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冷面书生 //www.sinovision.net/?717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近半个世纪记者、作家生涯留给我的,除了“文章满纸书生累”,就是学会了冷眼观看世界的圆缺和人海的沉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新闻价值就在你身旁 (百人访谈之二)

热度 2已有 14758 次阅读2010-5-14 23:49 分享到微信

 
  陈嘉放医生

我有一个侄女,也是媒体人,是纽约《明报》的编辑。去年,《明报》大报落下帷幕,她不得不走进失业队伍。这很正常,失业的人比比皆是,不会有孤独感。不正常的是,她本来患有多囊肝疾病,近来附着在肝脏上的囊肿越来越多、越来越大,她的肚子亦日渐隆起。肝脏的这“野蛮扩张”使其它内脏只能“忍辱负重”,不能发挥正常功能,加上她人到中年,身体非常虚弱,瘦骨嶙峋,心情极坏。多年来她遍访大陆和纽约有名的医生和医院,最终的结论,由纽约的西奈山医院(Mount Sinai Hospital作出评估:只能进行肝移植。这非同小可,何况寻觅活生生的人体肝,更是一条不知长短的路程。“屋漏偏遭连夜雨”,此之谓也。

绝路逢生。一个偶然的机会,她少年时在北京的玩伴、现在美国亚特兰大市开办中医诊所的陈嘉放和她联系上了,并告诉我侄女说,他可以治她的病。

一年多过去了,我侄女像换了个人:气色好了,脸庞变圆了,说话有底气了,每天乐呵呵的;野蛮的肝脏停止了扩张,近来竟开始有缩小的势头。

两个耍笔杆子的人,被掉在眼前的新闻价值所吸引,便有了下面的这一份合作的报道:

陈嘉放:异国他乡的中医之光

                                                       《中华英才》驻美国特约记者 胡思升

                                                                             纽约《明报》前编缉  胡 

   美国亚特兰大市有这样一位中医,他不做广告,应诊的美国病人却络绎不绝,口碑载道。他往往药到病除,让很多被美国医院判了“死刑”的病人起死回生。他,就是曾从师名中医、在美国行医十多年、病人来自世界各地的陈嘉放。记者有机会在纽约采访了陈嘉放,他不像一般的中医,把阴虚津少、心脾虚损等晦涩词语挂在嘴边,听他讲述病案,倒像是个西医在讲生理卫生,但与西医不同的是,他能够简单明了、深入浅出地说明病理、阐述病因,让人不能不佩服。他非常熟悉自己的病人,谈论其治疗过程、治愈情况,信手拈来,如数家珍。他练就一双“火眼金睛”,对有些初来的患者,上下打量一番,就知其病症的大概。他治愈病症的比率很高,在美国病人中赢得良好声誉,大家都由衷地称他为“陈名医”(Famous Dr. Chen)。

 美国是一个西医一统天下的国度,有病向西医求诊为求医惯例。如果美国人找中医看病,无疑是脱出常规之举动。但实际情况却是,西医并非万能。有不少病症,西医要么是束手无策,要么是药到而病不除。陈嘉放在亚特兰大崛起的土壤,就在于此。但是,有土壤,不等于长出好苗。陈嘉放手中的中医“种子”,也有独特之处。这从另一个角度说明,并不是每一个中医都具有高超的中医知识和治病水平。

陈嘉放在亚特兰大行医以来,为4千余名患者解除病痛,其中约95%是美国病人,是洋人。人所共知,美国的医疗技术、检测手段在世界上首屈一指。在医疗保险的“保护”下,病人到医院看病花费不多,有时候做手术也是免费的。可想而知,如果没有真本事,病人会从医疗保险的保护伞下钻出来,把钱花到你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中国医生这儿吗?因为美国绝大多数医疗保险不受理中医费用。在这种背景下,是什么原因把他们吸引来的呢?一句话,是实实在在的疗效。在这里,实践也是检验一切的、高于一切的。你说得再好听,病人的痛苦没有解除,病人的生命不能挽救,威信是建立不起来的。这同“酒好不怕巷子深”的道理是一样的。

绝活之一:根治偏头痛

一天,陈嘉放诊所的门被人猛地推开,在沉重又有些杂乱的脚步声中,一个40多岁的美国女性双目紧闭,脸色惨白,在三个朋友的帮助下慢慢地进入诊室。病人头发散乱,说不出话,其痛苦的程度难以名状。一同来的朋友在帮忙代诉病情时提到,她这几天一直头痛欲裂,食不能进、水不能饮,天旋地转,度日如年。陈嘉放让他们扶病人躺下为她针灸。随着拔出她身上最后一根针,病人的头就不痛了,她坐起来,叙述了自己的病史。

她叫玛丽,原来是医院的护士,因为顽固性偏头痛不能坚持上班,被迫“抱病”在家赋闲。她10岁就开始头痛,后来越来越厉害,每周有4、5天头痛得无法忍受,另外2天头也痛,但还可以强忍着。头痛严重时会出现复视、呕吐、眩晕、怕光、怕声音,不能讲话,不敢走动,连吃东西喝水也很困难。她曾去美国各大医院检查,说是得了偏头痛(Migraine)。此病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是难症。由于医学界至今未搞清发病原因,因此没药可治。几十年饱受病痛的折磨,玛丽常有“生不如死”之感。

诊断后,陈嘉放对玛丽说,刚才的针灸只是临时止痛,如不用草药,疼痛不久还会回来,如果你能坚持服药一段时间,有可能根治偏头痛。玛丽听了又激动,又不敢相信,因为从没有一个医生这样自信地说过可以治疗的可能性。当然,对于一个世界范围的难题,突然听说能治,确实让人难以置信。吃药的第一个月,玛丽的头只痛过10天,疼痛的程度也有所减轻,这是几十年里没有过的。开始她很不适应,每天起来等着头痛,可头痛没有等来。儿子放学回来按响的门铃,也没有引起她头痛,要是在以前,她的头早就痛死了。服药5个月后,玛丽猛然想起,自己好像已经好久没有头痛了。就这样,伴随了35年的偏头痛终于离她而去。

随着一例又一例的顽固性头痛患者的痊愈,陈嘉放不禁自问,明明是可以治愈的病,怎么在医学界会成为不治之症呢?他查阅了大量的文献,经过反复的思考、研究、分类、比较、汇总、归纳,针对造成各种头痛的原因,成功研制出了治疗顽固性头痛、偏头痛、颈项痛的中药有效配方——英文Demigrain”。

顽固性头痛和偏头痛在美国和世界范围内的发病率很高,美国约有3000万人患此病,70%为女性。西医对此病束手无策,只能用止痛药,另类医学的药物和治疗也只能缓解轻度头痛,可以说,偏头痛无人能治。有个例子或许是个例证。美国家喻户晓的CNN著名主持人Larry King的太太就患有偏头痛,因没办法治,十分痛苦。Larry King利用其“脱口秀”的名声,对偏头痛开展了一次电视讨论,前来参加的名人均与偏头痛有关:不是自己是患者就是亲朋好友饱受病痛折磨,但均苦于没有灵丹妙药。陈嘉放看了节目后,给Larry King发了电子邮件,毛遂自荐,说可以治好此病,但没有回音。看来名人并非都是智者,他们没有抓住这送上门来的良机。

“打通”心血管

心血管疾病是世界医学界的一大难题。据世界心脏联盟统计,全球每死亡3个人就有1人是死于心血管疾病,每年因心脏病和中风死亡的人数高达1750万,居各种死因之首。有统计表明,目前中国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已逾2.7亿,死亡率占人口总死亡数的40%,高于欧洲、美国及日本。全球突发心脏病不治者亦不胜枚举。1986年美国著名排球运动员海曼31岁猝死赛场。2007年中国相声演员侯耀文59岁亦是因心脏病猝死,他平时似乎身体很好。等等。

人为什么会猝死?医院的仪器检测不出心脏的毛病吗?“对于心衰,医院的仪器有时是测不出来的”,陈嘉放说:比如,我有一个美国病人,在为他把脉时感觉到他心脏有问题,可他去医院检查却一切正常。不幸的是,检查完2周后他却突然死于心衰。有经验的中医通过把脉,了解病人血流的速度、强弱,进而知道他是否在心血管方面有潜在风险,这样就可以把这种不可测的风险变为可测的警告。

经过多年的研究和临床治疗,陈嘉放研制的中药配Prokardio心脑血管疾病的患者带来了希望。有一位58岁的美国男性病人,血管堵塞多年,做过两次支架,医院说如果再出现堵塞,就必须做搭桥手术了。当时这位病人主动脉堵塞已达到85%,前胸、后背不时出现绞痛,手臂、手指麻木,常有气闷欲绝的感觉。他用Prokardio月后,各种不适症状开始减轻,并逐渐消失。服药约4年多,陈嘉放建议他去医院检查,看看血管堵塞的情况有没有变化。检查结果,主动脉仅有约50%堵塞。一例在医学史上认为不可逆转的病例,出现了“逆转”。

 攻克牛皮癣

陈嘉放给记者看了两张同一位美国女病人患牛皮癣治愈前后的照片。治愈前,患者皮肤红肿、溃烂;治愈后,皮肤光滑,竟未留下多少患病的痕迹。由此记者听到了下面的故事。

17年前,美国一家医院的重症监护室里有一位名叫杰西卡的女病人,她双眼紧闭,躺在那里一动不动,只有高悬的药瓶里不断滴下的药水,才显示出她一息尚存的生命迹象;掀开她身上被单的一角,可见皮肤布满溃烂、脓肿。医院为她注射的药物除了让她昏睡外,没有收到任何效果,那时她已经昏迷一个多月了。杰西卡醒来后被告知,现代医学对此所知有限,不仅医学对此病束手无策,连维持现状都有困难。

在这家医院的痛苦经历并没有挫败杰西卡治病的决心,她遍访美国、加拿大各大医院以及西医名家,用遍各种药物,病情还是控制不住地恶化。她全身皮肤从发红瘙痒,到疼痛开裂,进而化脓溃烂,不等脓尽痂落,新一轮的恶化又开始了。就是这样周而复始、年复一年的更替,牛皮癣遍及她全身100%的皮肤,连头发里边也都布满了。17年来她仅能靠激素和化疗药物稍微减轻一点痛苦,但从未出现过好转。最后杰西卡找到了陈嘉放,经过近1年的中药治疗,她皮肤溃烂的面积逐渐缩小,痛痒也逐渐减轻,终于有一天,杰西卡身上不再有红肿、溃烂和痛痒,她完全好了。现在她的皮肤已经一如常人,看不出曾患过这种不治之症。

 治愈“癌扩散”

全世界癌症的发病率越来越高,死亡率也居高不下。在如何治疗癌症方面,陈嘉放同样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47岁的约翰是美国的一位生意人,当他事业有成之时突然被查出患有脑癌、骨癌和淋巴癌。因为癌症的部位比较深,医院认为不能手术。经过几轮化疗,他的病情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更加恶化:骨癌细胞大量增加,大脑深处的癌肿越长越大,使他丧失嗅觉、味觉,右眼失明,左眼复视,人也变得异常虚弱。美国专家会诊认为,他的癌细胞已严重扩散,没有治疗的可能,最多只能活1个月,建议他去临终医院。

“走投无路时,约翰听说了我的名字,便让他的朋友开车带着他来找我。服用我的中药一年后,他的身体有了明显好转:嗅觉、味觉恢复,左眼视觉基本正常,右眼的视觉开始恢复,需戴眼镜矫正;骨髓中很难见到癌细胞,淋巴也基本恢复正常;大脑的癌肿缩小,变软。至于这个肿物是否仍是癌,几家医院检查后说法不一。但最令人惊奇的是,约翰不仅打破了1个月的存活期限,而且开始了正常的生活。”

陈嘉放发表他的议论说,“其实大多数癌症是可以治愈的。癌细胞和正常细胞一样,有它的生命期、存活期。癌细胞的生存与发展需要有一定的环境,如果能改变癌细胞的生存环境,癌细胞的生成与发展就会得到控制。接踵而来的是,正常细胞在这种环境下则得以繁殖,人的抗病能力就会增强,癌细胞最终也会‘寿终正寝’。在实践中,我就是用扶正祛邪的办法治病,收效很不错。”人们期待着他攻克癌症领域的进一步验证和成就。

 前列腺病症的治疗

去年,陈嘉放根据多年临床经验配制成治疗前列腺病症、心脏病和偏头痛的3个中药方剂,并进一步生产出胶囊成药,开始在网上销售。对于这些方子,陈嘉放付出了很多心血。比如治疗前列腺疾病的药,他发现自己的方子比一些传统方子的效果要好,为什么?他把大量治疗前列腺疾病的方子,将近2百来个吧,进行比对,找出其中的相同与不同后,得出一个结论:凡是治病,必须着重全身的调理,而非只注重局部,不管这局部是一个器官,还是一个系统。而现有的大多数配方却只注重短期的、局部的效果,从而忽略了人体的统一性和全面性。

在陈嘉放的成药里,有一种专治前列腺病症的药,就是这个“Prostca”,治好或减轻了很多患前列腺疾病的症状和痛苦。让人大跌眼镜的是,这种专门解除男人病痛的药,也可救女人“危难”。陈嘉放说他用这种药治过不少女性。比如曾治好一名60多岁女士的尿失禁。当时病人憋不住尿,一想小便,尿就会在几秒钟内全部流出,无法控制,大庭广众之下很尴尬。医院没办法治,让她带上尿布(Diaper)。她服用“Prostca”3个月后就痊愈了。还有一个癃闭的例子。在医院工作的一名护士,小便排不出来,医院亦没有办法治,让她靠导尿维持,导尿的生活是很痛苦的。经朋友介绍,她求助陈医生。陈嘉放先为她针灸,起针后,她去了厕所,很长时间也没有出来。正当大家担心是否会有什么事的时候,女护士出来了,她如释重负地说,“我尿了很大很大一泡尿,太痛快了”。从此她不再靠导尿,吃药3、4个月后痊愈

 忌食生冷 远离疾病

忌食生冷不是个新说法,很多中医都要求病人服中药时要忌食生冷辛辣。凡去看中医的人十有八九会听到这一“医嘱”。然而为什么要忌生冷?陈嘉放为此可谓煞费苦心,进行了不少思考和研究,首次把忌食生冷提到关乎健康水平的高度。

对目前全世界流行的多吃蔬菜水果、尤其生吃蔬菜有利健康的说法,陈嘉放不以为然。他不盲从潮流,坚持认为忌食生冷是保持身体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为什么要忌食生冷?生冷食物对身体健康有什么危害、会导致什么结果?陈嘉放解释说:因为人类不是冷血动物,人的消化系统也宜暖而不宜寒。而使用当今市场上大量的冷饮、生菜、水果都会导致“寒”的结果。我们可以拿美国和欧洲的情况比较一下,美国人比较胖,欧洲人相对说来比美国人瘦,什么原因?美国和欧洲的人种差不多,美国人是从欧洲移民过来的,食品结构也差不多,可肥胖结果却相差很大。其因有二:一是美国的牲畜饲养要用荷尔蒙和抗生素,欧洲则不是,它们饲养牲畜大多不用这些东西,欧洲许多国家也不进口美国的肉类;二是欧洲人没有像美国人那样大量吃生冷食品,而“生冷”则是造成美国人肥胖的一大原因。再看看美国人自己的变化: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人没有现在这么胖,即使是二战期间,美国士兵也都不是胖子,当时他们的平均腰围是32吋。虽然现在的美国士兵也不是很胖,但他们的平均腰围则增加到38吋,喝冰水是居于首位的主要原因。二战结束时,全美国只有10%的家庭拥有冰箱,当时冰箱还是奢侈品。随着现代化流水线的推广,各种生活消费品的产量大幅增加,使一些奢侈品不再“奢侈”,从而进入寻常百姓家。50年代美国冰箱拥有率是50%左右,60年代达到80%,现在恐怕近乎100%了。在吃冷的东西太方便、太容易的同时,美国人的健康状况也每况愈下,肥胖人群日渐增多,人们为贪食生冷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为什么冷食物会产生肥胖?陈嘉放继续解释说,温度很低的食物吃进去后,会降低肠胃的血液循环,偶尔一次,其供血会慢慢地恢复,可如果你天天吃冷的,年年吃冷的,肠胃的血液循环就不会正常了,结果肠胃就会出现两种情况:紧缩和松懈。松懈是一种麻痹,肠胃长期缺乏血液循环,其皱褶就会慢慢地松开,像松紧带似的,没有弹性了,因此肠胃的容积也就变大了。从理论上讲,这是可能的结果,但这只是一种假设,没有办法证实。后来一个偶然机会,看到电视上有个介绍手术的节目,病人是一名形体肥胖的女性,她在被采访时仍在喝大量的加冰的饮料。看着她膨大的胃腹部,陈嘉放估计,她的肠胃很可能呈松懈、苍白的状态。当电视屏幕上显示其腹腔时,她的肠胃正像预料的那样:松懈、粗大、无皱褶、无血色。

这种由“生冷”引发的肥胖是否也会像传染病一样传播到中国来呢?陈嘉放认为,中国正在接受这一慢性“传染”。美国的冷饮文化和生食文化正在以锐不可当之势入侵中国。近年来中国儿童肥胖率从20年前的5%左右猛增到了30%左右便是一个明证。中国在患病趋势方面也逐渐并入美国的轨道,糖尿病、心脏病、老年痴呆、帕金森氏综合症等都会呈继续增长的势头。

为什么生冷食物会对身体有很大的损害呢?陈嘉放还谈到,吃生冷食物导致肥胖,是因为破坏了消化系统的功能。中医讲:肾为先天之本,脾为后天之本。这里的脾是指消化系统。我们吃进去的食物经脾胃消化、吸收后会形成血液,进而给骨骼、肌肉、筋腱、大脑及身体各个部位提供营养。若脾胃功能不好,会影响身体吸收营养和生成血液,血液量就不够,从而影响整个身体的健康;脾胃功能佳,就能有效预防或少患疾病。因此,忌食生冷并非只是一句忠告,应该成为保持身体健康的必要信条。

抓准病因 妙手回春

为什么你能治好一些医院不能治的病?你有什么独到之处?对记者的提问,陈嘉放说:我“在对自然与人体相互作用的研究中,对病理有了一套循古而不泥古、用现代科学及简单语言使之能言之成理的认识,因而对病人的诊断较为准确,所以才能使所治之人愈之八九”。

初次找陈嘉放看病的有些患者,有时会怀疑他确诊的病因,觉得自己的症状与医生所说的病因是南辕北辙,因为陈嘉放给了你一个意外的答案。例如,被医院确诊需做肾移植的病人,陈嘉放看后,说这不是肾的毛病,不需换肾;经医院检查心脏没毛病的人让陈嘉放把脉后,竟得知心脏供血不足,心脏的功能有问题;患失眠、神经衰弱者,陈嘉放说是消化系统有病。其实,能找出这“意外”的病因,正是陈嘉放的独特之处。如果病人能够按照他的要求做,坚持下来,同样会有“意外”的收获。他看病不只是看病人那里痛,什么地方不舒服,而是通过检查,找出导致这些症状的原因。他的治疗过程能让人更深刻地体会到,为什么中国人称不高明的医生为“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了。

陈嘉放曾治好过这样一个病人。他是美国的出租车司机,31岁。那天他一进门就说自己得了怪病,问能不能治?接着,司机告诉陈医生说,约3年前,一次正在工作时,突然双目失明。他吓坏了,以为从此就瞎了,结果几个小时后,视力又恢复了,让他虚惊一场。然而就在他把短暂失明的事抛到脑后时,失明又来了。虽然这次不像第一次让他那样害怕,可他心里知道,眼睛怕是有毛病了。他马上到医院检查,却未发现任何问题。医院调集专家们会诊,也没有明确结论。后来他又多次去医院检查,但都毫无结果。随着他失明的次数越来越多,失明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下他真的害怕了,听说这个中医看病不错,便来这里“乱”投医。

陈嘉放先为他把脉、看舌苔,再让他躺下,按压他身上的主要穴位,之后问他,结婚没有?有没有女朋友?每次性生活间隔多长时间?听了这样的问话,司机大感意外,心想这和眼睛有什么关系?但还是答道:我还没想结婚,有5个女朋友,性生活嘛,每天有几次。陈嘉放又问,“这样频繁的性生活持续多久了?”司机说,十多年了吧。陈嘉放告诉司机,“失明是因为你性生活太频繁”。建议他只留一个女朋友,治病期间,每月一次性生活。司机很不理解,“性生活多怎么了,说明我有本事,我身体棒,如果一个月一次,那可不行”。陈嘉放向他解释,性生活太多现在还只是影响你的眼睛,出现短暂失明,过几年你会彻底看不见的,再以后恐怕就连你的命也难保了。听了这话,司机沉默了,但他还是讨价还价,“一周一次行吗?”考虑到他还年轻,身体也不错,陈嘉放未置可否,只是一再劝他要减少房事,否则性命难保。服药几个月后,司机的失明现象逐渐消失。从那时到现在,约有9年过去了,失明的现象未见反复。

 他的道路他的思考

听了陈嘉放一些找准病因、治愈病症的例子,使人不禁问道:为什么目前许多医生经过“严格”的正规训练后,仍然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呢?

“说来话长”,陈嘉放缓缓地谈起了他学医的历史。那还是在文革期间,当时正在上中学的陈嘉放与其他许多中学生一样,被迫中断了学业,走上了上山下乡的道路。当时农村的业余生活极为单调,空下来年轻人便聚集在一起吹牛、吸烟、打牌。当听说附近村子里有一位出名的老中医时,陈嘉放出于求知的愿望前去拜访。没想到,老先生对陈嘉放进行了一番“考验”后,还真的开始传授医道了。日复一日,陈嘉放从开始的在迷宫中转向,到初步入门,再到逐渐理出了头绪,其中付出的心血也可想而知。陈嘉放认为,随老先生学医的最大收获是老先生要求自己一定要理解、弄懂、弄通其中的道理,并把理解了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老先生要求:不要只会熟背信条,要学会辩证;不要只搬书本,要把领会的东西体现在诊断中;不要简单照搬古方,要根据病情潜方用药。因此,从学医开始,陈嘉放就习惯于自己思考,不人云亦云,并体会到,学习古籍经典,能不能读懂,读懂后能不能有自己的理解,有了自己的理解,能不能把自己获得的知识用于实践,也就是能不能“活学活用”的问题。如果自己没有弄懂,而盲目用古代医书的方子或他人的经验去套病症,将最终把自己纳入“庸医”的轨道。

陈嘉放认为,中医的科学化、现代化并非没有可能。他认为目前对中医“科学化”的一些研究方向有误,因而,在这方面的大多数科研项目最终都是无功而返。如果我们不是盲目地上项目、分课题,而是让一些真正有志于中医事业的人去做研究,效果可能会更好。陈嘉放希望有一天能够用现代的仪器来验证中医的一些概念,能够用统计和归纳的方法把中医的一些重要概念分析、研究出来,把它们量化,拿出让人信服的数据和证据,为延缓人体器官衰老、防止疾病、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做一些事情。

 采访中,陈嘉放有理有据的叙述、自信而不张扬的侃侃而谈,以及他独树一帜的健康理念、独具一格的诊断方法,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面对这位深受美国病人称赞的中医师,笔者不禁想起了王雪苔先生(中国中医研究院副院长,中国针灸学会副会)的一段话“不要看不起民间医生,自古名医出民间。扁鹊、华佗、孙思邈、李时珍,哪一位不是来自民间。古代太医院是集中名医的地方,而不是培育名医的地方。历代都有太医治不好统治者的疾病而召民间医生进宫的故事,至清末民初依然如此。”

陈嘉放在异国他乡崛起的经历,似乎再一次提出了早就提出而至今仍黯淡无光的课题:中西医如何结合,如何取长补短。中国的医学宝藏该如何开采、研究,并使其发扬光大。陈嘉放既是一名善于思考的学者,也是在中医宝库中不知疲倦的开掘者、中医诊治上独树一帜的实践者。我们希望有一天他对中医学前景的期待能成为现实,那么,受益者将不是几千人、几万人。很有可能,整个人类将受益于这一医学上的突破。让我们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陈嘉放医生和曾治疗过的美国病人成了朋友。

 陈嘉放医生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美国病人看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 个评论)

回复 海之信 2012-8-14 23:48
我们国家的传统中医是很神奇的.值得好好的宣传.
回复 胡思升 2010-5-18 10:49
To: 你曾经说:
他付你多少广告费?!
分文未收。特此奉告。
回复 胡思升 2010-5-18 10:39
To: rubin 你曾经说:
在纽约图书馆曾经借阅过您的《精彩人生 : 美国华裔名人写真集》,写得的确精彩。
Rubin,hI

谢谢你的过高评价。
回复 zhuoma 2010-5-16 17:43
胡叔叔您好,多年不见了,很高兴在这里相遇。晓虹
回复 rubin 2010-5-15 09:24
在纽约图书馆曾经借阅过您的《精彩人生 : 美国华裔名人写真集》,写得的确精彩。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