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辉山兰狐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6741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回QQ网友绿莺关于地震断裂带的关怀问题

已有 320 次阅读2019-4-7 20:16 |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前几天,网友绿莺认为辉山兰狐有海城地震的经验,建议愚狐研究中国地震局重新编写的关于21个大城市地震断裂带分布的书。绿莺网友弄错了,搞建筑而考察过海城地震的是辉山兰狐的高邻胡图先生,不是辉山兰狐。胡图有时跟兰狐谈些有关建筑科技的话题,辉山兰狐建议他在网络上发表,他说科技问题不是三言两语能分说明白的,在网络微博上解决不了问题,除了像放肘子那样用微博从事所谓科技打假外,无人用这种方式来阐述学术问题。所以他拒绝在网络上谈论科技专题。辉山兰狐在论坛或QQ日记上发表他的若干看法时,他一般也没有反对,因为辉山兰狐的所有议论都是狐说扒道,用不着负担学术责任,也不怕别人放肘子。兰狐把绿莺的建议同他说了,他谈了一些见解,辉山兰狐经过整理后,转述于下面,由于没有经过胡图先生的审核,所以只好由辉山兰狐文责自负了,好在辉山兰狐只是狐说,有关方面也不必在意。

    你辉山兰狐所转述的中国地震局又重新编写一本21个大城市地震断裂带分布的书的消息。我胡图也听到了。胡图的愚见是,这种东西作秀的成分多,不能解决地震预报和建筑抗震的根本问题。

    中国境内的地壳断裂带早就有人研究,并根据这种研究成果做出了地震带分布区划。这对于中长期地震预报很有参考价值。为什么说上面提到的书没有多大价值呢?这是因为:第一,就地震预报来说,最主要的是掌握地壳的应力分布及其变动机制,所谓断裂带就是地壳应力超过地壳的抗裂能力形成的地壳开裂。断裂带若没有应力集中或变动的趋势,不会有地震危险性,他们怎样分布都无所谓。如果断裂带有应力集中或变动的趋势,但断裂带能通过变形释放应变能,这种断裂带可能经常发生小地震,但不会发生破坏性地震。这种地震断裂带也是相对安全的断裂带,无需大做文章。断裂带既然是被应力破坏的地带,破裂面错综复杂,不但有许多空隙,还免不了夹有许多破碎岩块,所以断裂带本身一般不可能积累大量应变能,但不排斥断裂带两侧的地壳岩层积累大量应变能,特别是断裂带附近由强度高的岩层构成的地带,更能积累大量应变能。大量积累应变能才是发生大地震的基本物理条件。七级以上的强烈地震一般不会出现在断裂带上,但却常常发生在断裂带两侧的地区,由此可见,把城市的断裂带图示弄清楚,而不清楚该城市地壳的岩石构成,以及岩层中的应力分布及增减趋势,对地震的预测毫无意义。还有,一次七级以上的地震必定产生新的断裂带,长度同震级正相关(不是成正比),断裂长度为数百公里,甚至更长,一次地震产生的新断裂带通常超过大城市的政区范围,而现有断裂带不过是记录了历史地壳变动的记录,同未来是否可能发生地震的关联非常复杂,到现在也不清楚(主要因为搞不清断裂带附近的应力场),由此可见,把城市地下的断裂带描绘的再精确,对地震的预测又有何种贡献?

    第二、断裂带的描绘对抗震可能有参考价值,因为现在的城市地震烈度规定就是根据当地的地震史和城市的重要性确定的,断裂带既然有记录历史地震的特征,当然对确定城市的设防烈度有参考价值。请注意,仅仅是有参考价值而已。我国内陆地震多发生在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中,因为这是欧亚板块同印度洋板块的交汇地带,但这些地区除云南外,都是人口稀少的地区,我国江南各省(华东、华南)历史上鲜有强烈地震发生的记录。对地震敏感的地区是长江以北,贺兰山以东,松辽平原边界以南的广大地区,历史上陕西、山西都是地震多发地带,近年的邢台地震、海城地震、唐山地震也是在这一大区域中,值得注意的是,海城、唐山历史上都没有强地震记录,地震前的地震设防烈度都很低,因为没有设置高烈度设防的理由,所以地面建筑都受到严重破坏,可见,历史地震记录对地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最多也只有参考价值。强地震发生在历史地震空白区的例子甚多,正因为是地震空白区,所以才有历史上长期积累的应变能没有释放出来,一旦释放就是大灾难。有一点应肯定,我国对(世界其他国家也一样)地震设防烈度的确定是一种模糊指标,只满足随机性,而不能作为规律性指标来对待。通俗点说,任何人都无法保证超出设防烈度的地震发生,可是,由于经济承受能力的问题,总不能把城市的设防烈度定的很高。

    第三、对于全人类来说,预测地震最关键的技术是地壳应力的确定和观测方法,这课题还是一片空白,地壳是几十公里厚的巨大岩体,化学成分和力学特征都很复杂,把地壳的应力分布弄清楚,才是准确预测地震的关键点,按现有的应力测量技术,还无法像天气预报做出地面温度分布图和气压分布图那样,做出地应力分布图,所以西方的地震工作者都认为地震是不可预测的。我国海城地震前,是靠定期跑水准的办法(这办法不先进但当时别无他法),确定了海城及其周围地区有异常的地面高程变化,从而做出了中期地震预报,海城地震又是典型的前震——主震型的地震,靠地震当天的密集前震做出了相对准确的临阵预报,这种有利条件的巧合在世界上独一无二,所以世界上还没有第二例成功的地震预报,海城的经验之所以不带有普遍性,就是因为海城地震并不是靠地应力场来预报地震的,若中国地震局有本事把大城市及周围地区的地壳应力场弄清楚,编成一部书,那才是世界水平的创举。编一本地震断裂带的书,不过是现成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虽然也算辛苦了,却并非当务之急,也解决不了地震和抗震的关键问题,所以不必过度看重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