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评制点评王绍光 什么是中国精神?

已有 195 次阅读2020-1-20 14:59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普评制点评王绍光 什么是中国精神?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实事求是、辩证法、螺旋上升是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精髓。

曼德拉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王绍光 | 什么是中国精神?
王绍光 · 2019-09-03 · 来源:雅理读书

我们不应忘记,在这个有形的《中国精神读本》之外,还有一个由千千万万目不识丁的普通工农大众共同创作的、无形的《中国精神读本》。

  【原编者按】今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9月1日,由浙江文艺出版社主办、果麦文化传媒股份有限公司协办的《中国精神读本》新书发布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本书收录了自1839年开始到改革开放一百四十年来,一百多名政治家、文学家、革命家、诗人的代表作。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这些作品都曾经影响了时代,照耀了历史的天空。很多篇目至今仍是我们前行的指路明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出版这本书,意义重大。

  本文为本书执行主编,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苏世民书院特聘教授王绍光在《中国精神读本》新书发布会现场发言,转载自观察者网,原标题:回望1840,今天为中国精神重新编码。

  中国精神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

  说到“精神”与“民族精神”,让人不由想到黑格尔。正是他把民族精神提到至高无上的地位。在黑格尔看来,一切历史现象都是所谓“世界精神”的展现;而在不同历史阶段,世界精神体现为某些所谓“世界民族”(包括中国)的“民族精神”。这里,“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所表现出来的意志与能动性。黑格尔武断地认为,世界精神的太阳最早从东方升起,东方文明(包括中国文明,以及印度、波斯、埃及文明)是人类历史的童年,属最低等级的文明。希腊是人类历史的青年时代;罗马是历史的壮年时代。最后“太阳”降落在日耳曼民族身上,实现了世界精神的终极目的,成为历史的最高阶段。

  那么,有没有一种叫作“中国精神”的东西呢?在《历史哲学》一书中,黑格尔的结论是:“凡属于‘精神’的一切,一概都离他们(中国人)很远。”

  最早肯定中国精神的存在,并对它大加颂扬的人恐怕是辜鸿铭。在1914年出版的《中国人的精神》这本书里,他一次也没有提到黑格尔,但实际上处处对怼黑格尔。辜鸿铭认为,中国人的性格和中国文明的特征可以用八个字概括:深沉、博大、纯朴、灵敏;作为对比,日耳曼精神却是以“强权崇拜”为特征。更重要的是,在他看来,“中国人作为一个民族虽然古老,但直到今天还是孩童似的民族”;这“与其说中国人发育不良,还不如说中国人永不衰老”。辜鸿铭得出一个与黑格尔绝然相反的结论:“中国精神是永葆青春的精神,是民族不朽的精神”。

  钱穆则直接对怼黑格尔,说“德国实在是一个很可怜的国家”,又指人类历史由东向西依次展开的说法是黑格尔的“幻想”。在钱穆看来,中国的文化精神、历史精神以道德为核心,是一种绵历数千年的“道德精神”。如果没有这种“民族精神”,就不可能孕育出世界上最悠久、最伟大的中华民族来。而在承平盛世,这种民族精神往往不太彰显;反倒是在危难乱世,它“更为壮旺而健伉,坚强而有力。亦如松柏之长青,并不见异于阳春和煦之日,而更益见异于严冬大寒之天”,“必待岁寒,始为人知”。

  钱穆的道德精神说也许过于宽泛,张岱年对中国精神的研究更为持久、更为系统、更为到位。张先生对中国精神的概括是,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爱国报国是出发点,自强不息是钢铁意志,厚德载物是价值取向。习近平总书记显然赞成这种看法,他说:“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思想,支撑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薪火相传,今天依然是我们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精神力量”。

  大家手中这本书名叫《中国精神读本》。这里“中国精神”就是张岱年所说的爱国报国,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就是毛泽东所说的“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那种精神,就是“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通过这个读本,大家会看到,这种精神不仅体现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孙中山、林则徐、鲁迅、茅盾、闻一多等人的作品中。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中国精神

  也让“弄潮诗人”康白情在“和平的春里”看到饿绿了眼的穷人和野火;

  让曾沉迷与“画梦”的现代派诗人何其芳奔赴延安,写下“我把我当作一个兵士”;

  让在日本十年,专心学术研究,著述颇丰、成果斐然的郭沫若在“又当投笔请缨时”,置生死于度外,“别妇抛雏断藕丝”;

  让“雨巷诗人”戴望舒“不再歌咏个人的悲欢离合,而唱出了民族的觉醒,群众的感情”;

  让自知“小处敏感、大处茫然”,以“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人在楼上看你”诗句闻名的卞之琳前往延安、太行山区,写下了一批歌颂毛泽东、朱德、政治部主任、地方武装新战士、前方的神枪手、放哨的儿童、工人、农民、劳苦者、开荒者的诗歌。

  当然,我们不应忘记,在这个有形的《中国精神读本》之外,还有一个由千千万万目不识丁的普通工农大众共同创作的、无形的《中国精神读本》。正如鲁迅先生指出的那样,“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他们有确信,不自欺;他们在前仆后继的战斗,不过一面总在被摧残,被抹杀,消灭于黑暗中,不能为大家所知道罢了”。他们“就是中国的脊梁”;他们就是中国精神的支柱。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