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陈玉明 //www.sinovision.net/?40414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陈玉明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冬天冷空气来啦,古代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

热度 1已有 1095 次阅读2019-12-7 18:54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隆冬将至北京,大伙儿最常说的一句话是:“我这条命是暖气给的”,而“南方遭受湿寒魔法攻击,却没暖气庇护”的梗也会如期复活,引发又一轮“南北差异”大比拼。这种讨论,将在每年11月15日北方集中供暖前后达到顶峰。

冬天冷空气来啦,古代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_图1-1

不知大家是否考虑过这样一个问题:在缺少集中供暖、自采暖等的古代社会,生活在紫禁城中的康熙爷、雍正爷以及各位嫔妃、小主们,都是怎么取暖的呢?

要知道,北京虽不似北风烟雪的东北地区那样,拥有动辄零下20~30摄氏度的极端严寒天气,但冬季最低气温通常也都在摄氏零度以下,更出现过“-27摄氏度”的极低值。

“-27摄氏度”究竟是多冷呢?恰好在去年冬天,美国网友Minnesota Cold突发奇想,尝试在-27摄氏度的“极地涡旋(polar vortex)”过境之时“打鸡蛋”。测试的结果是:从蛋壳中流出的蛋液在几秒中内迅速结成冰柱,硬生生地将裂开的蛋壳托举在半空中,寒冷程度可想而知。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面对如此寒冷的气候,居住在紫禁城中的各位小主们还能照常展开撕逼大战,乐此不疲,丝毫不受天寒地冻的影响。究竟是什么给了她们战胜严寒的勇气呢?在没有暖宝宝的日子里,她们又是靠什么保暖妙招,才顺利捱过漫长的冬季呢?

早在明初,永乐皇帝朱棣命人兴建紫禁城时,就充分考虑到了如何在如此庞大的建筑群中的取暖问题。当时负责营建“北京皇宫”是“香山帮”的领军人物——蒯祥。此处的“香山”和北京西郊的香山并无关系,更不是指云集香山专门欣赏红叶的各路拍摄大军。

所谓的“香山帮”是指明代直隶(南直隶)苏州吴县香山的匠人群体,以精工细作著称于世,在永乐朝营建北京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蒯祥被誉为鲁班再世,就连永乐皇帝也称他为“蒯鲁班”,不但瓦木石作技艺娴熟,设计起宫格殿堂更是驾轻就熟、倚马可待,最终官拜工部左侍郎,威名丝毫不逊于后世的“样式雷”。蒯祥亲自主持对紫禁城内大小殿阁的最佳朝向进行了精密测算,充分考虑到北京冬季日照时间较短的气候特点,将主要建筑的朝向修成“坐北朝南”。如此一来,既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日光照射取暖,又能减少了煤炭的燃烧量,可谓一举两得,够环保吧?

因此,现在游客们去故宫博物院游览时可以看到:无论是外朝的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三大殿,还是内廷三宫乾清宫、交泰殿、坤宁宫,又或者是外东路的皇极殿、宁寿宫、养性殿、乐寿堂,都遵循着“坐北朝南”的原则。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可是,想在北方的凛凛寒风之中度过一个温暖如春的冬季,仅靠太阳照射取暖还远远不够。为此,清代的工匠们集思广益,想到了新点子。

顺治元年(1644年,即大顺永昌元年),摄政王多尔衮率领十余万八旗劲旅出发,赴山海关救援吴三桂,并在“一片石”击败了李自成的大顺军。原本生活在东北寒冷地区的满族入主北京之后,将自身的御寒经验移植到紫禁城中——这便是“暖阁”。

提起“暖阁”,您是不是会觉得非常熟悉?会不会想起一部老电影呢?对!在电影《垂帘听政》中,刘晓庆饰演的桀骜跋扈、工于心计的慈禧太后,就是在“东暖阁”垂帘听政。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如懿传》中的冬暖阁

其实,在宫中存在很多的“东暖阁”,比如乾清宫东暖阁、坤宁宫东暖阁等等,两宫太后垂帘听政的“东暖阁”,实际上是养心殿东暖阁的简称。

同治年间,慈安太后与慈禧太后正是在此处召见官员、处理政务。小皇帝与两宫太后皆“面西背东”而坐,在太后面前设有一道木质隔扇框,其上挂有幔帐;“垂帘听政”由此得名,群臣亦以被召至“东暖阁”为荣。初看《垂帘听政》之时,笔者尚年幼,始终将“东暖阁”误以为“冬暖阁”,心里还一直嘀咕:慈禧可真是会享受,专门在一所冬天会变暖的房子里办公......待长大之后,才明白此“东”非彼“冬”,可暖阁之中温暖宜人却是不诤的事实。

满洲族从关外移入宫中的暖阁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对紫禁城内的重要殿阁进行改建。实际上,这种结构与秦汉时期的“火墙”有异曲同工之妙。只不过早期的火墙、壁炉都是在室内燃烧炭火,在通风不畅的情况下极易引发煤气中毒,尤其是冬季室门上都挂着厚重的蓝布棉门帘,更需要格外小心。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东汉末年,被曹操誉为“吾之子房”的荀彧,据说就是炭火攻心,吸入了过量的一氧化碳身死。尽管在《三国志》中没有留下荀令君的死因,仅仅是“以忧薨”三字而已,但其死于冬季的确属实。建安十七年(212年)十月,曹孟德南征孙权,使荀彧前往谯县劳军,后被滞留在寿春。按时间推算,荀彧亡故之期恰在初冬,因此从理论上看,他死于煤气中毒还是有可能滴。

有鉴于此,清代工匠们在设计暖阁结构之时,特意将烧火炉膛留在屋外,由专人在殿外烧火,热气经过火道被源源不断地涌入屋内,既能烤热地砖,又能给炕床加温,还有效地降低了出现一氧化碳中毒的概率。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那么,在清宫之中主持设计、修建暖阁的负责人又是谁呢?2015年,故宫博物院在东华门举办了一场名为“营缮之道——紫禁城的营造与保护”的展览,其中展出了一份出自“样式雷”家族的《养心殿东暖阁添改装修地盘图样》。图中用墨线朱线、黄、红贴签详细地标注了东暖阁假仙楼、内檐改造以及改坐床为炕的过程。既然涉及到对“炕”的改造,势必与地热管线的布置息息相关。由是可知,承担清宫暖阁设计的重责大任,非“样式雷”莫属。

不过,纵然“样式雷”将暖阁设计得巧夺天工,还需要选用优质的木炭才能发挥出最佳效果。然而,诺大的紫禁城,用炭量是极其惊人的。上至皇帝、皇后,下至宫女太监,领取木炭必须按照自己的位份,严格遵循宫中的炭火份例,定量支取。比如,皇太后、皇后、皇贵妃等主子,使用的自然是低烟耐燃的特供煤炭,千里迢迢运送到京师,所以成本极高,说是奢饰品亦不为过。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而位份最低的七品“答应”,类似电视剧《戏说乾隆》中的“春喜”,则只能使用质量低劣的黑炭取暖。翻看乾隆朝的宫中内档可知,当时宫内诸人每日的炭火用量如下:皇太后是一百二十斤,皇后是一百一十斤,皇贵妃是九十斤,贵妃是七十五斤,公主是三十斤,皇子是二十斤,皇孙是十斤。请大家注意:以上开列的份额是“每日”的供应量,而非“每月”;按《明清两代宫苑建置沿革图考》所载,明代宫廷每年所用红罗炭总量多达二千六百八十六万斤。冬季取暖消耗之巨,由此可见一斑,如果哪位妃嫔位份不够,还想在冬日端坐在暖阁中,欣赏着窗外飘落的漫天雪花,那可就要自掏腰包了。
除了暖阁之外,历史上的很多君主或王侯,还热衷于另一种穷奢极欲的取暖方式——
冬天冷空气来啦,紫禁城里的皇帝、皇后、妃子们怎么取暖过冬?
香肌取暖,也就是用美女组成“肉阵”,作为自己躲避冬日酷寒的“温柔乡”。唐玄宗李隆基的二哥申王李成义(李撝),就有此癖好。据五代时期成书的《开元天宝遗事》所载:每至冬月,如遇风雪苦寒之际,李二郎便让他的宫妓们紧紧围拢在坐侧,摩肩接踵,密不透风,以此抵御寒气,自呼为“妓围”。这种做法,让人不禁联想到南极的帝企鹅在面对恶劣天气之时,也会手拉手组成人墙,将幼崽团团围住......

妓围之风在两宋之际的贵族圈内大行其道,北宋陈师道曾怅然慨叹“妓围那解思寒谷”,南宋赵汝鐩亦有“溪馆对雪歌妓围”之句。清代君主是否有好此道者,尚未见诸文字。然而,好色如咸丰皇帝,不顾祖宗家法安置四位汉女“四春”在圆明园中伴驾,究竟是否曾在冬季做“妓围”取暖,也未可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运河雄鹰 2019-12-8 05:17
谢谢介绍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