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丁咚 //www.sinovision.net/?454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世事乱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美国为何高调支持谷歌?

已有 1684 次阅读2010-1-17 13:45 |个人分类:中国时事|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美国为何高调支持谷歌?

丁咚 文

 

      台湾经济日报报道,针对Google遭受来自中国的网路攻击,美国政府表示,将提出正式的外交抗议,希望北京当局解释这起攻击事件,以凸显此事件并非单纯商业争议,更是两国的外交政策议题。

      美国国务院发言人克劳里(Philip Crowley)表示“我们(最快本周)将对中国提出外交照会”,表达美国正视Google遭网路攻击的立场。

      克劳里说,这则外交声明将表达“我们对此事的关切”,并要求中国提出解释。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将在本周四发表网路自由演说,预计也会提及此事。

      美国政府出面以正式外交抗议的形式表达其对中国与谷歌公司之间的纠纷,显示此一斗争上升到一个新的层面。美国政府在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上的态度,是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对华发出的复杂信号的最新例子,似乎在印证2010年中美关系将遭遇“寒流”的预言。

     在全球金融危机前景仍不十分明朗的情况下,恐怕只有美国才有此勇气与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的中国唱反调。谷歌公司以一家企业之力,公开向“东家”中国叫板,显示了它的底气很足。而之所以如此,从美国政府的最新反应来看,在谷歌公司的这项风险极大的行动中,美国政界的影响毋庸置疑。

      这就必须提到,媒体普遍预测的今年中美两国将在“美国对台军售”、“奥巴马会见达赖”、“贸易摩擦”等三个领域形成尖锐对立。随着美国公开宣布将向台湾出售武器并继之再次公开表态继续向台军售,第一项预言已然成为事实。如果不出意外,后两项预言也将依次实现。

      自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以来,一度颇为热络、相敬如宾的中美关系在新年交替之际,发生了微妙转变。这一转变的大背景,是中美两国围绕哥本哈根气候峰会、美国的全球反恐战略产生深刻分歧。尤其是中国日益成长为新的世界强国,有望被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拥戴为与美国为首的传统的西方世界分庭抗礼的代言人,美国在诸多事项上均感受到了中国力量和中国压力。

      面对这一状况,美国心境复杂在所难免。说到底,美国对中美两国在全球政治经济新秩序中扮演何种角色心中没底,充满焦虑,以致在对华政策上发生战略动摇。奥巴马就任总统之初,显然希望借拉拢中国谋求中国在世界事务上甘当美国的战略助手角色,因此抛出“G2”理论,乃至欲以“20国峰会”取代G8,希望中国按照美国所希望的步调行动。但实践证明,中国并非甘受摆布的全球大国,是一支独立的外交力量,非美国所能左右,在世界舞台上更多地充当了平衡的力量,因此在伊朗问题、朝鲜问题以及气候问题等大量问题上中国并未看美国的脸色行事。屡次失望之下,在岁末年初,奥巴马的对华政策开始回归“接触+遏制”的老路,以此服务于美国的国家战略特别是经济。

      为在“接触+遏制”战略上取得主动权,美国所图谋的是在台湾、西藏等已有的“牌”之外,寻求新的“牌”,以此威迫中国在美国关注的问题上进行让步。而在美国看来,中国在新兴的网络业务上监管过于严厉以及对言论自由的禁忌,显然是一项软肋,可以作为一张新的“牌”来打。由是与谷歌公司联手一唱一和,公开向中国政府威胁退出中国市场,挑动中国公众内部分裂。环球网在最新题为“谷歌事件引发网络“地震” 中国网民对立空前激烈”的报道中称,“引人注目的是,网络上关于谷歌退出中国消息针锋相对的立场对抗异常激烈。这些天来,互联网上几乎每一条与谷歌有关的新闻都会引来数百乃至数千条网友留言,观点相左的两派之间的交锋言辞激烈、火星四射。”

从美国政府在谷歌退出中国事件上的高调表现来看,美国幕后作用不可小觑,而对日益开放的中国公众的心理,美国一定也作了深入研究。对于谷歌事件后,中国公众内部分裂一定已有预料。而美国打这张牌的效应也正在于此。美国深知,中国政府一贯高度重视内部稳定,“稳定压倒一切”,是政界人士的一句口头禅。特别是在中国改革开放后社会局面复杂,面临颇多问题难题,“群体性事件”不断发生,人民不满在累积的情况下,维护稳定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挑动中国公众在诸如言论自由、网络审查的敏感议题上进行争论,把水搅混,将动摇中国社会稳定的基础。美国在此问题上兴风作浪,一则起到台湾、西藏议题相同的功效,即取得中国的合作;二则更重要的是,像台湾、西藏问题都是非分明,美国炒作的空间有限,易引起中国公众的反感。而借谷歌退出中国,挑动中国公众辩论审查制度和言论自由问题,不仅投入小、产出大,而且关键在于这一议题将赢得更多来自中国国内公众的共鸣和暗中同情,因此远甚于台湾、西藏议题,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