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老榕树 //www.sinovision.net/?799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榕树虽老,枝还繁,叶仍茂,还有生机。希望在老朽之前,能为大地增添一点绿意。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明祖陵地宫拱门,“昙花一现”

已有 6915 次阅读2011-5-23 12:54 |个人分类:名城名胜分享到微信

从去年10月到现在,江苏出现了秋冬春三季连旱的少有局面。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这罕见的大旱,让淹没在洪泽湖水下300多年的明祖陵露出了它的“真面目”。但紧接着,这意想不到又有了发展,就在陵墓重见天日的当天下午,有关部门就用淮河水再次将它淹没。明祖陵地宫拱门的这次露面,成了名副其实的昙花一现”。

明祖陵位于盱眙县(Xū Yí)洪泽湖的西岸,是明太祖朱元璋的高祖、曾祖、祖父的衣冠冢及其祖父的实际葬地。朱元璋于一统天下以后的洪武十九年1386年)在此地建祖陵,追封并重葬祖父朱初一、曾祖朱四九和高祖朱百六,次年在陵前建享殿。永乐十一年1413年)朱棣又建棂星门及围墙。1680年,黄河夺淮,明祖陵和泗州古城一起被埋葬在滔滔洪水之中。此后近300年,“洪泽湖下有座皇陵”成了当地百姓代代相传的戏言

据报道,5月中旬时,洪泽湖水位下降已近于死水位。就在18日这天中午,明祖陵管委会主任胡仁生的电话让记者兴奋不已:“露出来了,明祖陵地宫甬道和拱门露出来了,300年来第一次啊……”记者再也无心听老胡继续说些什么,便匆匆驱车,直奔明祖陵

记者们下车时,满脸疲惫的胡仁生早等在那里,一行人疾步赶到陵前

以前,记者曾多次到过这里,每次只是见到一汪潭水,水位低时会露出一些圆形石拱。记者也曾多次站在这湾和洪泽湖相连的潭水前,听老胡如数家珍地述说那水下的种种。例如,9个大小不一的拱门分别象征着朱元璋祖父、曾祖、高祖以及他们各自的后妃,拱门前有甬道,拱下有汉白玉所砌的横梁。最令人神往的当然是地宫,这墓门,这池水,掩盖了多少不为人知的故事,其中的随葬之物、历史留存在引发人们联想的同时,更增加了它难以言说的神秘

可此时,当记者再次驻足潭边,潭底竟能一览无余。9个拱门以及下边的横梁和甬道顶端,尽数露出了真容。即便它们的大部分还深埋在潭底淤泥下,但仅一个轮廓、一方格局,已能让观者倍感震撼。记者跳到那汉白玉横梁之上,其实如果不是老胡介绍,根本看不出梁的质地,岁月在它身上留下了数不清的斑驳印迹,甚至与两端的石砖都难辨彼此。有工作人员用小铲仔细地除去砖外的淤泥青苔,竟露出一抹惊心的红,“那是明时的朱砂,颜色能千年不褪,确是神奇。”老胡在一旁解释着

俯身从拱门向内看去,里面也有积水,据说水下还有深不可测的淤泥,因此才在数百年里挡住了所有盗墓者和考古者的脚步。再往里看,黑不可见。按照老胡的说法,在那一片漆黑里,在砖墙之后,在水淤之下,便是神秘的明祖陵地宫。

从给记者打电话开始,老胡就一直亢奋着。600多年的历史遗迹,300多年的水下皇陵之谜啊”。40多岁的老胡从小便对明祖陵心怀神往,在担任了旅游局副局长后,主动申请调往景区管委会。因爱成痴,矢志研究明祖陵的老胡说,当他双脚踏在甬道,视线穿过拱门,觉得自己离那个惊心动魄的谜底近了一大步

同样激动的还有63岁的村民朱学泽。“从小就在这里玩”,老朱记得关于明祖陵所发生的一切:看到过当年因水位降低而露出的石像;偷偷躲在草垛子里看专家们来这里考察;重建墓园时,曾作为工匠扛石挖泥;甚至他的身份还可以算是景区雇请的守陵人。

说到底,朱学泽的祖上确是标准的明祖陵“守陵人”。据说当年朱元璋修祖陵时,给这方圆几十里的村民都赐姓朱,世代守陵。直到现在,明祖陵景区附近3万多居民里,仍有近八成姓朱。对朱学泽等人来说,虽然守陵早已不是家族使命,但生于斯长于斯,早与这水下皇陵结下了深厚的感情。即便后来成了景区,有了高墙的阻隔,对村民们来说,明祖陵和这曾是“一条小河”的水潭,仍如“村头一棵老树,屋后一口老井”般亲切、熟悉

尽管如此,朱学泽和他的乡亲们却从未见过这次因干旱重现的地宫拱门和甬道。老朱说,他乘着下潭干活的时候,不但多次把头探进拱门想看个究竟,还在那些石砖横梁上摸了又摸。“黑乎乎的啥都看不到,一摸一手泥”。老朱憨憨地笑着,随手摸出一瓶水,颜色有些黄浊。“这是从拱门里打的,冰冰凉,留在家里做个纪念。”其实记者也下手探过拱门里的地下水,与门外的潭水相比,确是触手极寒。一门之隔有如此差别,堪称神奇

最后,老胡告诉记者,当看到拱门和甬道相继露出时,除了震撼,他更感到忧心忡忡。“按照专家的说法,这里面的文物包括诏书、衣饰和各类殉葬品,价值之大难以估量,如果因水位下降使得墓门大开,危险系数将成倍增大。更不用说一旦暴露在空气中,那些历史遗存必定会遭受损坏”。思前想后,老胡和县里领导汇报后,商定下了引水再淹的计划。他说:“也就是等你们来看上一眼,下午5点我们就要开始往潭里灌水了。”

此时,几辆水车早已调集完毕,水也从淮河中取出加满。到记者发稿时,那刚刚在这世间呼出300年浊气,与旭日清风短暂相会的地宫拱门、甬道,又将重回水下,再享宁静

此次大旱前,明祖陵地宫的拱门、甬道被这潭水覆盖着。
露出真身的明祖陵地宫拱门和甬道。
明祖陵地宫拱门,“昙花一现”_图1-3
明祖陵管委会主任胡仁生(右)接受记者采访

来源: 扬子晚报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国际盲流 2011-5-24 11:17
前两天看到报章上的有关文章,始终都没搞明白这个地宫在水淹时,究竟淹到什么程度?看周边的树木及草地,应该只是形成一个水池!读了这篇博文之后才了解到这里只是个水塘。感谢老榕树老师的分享!引水复灌绝对是保护文物的一个上上之策!
回复 Ken Lee 2011-5-23 22:13
水泡那么久, 里面什么都化成泥浆了吧!
看图片真的没有震撼之感
回复 小月 2011-5-23 22:02
浏览明太祖的墓陵,栽入浩瀚的历史湖泊。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