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运河雄鹰 //www.sinovision.net/?443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记忆中的田堡水塘(散文)

热度 4已有 8045 次阅读2014-8-5 05:22 |个人分类:散文|系统分类:文学| 滏阳河, 玉米粒, 大运河, 生产队, 金黄色 分享到微信

                                                          
 记忆中的田堡水塘(散文)
                                                                                                                     刘维嘉
        每当我站在大运河森林公园的荷塘旁边,总会想起田堡村的水塘。
        田堡村坐落于滏阳河西岸,我的姥娘家就在这个村。记得小时候,在村的西边和南边有好几个大坑,村西的那个大坑距离姥娘家不远,站在西院门口就能见到。这个大坑是村里最深的坑,居住在附近的村民纷纷在里面开垦了自家的小园子,种着小葱、萝卜、韭菜、菠菜等时令蔬菜。大舅也在坑里找了块地方撒上几把高粱籽,到了秋天,熟透的红高粱格外引人瞩目,大舅去收高粱的时候,就在高粱杆当中挑些有甜味的,一人一根分给在附近玩耍的孩子们,孩子们如获至宝,用小肩膀扛着拿到家里,当做甜甘蔗慢慢吃。还有的村民在坑里种了点小黄棒子,小黄棒子只能长到一米多高,金黄色的玉米粒比黄豆大点,虽说产量不高,但是玉米很香,特别是把刚刚掰下来的小黄棒子放进灶堂里烤着吃,老远就能闻到那馋人的香味,细细的小黄棒子杆也全都带着甜味,比高粱杆还好吃。生产队是不种小黄棒子的,地里种的是产量高的白棒子,后来有了产量更高的杂交棒子。在孩子们的眼里,最喜欢的还是小黄棒子,喜欢它的香,喜欢它的甜。
        1963年八月初,姥娘把我从北京接到了田堡村,路过那些大坑的时候,只见那些大坑里都积满了水。后来听姥娘说:“村里从农历六月初三开始下大雨,一直下了三天三夜,村北边的滏阳河水都溢了出来,村里的大坑小沟都让水灌满了。”从此,这些大坑都变成了水塘。自从有了这些水塘,赶上下大雨的时候,村民的院子里和过道不再积水,雨水都流进了水塘。
        村西这个水塘的面积有半个足球场大,南北长,东西宽,东侧和北侧都挨着土道,西侧是五队的场院。水塘南侧还有一个长条状浅水塘,这个浅水塘紧挨着村里最高的土台,在土台上有口水井,几乎大半个村的人都喜欢吃这口井的水。在村东也有井,大舅曾经告诉我说:“村东那口井不如村西这口井的水好喝,有点苦味,村东的人也常常来这里挑水。”夏天最热的时候,大舅和表哥他们用扁担和黑铁桶挑水回来,就把水到进院里的大水缸,水缸上面盖着木盖,木盖上面放着舀水用的葫芦瓢。刚挑来的水凉嗖嗖的带着甜味,不亚于如今的冷藏矿泉水,大舅和表哥他们挑水回来,先让我的姥娘和妗子喝,然后才自己喝,再把水桶里的水倒进大缸里。姥娘每次用大海碗端来井水都舍不得喝,先让我喝,大热的天,喝上几大口井水,心里立马就凉爽了,那个痛快劲儿就别提多美了。
        这次在姥娘家里,我一直住了近三年,不仅学会了用拐杖走路,还到大表姐任教的田堡村小学读书。每次去上学,来回总要经过那个水塘。其实,从姥娘家东门口的过道也能去学校,还可以少走几十步路,但是,我还是喜欢走水塘边的那条路。在那条路上,可以看到水塘、蜻蜓,可以听到鸟叫、蛙鸣。冬天还可以看到被白雪覆盖的水塘,每次下雪,水塘上面就像铺盖着平平整整的、刚刚弹好的棉花。那时的雪很干净,大人们常把房上的雪搓起来,倒进水桶和大水缸中。我和三表哥在上学的路上,口渴了,也喜欢在路边抓把雪吃,可我们从来没有闹过肚子。
       水塘北岸有条东西走向的土道,能走大马车,直通西边的南沿村,路的两侧都是庄稼地。从村西水渠上过去,往西走四里多地就到了南沿村,穿过南沿村,走不多远就到了姥娘的娘家西王庄村。每当我的姥娘有事回娘家的时候,我就会到那个水塘附近玩儿,一边玩儿,一边等候老娘,盼望着姥娘早点儿从那条大道走来。
        西岸长着几十棵垂杨柳和槐树,还有几棵老榆树。春暖花开的时候,姥娘常带着我到水塘边玩耍,姥娘和妗子她们在水塘边的树底下一边纳鞋底、做鞋,一边聊天,我和小伙伴就在附近玩儿摔泥盆儿,玩儿法是用水塘的水把胶泥和好,再捏成盆儿状,口儿朝下使劲往地下摔,只听“砰”的一声,泥盆儿中间会出现窟窿,这样反复玩儿也玩儿不腻。姥娘曾经用柳树枝给我做柳笛,就是把筷子粗细的柳树枝从树上撅下来,用剪子把一头弄齐了,再选择两寸多长,用剪子在树皮上转圈划出口子,双手再反复碾搓,退下完整的青皮管后,用剪子把青皮管一头两侧的绿皮轻轻刮下来,柳笛就做好了,这种做法至今没忘,曾经给自己的孩子做过这种柳笛。到了槐树开花的季节,会攀树的孩子们就窜到树上捋槐花吃,还有的拿着竹竿子,顶端绑着铁丝沟,站在树下勾槐花吃。那几棵老榆树长了榆钱的时候,表哥他们就挎着篮子去捋榆钱,回来先给我的姥娘一大堆,姥娘把榆钱洗干净后,抓几把棒子面和榆钱拌均匀,放到蒸锅里蒸,蒸熟后再撒上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着蒜汁吃。
        在水塘畔那黑灰色的塘泥上长着苇子、蒲草和稗子草,靠近大道的土埂上还长着当地人俗称的茅草,茅草的根是白色的,比火柴棍粗,一节又一节,洗干净了嚼着吃很甜,孩子们都把它叫小甜甘蔗。塘泥上还稀稀拉拉长着一种半尺多高,叶子就像大韭菜的叶那样宽,根部是白色的类似小独头蒜的植物,挖出来,就近用水塘的水洗干净,吃起来又脆又甜。
        水塘里有小蝌蚪、青蛙,还有鲶鱼、泥鳅、鳝鱼和小虾。大舅一家和不少邻居从不吃鱼,尤其是海鱼。后来问起表哥,他说:“鱼有腥气,不好吃。”实际上,村里的人过年、盖房子或者遇到了红白喜事才能吃上一次肉,到现在还保留着这种习惯。那个时候,村民的生活条件差,常常吃糠咽菜就着咸菜。平时从不炒菜,也不吃肉,不吃鱼。前些年的春节,去看二表哥的时候,他给我端上来酥鲫鱼和酥带鱼,他说:“这些酥鱼都是俺跟别人学炖的,要多放醋,炖一宿,鱼没有了腥气,就连鱼骨头都是酥的。”现如今,酥鱼已经成了永年县的特产,广府城里就有真空包装的酥鱼专卖门市。
男孩子们似乎从小就喜欢玩水,水塘也成了我们快乐玩耍的地方。我们常去那里捉蚂蚱,抓蝈蝈,粘蜘蟟,逮蛐蛐。还捡来瓦片碗片在水面比赛打水漂,看谁打得远。有劲儿的,熟练的孩子一次能打几十个水漂,有的才打一两个,瓦片就掉进水里了。
        炎热的夏天,邻居家的福义这些会游泳的男孩子经常去水塘游泳,他们去的时候,都找我一起去,还有的女孩也跟着去。每次和小伙伴们去水塘那里玩儿的时候,姥娘都叮嘱我:“你腿脚不好,记着就在边上玩儿。”到了水塘边,他们让女孩背过身去,然后脱光了衣服,一个个跳进水中,一会儿潜泳,一会儿浮游,一会又打起水仗来,还爬到水塘边一棵歪倒在水面的大柳树上,往下跳扎猛子。他们的水性都很棒,这里从没有发生过溺水的事儿。福义水性最好,能从水塘这边一个猛子扎到那边。他摸鱼也是好手,再狡猾的鲶鱼,他也能钻进水里摸到,摸到鱼后,他高高举起来,高兴地让我们看,然后,他就把手里的鱼放回水里。水塘的水面上,经常可以看到身长半寸,长着细长腿的水虱子,它们在水面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一旦跑起来就跑的飞快,眨眼就不见了踪影。非常羡慕这些水虱子,更羡慕身边游泳扎猛子的小伙伴们。
        天气好的时候,蜻蜓常在水塘附近的树丛、草丛、场院、土道上空飞舞或停留,还有的在水塘的水面点水嬉戏。有大点儿的蓝蜻蜓,更多的是小点儿的黄蜻蜓。快要下雨的时候,蜻蜓就在低空成群地飞舞,我和小伙伴们常到水塘边的苇叶上、草上捉蜻蜓。姥娘不让我捉蜻蜓,说“蜻蜓是好虫,专门吃害虫。”可一到水塘就忘记了姥娘说的话,兴奋地和小伙伴们一起捉蜻蜓。
        从前,村里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棉花,棉花收获后,村民常常把棉花杆的枝杈用镰刀消掉,再打成捆放到水塘里,上面再压上砖,浸泡几天后捞出来,把棉花杆的外皮剥下来搓绳子,搓好的绳子有两米多长,用于捆大蒜辫子,剩下的绳子就用手推车或排子车运送到南沿村集市和广府城卖,换点零花钱。
        勤快的女人们,忙完地里的活计,伺候好大人孩子,就挎着篮子,带着棒槌和“别头”(一种灰绿色的石头,使用前放在碗里,用水泡软,洗衣裳用)到水塘边洗衣裳。水塘边有不少地方都铺着砖头,人们来水塘洗衣裳都要用这些砖。女人们在水塘边一边洗衣裳,一边用棒槌捶打衣裳,边洗边捶打,棒槌声、说笑声在水塘回荡着。许多人还把已经洗干净的衣裳放到草地上、苇子上晾晒,衣裳都洗完了,她们收拾起衣裳和棒槌,挎着篮子回到各自的家。冬天的时候,她们也会凿开冰层洗衣裳。记得十多年前的春节期间,我带着妻儿从北京来看望表哥表嫂,路过水塘的时候,看到三表哥年轻的儿媳还在水塘边洗衣裳。
        乡亲们喜爱这些水塘,水塘也甘愿为村民们奉献,好像谁也离不开谁似的。村里有谁家盖房子,打花秸墙,浇地,就用扁担、水桶从水塘挑水。可奇怪的是,水塘就好像连接上了泉眼,水总是满满当当的。几十年过去了,水塘仍然保持着原来的样子。
四十年前的春天,中学毕业在家待业的我,回到了想念的姥娘家。那天,天空格外晴朗,几朵如纱如烟的白云在天空缓缓散步,温暖的春风轻轻吹拂着,水塘清澈怡人。坐在水塘边的柳树下,只见风儿在水面飘荡,层层碧波闪动着金色光芒。春风拂动起的涟漪和水塘里的鱼儿追逐着,玩儿耍着。不断有大鱼在水面绘出大大的厚厚的水箭头,那水箭头在水面忽而直行,忽而转弯,追逐着碧波,荡漾着细浪。还有大胆的鱼跃出水面瞭望,身后带起白色的水柱,随着哗啦的水响后,还没等人看仔细,鱼就羞涩地迅速潜入到水的深处。
        那年秋季的一天,我在表哥家吃完晚饭,到村外那铺满童年足迹的熟悉的路上散步,不由自主地来到了水塘边。月亮明晃晃地挂在高空,皎洁的月光洒满庄稼地、土路、村庄和水塘。水塘里看不到高贵的荷花,没有那“荷塘月色”的意境,只有那看似不起眼儿,却与村民生活密切相关的苇子、蒲草和稗子草,还有轻柔的月光从树的枝叶间隙投射下来的斑驳光影,这光影整夜陪伴着它们,陪伴着水塘。水下一定还有正要睡觉的鱼儿吧,也许知道了老朋友要来看它们,故意在水下弄出了声响,是在和我打招呼吧?不知疲倦的青蛙,亮起清脆的、此起彼伏的歌喉,唱着祖祖辈辈流传的歌谣,美妙的集体大合唱从水塘向四周漫延,弥漫在月光里,弥漫到整个村子,成了乡村最美的乐章。
        坐在水塘边的土埂上,眼前又浮现出从水塘边走向小学校和玩耍时的情景。水塘里忽然又传来哗啦的响声,在寂静的夜晚,声响显得很重,很沉,也许是鱼儿?也许是青蛙吧?这响声猛然唤起我深深的思念,仿佛又见到了姥娘和妗子在水塘边上洗衣裳的场景,看到了姥娘那慈祥善良的脸庞。想想长眠在家乡沃土的姥娘,我的双眼不由自主地溢满了泪水,思念的风儿轻轻掠过心头,眼泪止不住地涌了出来……
        现在,田堡村的水塘都已经消失了,那口不知供养了村里多少代人的水井也不见了踪迹,那里已经盖起了房子,留下的只有深深的回忆和无奈的叹息。
        常常想起给了我童年欢乐的田堡水塘,那口甜甜的老井,还有勤劳、善良和慈祥的姥娘,我都精心保存在内心岁月的硬盘中,永久的珍藏。

                                                                                                                                                      2014年7月29日于北京玉桥东里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4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4-8-19 09:59
运河雄鹰: 谢谢老友的热情来访。
  
回复 运河雄鹰 2014-8-18 19:35
今又是: 拜读后,我的童年也回到记忆里来了,小时候放暑假,就爱去乡下,那里有城市没有的风光和热情。谢谢分享,问好! ...
谢谢老友的热情来访。
回复 今又是 2014-8-5 09:29
拜读后,我的童年也回到记忆里来了,小时候放暑假,就爱去乡下,那里有城市没有的风光和热情。谢谢分享,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