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lexxizhang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1782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从洞朗对峙看中印之争

已有 2763 次阅读2017-8-17 17:47 分享到微信

从洞朗对峙看中印之争

张晰 (加拿大多伦多

 

作者注:此文刊登在“大中报”,见816日的“大中资讯网”链接:http://www.chinesenewsgroup.com/news/662282

 

中国与印度在洞朗地区(Doklam)的对峙从今年618日印度边防部队越界进入洞朗地区算起来已近两个月了。目前双方都无意退让,局面仍然处于胶着僵持阶段,对峙发展为何种结果现在还不明朗。


洞朗的一边是锡金

洞朗,也称洞朗高原(Doklam Plateau),海拔约3500米,是一片东西约10公里、南北约15公里的狭长高原,形状像一个倒三角,其北部是中国, 东西两边比邻不丹王国和印度的锡金邦(见下面引用的网络地图)。

从洞朗对峙看中印之争_图1-1

 

先说说洞朗西边的锡金邦。曾几何时汉语中我们称作“锡金”的国家现在不得不在“锡金”后边加一个“邦”字。锡金(Sikkim)在上世纪原本是一个独立的国家,是一个世袭君主国。记得上中学地理课时背诵中国的邻国名称,其中一个国家就是锡金。(还记得当时的顺口溜“越老缅,印巴不锡尼阿富汗,苏联蒙古加朝鲜……”)

 

锡金在历史上曾和尼泊尔,不丹经历过战争,受到过西藏和清朝政府的援助和保护。18世纪至19世纪,锡金王国是中国的藩属国,后来成为大英帝国的受保护国。1888年,英国出兵西藏并于1890年与清朝政府签订《中英会议藏印条约》,其中内容包括:清廷承认锡金归英国保护;划定中国和锡金的边界,等等。(今日中印之争却和大英帝国殖民的历史有所关联,不知英国作何感想?!)1918年,英国殖民者把政权交还给锡金国王。1949年印度以“防止动乱和流血”为由,派兵进驻锡金,接管了锡金政府,并委任一名印度人为锡金首相,随后签订"印度和锡金和平条约",规定锡金为印度的“保护国”,印度控制锡金的国防、外交、经济等大权。1968锡金爆发大规模反印示威。1973年印度对锡金实行军事占领。在印度的主导之下,1974年锡金举行了“全民投票”决定加入印度,同年印度议会通过决议,正式把锡金变为印度的一个邦。(无独有偶, 印度吞并锡金的过程和近年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的过程是何等相似!)

 

中国政府过去一直不承认印度对锡金拥有主权,这态度直到2003年才有所松动,作为印度承认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的条件,中国同意承认印度合并锡金这一事实。按照印度媒体的说法,中国是世界上最后一个承认锡金是一个独立国家的国家。从那之后中国出版的地图上不再把锡金标示为主权国家,中国和锡金的边界就变成了中国和印度的边界。

 

根据《中英会议藏印条约》洞朗地区不属于锡金。既然印度一直以来也承认这一条约,那就不得不承认洞朗的主权不属于印度,对此印度无话可说。所以这次印军从中国和锡金邦的边界侵入洞朗地区从法理上是站不住脚的,不过印度却为自己的行为找出了下面另一个借口。

 

在夹缝中挣扎的不丹

印度为其进入洞朗给出的理由不是中国霸占了印度领土,而是中国改变了中国和不丹边界的现状,由于不丹政府的请求,印度这个“大哥”出头为不丹这个“小弟”主持争议。

 

这里简单说一下不丹。不丹(Kingdom of Bhutan 是一个仍然保存有古老传统的君主立宪国家。历史上不丹曾经为西藏的藩属,同锡金一样,不丹曾被英国入侵,曾是英国的保护国(又一次看到英国殖民者的身影)。地理上,不丹是一个高山内陆国,人口不到80万,北部毗邻中国,但被喜马拉雅山脉阻挡着,由此不丹唯一可行的是向南部发展。南部邻国则是印度。不丹和印度的关系极为特殊,双方在外交、国防、经贸与科教等各领域都有着紧密联系,印度是不丹最大的贸易伙伴和外援国。受其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的影响,不丹特别依赖印度,印度对于不丹的影响力是历史性且全方位的。1949年印度与不丹签订《永久和平友好条约》,規定不丹对外关系要接受印度的“指导”,说白了,就是不丹完全被印度控制。 虽然不丹已成为联合国会员国,名义上的主权国,但在对外关系方面没有自己的发言权,一切要听印度的。估计印度心底里也迫切希望不丹成为下一个锡金。


不丹是至今唯一仍未与中国建交的邻居,表面看两国建交的障碍是边界领土纠纷。从1984年开始,中国与不丹就划定边界断断续续进行了二十多轮的谈判,至今没有谈成。不丹若想同中国建交,必然要先看“大哥”印度的脸色。也就是说,中国和不丹建交的真正阻力来自印度。

 

洞朗地区原本荒芜人烟,只是每年牧民放牧的场所,一度被不丹控制,但2007年以来中国加强了在该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现在已基本上实现了对该地区的实际控制。6月份中方在此修路招致印军进入形成双方剑拔弩张的对峙局面。估计不丹做梦也没有想到自己一下子成为世界的焦点,在中印两个大国之间“躺枪”。

 

在媒体上我们看到的尽是中印之间的口水仗,双方都希望不丹表态支持己方打击对方,中印媒体各自引用对己有利的不丹学者或不丹匿名官员的看法,然而我们鲜有看到不丹政府的官方表态和证实。不丹这个被誉为世界上“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就像夹在三明治中间的肉饼没有动弹的余地,对中印冲突可能殃及自身小心翼翼如履薄冰。一方面不丹不敢得罪印度,告诉印度中国单方面改变了中不之间的边界现状,在外交部的官网上发出一份不痛不痒的外交声明,指中国修路“违反两国签署协议,并影响两国的边界谈判进程”。另一方面也不愿开罪中国,不敢也没有理由理直气壮地说洞朗就是无争议的不丹领土。同时不丹恐怕对印度也是心有颤悸,不一定愿意自己变成另一个锡金。虽然不情愿选边站队,内心深处可能也想摆脱印度对自己的控制,但事实上作为印度的受保护国,不丹更倾向于印度,不可能发表不利于印度的言论。就目前来说,不丹不会和中国站在同一战壕,对此中国应丢掉任何幻想。


中印的表层之争和深层竞争

中印洞朗对峙的直接原因是因为中国在所控制的中方一侧修路。按说一国在自己境内修一条路,另一国没必要为此大动干戈兴师问罪。殊不知洞朗地区的战略位置太重要了。道路修通后,中国将彻底控制整个洞朗地区,对印度称为“鸡脖子”(Chicken’s neck)的西里古里走廊 (Siliguri Corridor) 构成战略威胁。而西里古里走廊是连接印度东北部(也就是中国所说的藏南地区)与印度在南亚次大陆主要领土的一条狭长地带,最窄处仅22公里。洞朗最南端据西里古里走廊仅80多公里,再加上洞朗地处高处,居高临下,中方可在这里可以俯瞰着印度的一举一动。一旦“鸡脖子”被掐断,印度国土便会一分为二,中印双方对此都心知肚明。这就是印度冒着违反国际法的指责而越界不走形成对峙的原因,目的就是阻挡中国修路。在印度看来中国控制了洞朗就是挑战了新德里的底线,对印度的国家安全形成了威胁,对印度来说是生死攸关的事情。

 

不过表面上的修路之争说到底却是中印两个亚洲大国的地缘政治竞争。同为亚洲大国,同为发展中国家,中国的崛起有目共睹,尤其是“一带一路”的倡议得到许多亚洲国家的响应 ,塑造了全球化合作的新模式, 极大的加强了中国在商业上、经济上、政治上以及安全上对印度邻国的影响力,“中巴经济走廊”,中国与缅甸、孟加拉国、斯里兰卡、巴基斯坦等国在海港建设方面的合作取得丰硕成果,从而使印度的传统区域优势被边缘化,侵蚀了印度的自然地理优势, 动摇了印度在南亚的霸主地位。一方面印度也愿意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是中国主导的亚投行的创始成员国,然而在政治上、战略上却对中国缺乏信任,把中国看作身边的最大竞争对手和最大的威胁。凡与中国有摩擦的国家(如美国,日本,越南等),印度就不断加强与它们之间的战略合作关系和军事联盟关系,也时不时让流亡的达赖喇嘛和美国的官方人员访问中印之间有争议的地区,尽可能的找一切可能的机会牵制中国。所以说到底,中印洞朗对峙是一场伪装成边界争端的地缘政治竞争。这场边界冲突撕破了中印表面一团和气的面纱,加剧了两国间的信任危机, 为今后两国间打交道投下浓重的阴影。

 

打不打,怎么打,何时打

这次中印边界冲突让中国十分恼怒,因为冲突不是发生在中印有争议的边界地区,而是发生在中印无争议的边界地区。而且是印度边防武装人员越过中印边界来到中方一侧安营扎寨, 一呆就是几十天,至今没有被撵走。笔者觉得中国的失算或者失误是在6月份印军进入中国地界时有些优柔寡断患得患失,缺乏“该出手时就出手”的魄力,想法太多,没有采取“快刀斩乱麻”的果断措施,没有将这一事件消灭在萌芽状态,贻误了战机,错过了解决这一事件的最佳“窗口期”(所谓“窗口期”,说白了就是“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了”)。估计中国军方现在肠子都后悔青了。

 

自从中印洞朗对峙以来,中国媒体进行了大量报道。中国外交部、国防部、驻印度大使馆和几大官方媒体也曾密集发声,发表声明并发布相关文件,对印度发出了多次忠告和警告,放出许多狠话,类似最后通牒,要求印方立即将越境的边防部队撤回印度境内,否则印方“没有好下场”“没有好果子吃”,给人感觉是印度要不听话中国马上要开打了。

 

“不战而屈人之兵”乃上上策。中国不费一兵一卒,靠外交部、国防部发言和文件,媒体的社评就能把印度人给吓回去,这恐怕是中国智囊团最初的理想。套用网上一句流行语,“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中国这些招数迄今好像都不管用,中国在那里高声喊话,印度在这里装聋作哑,始终“我自岿然不动”。似乎中国扔过来的球又被印度软绵绵的踢回到了中国一侧,让中国现在有些骑虎难下。不能不承认,在自己国土地盘之上形成对峙的本身就已经使中国陷入被动,客观上印度已经占了上风。

 

中国网上舆论不少喊打声。也有不少专家学者在出谋划策,说应该怎样怎样打。其实打很容易,不打的决心难下。取得一场战役上的胜利不难,打一场战略上的胜仗不易。笔者对中印双方的军事力量了解不多,不敢妄加评论。但是有一点可以肯定,中印都不是1962年时期的中印了,也都是两个拥核大国,也都是上海合作组织成员, 也同是9月份马上在中国召开的金砖国家会议的成员。中国如何破解这次中印对峙的难,什么时候是中国解决问题的下一个最佳“窗口”,中国在和平崛起的道路上如何跨过此次边界争端带来的羁绊,降低中印爆发全面战争的风险,避免冲突解决在地区和国际上带来任何负面影响,在维护中国领土主权的同时,又不给人以强欺弱的口舌,这是对中国政治家智慧的考验。我们拭目以待。(初稿于2017-08-11; 修改于2017-08-15)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上一篇: 中印对峙 进退两难
下一篇: 黄瓜小菜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