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王博谈美加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7429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晚舟归来(185):BILL温哥华买“学区房”

已有 779 次阅读2020-10-20 21:00 |系统分类:文学| 温哥华, 移民, 重点中学, 学区房, 租售同权 分享到微信

自从BILL当上了房地产网络 “咨询专家”之后,BILL对在温哥华买房子的兴趣和信心大大提振起来了。

没有多久,他兴奋地告诉贝益民,自己已经看中了一间“学区房”,地理位置非常好,机不可失,不过因为江晚舟人在多伦多,所以拜托贝益民一起再去看看。

贝益民当然答应下来。

他问BILL这个“学区房”在哪所学校的附近,BILL神秘地说“”等我带你去看看就知道了。

过了一天,BILL打电话来说,中介催他催得紧,如果不马上交订金的话,这房子就不再等他了。

两人于是赶紧在当天就抽出时间来一起去看房。

BILL先开车到贝益民家,接上他之后,从温哥华的西北面一直往南。

BILL开车开得很好,不仅平稳,而且动作娴熟规范,方向感也非常强。他登陆温哥华后找贝益民帮忙带着上路了两次,很快就考到了5级驾照,他自己戏称是因为在国内的时候,长期做老婆和孩子们的“专职司机”,已经被“磨炼”出来了。

BILL一边开车,一边跟贝益民聊天,很兴奋地向他介绍着沿途的街景和社区环境。

过了一阵子,BILL发现贝益民似乎对这一带的情况比较熟悉,于是好奇地问他为什么。

贝益民说:我过去在SENI-SERVICE曾经做过见习业务员,主要的工作任务就是在这一带“扫街”,也就是挨家挨户地登门推销业务,后来我做自雇导游,也时常来这个地方,因为这里有一个华人都愿意来“打卡”的地方,叫伊丽莎白皇后公园,另外还有一些华人让我带他们到这里来“考察”。

说话间,车子来到了49街,BILL把车转向左边,开始朝着东的方向开。

又过了片刻,BILL指了指前方,说:沿着这条路一直往前走,就差不多到了。

贝益民听到这里,突然哈哈笑起来,说:BILL,你看中的这个“学区房”,是不是在“丘吉尔中学”附近?

BILL一愣,惊讶地问:诶,你是怎么猜到的?

贝益民继续哈哈笑着说:这条49街上,华人知道的所谓“学区房”,最有名的就是这个丘吉尔中学了,前些年被人炒到天上,现在已经从天上掉下来了。我刚才不是说,我做自雇导游的时候,常有华人让我带他们过来“考察”吗,那些人就是来查看这附近的那些“寄宿家庭”的。

贝益民接着说:那些所谓的“寄宿家庭”啊,简直就跟“牢房”一样,很吓人,当年婷婷刚来温哥华的时候,也是被中介安排这这所“丘吉尔中学”,后来她自己想办法转到新西敏中学,才遇上我们一家人。

BILL惊讶地说:原来是这样,这么说来,丘吉尔中学还不如新西敏中学?为什么?

贝益民说:丘吉尔中学本来应该是跟新西敏中学差不多的公立高中,但是现在的丘吉尔中学肯定是远远不如新西敏中学了,因为现在丘吉尔中学里面满满地都是中国学生,有些是住在附近的“广东老华侨”的孩子,有些是住在附近寄宿家庭的中国小留学生,我们都是读过大学的人,知道生源质量对于学校的决定性影响,以丘吉尔中学这样的生源,这个中学的教育质量能好到哪里去?

贝益民接着说:我知道当年婷婷和可可他们还在上中学的时候,新西敏高中在BC省的排名是前70名左右,而那个时候,丘吉尔中学就已经被排到140名以后去了。当然,中学的排名本质上只是一个“骗局”,虽然这个排名自称是权威的,其实,它不是由任何政府机构或者公营的组织操作的,而是由私营机构经营的,在这个排名中,私立学校和公立学校混杂在一起,结果永远是私立学校排一二三,而且所有私立学校的排名永远在前面,原因就在于公立学校永远无法与私立学校在平等条件下竞争,它唯一可以参照的,是私立学校之间和公立学校,各自的排名。

BILL听了贝益民的话大为困惑,问道:丘吉尔中学不是“名牌高中”吗?它在温哥华可是响当当的老牌高中啊,它的师资和教育能力不是应该很好的吗?

贝益民一听,又笑了起来,说:加拿大根本就没有你那种意义上的“名牌高中”,加拿大与中国,在中小学教育系统上,是有根本性的差别的,加拿大的教育市场完全开放,无论是小学中学还是大学,你首先要了解的是“公立”和“私立”的概念,而不是“名牌”和“杂牌”的概念。“公立”和“私立”这两个中学教育系统,从根本机制上决定了,在加拿大,没有中国式的“学区房”概念,为什么呢?因为在这个国家,真正有钱有权的家庭,通常会将子女送往私立学校,而私立学校完全没有区域概念和国界概念。

BILL若有所思地点点头。

贝益民又接着说:加拿大没有中国人所谓的“名牌中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租售同权”。“租售同权”本来是一个天然“人权”,所以在西方国家,你跟本地的老百姓讲“租售同权”,他是听不懂的,因为在他们看来,你住在哪里就在哪个学区上学,这是个天经地义的事情,没有什么你是“租”的房子,还是“买”的房子的问题,但是因为中国搞出了个“只认买,不认租”的歧视性政策,才有了“学区房”这个稀奇古怪的概念,并且把它硬生生地带到了加拿大。

BILL想了想,说:你说,在加拿大,无论是在学区内拥有房屋,还是在学区内租赁房屋,都有相等的入读学区内学校的资格或权利,这个我听明白了,但是如果我有一间房子是在一所名校的附近,我不也就拥有了一个加拿大版的“学区房”了吗?这个房子还是会有一点特殊的价值啊?

贝益民点头说:对,你说的这个概念,只在很小的概率上有意义,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意义,比如你现在买的这间在丘吉尔中学附近的房子,就不能套用中国人讲的“学区房”概念,因为西方没有中国人观念中的那种永远的“名牌中学”。

BILL的脸上又露出了满满的疑惑的神色。

贝益民看了他一眼,笑了笑,继续说: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一所市级以上的重点中学,就有权不按学区范围就近入学的原则招收学生,而是在全市范围内通过考试选拔,而在加拿大,没有任何一家公立的学校有这种“特权”,所有的学校,无论名气大小和历史长短,一律实行就近入学的公平政策。 普通的家庭的子女,都是按居住的地区就近入学的,而且也入学政策也不搞绝对化,可以跨区,只要学生提出申请,而学校在保证了所在区域学生的入学之后,仍由余额,就可以招收区域外的学生。

BILL点点头。

贝益民说:在中国,就是因为有所谓的各级“重点中学”的存在,所以有明显的师资和资源分配不公的现象,以及人为造成的“重点中学”的生源更加优质的情况。但是在加拿大没有重点中学和非重点中学之分,它们平等的隶属于所在城市的学区或教育局,公立学校的师资和资源是公平配置的,学校的生源是自然流动的,这就形成了总体而言,在温哥华的任何一个城市中,中学教育质量普遍比较接近的现实。

BILL说:但是你没有办法否认有些老牌的中学,它已经积累起来的良好的教育“资源”和传统,它比一些新学校还是有更大的优势的。

贝益民笑着说:“老牌”学校,这个定义在加拿大,有可能是“优势”,但是也很有可能是“劣势” ,一点也不绝对。

BILL问:为什么呢?

贝益民想了想,说:等你以后熟悉了每年的“地税”政策后,你就明白了,你知不知道,我们每年缴纳给州这一级政府的“地税”中,专门有一项内容,写明了有多少比例是贡献给当地的教育系统的,也就是说,各个城市学区的教育经费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居民住房的地税,也正因为如此,学校的生源以及学校自身拥有的能量,是随着城市经济和人口的流动而“变动”,当然,也这也就意味着“新老”学校之间,“名牌与普通”学校之间,它们承担的教育负担和教育资源,总是在相对公平地进行着“再调节”“再分配”。

贝益民接着说:我来讲讲跟你讲讲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你就更明白了。我刚来加拿大的时候,住在新西敏,我儿子读的中学是在新西敏高中,新西敏高中是BC省最大的中学,因为这个城市小,只有一所中学,另外,因为新西敏曾经是BC省的首府,所以这所高中历史悠久,曾经很辉煌。但是随着大温地区的快速发展,新西敏这个城市逐渐老化,经济上也慢慢落后与其他新兴的城市,大量人口外移,由于生源的变化和经费的短缺,这个中学现在就不再像原来那么辉煌了。相反,新西敏的旁边有一座新兴的城市叫高贵林,它曾经是一个比较偏僻的地方,中学的教育水平也曾经比不上新西敏高中,但是,这些年,由于大量的“新中产阶级”人口迁移到这里,房价也高涨,这里的两家中学就兴旺了起来,变成“名校”了。

BILL点点头,笑着说:因为这里的生源又多又好,而且地税收入高,教育经费足。

贝益民也笑着点点头,说: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在加拿大,如果经济发展持续好,学校就持续好,否则,就随着经济和人口的流动而“变化”流动,居民和他们的子女也都“随遇而安”。

说道这里,贝益民突然停了下来,他扭头看了看BILL,惊奇地问道:BILL,你这是搞什么名堂?车子又开回来了呀,这不都快到你家店子的前面来了吗?

BILL这时候哈哈笑起来,说:PETER,你把我彻底说服了,看来我还是对加拿大了解得太少,我的这个投资太冲动了,我刚才在路上一边听你分析,我就一边决定了,这房子我今天就把它给“退”掉,所以我绕了一个弯,又回来了。(请点击进入“作者”个人空间,查阅我的个人资料,看看我还能为你做什么)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