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喜乐花园 //www.sinovision.net/?345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我行我素,此生无悔!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越南反华暴力示威是一把双刃剑

热度 13已有 20505 次阅读2014-5-16 10:19 | 双刃剑, 越南, 暴力 分享到微信

越南反华暴力示威是一把双刃剑_图1-1


越南政府不断制造反华舆论,但是当越南百姓的民族主义情绪被煽动起来之后,很快被极端分子所利用,变成打、砸、抢、烧。这些行为如果不加制止,最后就会发展成为反政府示威。放火的是越南政府,如今救火的也是越南政府。狭隘的、非理性的“民族主义”之火一旦燃烧起来,首先被烧和自食其果的,是越南政府自己。

2012年的中国,也曾经发生过同类事件。一些中国暴民借“反日”示威之机,打砸日系汽车,殴打日系车主、杯葛日本餐馆,最后政府不得不逮捕这些肇事者,取消反日示威。2012年的中国,和2014年的越南,惊人的相似。

可见民族主义情绪在中国和越南这样的国家,是不能随便煽动的。中国和越南有很多共同点,都是社会主义国家,政府权力高度集中,平时不断进行狭隘的“爱国主义”教育,其特点是片面的、持续不断地抹黑“敌对国”,尽量把对方说得一无是处,从而大量培养不明事实真相的“愤青”。这些“愤青”具有强烈的暴力倾向,他们分不清“爱国”与“害国”的区别,真正打起仗来,他们未必肯“为国捐躯”,而上街游行示威,往往成为他们宣泄暴力的机会,这把火最后都会烧向本国政府。

近日在越南境内发生的反华暴动过程中,越南的暴民似乎分不清中、台、港、新等华人企业之间的区别,他们是真分不清还是假分不清?我看是假的分不清,因为在暴动中也发生了新加坡国旗被焚烧和韩国、日本企业被打砸的事件,暴民之所以不分青红皂白,显示他们所暴露的情绪其实是对本国政府不满,借机发泄而已。

本星期日,即5月18日,越南境内可能爆发更大规模的反华示威,越南政府本来是背后的煽动者,如今据说已经下令禁止。

对于本次事件,中国政府保持了比较克制的态度。在海上,双方只是对峙,中方没有武力驱逐,没有真正动手打。越南想动手,但是力量对比相差太大,有贼心没有贼胆。在国内,中国媒体保持低调,没有煽动“反越”舆论(近期对日本也是如此),强调通过沟通解决问题。

今天的世界,国与国之间的矛盾和争端的确很多,表面看是主权问题,其实都是经济利益问题,解决的办法只有两条路可走,一是和平谈判,二是最后凭军事实力。解决争端,需要的是理性和实力。平民百姓的“反X”示威,实际是一种软弱的表现,军事上不敢对抗,却把百姓推上街头示威,这叫什么玩意儿?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6

握手
1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8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1 个评论)

回复 winstonluo 2016-3-8 20:44
http://ksliu.com/archives/284.html
回复 阿耳卢 2014-5-17 03:34
这其实也不是什么教育灌输的结果,日本的反华示威也没少做,可为什么没有打砸抢。我想主要的问题是中国和越南不是公民社会。一个公民社会的国家是会绝对尊重任何法律和秩序,其次是这两国的和平示威实践性太少,搞这种活动的只能针对外国而不是自己本国的问题。一旦被允许走向街头,就向示威对象采取粗暴行为,夹杂着民族主义和对社会不满的宣泄。
回复 明月娘 2014-5-16 22:09
放任只会使东南亚小国不断纠缠,逮着一个教训一顿,杀鸡给猴看。中国外交部的口头禅也早该由抗议改为警告。
回复 NEWS 2014-5-16 20:27
越南是中国自己的镜子

中国才从钓鱼岛的领土争端里和日本掰过腕子,这又一转身和越南叫上劲儿了, 还一边和菲律宾骂着娘。

越南同日本在领土争端上的反应是截然不同。不知道中国有多少人看出来了。日本人民的节制和守法与越南的激情和出轨成立鲜明的对比。

看了越南人民的打、砸、抢,烧,不知道中国政府和人民是不是还记得不久的过去中国人民自己的打、砸、抢,烧。 所以当有人愤怒质问中国政府为什么对待越南的打、砸、抢,烧哑口无言, 我想政府是不是做贼心虚。或至少到现在,中国政府要对日本人民的节制表示敬佩?

越南其实是中国国家特性的一面镜子。越南就是中国在历史这条轴线上只差20年的同一个影像。如果把中国放回到20年前,中国就是越南。或把中国缩小成越南,中国就是越南。

越南的历史同中国的历史有着惊人的相似,尤其是近代史。法国对越南的统治以及后来清政府为争夺对越南的控制而开始的中法战争。越南,如同在日俄战争中的中国, 成了列强争夺的一块肉。

越南后来的历史简直就是中国近代史的重复:推翻皇室,建立共和, 以及共产党的得势。

越南人的教育也是与中国人的教育一样。他们被政府告知,越南(中国) 历史上就被西方列强压迫和侵略,他们被告知西方没有一天不想着如何亡我越南(中国) , 他们需要引进西方文化但又要反对西化, 共产主义对于他们不再是信仰而是专制合法化的借口。唯一不同的是在中国人的心里,那些邪恶的西方是美、英、法、日。而在越南人心里,还要在加上一个“中国”!

如果你是也个中国人,你对越南人的作为不会有任何的疑义。

但人类是如此的滑稽和矛盾——镜子里的中国人会同镜子外的中国人打得头破血流!

欺软怕硬从来就是中国人的国性之一。1972年刚要“崛起”的中国开启的中越之战的意义和后果从来没有人认真地思考过。40年后我们又听到所谓已经"崛起“的中国又要”拍越南这个苍蝇“。

中国人从没有学会思考,从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40年前的大苍蝇没有拍死小苍蝇, 40年后的大苍蝇还不可能拍死小苍蝇。

这次的国际环境和中国的处境同40年前完全不同。

人不能趟过同一条历史之河。
回复 放飞情感 2014-5-16 20:26
中国这份应该强硬了,不然小国都敢欺负我们了,国人遭殃。
回复 阿彭 2014-5-16 16:44
看了中文网新闻的"兄弟变敌人"一文,不胜感慨.这确实是现代国际版的"农夫与蛇"的真实故事.中国政府应该醒悟了.
回复 鸡生蛋 2014-5-16 13:50
不管是中国还是越南,煽动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是有害无益的,南海问题必须正视历史也要兼顾现实,中国争取自己的正当权益、根据历史、法理依据争取自己的战略空间,和兼顾别国的合理诉求、亲邻、睦邻同样重要,坚持两条腿走路,南海问题就一定能处理好。
回复 鸡生蛋 2014-5-16 13:31
非常赞同以上吴士存文章的看法,我觉得中国政府只要秉持这些精神、观点、方法来处理南海问题,南海问题就一定会得到妥善的解决。
回复 鸡生蛋 2014-5-16 13:24
南海问题的由来与发展
                               作者:吴士存

南海是位于西太平洋的一个边缘海,连接太平洋和印度洋,面积大约350多万平方公里。南海问题主要是指对南沙群岛的主权争议和部分海域的管辖权争议。

    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南沙群岛,其最早发现可以上溯到汉朝;中国最早开发经营南沙群岛,最早并持续对南沙群岛行使主权管辖。至少在元代,南沙群岛就已经归中国管辖。中国政府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还表现为一系列持续和有效的政府行为,这为中国拥有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的主权提供了确凿的法理依据。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相当长历史时期内并不存在所谓的南海问题,也没有任何南海周边国家对中国在南沙群岛及其附近海域行使主权或主权权利提出过异议。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曾占领西沙和南沙群岛并将其作为海军基地,二战结束后日本彻底退出南海。中国政府不但完全收复了西沙和南沙群岛,而且还在各主要岛屿上重新树立主权标志,宣示主权。

    进入20世纪70年代,南海地区地缘政治形势的演变、航行安全、南沙油气资源前景看好以及第一次石油危机等原因使得南沙的控制权变得极其重要。南沙争议的直接肇因是一些周边国家对中国南沙权益的侵犯,在这一原因的背后还有一系列更为复杂的因素在起作用。

    第一,南海地缘战略地位特殊。南海作为海上运输通道,连接亚太地区与世界主要经济体,是世界上第二繁忙的国际航道。比如,每年有一半以上的世界超级油轮通过马六甲、巽他和龙目海峡,其中大多数继续航行至中国、中国台湾、日本和韩国。南海特殊的战略地理位置使区域内外势力争夺南海控制权的竞争逐步加剧。

    第二,资源因素。南海作为资源富集区,可支撑周边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因而,南海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尤其是争议海域内与经济资源有关的开发活动,关系南海周边国家的经济安全与持久发展,亦成为引发和加剧南沙争端的重要因素。

    第三,国际海洋法的影响。1973年召开的第三次国际海洋法会议历时九年,于1982年通过了一部新的国际海洋法公约。但公约的产生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部分南海周边国家都以通过国内立法的形式,对部分南沙岛礁主权和海域管辖权提出要求。这些单方面的主张都与中国在南海地区享有的历史性权利产生了冲突和矛盾,导致了南沙争议目前格局的形成。

    自上个世纪南沙岛礁占领格局形成以来,争议各方之间围绕岛礁主权、海域管辖和资源开发的争议,虽然发生过零星的冲突,但争议的主要表现形式仍是主张争议,主要通过各自发布官方声明声索主权。但是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周边国家实施海洋战略,海洋立法推进、海上执法力量加强,海洋管辖力度逐年加大,实施海洋管辖成为其巩固占领岛礁、控制争议海域、保证资源开发的主要手段。此外,世界战略格局的变化、域外大国的介入以及南海地区的军备竞赛加剧,使得南沙争议进一步升温并一度成为国际热点问题。其主要特征是:

    第一,南海地区呈现区域军备竞赛态势。近年来,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纷纷采购先进武器,推动军事现代化战略转型。有关南海周边国家频繁举行或参与军事演习,暗中以中国为“假想敌”。这种区域军备竞赛态势持续发展,必将使影响南海区域安全的不确定性因素增多,影响南海区域的安全格局。

    第二,区域外势力介入导致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随着全球战略格局的新一轮调整,西太平洋有关军事联盟强化,南海地缘政治竞争加剧。域外大国出于全球和区域战略布局需要,通过军售、军援、联合军演和非传统安全领域合作等方式提升与部分南海周边国家的合作水平,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南海争议,不断强化与南海周边国家的军事联系,通过军事交流与合作,持续增强其在东南亚的军事存在和影响力。

    第三,区域内外国家推动南沙争端国际化。有关声索国积极发展与区域外大国的关系,将南海问题列入双边或多边协商机制,增强区域外大国和国际组织在南沙角逐中的介入程度;南沙争议有关声索国还利用向大陆架界限委员会提交“外大陆架划界案”的机会和召开有关所谓南海问题学术会议,制造国际舆论和影响,推动南海问题国际化;推动南沙海域经济资源开发活动国际化。

    南海问题涉及中国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以及与部分东盟国家间的双边关系,通过和平方式和双边谈判途径解决南海问题符合有关各方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一贯主张以和平方式谈判解决国际争端。根据这一精神,中国已同一些邻国通过双边协商和谈判,公正、合理、友好地解决了领土边界问题。因此,中国愿同有关国家根据公认的国际法和现代海洋法,包括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所确立的基本原则和法律制度,通过和平谈判妥善解决有关南海争议。中国政府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搁置争议、共同开发”的主张,向国际社会承诺,愿意在南沙争端问题上,同有关争端国搁置主权争议,实现共同开发。

    中国言必信、行必果。邓小平曾指出:“东南亚国家是中国的近邻,同东南亚各国建立和发展长期稳定的睦邻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一项重要目标。”为此,中国积极推动与东南亚国家的关系,并开始加强与东盟组织的关系,大胆探索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新办法。

    中国与东盟国家政治互信不断增强。近年来,中国进一步采取实际措施加强和充实中国与东盟的战略关系,如任命首任驻东盟大使,积极支持东盟共同体建设等。
   
    在推动东亚区域一体化进程方面,中国始终不渝地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致力于以自身的发展促进地区共同发展,扩大同各方利益的汇合点,在实现本国发展的同时兼顾对方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关切,对增强本地区经济竞争力、实现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着尤为重要的意义,也为南海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在地区安全方面,中国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同所有南海周边国家发展友好关系,开展互信合作,维护共同安全。中国作为马六甲海峡的重要使用国,致力于通过对话合作维护海峡安全,务实参与有关合作项目并为马六甲海峡沿岸国提供实质性支持。

    在和平解决南海问题方面,中国严格遵守《南海各方行为宣言》,并就落实《宣言》与东盟国家保持良好磋商势头,积极推动《宣言》框架下的低敏感领域合作。此外,中国对在南海地区发生的海上纠纷和突发事件,始终坚持与有关国家协商解决和保持克制的原则,为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做出了建设性贡献。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南海国际航道的安全畅通,中国维护南沙群岛的主权和海洋权益并不影响外国船舶根据国际法所享有的航行自由。事实上,中国从未干预过外国船舶在该地区的航行自由。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中国政府一贯主张通过双边友好协商解决与有关国家之间的分歧,共同维护本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反对任何外部势力以所谓“维护南海航行自由”为借口介入,恶意炒作南海问题。外部势力的介入只能使南海局势乃至整个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进一步复杂化,既不利于南海问题的和平解决,亦不利于南海地区的长久和平与稳定。     (作者系中国南海研究院院长、研究员)

    南海问题是中国与有关国家间的问题,涉及中国国家利益和海洋权益以及与部分东盟国家间的双边关系,通过和平方式和双边谈判途径解决南海问题符合有关各方利益,也有利于维护南海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回复 nyc2013 2014-5-16 12:38
你想多了,上述不会发生。越南人和中国人不一样,越南人闹是爱国,中国人闹是穷人想翻身!越南政府和中国政府更不一样,越南政府不会打击自己的国民,中国政府只会打击自己的国民。
回复 阿彭 2014-5-16 12:22
中国政府理性应对,静观其变.越方想挑起中方动武,却搬起石头砸了自已的脚.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