、文革等种种国家灾难,又何尝不是追求“中国模式”“中国道路”的结果?从这点上说,七十年代末的改革开放,是在国家濒临绝境之下的破釜沉舟。

今年是辛亥100周年,中共建党90周年,入WTO 10周年,几家欢乐几家愁。且不说谁向谁开放,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想要别人真心拥抱你,首先得自己敞开心灵和怀抱。是的,一个国家的心有多大,它的舞台就有多大。

A2主题论坛

主    题:民国是历史还是现实? 

特约主持:梁文道

嘉    宾:张  鸣、小  宝、杨  照、杨奎松、马世芳、陈丹青

时间:9月11日 9:30-12:00

地点: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地下二层

看点:

我们看起来是一个热爱历史的国度,总是能适时地从历史深处寻找自认为值得炫耀和自豪的资本。看过去的历史,“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谁控制了现在,谁就控制了历史”好像成了颠扑不破的真理。

民国,离得近,鲜活、生动,于是,我们看到当闸门打开后,出现了一股“民国热”,大有方兴未艾之势。同时,民国留给我们的遗产和问题,分明还和当下对接。那时各色人等坦然率真那股劲、精神气,可能是当下最缺失的。

参加此次论坛的嘉宾:陈丹青先生,继《民国范儿》之后,也不知他对民国另有一番解读和思考?小宝老师,对民国老上海的故事有深入的了解,也不知会带来什么故事?有人说,那些丢失的传统还能在台湾找到,来自台湾的杨照老师,会带来我们重新审视民国的新视角吗?马世芳的祖辈从大陆到台湾,其本身就是一个活生生的现实版民国史,而杨奎松、张鸣,是研究民国史同时又深具现实关怀的专家,期待他们解读那些或遮蔽或湮没的历史事实……

常说,理想和现实是有距离的,再或理想照进现实,套用到这次提出的论坛主题,也可以说:历史和现实是有距离的,让历史照进现实吧!

A3主题论坛

主    题:时代的青年还是青年的时代?

特约主持:梁文道

嘉    宾:舒国治、许知远、刘  瑜、张铁志、骆以军、罗永浩

时间:9月12日 9:30-12:00

地点: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地下二层

看点:

乔治•奥威尔在《一九八四》中预言人们将会遭受“老大哥”的奴役,失去自由,过去被抹去,谎言变成了真话。大陆曾经历过这样的生活,几代年轻人被号召自我牺牲以获救赎,他们将生命托付给神圣伟业。而在台湾,国民党迁台带来了外省人与本地人之间的矛盾阵痛,高压政治的结果是多了“白色恐怖”这样一个词汇。无论大陆还是台湾,对被权力裹挟的年轻一代而言,又谈什么个体的独立和自由,“世界是你们的”也变成了深刻的嘲讽。

一路颠颠撞撞走来,有说现在是介于《一九八四》和《娱乐至死》的时代,也有说现走在通往公民社会的路上,独立、个性、自由、权利、责任、民主,这些从没像现在这样深入人心。我们看到,在一系列的公共事件中,微博的力量凸显。同时,是否也存在这种危险:“公共”之心愈加开放活跃,而作为个体的心灵愈加封闭?

有评价,在大陆,年轻人的声音根本上还是排斥在主流系统之外,但比台湾更有年轻活力,台湾发言的反而是最老的;香港年轻人出头也很难,但是这个社会本来就目无尊长,没有太重的阶层观念。

  也因此,提出“时代的青年还是青年的时代?”这样的话题,令人省思和期待。不管论坛的嘉宾们给出怎样的回应和解读,这样的套话应不会过时:有怎样的青年,就有怎样的时代!

B1人文空间

主    题:改变教育现状的动力在哪里?

嘉宾主持:杨东平

嘉    宾:朱永新、梁晓燕

时间:9月10日 14:00-16:00

地点: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地下二层

 看点:

13岁女生因家里无钱缴纳择校费自杀;最后的代课教师,被打发时就像打发叫花子一样;卢安克,一个美国人在中国义务支教十多年,因社会对他的关注超出了他的承担能力而把博客关闭;南科大事件的沸沸扬扬、云里雾里……

都说教育是一国的立国之本,而现实是多年来的呼吁、争议,似没多少改变这一“沉疴”,更有人调侃,中国教育比中国足球还没希望。真实的情况又如何呢?改变教育现状的动力到底在哪里?

此次沙龙的三位嘉宾,杨东平先生多年来思考和呼吁“教育公平”;朱永新先生,在许多场合一直强调,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取决于这个民族的阅读水平,一个没有阅读的学校永远不会有真正的教育;梁晓燕女士,多年来坚持不懈,组织和发起民间公益行动,支援农村和贫困地区的教育。看他们对中国教育现状都有哪些观察和省思。

B2人文空间

主    题:故事该如何说下去?

嘉宾主持:史航

嘉    宾:骆以军、葛  亮

时间:9月10日 19:00-21:00

地点:天安时间当代艺术中心·地下二层

看点:

 骆以军,用四年的时间写出了《西夏旅馆》,期间三度遭受忧郁症侵袭,持续数月。葛亮说,要在纸上留下南京,于是有了《朱雀》。他们的共同点,套用骆以军的一段话:以小说为视窗,幅展疯狂躁郁之梦,倾城之梦,人命如刍狗悲凉之梦,生死疲劳之梦。

简单言之,他们都是写小说的。写小说,首先面临的是故事,故事在哪里,又如何讲。就像骆以军反复提到的一个词“经验匮乏”,不禁要问:在这样一个大量信息机械复制繁衍的时代,当代的小说家, 是否有足够的经验和能力把故事写好?而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在日常生活中,常遇到这样一种尴尬—当我们遇到想表达对某事物的赞美、惊讶,“牛逼”“靠”可以脱口而出,但再问,可能就没了。

是的,故事,并不是小说家的专利,而是关系到每个人的生活。

                                                        (待续)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liushuai2009 2016-7-20 08:37
分享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