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amyh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4452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之我精神导论——9

已有 1791 次阅读2018-5-30 19:04 分享到微信

之我精神导论——9_图1-1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59925/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0162/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2525/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3899/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4091/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4427/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5117/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5453/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6662/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7205/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7540/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7679/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7972/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8136/

https://www.douban.com/note/671068309/


老舍——罗成关口


老舍(1899—1966),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代表作品有《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龙须沟》等。1966年8月23日,本应在家继续休养的老舍,到北京市文联参加文化大革命运动。23日下午,北京女八中红卫兵冲击文联,老舍与30多位作家、艺术家一道,被挂上“走资派”、“牛鬼蛇神”、“反动文人”的牌子,押至北京孔庙大成门前,被押着向焚毁京剧服装、道具的大火下跪,惨遭污辱、毒打。血流满面、遍体鳞伤的老舍被押回市文联,又因还手“对抗红卫兵”,被加挂上“现行反革命”的牌子,遭到 “红卫兵”变本加厉的残酷殴打,随后被文联革委会副主任浩然送到西长安街派出所(为了保护他),直至8月24日凌晨回到家中;而红卫兵组织亦要求他24日上午到市文联继续接受批斗。清晨,伤心之至的老舍独自出走到北京城西北角外的太平湖畔,当日深夜,老舍自沉于太平湖,享年67岁。

评析:据老舍夫人回忆——回家后,老舍不吃不喝,光坐着发愣,我用棉花轻轻帮他擦去脸上、身上的血,帮他换了衣裳,让他躺下休息,在那百思不得其解的恐怖中度过了一个难眠的黑夜。 第二天,老舍仍然没有吃东西,我知道他的脾气倔,就对他说,今天我俩都不出去吧!他瞪了我一眼……在我行将离家时,他又一次两手紧紧抓住我的手,凝视我好久,我也预感可能要发生什么意外,可是在那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日子里,又有啥办法呢?听说我离家不久,老舍整理了一下自己的衣服,拿上一本《毛主席诗词》就出去了。走到院里,他见四岁的小孙女在那里玩,还把小孙女叫到面前,拉着孩子的小手说,跟爷爷说“爷爷再见”。天真的孩子哪里知道这是和爷爷的永别。还真的说了“爷爷再见”,并向她爷爷摇了摇小手。老舍出门后,就一直往北走,走到太平湖边,坐在那里读起了《毛主席诗词》。整整读了一天,天黑以后,他头朝下,脚朝上投进了那一汪平静的湖水。于此,所谓——读起了《毛主席诗词》,其实是老舍在向人间控诉愤懑和不公!此前,老舍曾由夫人代笔给周总理写了封短信——我由旧社会受苦受难,我写小说不算一回事。解放后解放军和毛主席、周总理又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我一定要报答党的恩情,我一定要把新社会一切事情告诉大家。随后,老舍却决然投水自尽了!一方面,老舍对遭受的迫害在其之我上难以达成肯定,觉得自己不应该遭此横祸;另方面,老舍也在暗中令当局及当政者、施暴者在其之我上纠结——之我肯定受挫——你们真的不应该啊!如《导论》所指:需要提醒的在于,如果肯定不能够达成,之我就会紊乱游离,心理与精神便会出现问题和障碍……(参阅:《导论》<我之肯定>)

老舍在《自传》里说:进了门,二哥放声大哭,把那双袜子交给了我的母亲。许多年后,二哥每提起此事就难过,自谴。可是我们全家都没有责难过他一句。我们恨八国联军!母亲当时的苦痛与困难,不难想象。城里到处火光烛天,枪炮齐响,有钱的人纷纷逃难,穷苦的人民水断粮绝。父亲是一家之主,他活着,我们全家有点老米吃;他死去,我们须自谋生计。母亲要强,没有因为悲伤而听天由命。她日夜操作,得些微薄的报酬,使儿女们免于死亡。在精神状态上,我是个抑郁寡欢的孩子,因为我刚一懂得点事便知道了愁吃愁喝……显见,自小老舍其之我便是灰暗阴沉的。在<政治与艺术>篇里,他感叹——旧社会的知识分子里,有的自居清高,不问政治;有的关心政治,而以个人名利为出发点,想升官发财。我大概应属于前一类。不问政治使我感到清高,这也是一种优越感。在作人上我们都耻于巴结人,又不怕自己吃点亏。这样,在那污浊的旧社会里,就能够独立不倚,不至被恶势力拉去作走狗。我们愿意自食其力,哪怕清苦一些。独立不倚的精神,在旧社会里有一定的好处。它使我们不至于利欲熏心,去趟混水。可是它也有毛病,即孤高自赏,轻视政治……正因为我一向不关心政治,所以今天我写不出政治性强烈的作品来。不错,看到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我的确有了政治热情。可是,政治热情只能是创作的鼓动力量,而不能代替政治斗争经验,也不能代替对政策方针的正确认识。政治热情促使我欲罢不能地去写作,可是写什么呢?这就成了问题。在这里,可以看出老舍晚年其之我,依然在延续抑郁阴晦,因为不知道、也难以抉择所谓“写什么”。对于作家而言。写作不光是谋生手段,也是擦亮之我的妙方,可惜老舍只有感叹的份了——每个人,在今天,都受了程度不同的政治思想教育,这是史无前例的事;按照老一套的创作方法,怎能够写出反映出今天的现实的作品呢?

在《自传》里,老舍这样叙述——父亲死了。兄不到十岁,三姐十二、三岁,我才一岁半,全仗母亲独力抚养了。北平有多少变乱啊,有时候兵变了,街市整条的烧起,火团落在我们院中。有时候内战了,城门紧闭,铺店关门,昼夜响着枪炮。这惊恐,这紧张,再加上一家饮食的筹划,儿女安全的顾虑,岂是一个软弱的老寡妇所能受得起的?可是,在这种时候,母亲的心横起来,她不慌不哭,要从无办法中想出办法来。她的泪会往心中落!这点软而硬的个性,也传给了我。我对一切人与事,都取和平的态度,把吃亏看作当然的。但是,在作人上,我有一定的宗旨与基本的法则,什么事都可将就,而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我怕见生人,怕办杂事,怕出头露面;但是到了非我去不可的时候,我便不敢不去,正像我的母亲。从私塾到小学,到中学,我经历过起码有二十位教师吧,其中有给我很大影响的,也有毫无影响的,但是我的真正教师,把性格传给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并不识字,她给我的是生命的教育……在此,老舍披露了其性格中刚强的一面——恨!而且表明在人格尊严上是有界限的。《导论》指出,恨,是之我对外的一种排斥,是之我的本能。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所谓“不能超过自己画好的界限”,表示一旦超过恨将萦绕不散、越缠越紧!而老舍此番遭遇红卫兵毒打和羞辱,则远远超过了“界限”。《导论》指出,在此也要提醒,‘之我唯一’如果动摇了,或者过分‘唯一’之我——唯我独尊,人的精神便会出现障碍和麻烦,严重的以致切断之我与思维联系,任由疯癫或逆施行为发生,在道德层面表现为决绝、绝情、残酷、变态及六亲不认等。这些叛逆,实则也是之我活的意志使然,是之我回应‘唯一动摇’的挣扎。可见,之我之恨与之我唯一的异常共振,是老舍自杀的最直接诱因。

老舍在《自传》还有这样一段:二十三岁那年,我自己的事情,以报酬来讲,不算十分的坏。每月我可以拿到一百多块钱。十六七年前的一百块是可以当现在二百块用的;那时候还能花十五个小铜子就吃顿饱饭。我记得:一份肉丝炒三个油撕火烧,一碗馄钝带沃两个鸡子,不过是十一二个铜子就可以开付;要是预备好十五枚作饭费,那就颇可以弄一壶白干儿喝喝了。 可是,烟,酒,麻雀,已足使我瘦弱,痰中往往带着点血!那时候,婚姻自由的理论刚刚被青年们认为是救世的福音,而母亲暗中给我定了亲事。为退婚,我着了很大的急。既要非作个新人物不可,又恐太伤了母亲的心,左右为难,心就绕成了一个小疙疸。我请来三姐给我说情,老母含泪点了头。我爱母亲,但是我给了她最大的打击。时代使我成为逆子。婚约到底是废除了,可是我得到了很重的病。病的初起,我只觉得混身发僵。洗澡,不出汗;满街去跑,不出汗。我知道要不妙。两三天下去,我服了一些成药,无效。夜间,我作了个怪梦,梦见我仿佛是已死去,可是清清楚楚的听见大家的哭声。第二天清晨,我回了家,到家便起不来了。“先生”是位太医院的,给我下得什么药,我不晓得,我已昏迷不醒,不晓得要药方来看。等我又能下了地,我的头发已全体与我脱离关系,头光得像个磁球。半年以后,我还不敢对人脱帽,帽下空空如也……想起来,我能活到现在,而且生活老多少有些规律,差不多全是那一“关”的功劳;自然,那回要是没能走过来,可就似乎有些不妥了。“二十三,罗成关”,是个值得注意的警告!(注:罗成关——生命行程中的“坎儿”。青年时代有三个,一曰:“二十三(指虚岁)罗成关”、 二曰:“三十三,韩信关”、三曰:“三十六,周瑜关”。)

于此,所谓“我的头发已全体与我脱离关系,头光得像个磁球”,半年以后,我还不敢对人脱帽,帽下空空如也。据此可断定,当年的太医院“先生”给老舍用了不少“朱砂丸”,因为脱发与汞中毒有关。资料显示,朱砂丸功能与主治是治心脏中风,手足惊掣,心神狂乱,恍惚烦闷,言语蹇涩,并宜服之。主要成分为硫化汞,亦夹杂有雄黄、磷灰石、沥青质等物质。现代研究表明,朱砂内服过量可引起毒性。由于无机汞在人体内的吸收率为5%,甲基汞的吸收率可达100%。朱砂在厌氧有硫的条件下,PH7、温度37℃的暗环境中与带甲基的物质相遇均能产生甲基汞,而人体肠道正具备一条件,故内服朱砂制剂增加了中毒机会。汞吸收入血后通过生物膜进入红细胞与血红蛋白的巯基(-SH)结合,可侵害脑细胞、心、肝、肾等,还可抑制多种酶的活性,严重时发生急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许多事实显示,吃过“朱砂丸”的人自控力较弱,因为大脑遭受器质性损伤,进而使得之我环境产生硬伤,通俗点讲就是之我脆弱敏感,在特定条件下之我会发生异常激烈的动荡,与思维发生短路,任由疯癫发生和继续。由是看,老舍也许也不能免俗——罗成关虽过了,但却丢下了隐患。若以23虚岁为罗成关一轮循环,老舍则在第三轮前一年的罗成关口撒手人寰了。这里,也许解开了谜团之一——许多人都遭受过迫害,而为什么偏偏老舍自杀了。


十病例——中国楚门


第一个病例:妄想症女孩子(18岁)——这个女孩,第一眼看到她,很纯、很干净,但是眼里透出很骄傲但又非常想掩饰给她带来骄傲东西的眼神。她好害羞好害羞,从头到尾的讲述都那么害羞,虽然中间几次按捺不住自己的兴奋而突然脸红扑扑的仰起脑袋……下面截取地记录她的一些原话:“本来不想告诉你们,呵呵。某某某你们认识么?哼哼(得意神情出现)他的儿子,就是主席的儿子喔!他说他爱上我了!昨晚我们做了很多次,我好幸福。他马上来和我结婚了,到时候我就是王妃,我会给你们其中表现好的奖赏的。”沉默几分钟后,突然严肃表情……然后问她怎么不说了,她又回复害羞了,然后又露出害怕神情……突然“我姐姐要是没对我做那种事……我也不会爱上做爱的感觉”后来了解到,她十五岁时候她姐姐把她给那个了(具体情况不知道)然后,她姐姐就经常带她出去和村里认识的男人乱交。于是,慢慢的,她开始有了妄想症——有关系妄想、身份妄想,还有被害妄想等几种妄想症状。

评析:受社会家庭道德及教育熏陶约束,过早的性交与乱交,让其之我肯定无法达成。《导论》指出,在各种反应当中或之后,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心里其实都会有种种理由,有些稍纵即逝,有些牵强附会,有些则耿耿于怀,但最终也会想尽办法和理由去尽力“释怀”——通过曲线方式,让之我实现曲线式肯定。在此,所谓种种理由及其产生,或油然而生、或牵强附会、或极力搜寻,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之我的肯定途径之一,肯定是之我的意志。如果肯定不能够达成,之我就会紊乱游离,心理与精神便会出现问题和障碍……所谓暂时的自欺性、强制性之我肯定,随时间流逝或被重新‘否定’,之我将被逼或被迫走上寻觅‘肯定’之途。生活里,所谓迟到的忏悔、赎罪、寻根、寻亲等比比皆是,原因就在于此。在这里,妄想帮助女孩实现乱交在之我层次的曲线肯定——昨晚我们做了很多次,我好幸福。他马上来和我结婚了,到时候我就是王妃……而发生这一切的根源在于——我姐姐对我做那种事,有关“爱上做爱”在之我上也找到了肯定。在此,妄想缓解了之我晦暗压抑,否则之我坍塌崩溃,人将会彻底疯癫。

第二个病历:活着不如死掉的可悲男人——(万劫不复的惊恐)他一进门,整个房间就开始有点悲凉甚至恐怖的气氛,也许是因为我们已提前对他病情有所了解而导致稍有些心理作用吧。(即使我们这些道行浅的医生也难以避免心理作用)他边进门还边惊恐地往后看,而且对我们所有人都很警惕的样子。大家可以想象出那种黑眼圈包围着凹陷眼眶里散出的眼神么?他周身都是那么瘦,干枯的样子让人觉得恍若回到了六零年代……请他坐下,他却做了很奇怪的事:把椅子搬到墙角,然后背靠一面墙左手一面墙坐了下来,他惴惴不安的样子,眼睛不经意地瞟过我们然后眼光落在我们后面,然后惊恐的表情开始演绎得超级吓人,我们也都控制不住往后看去。哎…终于在老师的一再引导下,他开始边扫视周围边开始用比基督教徒还虔诚坚信的语气和极度轻低的声音讲述他这三年的恐怖经历——“他们跟了我三年了,我怎么赶他们都不走,他们会在我睡觉时突然掐我脖子,也会在我吃饭时突然砸我的碗,你们这样围着我,他们便只能在外围了,靠不进我了。他们让我杀了我老婆,我不肯他们就折磨我。他们又让我杀孩子,那是我的女儿啊!要是你们忍心么?所以我拒绝了。然后就是无休止的被他们折磨……”沉默了几分钟……好象是被人围着他很安心,居然闭起眼睛来,好象要睡着了,我们大家相视默契的没有吵他,因为他太需要睡眠了,他已经太久没睡了。这个病人是在有幻听幻视等幻觉作用下,痛苦的和自己臆想出来的鬼做了三年斗争。

评析:需要指出的是,可悲男如果不这样折腾,其之我就会坍塌熄火。本案可悲男,其之我游离灰暗、变形变态,进而导致其思维精神异常式的光怪陆离,那么为何如此呢?注意——所谓“他们让我杀了我老婆,我不肯他们就折磨我。他们又让我杀孩子,那是我的女儿啊!要是你们忍心么?”,这表达了之我肯定遭遇障碍,也就是说杀了她们其之我肯定不可能达成!可是,不杀她们,他们会在我睡觉时突然掐我脖子,也会在我吃饭时突然砸我的碗……可以断定,可悲男在生活或生命中其之我肯定遭遇了挫折。而那个鬼其实就是其本人之我的倒影,所谓如影相随,感觉到之我却说不上来!而她所臆想的鬼故事实质是一个游戏,曲线发泄释放之我肯定遇阻的压力。《导论》指出,在各种反应当中或之后,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心里其实都会有种种理由,有些稍纵即逝,有些牵强附会,有些则耿耿于怀,但最终也会想尽办法和理由去尽力“释怀”——通过曲线方式,让之我实现曲线式肯定。在此,所谓种种理由及其产生,或油然而生、或牵强附会、或极力搜寻,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之我的肯定途径之一,肯定是之我的意志。需要指出的是,杀人犯、法西斯党徒、邪教分子等等,通过歪曲事实编撰合乎他们行动的理由和逻辑,为他们的犯罪作恶去背书,由此达成其之我肯定或暂时的自欺性、强制性之我肯定。因此之我的意志在肯定方面,其社会性后果和表现是善恶皆存的。于此,惊吓与鬼故事便是一种暂时的自欺性之我肯定……然而《导论》指出,所谓暂时的自欺性、强制性之我肯定,随时间流逝或被重新‘否定’,之我将被逼或被迫走上寻觅‘肯定’之途。如是看,可悲男自演自导的鬼游戏前景不妙啊,这个游戏的背后尤其需要挖掘。

第三个病例:不得不捆起来的狂怒暴走族——和前一个阴森的恐怖比起来就是另一种明亮血腥的恐怖了,以至于我们得去他的床边看他,他的眼球几乎爆出来了,看到有人进去靠近,他的盛怒变成狂怒,他奋力挣扎着,几乎眼里喷出火来,我们被他的气场吓得不敢靠太近,那种现场真的很让人觉得紧张。大家可以想象么?根本没有任何交流,他一直在狂吼,也许靠近就会被他撕成碎片。为什么他会那么愤怒呢?感觉他精力真的很充沛啊!医生告诉我们:这是很典型的狂躁症,容易动怒且一旦发怒就难以停下只能靠镇静剂让他休息。这种病人有的是原来性格非常内向很隐忍,然后某一次事故让他整个精神分裂般的变了个人——暴力而且精神亢奋,很小的事情就可以让他从沉默瞬间变成暴怒的野兽,这种人一般在入院前已经伤害了很多人了。

评析:本案可以看出,狂暴男之我阴暗且为恨紧紧锁着。一些心情抑郁或精神压抑的人,为了释放疏导压力,可以在空旷的地方、也可以在密闭的空间,或大喊大叫、或拳打脚踢,尽情地发泄愤懑与不快,但如果不问场合、不分时间,那就成狂暴男状况,也被叫狂暴男了。那么,狂暴男是怎样酿成的呢?所谓“某一次事故让他整个精神分裂般的变了个人”,说明其之我分裂,记忆也出现严重问题,而记忆在其中扮演了很厉害角色。《导论》<不舍昼夜>指出,之我的存在状态是无法回溯的,之我在竭力维持自身平衡安逸同时则不停地变化着,今天的我与明天的我、过去的我都不会一样!而人之所以认为一样,在于人的记忆使然。记忆是之我的保护液,如果没有了记忆,之我将时刻都处在失重状态。其实,人们也知道现在的‘我’不是过去的‘我’,但人们对我依然喜欢从一而终,在人的思维概念里依然认为那个我就是现在的我——人们怕失去‘我’的心理与思维惯性使然……在此,记忆也成就了我的‘唯一性’,竭力阻止我的断裂、分裂,努力为我制造完整和谐的氛围和环境。绝大多数人、绝大多数时候,记忆或回忆出来的,往往大多是愉快事、愉快人……而对‘过去之我’的记忆,闸门总是绿灯闪烁,这也是之我的唯一性要求使然。否则,人的正常生活以及精神与心理将会发生障碍。在现实生活中,之我的‘唯一’也可能被打破或分割、分裂,之我连续或几乎同时呈现为一个个不一样的“我”,这个时候人的思维及精神将发生错乱,之我将游离出常轨,人的心理便会发生异常,进而影响波及生理,失眠、心悸、胸闷直至精神失常。

第四个病例:大家能想象复读机一样的人么——刚才两个病人让大家紧张了,下面讲两个轻松的(再次声明不是嘲笑病人)。医生问他:“老李啊,吃饭了么?”病人的回答“没有吃饭、吃饭、吃饭、吃饭…”直到医生让他停,然后问:“哪里不舒服啊?”,然后他回答:“我姓李”……然后医生问:“睡得怎么样啊?”然后他说:“我姓李”……,“那你家里几个孩子啊?”“我姓李”……咳咳……这个这个病人是重复语言和持续语言还有模糊语言…?这个大家应该碰见过吧………蜡笔小新有这个嫌疑……

评析:此案老李其之我变形变态,且之我与思维间歇式短路,时常踏入“梦游”式状态——《导论》指出,梦游其实是以身体活动作替代思维活动的“梦”,它撇开了之我对它的束缚,因为之我之对思维产生直接影响,对身体活动不能直接施以作用。所以,梦游是形体对之我的反叛。另一方面,老李其之我也濒临坍塌。如《导论》<短路的之我>所指——人生是经历累积而成的,而记忆代表着一个人对过去活动、感受、经验的印象累积,如果一个人记忆出了问题,之我就会发生自身内部短路——例如,老年痴呆症者或失忆者,在精神世界里往往把之我弄丢了——之我不能正常启动或濒临熄火。当然,人如果遭受重大刺激或惊吓或意外击打,这样的情况也可能随时发生。可以断言,案中老李的记忆力恐怕衰退得快殆尽了。

(可参阅《导论》<之我的短路>)

第五个病例:大家知道“读心症”么——和这种病人相处时心理压力真的很大!而且他们经常会癔想……千万不要单独和他们相处,精神病和天才只有一线之差,有时会被他们洗脑的。大家还记得越狱里的那个凭记忆画出迈克纹身的天才男人么?有幸我们见到了这样一个病人!虽然她没有尽情展示她的才华,但是通过她病例里她姐姐所介绍的——她经常可以预言一些事情的发生!(具体事情不详) 但是心里真的很压抑,她用好锐利的眼神盯着一个同学,然后神叨叨的一笑,然后很自信的开始说:“我知道你在想什么,哼哼,别以为我不知道你们在想什么……”然后“谁的想法都逃不出我的眼睛,他在外面养女人,自以为天衣无缝吧?其实我早就知道了!你们都是一个人一个大脑!告诉你们,我和你们不同,我有两个大脑,我体内还有我的妹妹,你们知道么?!”据医生介绍,这种病人通过头脑里另一个声音来告诉自己别人的想法或者什么事情。有时候误打误撞碰对了,所以他们更加坚信自己同伴的话!

评析:针对此案不作评述,《导论》<寄宿皇帝>里有这样一段或许能窥端倪——电影《宿主》讲述了一群来自外星叫做"灵魂"的生物,他们寄居在人类体内,破坏他们的意识和性格,并抹去他们的记忆。女主角梅兰尼是一个幸存的人类,一个叫"漫游者"的"灵魂"被移植到她体内,她希望控制梅兰尼并找到幸存人类的避难所。不过她发现梅兰尼的思想非常难以控制,并且在梅兰尼的记忆中,总会看到一个陌生的男人,这个男人正是梅兰尼心爱的人,慢慢的,漫游者发现自己也爱上了那个男人,并开始与梅兰尼一起寻找那个男人……寄生物知道生活在人体内必须面对挑战,但它没想到梅兰妮居然不肯放弃,紧紧抓住她所爱的男人不放。一个身体,两个灵魂,梅兰尼塑造了一个分裂型人格,在剧情里上演着奇怪的三角恋……设想:假如之我是人的寄宿者,那么之我平常主要盘横在人的大脑区域,在人体其他部位感受强烈刺激时刻,之我可能去光顾一下;在一些特殊情形下,之我则可能从寄宿地游离出去,例如所谓修炼者、特异功能者。人在刚出生不久,之我是异常脆弱的,比如新生儿就常常容易受到惊吓,以致尚未成熟或成型的之我浮出寄宿地。医生解释,在日常生活中婴儿容易受惊吓的确是客观存在的。

综上,由于之我的特殊地位,如果说之我是人体或人的寄宿者,那么,之我就是寄宿在人体之巅的寄宿皇帝,这也造就了所谓——人是万物之灵长。也可以从如此视角去理解,之我寄宿于所谓人这样一种生物的身体之上,与人形影不离、如胶似漆,并时刻影响、左右人的思维并波及行动。也可以说,之我起源于人(生物),但成长起来以后也可以凭一定方式或形式独立于所谓的人。或许,也就是因为缺乏这样的视野,人很难达到所谓超越自己,人很难用所谓第三只眼看自己,人很难抓着头发把自己提离大地——所以,人的烦劳多多;所以,人的欲壑难填。也正是基于此,人的幻想丰富、劳作辛勤、创造不休、征服成瘾,这也是人自以为是的本钱罢。但说千道万,人们千万不要忘记之我其实是寄宿于人体,又独立于人体的,之我不是概念、更不是虚无,它是人类的寄宿皇帝。话说,如果拥有了这样认识,人的所谓‘很难’就变的容易多了!所谓精神病和天才只有一线之差,关键要认识之我。现实里的我或他我,并不可以替代或混淆灵魂之我

第六份病例:“我就是中国的楚门”——(一个憔悴但是美丽的中年女人)第一眼看到她如果不是那深深黑眼圈我真以为她刚三十出头,真的挺漂亮,是亚洲人少有的深邃眼睛(精神病人几乎都有深深黑眼圈,我们更加了解他们多痛苦了)。她进来以后一点都不拘束,落落大方和我们问好然后坐在中间的椅子上然后看着我们。还没等我们开口问她,她自己开口了:“你们何必要叫我来呢?你们不是安了摄像头了么?想知道什么自己看就是了。”我们看到她有些偏激不利于问诊更不利于走进她的内心,所以开始坦诚的表示我们不是那种人,不会这样侵犯她隐私之类,也许是大家都露出坦然表情,而且她可能觉得我们和她没利益关系,没必要这样吧。四十几分钟以后她终于停止纠结,开始慢慢倾诉她的可悲身世。我们突然觉得在精神病医院真的可以看到社会最阴暗面和最戏剧化的东西。“我真的命很苦,红颜薄命是吧? 有些事情我一个女人真的没办法应付啊,那个姓丁的一而再再而三的对我动手动脚,我忍无可忍就去上面告了他。可我哪知道官官相护啊!我整夜整夜睡不着!也不想去上班,因为我一进单位他们就在我背后指指点点骂我骚货,说我勾引姓丁的,他们还派人跟踪我,我办公室也被装了窃听器,告诉你们,其实我家里也装了,你们别看我爱人送我来好象是为我好,其实他也在家监视我,因为他根本不相信我,他觉得我给他戴绿帽子了,有一次还给我杯子里放毒!他想毒死我!……”由于医生很好的引导这位戒心很重的病人说出了一些心里话,这个女病人就是比较典型的偏执型精神分裂,这种病起病较缓慢,发病年龄多在30岁以后,以渐趋泛化、内容日益荒谬的妄想为主要表现,伴有幻觉和感知综合障碍。

评析:案中女人其之我为恨包裹,之我肯定也遭遇挫败。所谓——我忍无可忍就去上面告了他……以及——他也在家监视我,因为他根本不相信我,他觉得我给他戴绿帽子了,有一次还给我杯子里放毒……这些,都显示其之我为恨笼罩。《导论》指出,恨是与生俱来的,是之我面对外界的一种生存本能,是对另个之我(人类与非人类)及外界事物的一种本能性排斥。通过恨,之我或许能够燃起点火苗;通过恨,之我对外宣示了存在。在大众及世俗层面,之我的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误导人走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叛逆歧途。所谓——我整夜整夜睡不着!也不想去上班,因为我一进单位他们就在我背后指指点点骂我骚货,说我勾引姓丁的,他们还派人跟踪我……这些,不光增添了其之我之恨,而且让之我陷入被动式肯定障碍,妄想或幻想则使之我肯定往曲线式达成发展——即,臆造睡不着、不上班理由。如《导论》所指,如果肯定不能够达成,之我就会紊乱游离,心理与精神便会出现问题和障碍,在道德层面有可能出现所谓‘丧尽天良’,在刑事案件里那些连环杀人恶魔就属此列,冷酷残酷的背后便是之我肯定的沦陷。所谓暂时的自欺性、强制性之我肯定,随时间流逝或被重新‘否定’,之我将被逼或被迫走上寻觅‘肯定’之途。生活里,所谓迟到的忏悔、赎罪、寻根、寻亲等比比皆是,原因就在于此。本案中,这个所谓的楚门如何收场则很难预料。

第七个病例: “让医生无语”类型——为什么这样说呢,我讲完大家就知道了。就在我出科前,她还跟我提她的那些让人无奈的要求!她今年40岁,十年前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然后痊愈了,然后三年前单位倒闭后她被安排到另一个单位看大门,觉得看大门很没面子,但因为生活又不得不去上班,于是积起来气了……然后一年前她出现胆囊区皮肤触摸疼痛,胃胀不舒服伴阵发性心悸胸闷失眠心情不好,于是她开始四处求医,反复要求医生给她B超、胃镜、心电图、全套血生化等等检查项目。结果都是正常可是她却觉得自己绝对有病,花光了家里的钱工作也不怎么去了,还非要住院要医生给开药,弄的医院的医生都无奈了,只好通知其家属将其送进精神病医院。其实这种病人就是典型的“疑病症”病人了。大家不要觉得这个病例无趣和大家没关系,其实则不然,好多正常人都有过这种症状:总觉得自己这里有问题那里不舒服,其实什么都没有。但是他就是不相信,反而时间长了由于自己的担忧焦虑还真的生病了。

评析:事实上,这是一个之我灰暗,并企图转嫁灰暗的游戏,但不想玩过头了,于是之我游离、变形变态。所谓——三年前单位倒闭后她被安排到另一个单位看大门,觉得看大门很没面子,但因为生活又不得不去上班,于是积起来气了……然后一年前她出现胆囊区皮肤触摸疼痛,胃胀不舒服伴阵发性心悸胸闷失眠心情不好,于是她开始四处求医……以上,就是游戏及其嬗变的过程。在此游戏中,之我被触及,引起之我骚动不安,进而精神思维发生错乱,以致于之我与精神思维的互动平衡被打乱,令之我所置身环境遭受破坏性干扰,于是就有“只好通知其家属将其送进精神病医院”。

第八个病例:大跌眼镜“帅哥,难道你不觉得我身材很好么?”——这不是YY小说,而是一个26岁的农村女青年活生生跑到医生面前“出啊”,把自己开襟衣服给两边掀开,正当那个小年轻医生在转弯思考的时候,人家老先生来了句让听到动静奔过来看的我们大跌眼镜的经典台词——“帅哥,难道你不觉得我身材很好么?”虽然医学生看多了裸女,但是这个突然主动给我们看的半裸女人,还是让我们定住了。我们定在原地的同时,她被两个五大三粗的护士给蒙好衣服拖拉着回病房了……真正的精神病医院都是有个活动区域的,除了那种需要捆绑起来的病人,其他病人都是可以自由活动的,下棋看电视之类。那次事件给我们的震惊不小,毕竟她才26岁,由于这个毛病也一直未婚。虽然不知道有没有被人欺负过。据送她来的她的叔叔讲:她妈妈生她的时候难产死了,然后养大一点才发现脑子有问题,没读书也没结婚。但是等她父亲去世后她亲哥哥终于等不及要结婚了,这才没办法把她送进这里来了……多么像电视里的情节啊,我真的觉得无奈。但是大家有没有觉得这种呆傻呆傻的精神病人,比起那些神智清楚些的病人很幸福了?至少她不懂得什么叫孤单,什么是悲哀。

评析:所谓——‘她妈妈生她的时候难产死了,然后养大一点才发现脑子有问题”,是否意味生下来就脑缺氧后遗症了?据专家解释,一般来说轻度和中度的缺氧缺血性脑病,只要孩子的反映好、吃奶好、再配合积极的治疗,包括用一些营养脑细胞的药物,孩子的预后再是很好的,和一般的孩子一样不会有智力问题发生。而重度缺氧缺血性脑病就比较麻烦,根据治疗时间的长短和所用药物的不同会对预后产生很大的差异,重度患儿多会出现肌张力高、抽搐、脑水肿、预后效果差,多会有后遗症,如脑瘫、智力低下等。综上,脑子有问题必然对之我及其置身环境造成不利影响,动荡缺憾的之我则加大了精神思维扭曲。如果,其之我能遇着疼她爱她的摇篮,对上下左右的人们来说也算是个安慰吧。谁,也扳不过上帝之手。

第九个病例:“医生,您能帮我把鞋子摆正么?”——他还那么年轻,刚刚工作,算是公务员了吧。可是现在他已经被开除了,为什么呢?第一次见他,他对我说了上面那句话“医生,您能帮我把鞋子摆正么?”,一般人不了解会觉得这人有病。但是我理解他,因为他是一个有着4年强迫症病史的可怜人。我帮他摆好以后,坐在他床尾,看着他……也难怪他会得这种病,一般人都是眼睛左右不一样大,眉毛不一样高低吧?可是他呢。不能说长的多么帅,但是仔细看他的五官却是非常端正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天生的,或者是相由心生(得这病以后慢慢长的端正了)……他说“我也知道我这样不好,这是病!但是我没有办法控制自己,一开始也不那么严格要求东西整齐,但是在大学里看到舍友乱七八糟的样子,我都快崩溃了,于是出去租了房间自己住,才勉强把大学读完。”“后来老爸给我弄到个好工作,我也想把这个治治,也到医院看过,但是我没时间住院啊,刚工作也不能老旷班……于是也就按照医生说的吃吃药用用心理暗示什么的治疗下。但是每次我故意把房间弄的特别乱想按照医生交代的强迫治疗下自己,我就吃不下睡不着,心烦气躁。一定要把房间收拾的整整齐齐才能舒服点。现在工作也丢了,只好来医院治疗了。有时候真不敢相信我居然是精神病。”我赶忙安慰他,你这个不能说是精神病啊!这只是精神症状,因为这种症状影响了你的生活所以才来治疗啊。。。。。。(省略很多安慰的话)

评析:所谓“开始也不那么严格要求东西整齐,但是在大学里看到舍友乱七八糟的样子,我都快崩溃了,于是出去租了房间自己住”,预示其之我肯定被冲击厉害,对待“乱七八糟的样子”,在其之我上无法实现肯定或被动式肯定!《导论》指出,如果肯定不能够达成,之我就会紊乱游离,心理与精神便会出现问题和障碍……而所谓“出去租了房间自己住”,也只是逃避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所以这个障碍就延续到大学毕业及上班工作和现在。本案的关键在于,当事人在上大学前遭遇了什么,其之我为何如此脆弱敏感?是在做烦恼置换游戏,还是在转嫁另类危机?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只好就此打住。

第十个病例:“我只想无牵挂的死去…”——这个病例很不错,所以决定将它和我的文采结合一下,认真的给大家呈现一个人是怎么发展到这个地步的……我打算用第一人称,虽然比较难风险也大。(会入戏啊!)但是为了你们大家,我决定冒险改写成纪实文章! “阳光真他妈刺眼,回家的路怎么这么长,晚上吃什么好呢?哎算了,不吃了,活着真他妈没劲”。他边想边走着,神情有些萎靡,好象隔在世外一般,甚至连身边一直并排嘻闹地走过的三个美女都没有看一眼。也许是因为今天上班时他又被boss批评了吧,因为他总是发呆把头给的任务都忘脑后了。“哎.要不是还有父母要照顾,我他妈早就不想活了...哎。”他又一次这样胡思乱想了,最近一个多月,他仿佛行尸走肉,以前多讨姑娘喜欢的人,现在看到那些女孩连句话都懒得说,非要人家女孩拉着聊天才跟着聊几句。“我现在到底怎么了啊!烦死了!每天要起那么早上班,路上那么多车吵的要死,到处都是汽油味。房屋贷款还有那么多没还完,女朋友就和别人跑了。我操!想起来就火大!!操他妈的”。他上楼到自家门口刚好想到这里,控制不住就照着防盗门狠狠踢了一脚。沉默着站在门口等了一会儿,他多希望这会儿门能突然打开,然后他女朋友冲出来抱着他哈哈大笑啊。“哼,怎么可能?!女人变了心还会变回来么!?”进了家门,外套也没脱就窝进沙发里…“哎…为什么我还活着…”……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越想越烦,“妈的也不知道那个破班有什么好上的!一群装比外加一群白痴,我迟早变成和他们一样!到那时候更得被他们压!”。抬头看,已经凌晨一点了。“也该睡觉了,明天不还得上班哎”……凌晨两点半……“睡不着……每天都睡不着…”“我他妈真的要疯了”。终于,他坚持不下去了,这种死又不能死的生活。他怀疑自己得了病,得去看看了,但是能治好么?三天后,他来到医院了……

评析:所谓——他仿佛行尸走肉,以前多讨姑娘喜欢的人,现在看到那些女孩连句话都懒得说,非要人家女孩拉着聊天才跟着聊几句……以及——“哼,怎么可能?!女人变了心还会变回来么!?”此段显露,其之我在向拒绝爱方向迈步,发展下去非常危险。《导论》指出,一个人,如果之我连爱都排斥,那么这人之我必是阴暗扭曲的,性格性情如同冷血动物,在某些情况下对社会和他人危害极大。而所谓——烦死了!每天要起那么早上班,路上那么多车吵的要死,到处都是汽油味。房屋贷款还有那么多没还完,女朋友就和别人跑了。我操!想起来就火大!!操他妈的”。他上楼到自家门口刚好想到这里,控制不住就照着防盗门狠狠踢了一脚。以及——“妈的也不知道那个破班有什么好上的!一群装比外加一群白痴,我迟早变成和他们一样!到那时候更得被他们压!”这些,则表明其之我灌满了恨的愁云——如《导论》所云:恨是与生俱来的,是之我面对外界的一种生存本能,是对另个之我(人类与非人类)及外界事物的一种本能性排斥。通过恨,之我或许能够燃起点火苗;通过恨,之我对外宣示了存在。在大众及世俗层面,之我的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误导人走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叛逆歧途。长此下去,在失眠、幻想和妄想的助推下,其之我必将滑向崩溃的深渊。<注:案例择自网络Queen.竹的日记>

(注:以上十个病例来自网络,具体出处不详,拿来作资料分析,在此向原作者致谢。)


熊十力——哲学苦旅


熊十力,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原名继智、升恒、定中,后改名十力,号子真。以佛教唯识学重建儒家形而上道德本体,新儒家开山祖师,国学大师。1885年生于湖北省黄冈县上巴河张家湾,其父是一位乡村塾师。因家境困迫,十力少年时曾为邻人牧牛,间或随父到乡塾听讲。13岁时,父母相继辞世,其长兄将他送到父亲生前好友何圣木先生执教的乡村学校读书,但终因难耐管束而在半年之后离开,此后全靠勤奋自学。1905年,熊十力考入湖北陆军特别小学堂,在校期间,加入武昌“科学补习所”、“日知会”等反清革命团体,武昌起义后参加光复黄州活动,后赴武昌,被任命为湖北军政府参谋。1917年赴广州参加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失败后,决意专心从事哲学研究。先后在武昌文华大学、天津南开中学、北京大学、浙江大学任教。全国解放后,以"特别邀请人士"身份参加首届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后被选为全国政协二、三、四届委员。因反对文革,1968年5月24日绝食身亡。著有《新唯识论》、《原儒》、《体用论》、《明心篇》、《佛教名相通释》、《乾坤衍》等书。

评析:后人撰文指出,熊十力自幼即与众不同,独具才思而又非常自尊、自信。他曾口出“狂言”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令其父兄诧异不已。十六七岁时,他即四处游学,当他最先读到陈白沙的“禽兽说”时,忽起神解,“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并从中领悟到人生之意义与价值。绝非是趋利避害、去苦就乐等外在满足,而在领悟人生之意义与价值,体识至大至刚之“真我”,以合于天地万物之理,这一觉悟基本上奠定了他以后的治学方向。于此,所谓——“举头天外望,无我这般人”、“顿悟血气之躯非我也,只此心此理,方是真我”,表明——熊十力很早就悟出了“之我”的存在,这也奠定了其作为一个哲学家的先天特质。《导论》指出,之我的唯一是人生命最坚决、最坚强的意志符号;即便濒临死亡,人也念念不忘谈及我我我。之我,一直连接并延伸至人的死亡,“我”是唯一。如歌儿所唱:我是我 多么特别的我。

资料披露,辛亥革命时期,熊十力痛感清王朝政治腐朽,民族危机深重,常以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自警。辛亥革命失败后,他又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但由于军阀政客的排挤,孙中山后来被迫离开军政府,护法运动亦宣告失败,这给熊十力以很大打击。他目睹“党人竟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内心非常痛苦,常常“独自登高,苍茫望天,泪盈盈雨下”。他根据自己的所历所见,总结出:祸乱之起因皆在于军阀官僚之贪淫侈糜。卑屈苟且,以及国民之昏然无知。于是,他下决心走出政治,“专力于学术,导人群之正见”。他认为救国之根本似乎并不在于革命,而在于学术兴盛,“于是始悟我生来一大事,实有政治革命之外者,痛海以往随俗浮沉无真志,誓绝世缘,而为求己之学”(《十力语要》)。从此以后,熊十力遂决然脱离政界,专心于“求己之学”,以增进国民的道德为己任。

纵观熊十力这段经历,所谓——反清、武昌起义和护法运动等,可见其之我为恨萦绕,显示了恨为其之我一大特质——恨,是之我对外的一种排斥,是之我的本能。《导论》指出,恨是与生俱来的,是之我面对外界的一种生存本能,是对另个之我(人类与非人类)及外界事物的一种本能性排斥。通过恨,之我或许能够燃起点火苗;通过恨,之我对外宣示了存在。在大众及世俗层面,之我的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在所谓——“祸乱之起因皆在于军阀官僚之贪淫侈糜。卑屈苟且,以及国民之昏然无知”,以及——“党人竟权争利,革命终无善果”等等刺激之下,熊十力为化解之我之恨的消极与烦恼,于是——决然脱离政界,专心于“求己之学”,以增进国民的道德为己任。同时,通过所谓“求己之学”也擦亮了其之我的阴湿灰暗。对于自诩“无我这般人”的熊十力而言,这个人生主动性转折也是其必然选择——之我活的意志使然。其实,献身学术与遁入空门也就半步之差。

1920年,熊十力进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竟无大师研习佛学。其间首尾三年,潜心苦修,独具慧心,颇有创获。1932年,熊十力成名作《新唯识论》出版,这标志着蜚声中外的“新唯识论”哲学体系诞生。但此书一出,即刻遭到佛学界人士尤其是内学院师友之群起攻击。其师欧阳阅后痛言:“灭弃圣言,唯子真为尤”,措辞严厉。欧阳弟子刘衡如更著《破新唯识论》对熊氏其书进行系统破斥,指责他“于唯识学几乎全无知晓”,并指斥其书乃“杂取中土儒道两家之义,又旁采印度外道之谈,悬揣佛法,臆当亦尔”。熊十力自不甘沉默,立即应战,并著成《破(破新唯识论)》一书,对刘氏之斥逐一破解。他为自己辩护说,《新》著“义既远离唯识,旨亦上符般若”,认为自己非但没有离经叛道,反而是对佛学的维护和发展……在此,熊十力之所以能够“离经叛道”,并靠“离经叛道”成就学术突破,其之我之恨可谓功不可没。

据《往事》撰文,1949年以后,熊十力脾性依旧,坚持不肯改造自己,数次给毛泽东写信,要求建立哲学研究所,允许旧学传播。但熊十力的很多著作,由于仍然批判唯物论之缺失,渐渐开始被当做“反动复古主义”而遭到痛批。“文革”开始后,熊十力不挂领袖像,只设孔子、王阳明、王船山座位,朝夕膜拜。后来,由于迭遭抄家、批判等变故,熊十力精神有些错乱,不断给中央领导写信,连裤袜之上,都写着对“文革”的抗议。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然而,街市熙攘,人皆自危,没有人来理会他,也没有人对他口中所念有丝毫的惊异。1968年5月23日,熊十力因患肺炎而心力衰竭,在上海虹口医院病逝,此前他曾拒药拒食,享年84岁。对于自己一生的意兴豪放,熊十力曾自辩说,“人谓我孤冷,吾以为人不孤冷到极度,不堪与世谐和”,“凡有志于根本学术者,当有孤往精神”。他曾作一联寄友人:“衰年心事如雪窖,姜斋千载是同参”……显见,作为一代哲人其沉重的使命固然让之我暗淡,因为其所思所虑是人类的根本命题,也是一个相对而言孤独的命题,哲人与俗人的区别就在于此罢。

据统计,1949年之后,熊十力先后写就《与友人论张江陵》、《与友人论六经》、《新唯识论》删定本和《原儒》上卷等,至1956年完成了《原儒》一书的下卷,并将上下卷同时印刷出版。继此书之后,熊十力又以超凡的毅力和速度完成了《体用论》、《明心篇》、《乾坤衍》等著作的撰写,前后共8种、凡130万言。可谓——老骥伏枥、壮心不已!可说,其之我若没有强大之恨萦绕,也就没有那么大的毅力、勇气和耐心——反思再反思、否定再否定,坚守在探索人类精神家园的漫漫苦旅;更不会出现——不断给中央领导写信,连裤袜之上,都写着对“文革”的抗议。《导论》指出,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误导人走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叛逆歧途。另者,世俗的恨及后天熏陶,这些思维层级的精神性东西,会影响之我、误导之我,进而使之我的对外排斥增强或放大,让之我流连于恨之中。之我如果长期或持续为恨包裹,之我就会变态扭曲,进而与思维发生短路,任由思维所积蓄的激进和冒失付诸行动。《导论》还指出:“为美”并不是多余的,之我的为美是之我不变的特质,即便人在临死前也还是希望修饰漂亮些……需要提醒,生活在正常社会环境里,之我的为美如果出现退化或消失,便是人精神出问题的征兆!也正是基于此说,才有了这样一幕:他常常穿着一件褪了色的灰布长衫,扣子全无,腰间胡乱地扎一根麻绳,独自一人到街上去或公园里,跌跌撞撞,双泪长流,口中念念有词“中国文化亡了!”“中国文化亡了!”。唏嘘的在于,在文革那样的情势下,这个“离经叛道”之举本会引来“粉身碎骨”的下场,可在这个垂暮老人身上却侥幸地没有发生。(参阅<镜子之我>)


李叔同——譬患虎疫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清光绪六年(1880年)阴历九月二十生于天津官宦富商之家,1942年九月初四圆寂于泉州。李叔同是著名音乐、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是中国话剧的开拓者之一。他从日本留学归国后,担任过教师、编辑之职,后剃度为僧,法名演音,号弘一,晚号晚晴老人,后被人尊称为弘一法师。他苦心向佛,过午不食,精研律学,弘扬佛法,普渡众生出苦海,被佛门弟子奉为律宗第十一代世祖。由往迄今,有关李叔同出家的因缘众说纷纭。报载,李叔同父李筱楼是同治年间进士,官至吏部主事。李筱楼与李鸿章、吴汝伦被誉为“晚清三大才子”,由于官场倾轧,李筱楼为坚持文人操守,辞官经商,成为天津第一大盐商。李筱楼为人乐善好施,创立义塾,帮助当地贫寒孤寡之人,口碑很好。可惜李叔同5岁那年,73岁的李筱楼突然亡故。李叔同自幼好学,8岁已领悟“荣华尽头是悲哀”的寓意。对李叔同最早产生影响的是其母王凤玲。王凤玲本是丫环,会诗文,因其貌美文静,被68岁的李筱楼纳为三姨太,随即生下李叔同。李筱楼死后,李叔同在母亲管教下刻苦读书,王氏让儿子拜已皈依佛门的天津名儒王孝廉为师,每日诵读经卷,这对李叔同后来出家起了重要作用。李叔同年轻时好吟诗作画,喜欢在福仙楼戏园看戏,当时的“红角”杨翠喜姿容秀美,嗓音婉转,在台上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年少英俊的李叔同迷上了杨翠喜,可李母怎么会同意他与一个戏子相恋呢?其结果是棒打鸳鸯,让李叔同尝到了初恋的苦味。王氏毅然作主,让18岁的李叔同娶了津门茶商之女蓉儿。李叔同遵母命结婚,婚后他才发现蓉儿人很美貌,但却是旧式女子,无话可谈。因他是孝子,没有反抗这段婚姻。

评析:李叔同的成长环境富裕而阴柔。由于早慧和悟性高,其之我虽整日徜徉在母爱里,但却挂满了淡淡的愁——阴郁而灰暗。好在他喜欢吟诗作画、看戏,由此减缓了之我的压抑。所谓——当时的“红角”杨翠喜姿容秀美,嗓音婉转,在台上婀娜多姿,风情万种。年少英俊的李叔同迷上了杨翠喜,可李母怎么会同意他与一个戏子相恋呢?于此,这个“红角”是男是女不得而知,但“李叔同尝到了初恋的苦味”却是事实,这是否为其今后出家埋下伏笔呢?

有关李叔同出家的直接证人是同事夏丏尊,李叔同反复多次多场合提及。话说,既然出家了,做如此人证式解释交代有什么必要啊?所谓“虎跑断食”故事,即便不是虚构,其实也解释不了李叔同出家的背后玄机。据夏丏尊回忆——“有一次宿舍里学生失了财物,大家猜测是某一个学生偷的,检查起来,却没有得到证据。我身为舍监,深觉惭愧苦闷,向他求教;他所指示我的方法,说也怕人,教我自杀!他说:‘你肯自杀吗?你若出一布告,说作贼者速来自首,如三日内无自首者,足见舍监诚信未孚,誓一死以殉教育,果能这样,一定可以感动人,一定会有人来自首。这话须说得诚实,三日后如没有人自首,真非自杀不可。否则便无效力。’这话在一般人看来是过分之辞,他说来的时候,却是真心的流露;并无虚伪之意。我自惭不能照行,向他笑谢,他当然也不责备我。”综上,这件事情即便发生在今天,也可谓匪夷所思。所谓——“他说来的时候,却是真心的流露;并无虚伪之意”,那就说明彼时李叔同其之我已经扭曲变样,属于之我肯定发生转嫁式障碍,即将别人之我肯定障碍转嫁给自己。

有关“虎跑断食”里有这样情节——这是一九一六年的年底到一九一七年年初的事。那个时期,李叔同的失眠症很严重。一天,夏丏尊在一本日本杂志上看到了一篇文章,其中谈到断食对治疗失眠等症很有效,而且有益于修身养性。他觉得很有意思,无意中对李叔同谈起了文章的事。谁知李叔同很感兴趣,并向他借了杂志来看。这一年的年假,李叔同没有回上海,他在浙一师的校工闻玉的陪伴下来到了虎跑寺试验断食法……他断食共十七日,由闻玉扶起来,摄一个影,影片上端由闻玉题字:‘李息翁先生断食后之像,侍子闻玉题。’这照片后来制成明信片分送朋友。像的下面用铅字排印着:‘某年月日,入大慈山断食十七日,身心灵化,欢乐康强——欣欣道人记。’”在断食期间,李叔同还刻有“不食人间烟火”的印章一方。断食后,李叔同对外改名为“李婴”,意为获得了像婴儿一样的新的生命,以此来表达他对于坚定信仰之后的欣喜……看到李叔同如此"世味日淡"的模样,有一次夏丏尊急了,不经意就脱口句愤激之言:“这样做居土究竟不彻底。索性做了和尚,倒爽快!李叔同听了此言并未刹介意,却是笑颜相对。1918年农历七月十三日,李叔同告别了任教六年的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正式出家为僧。可暑假结束夏丏尊到虎跑去看李叔同的时候,眼前的这位好友已不叫李叔同而唤弘一法师了。“我出家,大半由于夏居士的助缘。此恩永不能忘!”在这里,校工闻玉究竟是什么角色,名字怎么这样妖柔?所谓——‘李息翁先生断食后之像,侍子闻玉题’,以及——夏丏尊愤激之言被多场合散布,李叔同为何要为出家作如此张扬式铺垫?难道要遮掩出家的无奈与隐忧吗?

母亲弃世后,李叔同改名为李哀,自号哀公。他既哀自身孤茕,也哀万方多难。次年(1906年),他在日本感慨故国民气不振,人心已死,挥笔赋七绝以明志:故国荒凉剧可哀,千年旧学半尘埃。这年秋天,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改名李岸。其留学生涯中最值得称道的举动是,他与同窗学友创立了春柳社演艺部。据戏剧家欧阳予倩回忆,李叔同演戏并非图个好玩,而是十分认真的,“他往往在画里找材料,很注重动作的姿势。他有好些头套和衣服,一个人在房里打扮起来照镜子,自己当模特儿供自己研究。得了结果,就根据着这结果,设法到台上去演”。他还特别喜欢扮演女角,在《茶花女遗事》中饰演茶花女,被日本戏剧界权威松居松翁赞为“优美婉丽”;在《黑奴吁天录》中则饰演爱美柳夫人。从留存至今的剧照看,李叔同居然将自己的腰束成了楚宫细腰,细成一握,真是惊人。为了演剧,他很舍得花本钱,光是女式西装,他就置办了许多套,以备不时之需,他饰演茶花女时穿的就是一件粉红色西装。关于李叔同的执着,欧阳先生回忆道——自从他演过《茶花女》以后,有许多人以为他是个很风流蕴藉有趣的人,谁知他的脾气,却是异常的孤僻。有一次他约我早晨八点钟去看他……他住在上野不忍池畔,相隔很远,总不免赶电车有些个耽误,及至我到了他那里,名片递进去,不多时,他开开楼窗,对我说:“我和你约的是八点钟,可是你已经过了五分钟,我现在没有工夫了,我们改天再约罢。”说完他便一点头,关起窗门进去了。我知道他的脾气,只好回头就走……

分析以为,在其母亲去世之后,李叔同其之我便拒绝情爱,将爱转向文艺之爱,例如李叔同创造了诸多“中国第一”:1906年他主持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社团“春柳社”;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刊物《音乐小杂志》,介绍西洋乐到中国;1907年中国第一部话剧《茶花女》在日本义演时他任演员;1908年他第一个将通俗音乐介绍到国内,他填词的《送别歌》传唱至今;1912年他在上海《太平洋报》任美术编辑,第一次采用图文广告艺术;1913年他上写生课时第一次招聘男模……等各个方面突破前人,令世人惊叹不已。对于李叔同出家的缘由,好友姜丹书曾问过李叔同。在为大雄书局1943年出版的《弘一大师永怀录》所写的“传一”中姜丹书写到了他与李叔同的一段对话:上人之将为僧也,余曾问之:“何所为?”曰:“无所为。”曰:“君固多情者,忍抛骨肉耶?”则答曰:“譬患虎疫死焉,将如何?”在这里,此话也可以这么说,不出家的话就会死于虎疫!那么,为什么会是这样呢?原因或许很简单但诡秘——双性恋,也就是说李叔同是双性恋,而发展的总趋势倾向同性恋。《导论》<手淫变种>指出:表面上看,同性恋是手淫合作伙伴;实质上,则是通过双方配合在实践“我爱我”,在构建各自——之我之爱的摇篮。同性恋者所谓爱情,其实是一种封闭的爱——自爱,在外则表现为手淫的另类变种。从某种角度讲,同性恋是之我游离者的爱情梦游,或说是之我游离者相互编导的一个自爱游戏……假设推理正确,那么,在那样的社会环境里是绝不允许和包容同性恋的,由于受传统文化熏陶,李叔同面对现实其之我肯定必然受挫,其痛苦如其所言“譬患虎疫死焉”。《导论》指出,如果肯定不能够达成,之我就会紊乱游离,心理与精神便会出现问题和障碍,在道德层面有可能出现所谓‘丧尽天良’……于是便有了夏丏尊的“自杀说”。从另个角度看,也可以说其之我被同性恋绑架了,所谓虎跑断食、律宗修行就如同戒毒一般。最终,李叔同艰难而巧妙地将其之我藏进宗教之爱里去了,由此也化解了一场生命危机。


贝多芬——超脱苦难


贝多芬(1770年—1827年)是德国双耳失聪的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他只在人世间停留了57年,一生完成了100多部作品。贝多芬的音乐集中体现了他那个时代人民的痛苦和欢乐,斗争和胜利,因此它过去总是那样激励着人们,鼓舞着人们的斗志,直到如今也依旧使人们感到庄严、神圣和鼓舞。贝多芬于1827年3月26日在维也纳辞世。死时没有一个亲人在他身旁,但是在同月29日下葬时却形成了群众性的浪潮,所有的学校全部停课举行哀悼,有两万多名群众护送着他的棺枢,他的墓碑上铭刻着奥地利诗人格利尔巴采的题词:当你站在他的灵柩跟前的时候,笼罩着你的并不是志颓气丧,而是一种崇高的感情;我们只有对他这样一个人才可以说:他完成了伟大的事业。贝多芬说过——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其实也改善了他自己的命运,因为只有深刻体味,才可能说出这番话。

贝多芬父亲约翰是当地宫廷唱诗班的男高音歌手,碌碌无为、嗜酒如命。他的祖父是波恩宫廷乐团的乐长。母亲是宫廷大厨师的女儿,一个善良温顺的女性,婚后倍受生活折磨,在贝多芬17岁时便去世了。贝多芬是7个孩子中的第2个,因长兄夭亡,贝多芬成了长子。在大部分时间里,他的父亲都喝得大醉,从没对家庭和气过,甚至连家人们是否有足够的吃穿都从未过问。贝多芬从小就有的音乐天赋,使他的父亲产生了要把他培养成为一个像莫扎特那样的音乐神童的愿望,从贝多芬4岁起就逼着他学习钢琴和小提琴。父亲常把贝多芬拽到钢琴前,让他在那里艰苦地练上许多小时,每当弹错的时候就会责罚他,邻居常常看见他由于疲倦和疼痛而抽泣着睡去。贝多芬可能在5岁时患有中耳炎,但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治疗,这可能为其日后的耳疾埋下祸根。八岁时,他开始在音乐会上表演并尝试作曲,首次登台便获得巨大成功,被人们称为第二个莫扎特。贝多芬的正规学习和有系统的教养,实际上是从风琴师尼福的细心教导和培养开始的:尼福还引导他在1787年到维也纳就教于莫扎特。11岁发表第一首作品《钢琴变奏曲》。13岁参加宫廷乐队,任风琴师和古钢琴师。1787年到维也纳后,开始跟随莫扎特、海顿等人学习作曲,莫扎特听过他的演奏之后,就预言有朝一日贝多芬将震动全世界。

评析:贝多芬的幼年是惨淡的,没什么快乐可言,家庭苦难、职业化训练及粗暴对待,让其之我灰暗并充满了恨,之我被恨紧紧地缠绕,为他日后创作及攀登一座座音乐之巅,打下了意志顽强的基石。《导论》指出,恨是与生俱来的,是之我面对外界的一种生存本能,是对另个之我(人类与非人类)及外界事物的一种本能性排斥。通过恨,之我或许能够燃起点火苗;通过恨,之我对外宣示了存在。在大众及世俗层面,之我的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在贝多芬这里,恨多半是积极的,在音乐上他不断地超越前人、跨越自己,为自己和别人灰暗的之我燃起了火苗。

之我之恨的浓厚,也反映在贝多芬的我行我素上——贝多芬不愿做一个客厅里的宠儿,他宁愿在自己的住所,能够随意进进出出、起床、穿衣和吃东西。他喜欢按照自己的兴趣为房间里的琐事忙碌。有一次,为了空气流通和看清窗外的景物,他竟特意把窗户砍掉一块。每当他处于创作高潮时,他总是把一盆又一盆的水沾在手上,冷却因弹琴弹得发热的手,直到水浸透到楼下的房间。有时他搬家搬得是这样的频繁,以致他甚至不愿操心把钢琴的腿支上,干脆就坐在地板上弹奏它。另外,日有渐进也是其之我之恨的体现——晚年的贝多芬有一次看到一位朋友弹奏钢琴,听又看了一会儿,他问道:“这是谁的作品?”“你的。”朋友回答说。“我的?这么笨拙的曲子会是我写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啊,当年的贝多芬简直是个傻瓜!”如同歌德对席勒的评价:“他每星期都在变化,在成长。我每次看到他时,总觉得他的知识、学问和见解比上一次进步了。”据说,有一时期,贝多芬甚至想毁掉他青年时期所作的歌曲《阿黛莱苔》和《降E大调七重奏》(作品20号)。基于此,可说——恨是贝多芬之我的一大特色;恨是贝多芬创作的源动力。创作于1888年的《贝多芬》铜像,即从一个侧面充分展示了贝多芬其之我恨的形象——整个雕塑充满激情,线条粗犷,富于浪漫主义情调。雕像中的贝多芬似低头冥想,又象是在专心演奏,贝多芬那乱蓬蓬如雄师般的头发、紧闭的嘴唇、微簇的眉头和下垂的眼睑,甚至还有他不太美的大鼻子,这些都充分显示了作曲家内心巨大的热情,和即将爆发的力量。

显而易见,对于贝多芬来说,之我的灰暗阴沉一直在压抑折磨着他。贝多芬在5岁时患过中耳炎,但并没有得到很好治疗,这可能为其日后耳疾埋下了祸根。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但是直到1801年,当他确信自己耳疾无法医治时,才把这件事情告诉给他的朋友。1801年,贝多芬爱上了朱列塔·圭恰迪尔,他把《月光奏鸣曲》献给了她。但是不解风情的朱列塔·圭恰迪尔十分不理解贝多芬崇高的灵魂,1803年她与伽仑堡伯爵结了婚,贝多芬为此曾写下遗书。在贝多芬一生的最后十年当中,他在耳朵失聪、健康情况恶化、精神倍受折磨的情况下,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合唱)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展现了人类的美好愿望。182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后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合唱),这部作品创造了他理想中的世界。由于双耳失聪,贝多芬作曲主要靠思维意念来完成,久而久之,他也适应并迷恋上这个状态和环境,就像其父嗜酒一样,贝多芬痴迷于作曲,也可以说作曲绑架了其之我。《导论》指出,从客观来看,之我的物质形式是指人体,尤其是指神经组织器官,因发生生理性、化学性、物理性、心理性反应,而产生所谓的生物能量场,而围绕人体尤其集中在大脑部位,并处在其周边的这种能量场的聚集,其核心便是之我……从某个角度看,吸食毒品重塑了之我环境,而且之我也适应了这样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需要毒品不断刺激才能够生成保持,进而毒品成为安抚之我的灵丹,毒品成了之我难以离开或割舍的至爱。也可以这样讲,之我被毒品绑架了。事实上,之我被所谓绑架并非毒品唯一,贪腐、女色、赌博、网瘾等等均可作为绑架之我的元素……就贝多芬而言,作曲成为安抚其之我的灵丹,作曲及其状态也成了其之我难以割舍的至爱。

言归正传——贝多芬痴迷于作曲,而音乐让其之我陶醉,在他那阴晦之我上点亮了一盏盏小橘灯。其中有一首著名的钢琴曲叫《月光曲》,传说是这样谱成的:……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清幽。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兄妹俩,借着清幽的月光,按起了琴键。皮鞋匠静静地听着。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满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被月光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皮鞋匠看看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月光照耀下的波涛汹涌的大海。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导论》指出,幻想则是创造性想象的一种特殊形式,与个人生活愿望相联系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对之我来说,是所谓众多“调味”材料的补充,使用恰当可让之我如沐春风,使用过量则作用相反,喜欢幻想和幻想症是两个不同概念。总之,贝多芬巧妙地利用并运用了幻想,喜欢幻想、流连幻想,在幻想里点亮其之我。

据传,列宁曾评价说:“我不知道还有比《热情奏鸣曲》更好的东西,我愿每天都听一听。这是绝妙的、前所未有的音乐。我总带着也许是幼稚的夸耀想:人们能够创造怎样的奇迹啊!”1870年10月30日,这天晚上,曾任德国驻意大利大使的格台尔,在凡尔赛的一架破旧不堪的钢琴上,为俾斯麦演奏了《热情奏鸣曲》。俾斯麦听了最后一个乐章后说:“这是整个一代人斗争的嚎哭。”“要是我能常听这个曲子,我的勇气将不会枯竭”,“贝多芬最适合我的神经”。《导论》<乐的随想>指出:音乐对人体及器官的共振,尤其是作用于脑部的强弱和节奏效果,对之我置身的环境影响甚大,好的音乐则令之我放飞溢彩、流连迷醉……由于电子工程学的进步,脑波的周波数也得以用仪器测定。国际脑波学会就针对不同震动的周波数,定以α、β、δ、θ之名…… 之我论以为所谓以α、β、δ、θ之名的波,均是指之我身居的环境,它们的强弱及交替,也就是思维及神经系统对之我的影响与作用,其中它们所显现的强弱、场合、时间与交替等,同之我状态直接关联,之我将以或闪烁、或灰暗、或陶醉、或游离等形态表现出来,并由此来表达之我。之我论认为,这些波没有什么好与坏,只有时间上、交替上、强弱上、配合上之恰当与否问题,而所谓的这些波则是思维意识展露的表现状态之一。显见,贝多芬是通过音乐驾驭之我的高手!一如他说的那样——我的艺术用以改善可怜的人们的命运。他还说过:音乐是比一切智慧,一切哲学更高的启示,谁能参透音乐的意义,便能超脱寻常人无以自拔的苦难。音乐当使人类的精神爆出火花


犯罪之我精神分析

无论是谁与这些怪物搏斗,都需要了解他们还没有成为怪物的过程。同时,当你望向无底深渊时,无底深渊也在回望你。


罗树标——虐尸游戏


案件与案情:罪犯罗树标生于1954年,广州市人,出身工人家庭。读书时曾有多次盗窃行为,高中毕业后学过木匠,1974因盗窃被送劳动教养二年。1977年初,解教不久的罗树标又潜入市家电研究所盗窃,被女事主冯丽云发现,罗树标残忍地杀害了冯丽云并逃脱了法网。1979年,罗树标又因盗窃被送劳动教养3年。1982年解教,同年9月结婚,先后有1子1女。1983年2月又因盗窃被判有期徒刑5年,服刑期间开始出现偷盗女内裤、乳罩,进行性发泄的变态行为。1987年刑满释放后,罗树标先从事个体装修,后来一直从事个体运输行业。

据罗树标交代——1987年刑满释放后,他经常观看色情、暴力的录像带。其中一套是以香港杀人割尸的出租车司机林过云为原型的录像带,目录为“雾夜屠夫”叙述一个杀人狂如何奸杀女青年,割外阴和乳房的英文录像带,对他的影响最大、最深刻。为了发泄性欲,罗树标四处偷盗晾晒的女性衣物,仅其笔记本记载的就208次之多。从1989年开始,罗树标将时装店丢弃的一些残缺塑料全身模特胶像捡回家中,拼装成完整的女模特,穿上偷来的衣裙后置于床前欣赏,同时还用镙丝劈焊枪制了一个女模特,用于发泄性欲。1989年至1994年9月被捕前,罗树标夜间驾驶0.6吨货车到天河区大街一带将260多名在路边招嫖的暗娼载到黄埔区附近的野外,进行嫖宿,对不顺的他意的、反抗他粗暴动作的、嫖宿时要他戴避孕套的、不让其奸两次的、上车时察看其车牌的、杀人之机便立即起来,欲置其于死地而后快。

1990年2月7日晚,也是罗树标第一次杀人奸尸的开始。以后的一段时间里,罗树标十分害怕,但后来见警察并未查到他的头上来,胆子又大了。他认为:警察只会查破有因果关系的案件,我与事主素不相识,看你们如何能奈何我?从1991年2月,罗树标继续作案,越作越起劲,一发不可收拾。每次深夜杀人后,罗树标都用小货车将尸体载回家里,扛上独住的阁楼上,连续奸尸数次,还模仿看过录像带中割尸的情节,用刀把一些女青年的乳房、外阴割下来,烘干后继续玩弄发泄。尸体则分别用麻包袋、油桶、木箱包装好,凭着对新窖镇地域的熟悉程序,采取窜横巷,走偏僻的路线在下半夜驾车绕过公安民警的哨卡和检查岗亭,抛尸于野外。

罗树标自我供述他作案得手后,心里都有一种达到随心所欲,飘飘然的畅快感。并在有的受害人的阴道、口腔内塞入内裤、袜子,故意让自己的精液留在里面,看看警察有无能力查出来,要与公安局玩一场“死亡游戏”战。作案后,罗树标每次都将女青年的体貌特征、衣服样色、奸淫经过、自己的感受以及抛尸的过程都详细记录在笔记本上,供日后欣赏回味。后来,闻讯公安机关查控得太紧,才将笔记本销毁,再另提纲式地重新记录下来。1992年5月25日深夜,罗树标因嫖娼被天河区公安分局民警抓获,送工读学校收教半年。期间,罗树标看到了市公安局有关女尸系列案的紧急协查通报,他极为恐惧,认为这次彻底玩完了。后来,罗树标从工读学校侥幸得以脱身,虽然停止了作案近半年之久,但他犯罪的恶念却从未打消过,心头总是痒痒的,不奸杀女青年总觉得不好受。1994年3月至9月,罗树标又奸杀了4名暗娼,直至9月19日被抓获。

评析:罗树标是一个劣迹斑斑的惯犯,从20岁起在监狱中度过了7年,而且还隐藏命案在身。从他第一次杀人、杀害女事主,以及屡屡犯案、屡屡被抓看,其之我必定被恨萦绕。《导论》指出:恨,是之我对外的一种排斥,是之我的本能。之我如果长期或持续为恨包裹,之我就会变态扭曲,进而与思维发生短路,任由思维所积蓄的激进和冒失付诸行动。除此,其之我的阴暗也肯定非常深重。所谓——服刑期间开始出现偷盗女内裤、乳罩、进行性发泄的变态行为,只是为反抗之我阴沉而实施的小伎俩。《导论》指出:因生活事业或生理等问题而长期情绪低迷,身处环境压抑或恶劣而遭受精神压迫打击,这些都可能造成之我自身内部短路,其结果是之我或濒临坍塌、或疯癫游离及至拼死挣扎,对外则表现为抑郁症常见现象,但一些反社会、反人类、反常规的举止却常被另类解读,实则是之我活的意志畸形化反抗的结果。

刑满释放后,罗树标也过上了正常人生活,但其之我的阴影依然深重,他也尝试多种方法试图拨亮之我。例如。观看色情、暴力录像,偷盗晾晒的女性衣物,仅其笔记本记载的就208次之多。他交代,其中一套是以香港杀人割尸的出租车司机林过云为原型的录像带,目录为“雾夜屠夫”叙述一个杀人狂如何奸杀女青年,割外阴和乳房的英文录像带,对他的影响最大、最深刻。《导论》指出:幻想点亮了朦胧的之我,性是之我常用导火线。幻想需要智慧引导,否则之我会跌进黑暗……这些幻想只会加重之我的昏暗,而真正导致之我如此状态的原因其实是在自己身上,回避、逃避自身矛盾只会陷入幻想症泥潭,最终导致精神障碍,所以要正视情绪低迷的真实原因,这样才能够克服悲情幻想……遗憾的在于,罗树标把幻想变成了事实。

那么,这个幻想是如何成真的呢?这里有两个要素。一、之我被恨笼罩,随时能够切断之我与思维的联络,任由所谓幻想或犯罪思维启动闸门去付诸行动;二、之我濒临坍塌,乃至变形变态,在之我活的意志使然下,那些所谓变态畸形、反常规、反社会的行为便发生了。报载,一个寻死的妓女被奸杀前对杀手曾这样说——先生,你不必犹豫。如果你现在不杀我,过后你会后悔的,你会担心我去报警。从根本上说,你是一个很矛盾的人。表面上你不说脏话,彬彬有礼,似乎很有教养,很文明,而实际上,你非常粗野残暴。你有一种嗜杀的血腥欲望,因为你以为全世界的人都对不起你,都欠你,你想得到的很多很多,可现实中你得到的却少得可怜,所以你要报复。但是,你只能拿比你更弱小的人出气,因为你无能……事实上,罗树标把杀人、奸尸、虐尸当做了一个游戏,做一次等于给如置身墓穴的之我点一支蜡烛。

最后,罗树标交代所谓录像“雾夜屠夫”,其实也在暗中为自己之我寻求肯定。《导论》指出:在各种反应当中或之后,人对自己的行为在心里其实都会有种种理由,有些稍纵即逝,有些牵强附会,有些则耿耿于怀,但最终也会想尽办法和理由去尽力“释怀”——通过曲线方式,让之我实现曲线式肯定。在此,所谓种种理由及其产生,或油然而生、或牵强附会、或极力搜寻,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之我的肯定途径之一,肯定是之我的意志。需要指出的是,杀人犯、法西斯党徒、邪教分子等等,通过歪曲事实编撰合乎他们行动的理由和逻辑,为他们的犯罪作恶去背书,由此达成其之我肯定或暂时的自欺性、强制性之我肯定。正因如此,罗树标对 “雾夜屠夫”记忆犹新,目的是为自己罪行以及继续犯罪找理由、找范本,从而让之我平静从容。一如《导论》所指——需要提醒的在于,如果肯定不能够达成,之我就会紊乱游离,心理与精神便会出现问题和障碍。(《导论》系:《之我精神导论》)


黄勇——流泪男孩


案件与案情:罪犯黄勇自称受暴力题材影视影响,梦想成为一名职业杀手。2001年夏,黄勇将自己家中的轧面条机机架改装成杀人机械,取名为“智能木马”。精心策划后,决定向出入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的男性青少年下手,实施杀人计划。自2001年9月至2003年11月,黄勇先后从网吧、录像厅、游戏厅等场所,以资助上学、帮助提高学习成绩、外出游玩和介绍工作为诱饵将被害人骗到自己家中,以被害人要想实现自己的愿望,必须经过“智能木马”测试为由将被害人绑在木马上,或先把被害人用酒灌醉,然后用布条将被害人勒死。至案发计杀死无辜青少年17人,轻伤1人。2003年12月26日,河南省高级人民法院在平舆县对“11.12”案件进行公开宣判,核准了黄勇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刑事判决,杀人恶魔黄勇被执行死刑。

据悉,公诉人与原告代理人一致认为,被告人黄勇自幼受暴力题材影视剧影响,梦想成为职业杀手,这是他17年后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动机。这个说法来自于黄勇本人在案情侦查阶段的供述。他说,1984年,他10岁时,有一次看录相,看到里面的杀手很酷,“杀手”就成为他心中的偶像,他从此就把杀人当成了自己的梦想。一个10岁的孩子,脑子里有些稀奇古怪的念头不足为怪,真正可怕的是,是什么东西引导着黄勇,使他竟然能对17年前偶然产生的杀人梦想念念不忘,并最终亲手实施了它,圆了自己的“杀手”梦,成了一名真正的杀手?人们不禁要问。

记者报道——黄勇十二三岁时,在一次庙会上,看了一场录像,片名叫《自由人》,讲的是一个杀手独来独往的故事。在年少的黄勇看来,杀手很酷,与众不同。他很想体验做杀手的感觉。谁也没有料到,一颗罪恶的种子已经落在了这名少年的心田。1990年,黄勇从平舆县玉皇庙乡联中毕业。1991至1993年,在驻马店市一民办的电子技术学校读书。1994至1995年,他先后在驻马店市几个歌舞厅当音响师。1996年跟其姑父在驻马店市干建筑活。1997年在家务农,没有外出。1998年随父母在新疆伊犁打工。1999年在家务农,秋季到新疆拾棉花。2000年以后一直在家务农。2001年夏天,黄勇的父母兄弟到平舆县城帮人养猪,就黄勇一人在家住。多年前的那颗种子开始萌芽。“现在场所条件具备了,如果在市面上杀人,容易暴露。就想寻找一种工具,因为我体力有限,恐怕不能每次都取胜。为了有百分之百的把握,就想制造一种杀人工具,使人失去反抗能力。”这是黄勇的一段供述。

“这孩子从小就很有主心骨,不愿意干和别人重复的事情;只要他想干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黄勇母亲单小景无可奈何地说。小时候的黄勇非常聪明。他喜欢画画,家里养了小鸡,为了不使自家小鸡与邻居家的相混淆,黄勇就用画笔给小鸡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因此,村里就数黄勇家的小鸡最漂亮。“我们很少跟他来往,一般不管他。他与他父亲很少说话。他的两个弟弟都烦他,平时就不搭理他。”在问到黄勇与家人的关系时,黄勇母亲单小景这样说到。

黄勇的父亲黄满良在接受有关方面询问时说,2001年,黄勇没跟他到平舆县城去养猪,是因为黄勇嫌那儿脏。“养猪场的规矩严,一个月只让出去两趟,进场就得消毒。” “过个一二十天,黄勇到猪场,就给他十来块钱,够他吃盐的。”问到为啥只给这些钱,黄满良说:“我不敢多给他,因为黄勇得到钱就上游戏厅打游戏。”黄满良说:“黄勇好画画,好打游戏,平常不好与同代的人玩,好与十几岁的小孩玩。他不好说话,性格很内向,在家没有惹过事。”问到黄勇跟谁要好时,黄满良说:“我没发现过他与谁要好。他不和年轻人掺和,就是外出打工也是他自己去。”问到黄勇平时有何异常表现时,单小景说:“他从小就不爱说话,也不与人来往,性格孤僻。给他介绍过两个对象,都没成,后来婚事就搁下了。”黄勇的邻居在接受有关方面询问时说:“黄勇平时在家从不与人来往,见人也不说话。他也没结婚。”

在接受讯问时,办案人员问:“为啥管杀人工具叫智能木马?”黄勇说:“年轻人都有挑战自我的想法,人人都不傻,以为自己很能。我给它起名叫智能木马,能使人失去戒备心,我就容易得手。”条件具备后,黄勇想找个人试试。想到如果杀女人,显示不了英雄气概,决定选择男青年。黄勇对记者说,选择男青年,是因为他们没有社会经验,容易上当受骗。而这些对象,只能在网吧、录像厅、游戏厅内才能和他们接近。记者问:“公安局去看现场时,你去干什么?”黄勇说:“我想去看看公安局咋样破案。当时字迹不是真的,纸袋上又没有指纹,我用纸垫着拿的,扔下后把纸带走了,又没脚印,不会这么快怀疑到我。即使真的把我逮着,我也服了。”在杀死李明和宋理之后,黄勇说感觉越来越好,觉得自己是一个真正的杀手,公安机关也发现不了,不如接着干,更好地体验杀手感觉。这之后,黄勇又连着杀了11人。

报载,黄勇骗第11个被害人朱波去他家,在客运北站准备乘车时,看见宋理的母亲正在找宋理,见人就问,其中也问到黄勇。那时宋理已经遇害了,是同李明一块被黄勇杀的。“我说我没见,就和朱波回到我家。从此以后,宋母找人的印象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但我并没有作恶感,被我当杀手的愿望所代替。当我杀人后,我也满足了。”黄勇说。但是自从遇见宋母之后,黄勇开始就睡不着觉,靠吃安眠药维持休息。他曾买过3、4次安眠药,每次20片。黄勇杀的第17个人是赵涛。“杀他时,心里感觉是什么?”记者问。黄勇说:“我已经完全掌握了杀人技术,但是腻了,不想再杀人了。那时,思想忽然开始转变。为练杀人技术,杀了那么多人,想去自首,但没有勇气,不敢面对现实。就想办法,想利用一个人去报案,可能会好点。”张亮,本案中第18个也是惟一幸存的被害人出现了。

据张亮叙述:“黄勇把门安好了,从里面锁上,对我说:‘脱衣服上床。’我就脱了上衣上床。黄勇拿了白布条子过来捆我的手、脚,我哭着说你放了我。他说你以为你现在还有活命的希望吗?随后又勒我的脖子。我说:‘你家里没有父母吗?如果我把你杀了,你父母会伤心成什么样?’” 黄勇松了白布条,对张亮说:“明天我送你走。”当天夜里,张亮发了高烧,黄勇还出去买退烧片给张强吃。在法庭陈述时,黄勇强调:“我对张亮说,张亮,我把你放掉,等于给了我自己一刀。但我又想,把张亮放了,起码这17位受害者的尸骨可以回家。我想了很多……我能够战胜我自己,确实不容易。”

报载,他说在当时,他想到了自己的母亲,也想到了受害者的父母。他跟张亮说:“你走了,我就自杀。”送走张亮后,黄勇又写了一封遗书:“我走了,对不起,我不想让你阻止我去死,所以,先把你送走,然后我好去死。对不起,张亮。黄勇绝笔。”下面画了一个流泪男孩的脸,接着写道:“求你把我埋了,求你了,不要跟任何人讲,更不要跟我的家人说我已经死了。”后面又是一个流泪男孩的脸。这封遗书是警察抓捕黄勇的时候,在他家里发现的。据黄勇交待说,他之所以没有自杀,是怕连累张亮,因为张亮是最后一个从他家里走出的人。11月8号早晨,黄勇带张亮坐上公共汽车,把他送到了县城。11月12日,张亮引领公安人员,在黄勇家中抓捕了他。

评析:综合分析,黄勇是个抑郁重症患者无疑,之我阴暗甚至濒于坍陷,他的处境、性格及外部评价也旁证了这个事实。例如——记者问:“公安局去看现场时,你去干什么?”黄勇说:“我想去看看公安局咋样破案。当时字迹不是真的,纸袋上又没有指纹,我用纸垫着拿的,扔下后把纸带走了,又没脚印,不会这么快怀疑到我。即使真的把我逮着,我也服了。”这些,只有之我坍陷的人才会做得出,刺激让之我启亮。《导论》指出:抑郁让之我昏暗,及至穷途末路,此刻的之我濒临或短路、或坍陷、或疯癫,患者痛不欲生,甚至还爆发意外事端,而一些暴力事件就有‘之我压迫’的因素,这是所谓‘之我压迫症患者’为反抗压迫而由之我兴风作浪造成的,某种程度来说,是之我活的意志使然,事端的爆发点则听任思维判断选择。所以,研究短路的之我及其与抑郁关联,对剖析抑郁、预防犯罪都十分有意义。

可是,仅凭所谓抑郁并不能解释黄勇的作为。从作案手段看,所谓“智能木马”就好似一个游戏,而实质是一个窒息游戏!查阅资料,所谓录像《自由人》,其真实名称是香港电影《浪漫杀手自由人》,上映于1990年,显见,公诉人所谓的“17年后走向犯罪道路的主要动机”之说牵强附会!罪犯黄勇,事实上在遮盖犯罪的真实动机。资料披露——a:他喜欢画画,家里养了小鸡,为了不使自家小鸡与邻居家的相混淆,黄勇就用画笔给小鸡涂上五彩斑斓的颜色。因此,村里就数黄勇家的小鸡最漂亮。b:1994至1995年,他先后在驻马店市几个歌舞厅当音响师。c:家里给他介绍过两个对象,都没成,后来婚事就搁下了。d:条件具备后,黄勇想找个人试试。想到如果杀女人,显示不了英雄气概,决定选择男青年。由此可以看出,黄勇对女性不太感兴趣,是个同性恋者或同性恋倾向者,他的所谓“智能木马”就是同性恋者玩的窒息游戏变种。在这类游戏中,黄勇在歌厅那种环境圈里也许玩过,也许当过奴的角色,而自己设计的“智能木马”却让他次次尝到了当主子的滋味——“把现场处理之后,我心里有一种喜悦感,自己的愿望终于实现了” “年轻人都有挑战自我的想法,人人都不傻,以为自己很能。我给它起名叫智能木马,能使人失去戒备心,我就容易得手。”

话说,同性恋者那么多,偏偏黄勇才有这般毒辣?黄勇母亲单小景告白说:“这孩子从小就很有主心骨,不愿意干和别人重复的事情;只要他想干的事,十头牛也拉不回来。”可见,黄勇对外界的排斥非同寻常!也就是之我被恨压得很厚很沉。《导论》指出:在大众及世俗层面,之我的恨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但如果之我一味地凝固在恨里不能自拔,那么之我就会变形变态,进而引发思维产生消极情绪和想法,误导人走向反社会、反人类的叛逆歧途。另者,世俗的恨及后天熏陶,这些思维层级的精神性东西,会影响之我、误导之我,进而使之我的对外排斥增强或放大,让之我流连于恨之中。之我如果长期或持续为恨包裹,之我就会变态扭曲,进而与思维发生短路,任由思维所积蓄的激进和冒失付诸行动。哎呀,几个因素的叠加,黄勇这个孽种恶魔便出现了。

本案奇怪的在于,黄勇主动终止了犯罪并束手待毙,其背后的真实原因究竟在哪儿?案情披露——黄勇自从看见宋理的母亲正在找宋理,见人就问,其中也问到黄勇。“我说我没见,就和朱波回到我家。从此以后,宋母找人的印象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但我并没有作恶感,被我当杀手的愿望所代替。当我杀人后,我也满足了”黄勇说。但是自从遇见宋母之后,黄勇开始就睡不着觉,靠吃安眠药维持休息。在此,黄勇语无伦次,他说他没有作恶感也许是事实,但他面对脑海里的宋母,其之我无法完成杀人儿子的肯定,也就是说即便是曲线或歪理式都无法让之我在这个问题上达成肯定。《导论》指出:如果肯定不能够达成,之我就会紊乱游离,心理与精神便会出现问题和障碍,在道德层面有可能出现所谓‘丧尽天良’,在刑事案件里那些连环杀人恶魔就属此列,冷酷残酷的背后便是之我肯定的沦陷。所谓暂时的自欺性、强制性之我肯定,随时间流逝或被重新‘否定’,之我将被逼或被迫走上寻觅‘肯定’之途。生活里,所谓迟到的忏悔、赎罪、寻根、寻亲等比比皆是,原因就在于此。

所以,当幸活者张亮一再说:‘你家里没有父母吗?如果我把你杀了,你父母会伤心成什么样?’”黄勇终于垮了——松了白布条,对张亮说:“明天我送你走。”其实,黄勇是用这个行动为其之我实现曲线式肯定——自杀或被法律制裁。此刻,罪犯的之我已经垮塌,只是垂死前的熄灭式苟喘了。

自杀,黄勇没这个勇气,所以就坐以待毙。对法律来说,消灭其之我;对黄勇来说,借法律之手消灭其错误的思维。《导论》指出:在自杀者看来,其杀的并不是我或之我,而是失败的、非抛弃不可的夹带着思维与感觉的身体,再实质性地讲,自杀者要杀的是与其相关的、从属于自己的思维、感觉等精神性东西!扼杀摧毁肉体,事实上仅仅是自杀者实现自杀终极目标的途径。在这里,自杀行为的实施让自杀者以为之我就可以解脱放松了。叫人惊诧的在于,这个所谓“自杀解脱”信息,是由作为“参谋长”的思维,先前反复向“司令官”之我灌输的。注意,黄勇所画“流泪男孩的脸”,其实就是黄勇之我的投影。


陈勇锋——桥的困惑


案件案情:罪犯陈勇锋,男,20岁,浙江省青田县人,小学文化程度。准备了斧头、水果刀、菜刀、铁锤、自制电击工具、分尸解剖台、人造革分尸垫、接血桶等作案工具,于2003年2月28日至5月24日案发时止,先后从温州市鹿城区旧货市场门口、菜市场等地诱骗10名从事废旧物品回收的人员到暂住处全部杀害,其中有9名被害人被分尸抛尸,同时劫取被害人的财物共计人民币10032元。案发后,公安机关根据被告人陈勇锋的指认,在4处抛尸地点打捞到29袋尸块,共计尸骨229块。

案情报道——陈勇峰堂哥陈和桦说,陈勇锋的性格比较孤僻,小时侯就很少说话,小学毕业后就出去了。一位长者则说,陈勇峰小时侯就不怎么听话,而且性格有些特别。平时很少与人接触,在村小念到小学毕业就不读书了,读书的时候成绩也不怎么好,但是挺勤劳,种番薯、插秧等田头活都挺在行。陈勇锋哥哥陈旺骅说,当温州警方通知他这个消息时,他楞了好一会儿,第一反映就是“不可能,绝对不可能。”他说真的不敢相信,平时看上去文静的弟弟会是个杀人不眨眼的魔鬼。“我与我弟弟接触也不多,他小学毕业后就离开了家,我也到外地求学去了,后来我又去当兵,他也到温州打工,彼此之间也没有什么很深的交流,他给我的总体印象是比较孤僻,可能心理上有障碍吧。但是我真的不敢想象,他真的会举起屠刀去抹杀生命啊!”一个小伙子说,平时见到过陈勇锋,感觉他很内向,长得也很斯文。应该不会交朋友,因为他总是独来独往。

据悉,陈勇锋的“灵感”来自——大多废旧回收人员都把所有的家当带在身边,既为防盗也备收购之需,经济拮据的他遂产生杀害废旧回收人员、劫取被害人财物的恶念。从2003年2月28日至5月24日案发,陈勇锋先后从温州市区旧货调剂市场门口、葡萄棚菜市场等地,以变卖废铁、废旧铝马达、旧电脑显示器等为名,诱骗废旧回收人员到暂住处并将其杀害,先后作案10起,平均不到9天杀害一人。其中,女性一名,有9名被害人被分尸。被害10人中,6名为安徽人,3名为瑞安桐浦人,1名为四川人。陈勇锋对此供述得很清楚:“我把他们骗到家里,他们看废品,我就敲他们头,杀了后摸了钱,收废品的人钱都带在身上。”当办案人员问他杀害这么多人怕不怕时,陈勇锋模棱两可地回答:“杀人没什么乐趣。有时分尸时觉得他们挺可怜的,也没有多少钱。”

一间七、八平方米的小屋,陈勇锋在这杀了九个人。据统计,包括三只手机、七辆自行车等物,犯罪嫌疑人陈勇锋共劫取各被害人的财物10032元。其中,他在第一位被害人林某的一个小布袋里搜到的现金最少,仅240元;从第三位被害人吴某身上找到钱物最多,有5000元现金和一部摩托罗拉998手机。劫来的钱财除部分留用挥霍外,陈勇锋都交给了他的父亲,称是“收购废铁赚来的”。但其后为制作分尸用的铁床,他又要回了300元,购买旧电焊机、三角铁、金属盆等物。陈勇锋还交代,在今年4月4日下午第四次作案得手后,他拿着劫来的钱财,于次日清明节上午去江心屿游玩了一番,中午回到暂住处后,随手在江心屿门票上记录了前4次杀人的顺序号及劫得的现金,此后便习惯成自然地在作案之后依次在上面记下所得钱财,也便于做到“心中有数”。

本案辩护律师与记者的对话——记者:你见到陈勇锋第一印象是怎样的?律师:他看上去很斯文,给我的第一印象好像不是我想象中的“杀人恶魔”。记者:陈勇锋当时都跟你说了些什么?律师:他详细地讲述了自己杀人经过,内容基本上与起诉书上所说的一致。记者:既然陈勇锋都已经承认了,那你又是如何给他辩护的?律师:后来,从陈勇锋家人中了解到,陈勇锋小时候曾得过脑膜炎,而且平时性格孤僻,反应迟钝,同时我也觉得很奇怪——个人无冤无仇却凶残地连杀10人,让人感到不可思议,因而,我怀疑陈勇锋是不是精神上有问题。于是,我在法庭上请求法院给陈勇锋做刑事责任能力鉴定。记者:你第二次是什么时候见到陈勇锋的?律师:由于陈勇锋要求上诉,我又一次会见了陈勇锋。陈勇锋认为当时杀第一个人时他心里也不想杀,但最后不知道怎么的就把人杀了,后来杀人就没有感觉了。

看守所吴警官披露,在被关押的日子里,陈勇锋经常通过书信和家人联系,总共写了十来封信回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表示对不起家里人和受害人。其中有好几封信,陈勇锋都在同监犯人帮他写好的信背后,画上这样的图画:一座桥、桥边一棵树,然后是一个人站在树下看着桥。寓意是想过自由的生活。7日早晨6时许,陈勇锋被带出牢房,当得知要被执行枪决时,临走前,陈勇锋向吴警官提出最后的要求,希望监狱里的人帮他写封信给家里,告诉家里他的事情。

评析:在利益驱动下,罪犯年仅20岁就犯下如此残酷大案的确死有余辜。《导论》指出,欲望一旦形成并稳固,就成了作用于之我的“兴奋丸”,一旦时机来到,“兴奋丸”就发生作用。与此,如果因意外因素发生,之我也可能接受相关刺激,对思维所选定的欲望操作显露“暗淡”,进而对思维施加影响,思维对欲望实施则重新甄别和舍取,从而延缓、阻止或终止此类欲望的实施。显见,欲望的后天锻造是多么重要!欲望如同长矛,稍不留意就很可能刺穿人类道德与法律的壁纸,所谓的后悔也只能是望洋兴叹了。于此,陈勇锋虽然文化、智力、能力低下,但杀人的残酷度却不低下。而且把杀人当做一个事业——此后便习惯成自然地在作案之后依次在上面记下所得钱财,也便于做到“心中有数”。

在此,“兴奋丸”并不能解释该案的全部。劫来的钱财除部分留用挥霍外,陈勇锋都交给了他的父亲,称是“收购废铁赚来的”。 陈勇锋杀了这么多人,难道就用这点钱,为的是博得父亲欢心吗?好像也难以成立。“杀人没什么乐趣。有时分尸时觉得他们挺可怜的,也没有多少钱”,是陈勇锋对杀人怕不怕的回答。显见,陈勇锋面对尸体并不畏惧,也不觉得能赚什么钱,而且杀人没乐趣。那么,没乐趣为什么要做呢?答案是——忍不住。媒体说:陈勇锋给人的印象是很内向,长得也很斯文,性格孤僻,而且平时反应迟钝,小时候曾得过脑膜炎。总之,陈勇锋的大逆之举只能说明其之我灰暗隐晦,已经变形变态了,大逆之举是对之我状态的抗争。可是,杀人、抢钱、博得父亲欢心就为能点亮其之我吗?在此,笔者也难以说服自己。

据悉,在被关押的日子里,陈勇锋总共写了十来封信回家,对自己的所作所为后悔,表示对不起家里人和受害人。其中有好几封信,陈勇锋都在同监犯人帮他写好的信背后,画上这样的图画:一座桥、桥边一棵树,然后是一个人站在树下看着桥。这里的寓意究竟是什么呢?当得知要被执行枪决时,临走前,陈勇锋向吴警官提出最后的要求,希望监狱里的人帮他写封信给家里,告诉家里他的事情。

与这幅画相对应,报道描述了这样一幅惨烈画面——距离凶案现场仅30米的温瑞塘河德正桥下,警方根据陈勇锋的交代陆续从河道里捞出一包包被分解的尸块。尸块都是用白色化肥袋装起来的,当警方打开这一个个袋子时,空气中立刻弥漫着阵阵腐臭,在一根根长长短短的白骨上,皮肉几乎被剔净,此外袋中还有两个球状的似为头颅。同处被打捞上来的还有七把刀具:两把菜刀、两把长刀、一把大剪刀、一把长匕首、一把头上带钩的剔骨刀。警方怀疑这些是作案凶器。河边聚集了很多哭泣的妇女。

在此,所谓写信回家、告诉家里他的事情,表达了罪犯需要爱及家里人的爱,企望将晦暗的之我装进摇篮得点慰藉而已。温瑞塘河上的德正桥是陈勇锋抛尸的地方,陈勇锋画——一座桥、桥边一棵树,然后是一个人站在树下看着桥。作为犯罪现场之一,陈勇锋事后必定去指认过,桥在他脑子里印象深刻。陈勇锋的画演绎了他抛尸及指认现场的场景,桥是他犯罪环节的最后一站,也是他有生之年步出户外看风景的最后一站。每次作案来到这里,他必定紧张激动兴奋甚至喜悦!桥上倒映着他之我疯癫的影子。在牢里,在信纸上,他依然在展示他的桥上的感觉,那儿跳跃着他妖魔般的之我幻影,他钟情于桥,因为他之我的黑洞就是依着桥,并站在桥上点燃照亮的,尽管都是些鬼火邪火。

在《导论》<梵高之谜>里一这样一段:梵高作品其实给人大多数以暗示,于是产生灵魂上的共鸣——梵高的痛苦也就是人类的共同困惑,梵高将生活与生命的压抑通过色彩抽象成不可言传的“我”的造型,而这个“我”不正是能让人喜怒哀乐、也能让人超然物外的“之我”?梵高自杀,看起来是抑郁的结果;实则是梵高在“抽象”地宣泄、张扬“之我”——梵高用枪燃着了自己的“之我”,给自己视为高于生命的艺术画上了句号加感叹号;而死了的梵高却最终靠他的画,在不经意里撩动了别人的“之我”。可悲的在于,陈勇锋的画表述了他抛尸般残酷与变态的之我。可以断言,陈勇锋是个极重度抑郁症患者。依《导论》<短路的之我>看,因生活事业或生理等问题而长期情绪低迷,身处环境压抑或恶劣而遭受精神压迫打击,这些都可能造成之我自身内部短路,其结果是之我或濒临坍塌、或疯癫游离及至拼死挣扎,对外则表现为抑郁症常见现象,但一些反社会、反人类、反常规的举止却常被另类解读,实则是之我活的意志畸形化反抗的结果。陈勇锋,就属于此类无疑。


沈长银——另类绑架


案件案情:兄弟食人魔沈长银、沈长平胁迫4名坐台女李春玲、杜素容、关某某、赵美英,在甘肃、内蒙古、山西、安徽、河北5省分别抢劫、杀害11名坐台女,并肢解药溶尸体,食用尸体器官,制造了震惊全国的13起血案。罪犯沈长银,男,汉族,生于1975年1月26日,河南省获嘉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无业,有前科。罪犯沈长平,化名李小军,男,汉族,生于1983年3月8日,河南省获嘉县人,初中文化程度,无业。2004年9月8日,“二沈”被兰州市公安局刑事拘留,同年9月被兰州市检察院批准逮捕。

沈长银有犯罪前科,共涉及刑事案件3起,沈长银前几年曾因盗窃时被人抓住打成重伤住了半年医院。1999年沈长银曾伙同他人接连盗窃了获嘉县民政局局长和人事局局长的家,偷盗金项链、手机等财物折合人民币12940元,为此沈长银曾被判刑三年。1999年9月,沈长银因盗窃潜逃到河南省获嘉县其朋友彭某家中,不久帮彭某杀了仇人吴某。报道指,刚从监狱里刑满释放出来,沈长银也想和弟弟做点正事,于是贷了4万元款做起了汽配生意。因为经营不善,再加上有一些狡诈的客户赖账,生意很快泡汤了。沈氏兄弟的精神再次面临崩溃,产生了严重的仇视社会心理。因为屡屡作案,性情孤僻的沈长银早已把生死置之度外,惟一所固守的就是全封闭的内心世界。

2003年6月,沈长银和沈长平来到兰州。嫌打工挣钱太慢,兄弟俩打起了抢劫的主意,见邻居芳芳(化名)是某洗浴中心女服务员,他们将芳芳骗至家中杀死并肢解抛尸,抢得3万余元。之后,沈氏兄弟逃往昆明。2003年10月,沈氏兄弟在包头认识了某浴池女服务员随随(化名)。他们逼着随随将其女伴杀死。随随被拉下水后,成为他们劫财杀人的钓饵。一个多月内,随随替沈氏兄弟物色了3名女服务员,沈氏兄弟均将其残忍杀害,共抢得人民币2万余元。2004年1月,沈氏兄弟带着随随来到太原。4月,沈氏兄弟故伎重演,逼迫随随骗来的女伴红红(化名)杀害了一名女服务员。后红红逃出并报案,随随被捕,沈氏兄弟潜逃。2004年4月下旬,沈氏兄弟逃到合肥。在这里,他们接连杀害并肢解了3名有钱的女服务员,共抢得人民币6万余元。2004年5月中下旬,沈氏兄弟再次来到兰州,选中了杜素容做钓饵。6月初的一天,沈长银将一名女子桑某骗到住处,逼迫杜素容将桑某杀死。8月下旬,沈氏兄弟带着杜素容来到石家庄。8月30日中午,杜素容将被害人赵某骗至沈氏兄弟住处,3人共同将赵杀死。

报载,庭审那天沈氏兄弟的父母都从老家河南赶来了,用他们自己的话说,“正是因为穷,孩子才走到今天这地步。”他们说是来“看孩子最后一眼的”。沈长银在狱里就说过,他做梦都想弄钱。沈长平也曾表达过对金钱和财富的渴望,他说“若有来生,希望当个能赚大钱的商人。”

据悉,有两件事刺激过沈家。在沈家曾发生过一起人为纵火案,房屋的门窗被烧毁,所幸无人身伤亡。此案至今未破。被大火烧得漆黑、狼藉的家,在沈长银和沈长平的内心留下挥之不去的阴影。最为让沈长银和沈长平心灵受刺激的是,发生在家里的一场爆炸案,因为那次爆炸险些夺去母亲的性命。通过沈永国带到兰州的几张照片,可看到爆炸现场惨不忍睹,沈长银和沈长平的母亲遍体鳞伤,就连炸入身体的弹片都清晰可见。

村民们说,沈氏兄弟的父亲原先是村里的治保主任,人长得五大三粗,脾气暴躁,再加上他们家有3个儿子,在村里他们看谁不顺眼就跟人家动横的。女人始终是沈氏兄弟作恶的工具,同时也是他们发泄的玩偶。据犯罪嫌疑人供述,李春玲曾怀过沈长银的孩子,杜素容曾怀过沈长平的孩子。最终孩子都被做(指打胎))掉了,因为这些人除了生理上的兽欲,已没有了对生命付出感情的色彩,更失去了家的概念。在法庭上,法官问沈长平:怎么会想到肢解尸体并食用尸体器官?沈长平语出惊人:这都是哥哥沈长银以前从监狱里学来的!沈长银当庭供述:我和弟弟沈长平只吃了一个肾脏。另一个肾脏还没有来得及吃,我们把它放在冰箱里,以备食用。在庭审中,法官问沈长银,杀被害人时用了几刀。沈长银回答:就一刀,都杀了那么多人了,还能用几刀!

评析:沈长银案给人的印象是狠字当头、恨雾弥漫。沈家曾遭遇过劫难——纵火和爆炸,这对沈氏一家影响极大,以致父子“在村里他们看谁不顺眼就跟人家动横的”。而所谓“正是因为穷,孩子才走到今天这地步”这句极端自私无情的表白更证明了,沈氏兄弟其之我浸透了恨!以致在法庭语惊四座——我和弟弟沈长平只吃了一个肾脏。另一个肾脏还没有来得及吃,我们把它放在冰箱里,以备食用……都杀了那么多人了,还能用几刀!在这里,其父母尤其是其父把恨传染给他们,不可谓没责任、没遗憾。《之我论》认为:世俗的恨及后天熏陶,这些思维层级的精神性东西,会影响之我、误导之我,进而使之我的对外排斥增强或放大,让之我流连于恨之中。之我如果长期或持续为恨包裹,之我就会变态扭曲,进而与思维发生短路,任由思维所积蓄的激进和冒失付诸行动。

沈长银案的最恶劣处在于,它是一种绑架式犯罪,把欲望扭曲到空前丑恶——沈长银在狱里就说过,他做梦都想弄钱。沈长平也曾表达过对金钱和财富的渴望,他说“若有来生,希望当个能赚大钱的商人。”《之我论》呼吁:随人类发展的全球化、网络化,以及社会价值游戏规则、政治与经济制度的畸形化、物欲化,人类精神家园已经残破,之我正悄悄躲在浮华下偷偷悲鸣,就像找不到家又做错了事的孩子。尽管如此,受生存压力、畸形制度与畸形价值观的惯性使然,欲望让人忽略或难以顾及之我,人类对之我不光无知而且更加麻木,之我反作用于人类及世界的将会是难以逆转的嗟叹。(参见:<欲望之矛>)

沈氏兄弟抢钱杀人,就如同猎人捕杀动物一般,说准确点应该是诱杀或谋杀。一条条生命,在他们眼里不值一文,视如草芥,他们是不折不扣的杀人屠夫。“杀第一个人的时候,还是害怕。后来,杀人和杀鸡没有什么区别。”正因如此,他们之我的灰暗非常人想象,之我的游离叫他们人不人鬼不鬼,直至难以安生安神。于此,那些被他们绑架并拉下水的人质帮手,在充当帮凶同时也供他们泄欲,其之我则找到了暂时避风的茅房,这也是他们杀戮不停的精神稻草。《之我论》指出,爱是之我的摇篮,之我藏于其中可以得到舒逸和安详,如同婴儿依偎母亲的怀抱。虽然罪犯男女之间的关系不叫什么爱,但这种性与命运“联合体”也将他们之我联系到一起了,其畸形之我则得到畸形式温存和喘息,为犯罪挣得了时间和空间。

与其同时,其之我也可谓被物欲、钱欲绑架了,沈父说“他们这样做,可能是为了做暴发户”。 如《之我论》所指:从某个角度看,吸食毒品重塑了之我环境,而且之我也适应了这样的环境,而这样的环境需要毒品不断刺激才能够生成保持,进而毒品成为安抚之我的灵丹,毒品成了之我难以离开或割舍的至爱。也可以这样讲,之我被毒品绑架了。事实上,之我被所谓绑架并非毒品唯一,贪腐、女色、赌博、网瘾等等均可作为绑架之我的元素,其中毒品的表现最激烈、最直接、最难戒。通观天下,不论是瘾君子还是沈氏兄弟,从最终结局看,可谓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天作孽犹可恕自作孽不可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