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三宝弟子慧明(转发增福慧 ... //www.sinovision.net/?81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一心归命极乐世界阿弥陀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山东省汶上县发现佛牙舍利纪实

已有 1309 次阅读2019-5-1 07:48 分享到微信

探秘汶上圣物(一)——地宫探密

探秘汶上圣物(一)——地宫探密

第一集:地宫探密

一九九四年初春,山东省汶上县文物管理部门正式启动对本县宝相寺内的佛塔进行全面修缮工作。上千根木杆,数百块架板将塔体整整围了一圈,施工人员小心翼翼地对每一块砖进行检查、替换,工地一片热闹繁忙。

然而,每当夜幕降临,工地一片寂静的时候,两个人影总会出现在塔前,他们用手电筒不停地照照这里,又用手抠抠那里。更为蹊跷的是,另一个人影在午夜时分也会出现。

他们在佛塔前一阵比划后就消失在夜幕之中。

第1集  地宫探秘

坐落在汶上县的宝相寺和县委、县政府院是一个院落,佛塔距离办公楼不远。

那三个人离开佛塔以后就匆匆忙忙进了县政府的办公楼。

原来,一直在塔前搜寻的人是县文化局局长王思勤和县文管所所长刘怀荣,后去的人叫杨春炳,是刚刚上任不久的常务副县长。

杨春炳:时任山东省汶上县常务副县长

佛塔维修工程开工以来,我和文化局长王思勤同志有个约定,那就是每天收工之后我们三个人在佛塔周围接头,雷打不动,风雨无阻。

王思勤:时任山东省汶上县文化局局长

晚上我们轮流值班,工地上的人都不知道我们正在执行一项十分神秘任务,如果发现问题直接向县长汇报。

王思勤他们执行的是一项什么神秘任务呢?

担任施工总指挥的杨春炳在佛塔开工之前查阅了大量资料,他发现,这座被山东省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佛塔只有明、清两次修缮的记载,但却查不到建造时间,也没有塔名的出处。

这座没有准确名字的佛塔因塔顶是金黄色的琉璃瓦覆盖,在旭日东升或夕阳西下,特别是在强烈的阳光照射下,金光闪闪,所以当地的群众都叫黄金塔。另外,这座佛塔坐落在宝相寺的后院内,也有人叫宝相寺塔。

宝相寺塔位于山东省汶上县城西北,是宝相寺的唯一遗存,也是汶上建城千百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地面建筑。

被誉为古中都的汶上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东邻圣城曲阜,西靠水泊梁山,北依巍巍泰山,南临浩淼的微山湖,地理位置优越,人文景观众多。早在7300年前,县城东贾柏一带就有先民部落居住,并已开始使用石器。华夏民族的先祖萤尤曾在这一带活动,死后葬于汶上城南。

汶上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创始人孔子曾于公元前501年任中都宰,是汶上县的第一任县官。孔子制礼仪、行教化、兴水利、劝农耕,政绩卓着,并且,在这里大力推行儒家思想,影响深远。

汶上县是儒释道三教融汇之地,尤其是佛教,经北魏至宋朝,发展到极盛,持续繁荣六百年之久。从佛教文化遗存与辐射影响来看,宝相寺也是北传佛教最重要的集聚地之一。

这幅保存在中都博物馆的清代名画,叫《宝塔晚照》,画中的寺院就是现在的宝相寺,矗立在寺院中的佛塔就是今天的宝相寺塔。

“佛塔”,梵语Stupa ,音译为“塔婆”、“佛图”、“浮图”等。相传佛祖释迦牟尼去世前,弟子曾经请教将来应该如何供养他的舍利?释迦牟尼当即将衣袍铺地、把托钵倒置于衣袍之上,再将锡杖立于钵上。于是圆形的塔身和朝上的塔尖即成为佛塔的基本形状。

释迦牟尼去世后,被火化的遗体成为佛舍利,弟子们就修建佛塔,并将佛舍利供养在佛塔之中。

据史料记载,佛塔在东汉时期随佛教传入中国。

佛塔按建筑材料可分为木塔、砖石塔、金属塔、琉璃塔等,魏晋南北朝时以木塔为主,唐宋时期砖石塔得到了发展。按类型分为楼阁式塔、密檐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和墓塔等。塔的层数一般为单数,最高十三层。目前,分布在中国各地的佛塔约有2万座。

佛教界将埋葬在佛塔内的佛舍利和奇珍异宝称之为瘗藏圣物。

那么,宝相寺塔有地宫吗?地宫里也有佛教圣物和奇珍异宝吗?

片花1

李继平:时任山东省汶上县博物馆馆长

一般地讲,这个佛塔是由这样四部分组成,就是塔宫、塔基、塔身、塔刹这样四部分。说不定宝相寺塔也有塔宫,但是这也只能是猜测而已。

据有关资料记载,近几十年来,在中国,从佛塔中发掘出佛教奇珍异宝的事屡屡出现。

1965年3月,广州市华林寺白塔塔基中心一米深处发掘出一个石函,内有释迦牟尼真身舍利二十二颗,这二十二粒舍利曾经被送到北京,时任中国佛教协会会长的赵朴初看后,断定确系释迦牟尼的肉身舍利。

1981年11月27日,北京云居寺保管所的工作人员在清理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从地面拜石下发掘出一方石函,内有银函、玉函,函函相套,严密封存。在白玉函内,有两粒小米粒般大小的佛舍利,旁边还伴着两颗珍珠。

1987年,在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内,从倾倒的佛塔底下发现塔基地宫,找到四枚佛指骨舍利,其中一枚是佛指真身舍利,这枚释迦牟尼佛中指骨舍利是目前唯一发现的佛指舍利。

这么多的发现在常务副县长杨春炳看来是一次次的信号!同时,这也让他感觉到保护文物安全的责任更加重大。

马玉申:山东省汶上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文化局局长

在我们汶上县乃至整个大汶河流域,民间世代传颂着一个神秘的故事,说是黄金塔地宫里藏了五处珍宝。塔的旁边有一个白奶奶庙,白奶奶庙里有一个白蛇专门护着塔宫里的宝贝。但这都是些传说,从来也没有人见到过,我们这座千年的黄金塔一直被一层神秘的色彩笼罩着。

一九九四年初春的那段时间,杨春炳办公室的灯光几乎是夜夜通明。这天夜里,他们又聚集在一起讨论:宝相寺塔十三级,是佛塔层级最高的建筑形式,应当是为瘗藏释迦牟尼遗骨、舍利、佛像、佛经以及奇珍异宝而建造。

他们的共同愿望是,维修好佛塔,保护好佛塔。但是,如果一旦在维修过程中发现佛教文物,一定做好抢救性发掘的准备。

按照国家文物局的有关规定,文物修复的原则是:修旧如旧,保持文物的原样。当时,修缮佛塔是从上往下修,脚手架直接搭到顶层,然后修一层拆掉一层。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四日,工程进行到最底层。这一层的墙皮是1970年左右文革期间用水泥抹上的,如今要全部铲掉,再用仿宋的青砖填补。

上午8点钟,正当施工人员清理时,他们突然发现据地面半米左右,有一道齐缝的砖与正常砌垒的砖缝不一致,就像一个堵塞的洞口。

刘怀荣:时任山东省汶上县文管所所长

我们当时判断,这是一个通向塔宫的隐门,我叫来了施工队长对他说,这肯定是一个通向塔里的隐门,往里要有圈门和甬道。

杨春炳和文化局长王思勤很快赶到现场,经过仔细观察后,认定这有可能就是塔宫的隐门。杨春炳告诉王思勤说:“不要暴露现场,不要动,这是省级重点文物,马上向市文物局汇报。”

此时的杨春炳已经隐约地感到一个重大的发现即将来临。

当天,济宁市文物局接到汶上县发现塔基隐门的急电,并请求对塔宫进行抢救性发掘。

第二天,济宁市文物局宫衍星局长带领专家赶到汶上县。

宫衍星:时任山东省济宁市文物局局长

根据国家的考古发掘有关规定,在建设中碰见文物或可能存在文物,这个呢,要立即组织抢救,叫抢救性发掘。如果是科学发掘,必须报告,国家批准以后才能动工,这个建设中碰见的,为了保护安全不受损失,也可以边进行抢救边发掘边给国家报告。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五日。

汶上县县公安局八名民警现场保卫,县文化局、文物管理处全体专业人员参加,济宁市文物局四位文物专家现场指导,对宝相寺塔发现的地宫进行抢救性发掘。

佛塔发现地宫的消息很快传开,尽管有公安干警执行警戒,但前来围观的群众还是络绎不绝,将发掘现场围得水泄不通。

考古人员仔细地将塔宫隐门的外层砖一块一块地取下来,并有秩序地放好。他们知道,如果稍有疏忽就会对佛塔造成破坏。当拆掉了外层砖以后,一个圆形的圈门出现在眼前,这个圈门就是塔宫的宫门,宫门往里是甬道。

考古人员发现,整个甬道是用大城砖和白灰浇筑而成,非常结实。

发掘继续进行,整个甬道清出来了,甬道南北长3.93米,宽0.97米,高1.65米。

杨春炳:

这时我们看到甬道尽头宫门已完全显露出来。当施工人员刚刚把宫门打通一个洞时,一股馨香的清气扑面而来。我们急切地用强光手电筒向里面照,当灯光打过去以后,一白一黄两束亮光迎面刺来,让人惊喜中不寒而栗,面面相觑。

这是什么光?从哪里发出来的?

塔宫内部到底什么样?有没有淤泥或者井?有没有毒蛇或蝎子?是否缺氧?里面到底藏着什么秘密呢?面对种种疑团,考古人员作了认真地准备。

为了试探塔宫是否缺氧,考古人员在一根长竹竿上绑了两支蜡烛,小心地伸进塔宫。

他们很快发现火焰燃烧十分正常,地宫内并不缺氧。

片花2

董文华:原山东省汶上县博物馆馆长

当时,我携带发掘工具和手电筒第一个爬进去,进去以后有些紧张,里面是黑乎乎的,不知道有多大,又看不太清楚,里面是凉飕飕的。

董文华虽然学的是考古发掘专业,却从来没有进过佛塔地宫。当他爬进地宫时,一股清凉、馨香的气息扑面而来,董文华明白,这是来自遥远年代的气息。

这时,参加发掘的专家们半蹲半跪地守候在甬道口,静静地等待董文华的回音。

董文华:

当时我在塔宫里喊:塔宫里和秋天一样,很凉爽,香气扑鼻。这时,大家放心了,高兴了。接着,发掘总指挥杨春炳陆续和一些专家爬进了地宫。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五日这天,尘封已久的地宫迎来了第一批“不速之客”。他们一时难以相信,这,就是想象中的地宫吗?

借助手电光,他们很快发现:塔宫位于塔基的正中部,由甬道、宫室组成。经初步测量,宫室南北长1.47米,东西宽1.43米,高4.2米。

塔宫底部中心有一园井,井口盖一方石,方石正中有一园孔与井口相吻合,是13层佛塔的中心。井口周围装饰有莲花图案。

在塔宫正北面有一座佛龛,上面摆放着一件石匣。

杨春炳:

根据考古一般规则和要求,应该是由表及里,由近到远,由下到上,由外到内。因此,我们没有动石匣,而是先找它周围的暴露在外面的文物。

尽管石匣就摆在眼前,但他们还不能轻举妄动,考古人员又借助手电光在寻找暴露在外面的文物。

突然,在地宫南壁发现手书墨迹,上面清晰地写着:

任城左荣义、荣世,中都束德孺同迎佛牙归葬。时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

在地宫西壁也发现有墨书:

任城左荣义、荣世,中都束德孺同送葬佛牙舍利。时政和二年三月十五日。

政和二年就是公元1112年,距1994年已有882年。

此时,考古人员非常激动,虽然他们还不知道荣义、荣世、束德孺这三个人是谁,但是他们已经隐约感觉到在这座地宫里埋藏着佛牙舍利!

大家屏着呼吸,神经高度紧张。就在这时,董文华发出一声喊叫:这里有一尊菩萨

菩萨摆放在石匣的左侧,初步判断是泥塑的,面部已剥落不清。

菩萨发髻高束,身躯微躬,双手于胸前呈恭捧姿,双膝跪于莲台上。因年长日久,加之地宫潮湿,泥塑大部分脱落,露出里面的铁胎。

这尊菩萨身高五十厘米,底座直径二十厘米。

李成伟:山东省汶上县宗教局局长

我们常见的佛菩萨造像一般是站立式、坐式或者卧式,而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地宫发现的这尊菩萨造像呈双膝下跪姿势,这在文献资料中是从未有过的。这是一尊举世无双的菩萨造像,这尊菩萨应是唐宋皇室专门为供养真身佛牙舍利而特别制作的。

1987年,陕西省扶风县法门寺地宫里也出土过相似的“捧真身菩萨”,不过,法门寺的“捧真身菩萨”双腿呈“左屈右跪”姿,与宝相寺出土的双膝跪姿菩萨在规格上有明显的不同。

接着,一块断裂的造像石出现在眼前,它平放在石匣的右后侧。

这块造像石高二十八厘米,宽二十厘米,为石灰石质。

正面是浮雕弥勒佛造像,神情安祥。背面的铭文记载了供养者的姓氏名号及供养因缘,铭文镌刻为大魏武定六年,是一块北魏时期的佛造像石,距今已经有一千五百余年的历史,在入葬时也有近六百年。它不仅为宝相寺初建年代提供了实物佐证,而且它的断裂和残坏也是历史上灭佛的见证。

片花3

据史料记载,中国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灭佛运动,其中规模较大的就有四次,从毁坏佛像、拆除寺庙、焚毁经书、限令还俗、没收寺产,乃至对僧人处以极刑等等。

公元1112年,正是宋徽宗崇道灭佛的政和二年,汶上县宝相寺塔地宫内的佛教圣物应该是在这样的特殊时期秘密埋藏的。

根据考古人员的判断,这块造像石应该出自山东青州。

山东青州是南朝和北朝之间联系的纽带,而作为政治和文化的中心地带,青州也成为佛教石窟、佛教造像集中的地区。

青州的佛教造像,绝大多数都是用石灰石雕刻而成,这种石灰石是青州盛产的一种石材,当地人称它为青石。青石质地细腻、硬度适中,特别适合制作精美的雕像。利用青石进行雕刻的传统,至今仍在当地延续,不少工匠是绵延几代的石刻世家。

今天在青州市附近,还保留着几处公元6世纪到7世纪建造的佛教石窟。

宝相寺塔地宫发现的青石造像石就是那一时期青州石窟的产物。

地宫内能看得见得的文物已被大家清理了一遍,现在只剩下这座石匣了。

几柱手电筒的光照在石匣顶盖的缝隙上,突然,几束亮光在缝隙里闪烁。

杨春炳:

我下意识地往后一退,这个心呀一下就紧张起来,我立刻想到这两束亮光如同进地宫前见到的那两束光一样。

杨春炳他们再次围向石匣,仔细观察时才发现,石匣的顶盖和匣体密闭不严,用手电再次往里照时,缝隙里又有亮光闪烁。地宫里一片寂静。

作为这次地宫发掘总指挥的杨春炳,在函授学习期间,曾在老师的指导下开挖过探方,清理过建筑遗址和墓穴,但他并不是专业考古人员。并且,参加这次发掘的所有专家和工作人员也都没有参加过塔宫的清理和佛教文物的发掘工作。

杨春炳有些紧张了,但他很快镇定下来,异常冷静地说:先不要开顶盖,检查石匣上有没有文字记录。

考古人员又挤在一起,开始细细查看这件神秘的石匣。

这座石匣高45.5厘米,厚61.5厘米,宽47.7厘米,由匣体和顶盖组成。靠着手电筒的光线隐约可见石匣头部刻有铭文,铭文写道:

郓州中都县郭内赵世昌,先于熙宁六年二月二十三日躬诣京师,于嘉王宫亲事官孙政处求得佛牙一肢、舍利数百颗。今以自备及有施主将到者,以金为棺,以银为椁,以石为匣,非不勤意也,是以葬于当县宝相寺太子灵踪之塔。时大宋元丰四年二月二十八日刻记于此……

杨春炳:

有了这段铭文,应该说我们就比较清楚了。第一,这座塔的始名搞清楚了,叫太子灵踪塔,顾名思义,令人有所思有所解。第二,这座塔的建造年代比较清楚了,就是大宋元丰四年,也就是公元1081年。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石匣内瘗藏的佛牙舍利的实物,但是我们应该非常清楚了这座太子灵踪塔应该是专门为瘗葬佛牙舍利而建造的。

文字,在考古学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是极其难得的依据。

这段铭文给考古人员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信息,它记载了赵世昌这位古人从京师请来的佛牙、舍利,葬在此地,还包括参加葬礼的僧人及俗家弟子的情况。

详尽的记载,足以说明所葬之物的真实和宝贵。

在场的所有人都隐约意识到,一个重大的发现已经是触手可及了。

或许,与古人的对话即将开始。

一九九四年三月十五日,山东省汶上县文物管理部门在对本县宝相寺内的佛塔进行修缮时,一道不起眼的砖缝引起了工作人员的注意,当他们拆除塔砖,清理甬道后,一座瘗葬佛教圣物的地宫展现在眼前。

很快,考古人员在地宫南壁和西壁发现了手书墨迹,上面清晰地写着迎送葬佛牙舍利的人名和时间。接着他们又在地宫佛龛上的石匣旁边发现了一尊菩萨,这尊铁胎泥塑、双膝下跪的菩萨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发现。

[探索发现]揭秘汶上圣物(二)——聚焦石匣(解说摘选)

释迦牟尼的舍利不仅在今日至尊至重,在他去世的时候就极为宝贵。当时各国为了争夺舍利,曾陈兵城下,严阵以待,不惜生命,誓取佛牙。

在释迦牟尼死后二百五十多年,古印度一位伟大的国王阿育王统一了部族纷争的印度。这位晚年皈依佛门的国王为了传播佛教,将佛祖留下的舍利收集起来,分成若干份送往世界各地,建塔供奉。

在以后的历史长河中,佛舍利因各种因缘,逐渐流散到世界各地。其中,一部分舍利传到了中国,中国各地便有了佛教舍利塔,宝相寺太子灵踪塔就是其中一个。

关于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到底有多少,自古以来一直为佛学界和史学家所特别关注。中国的佛牙,史籍典藏记载很多,有关佛牙输入的记载也不止一种说法,佛牙也不只一颗。

汪林:山东省济宁市作协副主席

如“法献佛牙”,系南齐僧法献西游时自新疆的于阗获得的,“道宣佛牙”是唐朝僧人道宣律师感得“神授佛牙”,“吐蕃佛牙”是传说中的“龙宫佛牙”,唐时流入长安城。这三颗佛牙也是有名的传世佛牙,另外,还有北魏“辟支佛牙”、南梁“盘盘佛牙”、后晋“室哩佛牙”和北宋“法渊佛牙”等等,

 

·                                 然而,我们在《宋高僧传》和《大正藏》中的《悟空入竺记》里看到了一颗记载清晰的佛牙:唐天宝十年即公元751年,唐玄宗派内侍省宦官张韬光出使西域。天宝十二年到达犍陀罗王城,犍陀罗位于今天克什米尔地区。张韬光的部将车奉朝因病滞留在迦湿弥罗,车奉朝病愈后,投在国师舍利越摩门下出家,削发为僧,取法名法界。车奉朝在古印度游历40余载,60多岁时携带经书、佛牙舍利等佛教无上至宝,历尽千辛万苦,于贞元六年即公元790年回到朝思暮想的故乡。

回到长安的车奉朝把他带回的经书翻译成汉语,连同佛牙、舍利一起进奉给当朝皇帝唐德宗。唐德宗对车奉朝出国四十余载,不忘故国、不忘君亲、求来佛教至宝的行动大为赞赏,亲自赐法名悟空,并授予壮武将军兼试太常卿的爵位以示荣耀,让他住持长安城的章敬寺。

悟空是继玄奘西天取经之后影响最大的唐朝高僧,是滞留天竺时间最久的求法人,也是有记载的唐朝最后一个取经人。正像明朝吴承恩借重玄奘的名气塑造了唐僧形象一样,《西游记》的作者同样借用了这位唐朝高僧悟空的盛名,演绎出一个神通广大的“孙悟空”的艺术形象。

后人将他带回来的佛牙叫“悟空佛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