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毛拒与贺子珍复婚党的领导人怎么能做这种事

已有 134 次阅读2020-8-13 16:44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毛拒与贺子珍复婚党的领导人怎么能做这种事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毛泽东拒与贺子珍复婚:党的领导人怎么能做这种事
2020-07-28 09:36 星岛环球网 来源:人民网

核心提示: 随后的几天里,贺怡同毛泽东谈了她姐姐贺子珍的事儿,希望两人能恢复夫妻关系。对此,毛泽东明确拒绝了。毛泽东对贺怡说:“你真不懂事,我现在怎么能与你姐姐恢复关系呢,一个党的领导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

贺子珍的名字,早已被亿万中国人民所熟悉,所铭记。她是巾帼英雄;她是一个为中国的革命事业流血奋战而又受尽人间各种痛苦的杰出女性。她曾经陪伴革命领袖毛泽东生活了多年。早在上个世纪的40年代末,即新中国成立前夕,她曾在沈阳生活过一段时日,这却鲜为人知。

贺子珍给毛主席写信

1948年深秋,随着辽沈战役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于11月2日解放了沈阳。

由于沈阳时局的稳定,曾在早些时候从苏联回国,在哈尔滨总工会工作的贺子珍,于1949年初从哈尔滨带着岸青、娇娇(李敏)迁到沈阳。

贺子珍来沈后,其妹贺怡来东北疗养,分别已十几年之久的姐妹俩重逢了。

此次,姐妹相见,万分激动,久久地相抱在一起,百感交集。随后的几天里,姐妹俩互相诉说着离别后的种种遭遇。

贺怡向贺子珍介绍了母亲在延安去世前受到毛泽东的周到照顾的详细情况。贺怡说,母亲去世后,毛泽东把母亲安葬了,并立了碑。胡宗南占领延安后,把母亲的坟给挖了。收复后,毛泽东自己拿出十块银元,请老乡重新将她掩埋起来,又立了一块碑。

贺子珍听到这些,心里既伤心又激动,禁不住大哭起来。

此后一段时间,贺子珍心里很不平静。她感念毛泽东对自己和自己一家人所给予的恩惠和关怀。她对毛泽东的崇敬之心比过去更加强烈了。她想,自己在王稼祥和朱仲丽夫妇的帮助下,能够离开苏联的疯人院,回到祖国,重新走进革命队伍,见到阔别多年的亲人,不也是毛泽东的关怀结果吗?

贺子珍是个知恩图报的女人。她知道,毛泽东对她们一家人的关怀,即使自己一生也是无以回报的。此时,她突然产生了写一封信给毛泽东,表达自己感激之情的想法。于是,她把这个心事透露给了妹妹贺怡,并征求贺怡的意见。贺怡听了马上表示:“这有什么好难的,这是好事嘛,应该这样做。”妹妹贺怡的一席话,更加坚定了贺子珍的决心。

此时,娇娇已经12岁,比过去懂事多了。她对爸爸有了一点认识。回国以后,她虽然从未见到过爸爸,但在生活中无时无刻不感到爸爸的存在,报纸上、广播里,都有毛泽东的名字,而且毛泽东三个字又常常和中国革命的胜利呀、革命呀、万岁呀连在一起。此时,娇娇像所有的中国人一样,对毛泽东怀有特殊的崇敬与仰慕之情。她感到他是个了不起的人物。心想:他一定是个非常非常能干的人。

一天,贺子珍对娇娇说:“你回国一年多了,还没有给你爸爸写信,你应该给你爸爸写信才是。”听了妈妈的话,娇娇想:“对呀,既然他是我爸爸,我为什么不能写信呢!?”于是,娇娇爽快地同意了。

可是,娇娇从小是在苏联长大的,不会写中文,就只好用俄文写了一封信。这时,娇娇还不习惯称一个陌生人为爸爸,她像所有中国人一样,称毛泽东为毛主席。娇娇在信中写道:“毛主席:大家都说您是我的爸爸,我是您的亲女儿。但是,我在苏联没见过您,也不清楚这回事。到底您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我是不是您的亲女儿?请赶快来信告诉我。娇娇”。

贺子珍也摊开信纸,写了一封信。她第一次像普通人一样,称呼毛泽东为主席。她在信中写道:“主席,我已经回到中国来了。身体不大好,还在休养,并参加了一些工作。我离开中国九年,对国内现在的情况不大了解,我要通过工作来了解情况。”她接着写道:“我在苏德战争期间,生活很苦……不过,这已经过去了。现在我要好好工作,我正在学习工会工作……”最后,她写道:“我很感谢您对我的妹妹和母亲的照顾,代我尽了姐姐和女儿的责任,我将终身铭记在心。”

贺子珍遂将娇娇的信和自己的信装在同—个信封里,写上地址,发出去了。

毛主席只给娇娇回信

毛泽东在收到娇娇的信后,打开一看,满篇是俄文,可把他难住了。他从贺子珍的信中知道,这是他多年未见的女儿娇娇写的,一阵喜悦涌上心头。于是,毛泽东找来翻译把信译成汉文,这才知道娇娇信中的意思。毛泽东被娇娇在信中天真的问话逗乐了,不由自主地在心中升起对这个女儿的怀念之情。

细心的贺子珍在邮寄信的时候,没忘夹上娇娇的两张照片。这是她产生要给毛泽东写信的念头时,特意让娇娇到照相馆去照的。毛泽东手里拿着照片,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娇娇的神态,他面对照片中一身洋装的小姑娘,扎着两个小短辫,抿着小嘴在微笑的天真样子,想着娇娇在信中直率地提问“你是不是我的亲爸爸”时,毛泽东不由得笑出声来。毛泽东把娇娇的两张照片一直放在身边,工作累了,就拿出来仔细观看。

毛泽东没有给贺子珍回信,而只是给娇娇发了个电报。贺子珍接到电报后,把电报的内容译成俄文念给娇娇听,电报上写道:“娇娇:看了你的来信,很高兴,你是我的亲生女儿。我是你的亲生父亲。你一定长大长高了吧?爸爸想念你,也很喜欢你,欢迎你来。希望你赶快回到爸爸身边。毛泽东”娇娇听了以后,高兴得跳了起来,搂住妈妈的脖子给了个香香甜甜的吻。这是娇娇在妈妈面前,第一次流露出这样的喜悦,第一次给妈妈这样一个吻。而平时一向很严厉的贺子珍,此时竟被娇娇的激动心情所感染,她笑了,并捧着娇娇的脸蛋,也给了一个亲亲的吻。这时,娇娇兴奋得在房间里跳跃着,她喊出声来:“乌拉!我有爸爸了!我要见到爸爸了……”

贺子珍虽然没有收到毛泽东给她的回信,但是她的心意,她对毛泽东的感激之情,无疑毛泽东是明白了解了。而娇娇收到爸爸打来的电报已经感到很满足、很欣喜了。那些日子,贺子珍情绪特别好,开朗多了,笑声也多了起来。她对娇娇也不那么管得严了。

1949年3月底,党中央机关从西柏坡迁到北平(北京)西郊的香山,毛泽东住在双清别墅。这时,毛泽东身边除了毛岸英,没有别的家人。江青因病在苏联治疗,把她同毛泽东生的女儿李讷也带走了。毛泽东突然萌生了要把娇娇接到身边的愿望。他想念这个女儿,希望能见到这个女儿,亲亲她,爱抚她。他觉得对这个女儿,他这个父亲的责任尽得太少了。

大约过了一个月,毛泽东派了一个警卫员带着他的这个意见来到沈阳,找到了贺子珍说:“毛主席想念娇娇和岸青,想把他们接到身边,让他们在那里读书,征求你的意见。”此时,贺子珍毫不犹豫地说:“既然主席想念孩子,希望他们到他身边去,我完全同意,没有意见。”

当时,贺子珍想的只是应该让他们父女团圆,让女儿到父亲身边享受到父亲的爱。她认为,有毛泽东这样的父亲的指点,娇娇在学业上、思想上,一定会进步得很快。她还决定,让岸青同时一起走,让他们一起到爸爸身边。

这位警卫员遂又到学校去找到娇娇和岸青,问他们愿不愿意到爸爸那里去,两个孩子都说愿意。

娇娇听说爸爸想念她,要她到爸爸身边,非常高兴地来到贺子珍跟前,焦急地问:“妈妈,你也同我们一起去北平见爸爸吗?”贺子珍笑了,有点无可奈何地说:“不,妈妈不去,你跟岸青哥哥两个去见爸爸。”

这时,站在一旁的贺怡说:“你妈妈现在不去,她要过些日子才去。”贺怡又转过脸对姐姐贺子珍说:“我和两个孩子一块去。我要见主席。我会为你把一切事情办好的。”

贺子珍没有说话,只是为他们忙碌着,她虽然希望回到毛泽东的身边,但理智又告诉她,这件事不大可能成功,这是极渺茫的空想,事情到今天这个样子,已经是覆水难收了。

走的那天,贺怡带着娇娇和岸青上路了。与他们同行的还有尤金。尤金是当时苏联驻中国的特命全权大使,他们是从沈阳坐火车到北平的。到北平时,他们坐在一辆小汽车里,汽车一直把他们送到香山双清别墅。时值初春的香山,正是鲜花盛开的季节。这时,尤金将岸青和娇娇带进毛泽东的会客室,送到毛泽东身边,说:“主席先生,我将您的公子和千金都给您送来了。请查收。”

毛泽东对尤金表示感谢。接着贺怡推着两个孩子到毛泽东跟前,连声说:“他就是你们的爸爸,快叫爸爸呀,快叫呀!”

娇娇终于见到了她的真爸爸,想到从此便要同爸爸一起生活了,她情不自禁地扑上前去,柔声叫道:“爸爸!”,便投入了爸爸那宽大温暖的胸怀里。毛泽东兴奋得一下抱起娇娇,喃喃地说:“娇娇,我的小娇娇……”从此,娇娇便与几乎毫无印象的爸爸、离别了九年的爸爸、多种传说中的爸爸、妈妈感情中的爸爸一起生活了。

毛主席拒绝与贺子珍复婚

随后的几天里,贺怡同毛泽东谈了她姐姐贺子珍的事儿,希望两人能恢复夫妻关系。对此,毛泽东明确拒绝了。毛泽东对贺怡说:“你真不懂事,我现在怎么能与你姐姐恢复关系呢,一个党的领导人,怎么能做这样的事呢!?”

此后,贺怡回到沈阳,她见到了贺子珍。

娇娇离开后,贺子珍在沈阳孤身一人,孤独与寂寞的情绪就向她袭来。她一天比一天强烈地思念女儿,这使得原来就患有神经衰弱症的她,更是彻夜难眠。她经常靠在床上,睁着双眼,一根接着一根地抽烟,直到天明。

贺怡看到姐姐思念女儿憔悴不堪,心里感到阵阵疼痛。她完全理解姐姐这时的心情。但她认为,娇娇留在爸爸身边,对于她所策划的毛泽东与姐姐复婚会有好处。于是,贺怡再次回到北平。这时,毛泽东已住进中南海。毛泽东没有约见。贺怡只好写信给毛泽东。信是经过中央办公厅转的。毛泽东没有复信,只是收下了贺怡送的礼物,同时,也回送了礼物给贺怡。

后来,贺怡离开沈阳不久,贺子珍又给毛泽东写了第二封信。不过,贺子珍在信中并没有明确提出要娇娇回到自己身边。信中说:“主席:娇娇和岸青到你那里去了,我一个人感到很寂寞,我相信,你一定会把他们教育好的……请你要注意身体。”

毛泽东仍然没有直接给贺子珍回信,但贺子珍很快收到了女儿娇娇的来信。这封信是娇娇用中文写的。信中说:“亲爱的妈妈,你好:我在爸爸这里很好。您想念我吗?我也想念你,爸爸问你好,希望你保重身体。”

从此以后,娇娇给妈妈的信写得很勤,差不多一个月要写两三封。贺子珍每次收到娇娇的信之后,都要翻来覆去地看个没完,但她悬着的那颗心,似乎也安定了。

随着平津、淮海几大战役的告捷,北平、天津、南京、上海等一些大城市陆续解放。原来很多来东北工作的干部都纷纷被安排新区去工作。贺子珍受此影响,也想南下工作。这时,贺子珍在井冈山时就相识的老战友谭震林热情邀请她到浙江工作,她很快答应了。于是乘火车南下,直奔杭州,组织上安排她担任杭州市妇联副主席。

后来,贺怡因去江西寻找小毛(贺子珍与毛泽东之子),在乘车途中遇车祸不幸身亡。这个意外的事故对贺子珍的精神打击很大,痛苦至极。贺子珍遂放下工作,来到上海亲自担负起护理贺麓城(贺怡之子)的任务,定居上海多时,住在哥哥贺敏学家。

1984年4月19日下午5时,贺子珍因患中风偏瘫、肝炎、糖尿病、肝功能衰竭等多种疾病,于上海逝世,享年75岁。贺子珍的骨灰被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走完了她坎坷的人生道路。

摘自《党史纵横》 作者:黄卫东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