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寻迹天涯 //www.sinovision.net/?7433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Find The World, Find Myself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

热度 24已有 15215 次阅读2016-2-28 00:36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 


年伊始,应朋友的邀约,前往腹地之州的密苏里(State of Missouri)小聚。原以为:这趟以会友为目的的出行,除了把酒言欢之外,该无多新意。临行前正逢地冻天寒,想象中的密苏里定然是和纽约的冬天一般肃杀萧瑟。却没想到在为期十天的短暂停留中,镜头中的密苏里不断颠覆我先前的种种想法,让我一次次惊艳于它“雪来如银玉,雪去如金箔”般的冬色之中。

 

(一)圣路易斯(Saint Louis):通往西部之门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3

(圣路易斯的地标:拱门)


“去纽约看自由女神,飞旧金山看金门,来圣路易斯当然要看飞天拱门”,这是时常挂在朋友嘴边的一句口头禅。


飞天拱门(Gateway Arch)位于圣路易斯市区两河交汇处、密西西比河的西岸、杰弗逊纪念馆广场一侧,落成至今已经历了近半个世纪。拱门高达192米,通身由不锈钢平铺、构成两条弓形悬链,于顶部衔接密和。远观之下,仿佛一张巨型的门楣立于天地之间、横贯东西两地,因而被誉为是“通往西部的必经之门”。它 是迄今为止圣路易斯最宏伟的城市地标,也是目前世界排名最高的拱门。


不过很少人知道,拱门的诞生其实颇费周折。当时,这项由工程师埃罗·沙里宁设计的建筑方案因为耗资庞大而险些被束之高阁。半数以上的民众对这一市政建设项目予以否决,认为:用将近一千三百万美元(现价约合九千六百三十万美元)的公用资金去建造一座没有实际意义的装饰物,简直就是“败家”之举。但拱门基金会却坚持:灵魂和精神标志不是装饰,它是一种象征,远比金钱施舍更具价值。


果然,拱门不负众望,在圣路易斯这块枢纽之地,敞开门扉,迎接四方车流和来往过客;同时,拱门的落成也带动了圣路易斯市和周边地区的商业和旅游业,使它成为城市最主要的财政收入之一,为圣路易斯市的老城复兴计划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如今,圣路易斯市已被总统奥巴马列为全美最重要的城市之一,而这座彰显“西进”精神(Westward of the US)的拱门,也被更多的人奉为圣物,成为圣路易斯无可替代的城市代言。


 

(二)汉尼拔(Hannibal):属于“马克吐温”的小镇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4

(汉尼拔街景)


一提起马克吐温,很多人会想到他的著名代表作《汤姆索亚历险记》,即使你对美国文学了解不深,也一定不会忘记根据他的同名小说改编,集诙谐风趣、幽默讽刺于一身的老电影《百万英镑》。作为美国文学史上的灵魂人物,马克吐温的名字犹如美式汉堡一样家喻户晓,尤其在他的家乡汉尼拔。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5

(马克吐温少年时代旧屋依旧保存完好)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6


汉尼拔位于密苏里州的西北部,距离都会区圣路易斯大约2个小时的车程,是一座人口不足2万的小镇。在18401860年间,马克吐温就是在这座略显闭塞的小镇上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代。他笔下的《汤姆索亚历险记》中的乡村背景,即是取材于此。而书中描写的那个调皮顽劣的小男孩汤姆索亚,其实就是作者本身的一个缩影。如今,走在“沐浴在冬日晨光下的安宁小鎮”,我们看到那栋在书中屡次出现的汤姆索亚居住过的旧屋依然保存完好;而那条让他险些溺毙的密苏里河就在不远处默默流淌;河道旁的铁轨、拐角处的药房,甚至窗口对面的戏院都一一保留在原处,让人有恍然走进书中的错觉。



而小镇上,“马克吐温”几乎无处不在,以他名字命名的博物馆、灯塔、桥梁、公园、宾馆、书店,甚至小酒馆分布在大街小巷。当地人自豪地说:汉尼拔成就了马克吐温,马克吐温也让这座小镇从此闻名天下。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7

(小镇外的密苏里河,和河道旁的铁路线)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8


(汤姆索亚历险记里的两个小主人公雕像)



(三)密苏里大学(MIZZOU):一所大学就是一座城市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9

(密苏里大学弗朗西斯广场)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0

(密苏里大学钟楼)


若要近距离地了解一个地方,只观其外相是不够的,还要细查它的内在。而这个内在,自然与政经教分不开了。倘若说圣路易斯是密苏里州的经贸重地、州府杰弗逊市是它的政治核心,那么哥伦比亚市理所当然就是它的文教中心了。


哥伦比亚市在密苏里州排名第五,商业气息不及都会区圣路易斯的三分之一,城市建设也不似州府——杰弗逊市来得大气。但是,这里却有一所闻名遐迩、两河流域最古老的州立大学——密苏里大学,其影响力几乎涵盖了整个城市,使得这座充溢着浓郁文化氛围的哥伦比亚市,看起来更像是一座不折不扣的大学城。


说起密苏里大学,曾经在该校攻读博士学位的朋友颇有感慨。八年前,他硕士毕业后,以全A的成绩被美国五所大学录取,他权衡再三之后,选择了密苏里大学,不仅是因为该校提供了高额的奖学金,还是因为这里有一所出类拔萃的新闻学校(J-School),学校创建于1908年,其知名度甚至可以和法国新闻高等学校相媲美。


密苏里大学在美国内战期间,曾饱受战火之苦而被迫关闭,学校的主楼也在1892年遭大火焚烧后摧毁。虽然当时,地处中部地区的密苏里州在是否“废奴”问题上保持中立,但校方的立场“中间偏南”:禁止黑人入学。种族歧视问题直到1950年方才得到彻底解决。如今的密苏里大学,广纳百川,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不同族裔的师生来此就学讲学,与时俱进的校风使得它迅速成为中部地区最有实力的综合大学。



(四)赫尔曼(Hermann):一座飘动着酒香的德国小镇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1

(密苏里河沿岸的赫尔曼市政厅远景)


喜欢品尝红酒的朋友们大多知道,美国有很多知名的葡萄种植地(American Viticultural Area),譬如加利福尼亚的纳帕(Napa)、纽约的兄弟(Brotherhood)以及中部密苏里地区的奥古斯特(Augusta)和赫尔曼(Hermann)。


赫尔曼在密苏里河的南岸,是一座被公认为“到处散发着巴伐利亚气息的温馨小镇”。小镇最初的开拓者是两名来自费城的德国移民George Bayer  Edward Hermann,小镇的名字即取之于其中的一位艾德伍德-赫尔曼。至于为什么起名赫尔曼而不是乔治-贝叶,不得而知,只知道他们在1830年来此落户时的初衷,就是为了打造一个北美大陆的理想国“德美之心”(Heart of German-America)。小镇随后的兴起,完全受益于一位德国作家撰写的旅美日记《从西部到北部》。在书中,作者将小镇赫尔曼形容为“完美承袭了日耳曼人传统风格的优雅之地”,从此小镇赫尔曼的名字逐渐被人熟记。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2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3

(散发着德国情调的赫尔曼小镇上的老式电车和哥德式小屋)



如今的赫尔曼拥有万顷葡萄园,成为密苏里州最多产的葡萄酒产地之一。小镇的居民也从先前的几十户增加到了千户之上。经历了几个世纪的新旧更替,小镇始终还是保持着原有的“德式”风貌:挂满鲜花的街道、童话般哥德式小屋、精致的音乐橱窗和叮当而过的老式电车。每当周末,这里的居民多会聚集在酒庄,一边买酒品酒,一边欣赏酒庄外一览无余的陌上风光。即便是在万物凋零的冬季,赫尔曼依然散发着它独有的浪漫情调,吸引着来自各地的远近访客。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4

(赫尔曼最大的葡萄酒商:STONE HILL WINERY品酒售酒中心)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5

 

(五)奇利科西(Chillicothe):“切片面包”之乡的墙上艺术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6

(奇利科西街头墙画艺术)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7


民以食为天,美国人的餐桌上离不开面包,而面包的种类之多也是林林总总,其中就有非常受大众欢迎的“切片面包”。但是,你是否知道“切片面包”的发明者是谁?第一台切片面包机是在哪里诞生的? 答案就在密苏里州西北角的奇利科西(CHILLICOTHE)。


奇利科西的名字源于印第安语,意指:我们的大镇。可所谓的大镇,其实一点也不大。步行走完主干道上的整个商业区,也不过半小时。“切片面包”之乡(The Home of Sliced Bread)就在City Hall附近的一栋旧楼中,可当我们推门而入,却发现除了楼前的一块匾额上刻着切片面包的简史和发明者Otto Rohwedder的概况外,并没有看到其他的陈设。询问后才知,原来奇利科西市政厅为了保护这项在1928年获得的第一台切片面包机( The Rohwedder Bread Slicer)的发明专利,已将机器移至当地的博物馆修缮保存。而这项发明所属的奇利科西面包公司,也因这台机器的问世而日渐扩大,主要生产线已迁址圣路易斯市。不过每逢节假日,小镇都会举办传统的面包节以纪念面包师Otto Rohwedder先生和这项新技术革命。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8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19


虽然没有目睹到史上第一台切片面包机,但“切片面包之乡”附近楼壁上的巨幅墙画吸引了我们的目光。原来这些墙画也是奇利科西的城建项目之一,目的是要展现小镇的过去和美化城市环境。这些墙画和纽约布鲁克林社区的一些墙画非常相像,但是细看之下又有很大的不同。这里的每一张画面都不是随意而作,而是精心记录了奇利科西的每一段历史:它的由来、它的传承和发展。墙画大多集中在市政厅附近的华盛顿大街上,多达20幅之上,每一幅画面都尽显了小镇昔日的辉煌。而奇利科西的墙画也同“切片面包”一样,载入了密苏里州的史册。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0

(密苏里州雪景)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1


在我们即将结束此次旅行的前一天,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被雪覆盖的原野色彩素淡、宁静而致远。我问已在大学执教两年的朋友:有没有打算去纽约工作?他说不会。他已经习惯这里夜不闭户,路不拾遗的田园生活,抛却城市的喧嚣和繁杂,他可以腾出时间,去了解另一个更真实、更朴实的美国。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2


(赫尔曼原野上的麦田圈)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3

(密苏里原野风光)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4

(圣路易斯少年科技馆)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5

(圣路易斯体育场)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6

(圣路易斯天主教堂)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7

(圣路易斯文化馆)


《冬季,漫步于密苏里》_图1-28

(风雪来临前的宁静原野)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4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24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4 个评论)

回复 新兰 2016-12-11 23:28
美女眼中都是画,才女笔底皆为诗!——才貌双全的天涯总是展示人间一切美好!
回复 baiyang333 2016-3-8 18:07
朋友换头图了
回复 rubin 2016-3-6 02:16
最喜欢天涯的旅行文章,没有去过密苏里,现在有机会随着天涯的笔和照相机走了一遭。
只知道我认识的董鼎山黄天波先生均为密大新闻系毕业,去年也在大都会博物馆从George Caleb Bingham 的绘画中领略过密苏里河的昔日风情。感谢分享!
回复 王正鹏 2016-3-3 13:15
寻迹天涯: 谢谢王大师的脚印,一百年后也是个稀罕物哈!
先付一部分脚印收藏费吧
回复 qqqnyc 2016-3-2 09:50
赏读天涯的图文,勾起我前往一游的向往。谢谢分享。
回复 mrasiandragon 2016-3-2 09:26
寻迹天涯: 再走,可别忘了,一定要去看看!
不会的,我会想起寻迹天涯曾留跡于此我会沿着足跡寻芳。
回复 lilin304 2016-3-2 01:28
寻迹天涯: 的确是个问题。我在等iPhone7,希望不会令我失望。
iphon7,不错。三个月前,我买了一个自动对焦的中长款镜头,拍摄确实不错,可惜这镜头太重了,以致以后不敢再带出去了,带广角镜头外出拍摄,拍建筑使用广角镜头是最好的,可以拍到全幅照片。
回复 红酒不过夜 2016-3-2 00:15
寻迹天涯: 又听说,思维深广的人,即使足不出乎也会神游天下。
不常出门的人,断不会如此!
回复 田京辉 2016-3-2 00:02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3:09
lilin304: 手机拍的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我过几天外出,去拍一些花卉,上海各个公园里花盛开,要带什么相机,我在犹豫,微单拍摄较清晰,可分量太重,智能手机拍摄方便,可 ...
的确是个问题。我在等iPhone7,希望不会令我失望。
回复 lilin304 2016-3-1 23:04
寻迹天涯: 一些只是手机抓拍,清晰度还不够。谢谢!
手机拍的这么好,已经不错了。我过几天外出,去拍一些花卉,上海各个公园里花盛开,要带什么相机,我在犹豫,微单拍摄较清晰,可分量太重,智能手机拍摄方便,可拍摄不怎么清楚。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55
田螺姑娘: 看到冬季密苏里的美 图文并茂 非常赞!
谢谢田螺,也愿读到你更多更好的博文。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54
njhunter: 文美图美
和天堂岛的风景比还是有点差距 的。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53
田京辉: 『在我们即将结束此次旅行的前一天,天空忽然飘起了雪花,被雪覆盖的原野色彩素淡、宁静而致远。我问已在大学执教两年的朋友:有没有打算去纽约工作?他说不会。 ...
谢田老师批阅!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53
mrasiandragon: 谢谢介绍,想当年去加州经过此地没有也不懂去考察他的历史,只小停填饱肚子就忽忽赶路。惭愧!
再走,可别忘了,一定要去看看!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52
红酒不过夜: 眼界拓宽之后,心界随之纵深。
又听说,思维深广的人,即使足不出乎也会神游天下。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49
小月: 穿过密西西比的历史河道,走出汤姆叔叔读圣经的小屋,眼前有高度、深度和宽度,宁静而致远。窃以为这般的小镇好像比上海最繁华的热街还要现代。深思一下:什么是 ...
我更惊讶于那里农业的现代化。大片大片的耕地和牧场,却看不到什么人在运作,朋友说那里都是家庭式管理,全部是机械化操作,一个家庭坐拥万亩良田一点不稀奇。听了真有去做农民的冲动!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29
王正鹏: 脚印留完了,花也送到了,没茶喝,回了
谢谢王大师的脚印,一百年后也是个稀罕物哈!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28
阿彭: 离开纽约的另一块地却是那样的古老和宁静祥和,老年人在此生活应该很适宜。谢谢介绍分享.
相对来说密苏里的税还是蛮高的。养老的话我更喜欢犹他州。
回复 寻迹天涯 2016-3-1 22:26
lilin304: 不错,飘亮!
一些只是手机抓拍,清晰度还不够。谢谢!
12下一页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