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tkx618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8193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体特征与翻译策略(代序)

热度 3已有 2564 次阅读2020-2-29 12:07 分享到微信

文体特征与翻译策略(代序)


1 引言

对一个专业翻译工作者来说,翻译通常以文本为单位。不同体裁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语体特征语言特征、修辞特征和审美特征;同一文体,不同的作者还有着不同的作者风格。针对不同文体的文本宜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做到量体裁衣。但要想“衣”(译文)适其“体”(文体),就必须先熟悉各种文体特征、语体特征、语言特征、修辞特征和作者风格以及两种语言的文体异同,方能真正做到量“体”裁“译”。

那么,目前国内外文体与翻译的研究现状又如何呢?

 

2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赖斯的文本类型翻译理论。该理论是由德国翻译理论家卡塔林娜·赖斯(Katharina Reiß,1923~)在《Möglichkeiten und Grenzen der Übersetzungskritik1971)一书中首次提出的。她根据卡尔·布勒(Bühler)的语言功能三分法,将文本划分为三种主要类型:表现型文本expressive Texte)、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e)和感染型文本(operative Texte),再按文本的惯例将其分为13个小类:诗歌、戏剧、传记;参考用书、报告、讲座、操作指南、旅游手册、官方讲话、讽刺小品;广告、竟选演说及布道。她不仅对文本进行分类,还对文本功能、语言特点、文本焦点等进行分析,旨在提出翻译策略。她认为:信息型文本主要是表现事实、信息、知识、观点等,其语言特点是逻辑性很强,文本焦点在内容,而不是形式,翻译策略就是用简朴明了的白话文传递与原文相同的概念与信息;表现型文本主要表达信息发送者对人对物的情感和态度,其语言具有美学的特征,文本焦点是信息的发送者及其发送方式,翻译策略就是采用仿效法,以使译文忠实于原作者或原文;感染型文本主要是感染或说服读者并使其采取某种行动,以读者和效果为导向,其语言形式通常具有对话的性质,其关注点是信息的接受者,侧重于感染的作用,翻译策略是采用编译或适应性方法,以达到感染读者的目的。

纽马克的语言功能与文本类型理论。纽马克运用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并参照雅各布逊的分类,将语言功能分为六种: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审美功能、人际功能和元语言功能。以此为依据,他将文本分为相应的六类:表情型文本(严肃文学、权威言论、自传、随笔、个人通信等)、信息型文本(教材、专业报告、报刊文章、学术论文() 、会议纪要等)、使役型文本(告示、说明书、广告、宣传、劝导性文字、通俗小说等)、审美型文本、交际型文本及元语言型文本。他认为,一个文本可能具备一种功能,也可能同时具备几种功能,但以其中的一种功能为主。翻译的目的就是要表达文本的不同含义,并提出了八种翻译方法:直译、忠实翻译、语义翻译、交际翻译、地道翻译、意译、逐字翻译和归化翻译。其中,以语义翻译与交际翻译为主。语义翻译,即以原文的词汇和句法结构为中心,使译文尽可能去贴近原文的翻译方法。而交际翻译,即试图使读者阅读译文所产生的效果尽可能地接近原语读者阅读原文所产生的效果的方法。在纽马克看来只有语义翻译和交际翻译才能达到翻译的两个目标准确与简洁语义翻译适用于表情型文本的翻译而交际翻译则适用于信息型文本和使役型文本的翻译

冯庆华的《文体翻译论》。该书将文体分为:小说、散文、诗歌、政治作品(政治演说、政论文)、正规文体(法律文书、规章条令、公文书信、正式演说)、戏剧6个大类,11个小类,主要从六大文体的词汇特征、语法特征、修辞特征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并以实例根据这些特征提出翻译策略。

陈新的《英汉文体翻译教程》。该书将文体分为:应用文文体(信函、电报、便条、通知、启示、海报、合同、协议、规则、指南、说明、演讲)、新闻文体(硬新闻、软新闻、中间类新闻)、广告文体(硬卖类、软卖类)、科技文体(科技报道、科技论文、专利文献、科普读物、科幻小说)和文学文体(散文、小说、戏剧、诗歌)5个大类,26个小类。首先在每一章(大类)的第一节对这一大类共同的语言特点进行简要分析,然后在各节对各小类不同的语言特点进行简要分析,举例(原文、译文),再对译文进行简要分析。如“第二章 应用文文体的翻译”,在“第一节 应用文文体的特点与翻译”中,作者对该文体的语言特点的分析为:1.语言简练,直接了断,条理清晰;2.表达准确,用词恰当,明白易懂。在“第七节 演讲”中,对演讲的语言特点分析为:“一篇好的演说词,在语言上具有用词精确、言简意赅、深入浅出、通俗易懂、扣人心弦等特点。”其中,对“政治演讲”的语言分析为:“这类演讲语言精练,词汇丰富,深入浅出,佳句和警句迭出以鼓动人心。在翻译此类演讲词时,要特别注意词汇的选择,应尽量传达出原作的感情,要注意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的合理调配,以利于口头表达;还要注意保持原文中使用的各种修辞手法,以更好地体现原文风格。”

刘宓庆的《文体与翻译》。该书将文体分为:新闻报刊文体、论述文体、公文文体、描述及叙述文体、科技文体和应用文体六种,并对其文体的范畴、特点及汉译要点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其他未见报道,或无足轻重。

综上所述,赖斯与纽马克的文本类型理论大同小异:都是以布勒的语言功能三分法为基础,都认为语言的功能主要有三种,文本相应的也主要有三种类型。另外,他们都认为很少有文本只具有一种功能,绝大多数文本兼具三种功能,只是各有侧重而己。再者,他们对于各类文本特点的认定、文本的划分也大致相同,都认为文本分析是翻译的基础,提出对于不同功能的文本宜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所不同的是,莱斯的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较具体,而纽马克的文本类型与翻译策略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比较笼统:语义翻译适用于表情型文本的翻译而交际翻译则适用于信息型文本和使役型文本的翻译

然而,他们只分析了这三种文本的文本功能和语言特征,并未对具体的文体特征进行探讨,且对三种文本的命名值得商榷,对小类的划分也欠系统、科学、全面。另外,他们把文本和文体、语言功能和文本功能等同起来,文体与语体的界线也不明确。

冯庆华先生的《文体翻译论》主要针对文学文体的语言(词汇、语法、修辞)特征进行分析,对文体特征分析较少。

陈新先生的《英汉文体翻译教程》虽然对语言特点进行了分析,但语言特点与翻译方法之间缺少必然联系,也没对文体特征进行分析。

刘宓庆教授的《文体与翻译》也存在类似的不足:分类欠科学、系统;文体、语体界限不清;只分析了文体的语言特征,并没有对文体特征进行研究;“翻译要点”也太概括。在这部著作中,就文体的范畴、特点及汉译要点约只占全书篇幅的20%,其他都是词、句子翻译技巧,似乎跟文体关系不大。

总之,现有研究的共同不足之处是:文体、语体不分;分类欠科学、系统;只对各种文体的语言特征进行了分析,且太笼统,并未对文体特征进行研究;语言特点与翻译方法之间缺少必然联系;可操作性不强。

以上不足,主要是由于目前对文体、语体的研究还不够完善造成的,因为“语体(应该是“文体”——本文作者)方面的许多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的研究”(格沃兹节夫:1982,P18),“在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纪里,几乎没有一门语言学科像文体学这样处在不断地发展当中,处在创造性的试验阶段”(李逵六:2004,P.11)。

3  语言功能与文体功能

语言功能与文体功能有着密切的联系,语言功能是文体功能的基础,文体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具体表现。

3.1 语言功能

语言承载着各种功能。

在布勒的语言功能模式中,有四个组成因素:符号、语境说话者、受话者。其功能产生于符号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符号与语境(即客观世界)之间为“表现”关系;符号与说话者之间是“表情”;符号与受话者之间系“感染”。布勒根据符号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确定了语言的三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和感染功能

在雅各布逊的语言功能模式中,有六个组成因素:代码、语境、发送者、接受者、接触渠道、信息。信息是联系其它因素的中心点,信息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为“表现”;信息与信息发送者之间的关系为“表情”;信息与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为“意动”;信息与接触渠道之间的关系为“寒暄”;信息与组成信息的代码之间的关系为“元语言”;信息与其本身的关系为“诗学”。雅各布逊认为语言有六种功能;信息功能、表情功能、意动功能、寒暄功能、元语言功能和诗学功能。

纽马克运用布勒的语言功能理论,并参照雅各布逊的分类,将语言功能分为六种:表情功能、信息功能、祈使功能、审美功能、人际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这里牵涉到三个问题:语言功能、语言的组成因素及语言功能与语言组成因素的关系。可以看出,布勒的观点是不够完善的,雅各布逊的观点是有待改进的,有“乱点鸳鸯”之嫌。信息与接触渠道之间的关系怎么会是“寒暄”呢?信息与其本身的关系怎么会是“诗学”呢?其次,语言本身并不具备“诗学”功能和“审美”功能,只有落实到具体文本中才有。另外,“信息”与“信道”是信息论里的专业术语,“接触渠道”可以视为“信道”的通俗说法,也可以是别的“渠道”,因此,“接触渠道”这一说法是不科学的,非专业的。再者,“符号”、“代码”与“语言”,既然是“语言的组成因素”就应该是“语言”,而不应该是“符号”或“代码”,虽然语言也是一种符号。

综合三家观点,再根据控制论与信息论原理,本文认为:在语言系统中有六个组成因素:信息、信道、语言、语境、发送者、接收者。其中,信息是核心,语言是传递信息的载体,信道是传递信息的渠道。信息发送者就是用语言通过信道在一定的语境下将信息传递给信息接收者的。语言的功能产生于信息与其它因素之间的关系,信息与其自身的关系为“信息”;信息与语境之间的关系为“表现”;信息与信息发送者之间的关系为“表情”;信息与信息接收者之间的关系为“使役”;信息与信道之间的关系为“接触”,即“交际”;信息与组成信息的语言之间的关系为“元语言”。据此,语言有六大功能;信息功能、表现功能、表情功能、使役功能、交际功能和元语言功能。

信息功能:传递信息,这是语言的最大功能。

表现功能,即语言对外部客观世界的表达,这是语言的第二大功能。

表情功能,即语言对人类情感世界的描述,这是语言的第三大功能。

使役功能,语言能让信息接收者采取某种行动,这是语言的使役功能。

交际功能:人是一个社会的人,要从事各种社会活动,必须与他人建立社会关系,语言是交流思想的工具,这是语言的交际功能。

元语言功能,即语言对其自身的描述。

3.2 文体功能

赖斯与纽马克都把文本功能与语言功能等同起来,这有一定道理,因为语言功能是文体功能的基础,文体功能是语言功能的具体表现。但是,文体功能比语言功能具有更丰富的内涵,文体除了信息功能、表现功能、表情功能、使役功能、交际功能、元语言功能外,还有认识功能、规范功能、教育功能、干预功能、审美功能(审美批判、审美教育及审美关怀)和娱乐功能(感性娱乐与美感娱乐)等。

认识功能。文体可以看作是对现实的特殊认识,也就是用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再现现实、认识现实,是人类把握现实的一种形式。因此,文体具有认识功能。首先,文体具有知识性,发挥着传播知识的作用。其次,文体帮助人们认识社会、了解自然;其三,文体帮助人们认识自我。

规范功能。人是一个自然人,有两种基本的原始欲望:性欲和攻击性。同时,人又是高级动物,必须遵守社会规范、道德规范、法律法规。情感型文体以间接形式规范人的言行,使役型文体以直接形式规范人的言行。

教育功能。除信息型文体外,在其他文体中,作者不是纯客观地描写现实,而是对现实进行评价,把自己的思想感情渗透在艺术形象里,通过艺术形象告诉读者:什么是好的,值得学习;什么是坏的,应该反对,以达到教育读者,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目的。

干预功能。作者写作往往是受到社会生活的触动,有感而发,通过作品来表达自己对现实的态度并企图影响读者,达到干预现实的目的,如文学文体、演说文体与新闻文体等。

审美功能。审美功能就是精神的超越功能,它使人由现实存在进入自由的存在,由现实的体验进入超越的体验,从而满足了人追求自由和超越现实的需要。审美功能包括审美批判、审美教育和审美关怀。

一)审美批判功能。由于人的现实生存的局限性,对现实的把握是有局限的。所谓现实是一个哲学概念,它不是通常意义上的相对于过去、未来的现实概念,而是指人的现实生存,它相对于非现实的(自然的存在)和超现实的(自由的存在)而言。现实存在不具有超越性,它不是人的自由本质的实现,而是人的异化形式。

文体的审美批判功能是现实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因为人是现实的生物,更是自由自觉的生物,所以,我们既需要现实生活和现实意识,又需要超越的批判的意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丧失批判意识,就可能盲目认同现实而沦落下去。

二)审美教育功能。文体的审美教育功能是文体对现实的人的完善与提高。文体通过审美体验,使人的片面的现实个性升华为全面的审美个性。虽然这只是暂时的,文体活动结束后,人还要回到现实中来,恢复现实个性。但是,这并不等于说文体对人不起作用。当人回到现实中后,由于受到审美个性的提升,其现实个性已经发生了不知不觉的变化,变得更美好了。

三)审美关怀功能。人是一种精神生物,除了有现实生存的需求外,还有超越的追求,即渴望实现自己的最高价值,获得终极关怀。在现代社会,由于信仰危机,人的生存意义成了问题,对终极关怀的渴求更加强烈。他要摆脱孤独、空虚、解除人生的烦恼,得到心灵的慰籍。而情感型文体具有审美价值,审美价值是最高的价值,是对人的终极关怀。文学文体创造了一种新的人生体验,使主体变成了自由人。无论是悲还是喜,他都感受到了一种最人性的关怀。

娱乐功能。情感型文体具有原型层面和原型意义,因此,文体具有宣泄原始欲望的功能。同时,文体又具有审美层面和审美意义,因此,文体就具有升华原始欲望的功能。原始欲望的宣泄与升华产生了消除心理压力的愉悦感,即娱乐功能,包括感性娱乐功能与美感娱乐功能。

一)感性娱乐功能。在现实生活中,由于人与社会、理性与感性之间的冲突未能解决,生命欲求不能充分满足,这就产生了人的空虚、无聊与苦闷,造成心理压抑。必须有合理的方式宣泄原始欲望,才能保持心理平衡。这就产生了宣泄原始欲望的消遣娱乐的需求。情感型文体是一种感性化的体验,感性化的描写往往突破理性规范,直接表达了人的生命欲求,使无意识中的原始欲望得已宣泄,这就会产生了感性娱乐功能。

二)美感娱乐功能。文学文体的最高层次是审美,审美意象是原始意象的升华。这就是说,在文学活动中,原始欲望转化为审美冲动,人的生命欲求以升华的方式得到实现,无意识与意识的对立不复存在,从而解决了内心世界的冲突。这时就产生了一种美感,即身心和谐的愉悦感。美感娱乐不同于感性的宣泄,它是心灵的净化,更富于精神性,因此更高尚、更纯洁。

 

4 文体的概念

文体是指文章的体裁形式,是文章表现的分类总和,是指任何在一定语境下能够构成一个统一整体的有意义的语言单位无论口语还是书面语, 也无论其长短。长,可以是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史诗;短,可以是一首绝句,一段对话或一则广告。

在这里,文体是一个广义的概念,既不同于传统的文章体裁,也不同于功能语法学的语篇,而是这两者的集合体。只要具备了以下一些基本特征: 如结构上的衔接性、句际间的逻辑性、意义上的完整性与连贯性、交际功能的独立性、与情景语境的一致性等, 任何长度的口头话语或书面文字都可视为文体。

 

5 文体的分类

文章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在反映客观事物时,由于运用的表现方式和语言手段等的不同,便形成了多种多样的体裁形式。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变迁,文章形态在不断发展,日益丰富。随着文章的积累,人们不能不注意它们之间存在着的异同:题材的、语言的、功能的、语义结构的、表现方式的、乃至篇幅的等等。观察到它们的异同,出于应用、表达的需要,人们便考虑文章的分类问题。

在我国,对文体的研究已有上千年的历史。一千四百多年前,齐梁时代卓越的文学理论批评家刘勰,在他的巨著《文心雕龙》“论文叙笔”里,包括从《明诗》第六到《书记》第二十五,共二十篇,就系统地对文体进行了论述。他将文体分为诗、乐府、赋、颂等二十类,解释其名称,阐明其意义;推求其来源,叙述其流变;还选取有代表性的篇章,陈述各种文体的写作方法与要领。

“五四”开始,有了现代文体分类法,如夏丐尊、刘薰宇在《文章作法》中,把文章分为记述文、叙事文、说明文、议论文、小品文五类。

当今文章分类又出现了新的分类趋向。根据语言功能与文体功能,考察各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参照国内、外文章分类的方法及考虑到翻译的一些实际情况,我们将其分为7个大类,41个小类。

情感型文体,包括成人文学文体与儿童文学文体。成人文学包括小说、诗歌、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等。儿童文学包括儿童小说、儿童诗歌、儿童散文、儿童戏剧、儿童影视、儿童故事、儿歌、童话、寓言及科学文艺等。

信息型文体,主要包括普通科技文体和专用科技文体。专用科技文体又分为学术专著、学术论文(论述文体)、研究报告、标准文献、专利文献等。

情感-信息型文体,包括演说文体、广告文体、新闻文体、体育文体、经贸文体、旅游文体。

使役型文体,包括法律文体(立法类文体和司法类文体)、标准文献、合同(协议)、契约、规划、计划书、任务书、命令等。

表达型文体,包括使用说明、操作指南、用户手册等。

交际型文体,包括往来书信、对话等。

元语言型文体,包括语言学中的一些术语以及一些表述法都属于元语言型文体。

文体的分类具有相对意义,这有三种情况:一是标准不同,便有不同的分类;二是有一些是可以交叉的,如标准文献,既可按“以传递客观信息为主”等特点将其归入信息类,又可按其“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约束力”的特点将其归入使役类;三是同属一类的文体,有的差异性也很明显,如新闻文体中的消息与通讯,便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我们这么分类的依据是文体的共性与个性,即文体的特征。文学文体和科技文体各自特征显著,文学文体以诉诸主观情感为主,故称之为情感型文体”,科技文体以传递客观信息为主,故称之为“信息型文体”,演说文体和广告文体是介于情感型和信息型文体之间的,故称之为“情感-信息型文体”;法律文体、标准文献、合同等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约束力,故称之为“使役型文体”

 

6 文体的特征

文体具有其共性与个性。

6.1 文体的共同特征

6.1.1 动态性

文体形成之后,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时间的推移,文体体系也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这是因为,文体是受社会历史发展和社会活动领域变动制约的语言现象。文体的动态性表现在:使用范围的扩大、表达功能的完善和发展、社会色彩的增添和更换等。

6.1.2 稳定性

文体在逐渐的变化中又是相对稳定的。任何一种具体的文体一旦形成,得到社会的公认以后,便相对固定下来,其特点和要求便不会轻易改变。形成文体稳定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特定社会活动领域的交际重复进行,必须遵循相应文体的特点和要求;二是已经形成的文体反过来对人们的交际具有约束作用。当人们意识到各种文体的特点后,就会自觉地运用具有这些特点的文体进行有效的交际。这样便促进了这些文体特点的稳固。文体的稳定性表现在:文体主要特征部分的沿袭性、文体形成后为社会公认的规范性等。文体的特点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是稳定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社会发生变革后,由于存在相应的社会活动领域,文体的主要特征部分也仍然是稳定的。

6.1.3 独立性

每种文体形成以后,其特点都有自己的独立性,这种独立性主要表现在:相对独立的文体特征、各自侧重的语体特征、语言特征和修辞特征。如情感型文体与信息型文体,各自特征独立,情感型文体以诉诸主观情感为主,信息型文体以传递客观信息为主。在专用科技文体中,多采用科技语体和书面语体,一般不用文艺语体。而在普通科技文体中,书面语、口语并重,并适当采用文艺语体。在情感型文体中,以文学语言为主,在专用科技文体中,以逻辑语言为主。情感型文体中的文学词语象“呢喃”、“蹒跚”等一般不能进入信息型文体。

6.1.4 跨文体、交叉性

各种文体各自独立,同时彼此之间又相互影响。随着现代社会人们精神需求的多样化以及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文体借助新兴科技手段,通过与其他艺术门类的交融整合,产生了不少新的样式。如电视文学是当代声光影像与文学结合的艺术产物;网络文学是现代电子、通讯与文学的结晶。

6.1.5 相互渗透、互为重叠性

某些文体具有相互渗透、重叠的性质,如法律文体中有法律演讲。散文诗既是诗,也是散文。标准文献既可划为信息型文体,也可归为使役型文体,因标准文献具有法律效力。同样,演讲文体既可归为情感-信息型文体,也可归为使役型文体,还可归为论述文体,甚至信息型文体。在同类型的文体中,相互融合的情形也很常见,如有的文学文体采用蒙太奇手法,有的儿童故事采用了童话的表现手法,等等。

文体的动态性和稳定性是矛盾的统一体。稳定性使文体易于为人们掌握使用;动态性能突破旧的稳定,使文体得到发展。文体的独立性和渗透性同文体的动态性和稳定性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文体的动态性离不开文体的渗透性,文体的渗透促进了文体的变动;文体的稳定性和独立性互为因果,相得益彰。正是这些特点,促使整个文体体系随着社会交际的发展而不断发展。

6.2 文体的不同特征

每种文体形成以后,其特点都有自己的独立性,即个性。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体特征,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特征,同一文体,不同的作者还有着不同的作者风格。

6.2.1 不同的文体特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以上7个大类,41个小类各有其特征。情感型文体以诉诸主观情感为主;信息型文体以传递客观信息为主;情感-信息型文体介于这两者之间,既诉诸主观情感又传递客观信息;使役型文体具有强制性、规范性和约束力。同一大类下的不同小类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如情感型文体的成人文学与儿童文学,成人文学的小说、诗歌与散文。同一小类下的次小类也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如同属于小说的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与微型小说。不同时期的同一文体也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如同属于诗歌文体的骚体诗、汉魏六朝诗与唐诗,以及后来的宋词、元曲等。

6.2.2 不同的语体特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体特征。

长期以来,文体、语体不分,混为一谈。其实,这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东西。

文体是文章的体裁样式、体裁类别,主要是从篇章结构和文章的总体功能方面说的。文体的构成因素包括作者的写作意图、题材内容、结构形式、语言表达方式及其社会功能等,表现的是文章体式从内容到形式的整体特点。

而语体是指人们在不同领域的社会交往中,由于对象、内容、目的和环境的不同,所形成的一系列不同用语特点的综合体系,是言语功能的变体。

场合不同,人们说话的方式也不同。如教师在学校和在家里说话方式不同,课堂上跟学生讲课和课后跟学生交谈说话方式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场合,语体可以分为正式语体非正式语体。正式语体一般用于气氛比较庄重的场合,如外交场合等;而非正式语体则用于日常生活中。

根据不同的媒介,语体可以分为书面语体、口头语体、广播语体、影视语体和网络语体。

书面语体是为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活动的各种需要服务的。利用语言所进行的这种交际,其对象人数之多无以计数,如报刊文章、书籍就是以千千万万的读者为对象。由于他们的文化素养不同,对所要叙述的问题熟悉程度也有差别。这就决定了对使用语言的高度要求——完整、清楚、准确。像各类文章、讲义就是书面语体的典型形式,因为作者和读者,特别是广大读者之间并没有直接的联系;此外,书面语中没有口头语体所用的大量富于表现力的语言手段(如音调、音质、重音等),这就使得必须仔细考虑如何更清楚、更确切地表达所要叙述的问题。所以大量使用完全句、各种不同类型的复合句,也就成为这一语体的特征了。

口头语体则和书面语体相反,是为当前生活方面的交际要求服务的。这种交际是通过口语形式进行的,是家庭中或生产上有共同经验的人之间的交际活动。这种交际的典型形式就是对白,参与交际的人直接交往,他们彼此在谈话时毫无困难地做补充说明,改正不确切的地方,或解释对方所不明确的东西。并且在这种场合所要谈论的问题都不是很复杂的,所以,在口语中不需要特别考虑语言是否准确清楚;不完全句是常用的,对方通过暗示就能明白要讲的是什么,半吞半吐的话也能猜出来。相反,都用完全句就会变得累赘,显出学究气味。

通过对比不难发现,口语的基本特点是:按时间展开,具有自发性、交互性,结构松散,多为面对面的交流,可以即刻修复,且具有超音位切分等特点。书面语则是按照空间顺序展开,不具自发性,不受语境限制,语言是精心安排的,可以重复修改,具有语相上的基本特征。

值得一提的是,书面语体和口头语体的区别并不一定在于书面语体必须是书面形式,口头语体必须是口头形式。如剧本中的许多对白是以书面形式固定下来的口头语体的典范,而讲义,一般都是属于书面语体范畴的,但是它却是讲出来的。

广播语体是指广播播音员通过无线电波导线传送各种节目的语体。其对象是广大听众,播音员与听众不能直接交流,听众只能被动接受,且只能听到声音。广播的优势是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听,不能选择。随着电视的出现,听众日益减少。

影视语体是指电视播音员或演员通过电视电影传送各种节目的语体。其对象是广大听众或观众,播音员与观众不能直接交流,观众只能被动接受。电视比广播具有更大优势,既能听到声音,也能看到画面。对象广泛,传播迅速,功能多样,感染力强;劣势是一瞬即逝,顺序收,不能选择

网络语体,是指通过因特网发布或者接收的语体,如网页、电子邮件、博客(微博)博文、QQ聊天、微信等。智能手机的出现,将网页、电子邮件、博客、微博、QQ、微信集于一身。网络语针对视觉或同时针对视觉与听觉,具有即时全球性与互动性,兼具口语与书面语的特点。

语体和文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文体作为一种语境的次范畴,在一定场合,语体和文体是相互依托的,但又非简单的重合。有的语体只能适用于一种文体,如科技语体只能适用于科技文体。而有的语体却可适用于多种文体,如文艺语体中的散言体,可同时适用于小说、散文、戏剧文学、影视文学、新闻乃至某些科技文体等多种文章体式。

6.2.3 不同的语言特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特征。

语言特征即语言风格,是指各种文体在语言材料和修辞方法的选择运用上所显示出来的风范和格调。语言材料和修辞方法本身是全民族统一的。但是,人们写的文章和讲的话却千差万别。即便同一时代,相同类型的文体,也会因为作者选择运用语言材料和修辞方法的不同而具有各不相同的特点。

语言风格即表现风格,是指表述的简洁与繁丰,表达的含蓄与明快,色调的朴实与绮丽,结构的缜密与疏放,风味和情调的典雅与俚俗,气氛和感情色彩的庄重与诙谐,气势的豪放与柔婉,境界的雄浑与纤巧。表现的手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不一。

6.2.4 不同的修辞特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修辞特征。

修辞包括词语的选择、句式的选择、句子的衔接和修辞格的运用。

1)词语的选择

运用语言表达思想,首先应该掌握作为语言建筑材料的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即应该掌握每个词语在意义、色彩和声音等方面的特点,用得恰当,才能发挥应有的修辞作用。词语的选择包括:辨析词语的意义区分词语的色彩注意词语的声音讲究词语的简洁以及重视词语的规范

2)句式的选择

要使语言表达具有准确、鲜明、生动的修辞效果,除了选词恰当外,还应该注意句式选择的问题。

句式指的是句子的结构方式。同样的意思在言语活动中可以用不同的句式去表达,而它们所表现的语义的侧重、风格与情调等修辞效果也往往不同。

句式的选择主要是指以下句式的选择:长句和短句、整句和散句、紧句和松句、简单句和复合句、主动句和被动句、常式句和变式句、肯定句和否定句、直陈句和反问句、白话句式和文言句式、传统句式和外来句式等。

3)句子的衔接

人们在言语活动中,通常不是用孤零零的一个句子来表情达意,而是将好几个意义上有关联的句子组合在一起,因此,前后句子之间就有一个在内容和形式上衔接的问题。如果句子之间相互适应,衔接自然,意思便表达得畅达明晰。反之,便会影响表达效果。句子衔接应注意语义贯通、先后有序和句式谐调。

4)修辞格的运用

修辞格是修饰语言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独特表述效果的比较固定的语言格式,也称修辞方式、修辞手法或辞格。修辞格一般具有以下两个方面的特征:生动的表意功能,一定的结构规律。

修辞格有多种,如比喻、夸张、排比、反复、对比、对偶、警句、呼告等。

不同的文体在词语、句子的选择,句子的衔接及修辞格的运用方面各不相同。

6.2.5 不同的作者风格

    同一文体,不同的作者还有着不同的作者风格。

作者风格主要体现在情感型文体以及情感-信息型文体中。

众所周知,任何文学艺术作品都是一定的社会生活在作者头脑中的反映的产物。不同的作者由于生活经历、立场观点、艺术素养、个性特征的不同,在选择题材、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时候,往往具有与众不同的特色。凡是优秀的,艺术上成熟的作者,无论在题材的选择、主题的提炼、形象的塑造以及结构的安排和语言的运用等方面,都有着不可重复的鲜明特点。这些特点从作品的内容与形式,思想与艺术的统一中显示出来,并贯穿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成为他创作上的独特的标志,这就构成了文学作品的风格。

作者风格是作品内容和形式统一中显现出来的特色,是作者人格和思想感情特点在作品中的体现,是作者经过刻苦磨练,在艺术上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作者风格不但存在于文学文体中,也存在于其他文体中,只是文学文体更显著罢了。

语体特征、语言特征与作者风格都应纳入文体特征之中,是文体特征之一。

 

7 文体特征与翻译策略

如前所述,对专业翻译工作者来说,翻译通常以文本为单位。文体分析是翻译的基础,是翻译策略的依据。不同体裁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语体特征语言特征和修辞特征;同一文体,不同的作者还有着不同的作者风格。针对不同文体的文本宜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做到量体裁衣。

7.1 弄清文本的文体属性

    译者拿到文本之后,首先要弄清文本的文体属性:是情感型,还是信息型,抑或是情感-信息型;是使役型,还是表达型,抑或是交际型。

7.2 译文应符合文体的功能要求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文体功能,有的功能所有文体都具有,如认识功能与交际功能。有的文体可能只具备一种功能,也可能同时具备几种功能,但以其中的一种功能为主。

作者写作不是无病呻吟,是有目的的。作者选择不同的文体写作,就是要表达不同的文体功能。作为译者,应审视原文文体的功能,其译文也应达到文体应有的功能。

7.3 译文应再现原文的文体特征

    文体除具有动态性、稳定性等共性外,不同的文体还具有不同的文体特征。7大类,41小类,大类有大类的特征,小类有小类的特征。41种文体就有41种不同的文体特征。作为译者,应透彻理解之,准确再现之。

7.4 译文应再现原文的语体特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体特征。科技语体只用在信息型文体里。在情感型文体中,既有书面语体,也有口头语体。作为译者,应咀嚼之,再现之。

7.5 译文应再现原文的语言风格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语言风格。是简洁还是繁丰?是含蓄还是明快?是朴实还是绮丽?是缜密还是疏放?是典雅还是俚俗?是庄重还是诙谐?是豪放还是柔婉?是雄浑还是纤巧?表现的手法不同,产生的效果不一。作为译者,应品味之,再现之。

7.6 译文应再现原文的修辞特征

不同的文体有着不同的修辞特征,词语、句子的选择,句子的衔接,修辞格的运用都应与文体相适应。作为译者,应研究之,再现之。

7.7 译文应再现原文的作者风格

同一文体,不同的作者还有着不同的作者风格。艺术成熟的作者都这样。如曹雪芹、契柯夫、托尔斯泰、海明威、亨利等。同一作者在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作者风格。情感型文体,作者风格显著,信息型文体,作者风格隐含。作为译者,应熟悉之,再现之。

7.8 译文应再现原文的人物个性

在情感型文体中,作者笔下的人物个性鲜明。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都是文化人,他们写诗、作文、说话、做事都各有自己的风格。王熙凤、刘姥姥也是如此。

长篇小说这样,短篇小说也不例外。如契柯夫《变色龙》中的奥楚莫洛夫,读者如见其人,如闻其声。作为译者,应洞察之,再现之。

 

8 结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语言有六大功能:信息功能、表现功能、表情功能、使役功能、交际功能、元语言功能;文体除了以上功能外,还具有认识功能、规范功能、教育功能、干预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文体可分为7大类(情感型文体、信息型文体、情感-信息型文体、使役型文体、表达型文体、交际型文体和元语言型文体),41小类;文体不仅有其共性,即:动态性、稳定性、独立性、跨文体、交叉性、相互渗透、互为重叠性,文体还有其个性,即:不同体裁的文本有着不同的文体特征语体特征语言特征和修辞特征;同一文体,不同的作者还有着不同的作者风格语体特征语言特征和修辞特征都要应纳入文体特征之内;针对不同文体的文本宜采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文体特征是翻译策略的依据。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路过
1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20-2-29 14:34
很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