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心理与性-邓明昱博士 //www.sinovision.net/?83465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Medical Psychology and Human Sexuality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JCR(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消费者行为研究》2019年8月论文摘要 ...

已有 1155 次阅读2019-9-23 17:43 |个人分类:心理学、心理健康、心理咨询|系统分类:时尚天地分享到微信

JCR(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消费者行为研究》2019年8月论文摘要

1.共享主导逻辑?量化消费者智能与社交访问模式选择之间的关联


随着共享经济和基于访问的消费,消费者越来越多地通过共有、租赁或借贷等非私人拥有的社会接入方式获取商品。以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消费者的态度动机和消费文化使用经验,这些都与基于社会交换的访问模式有关。在这种情况下,先前的研究忽略了消费者最基本的,甚至是生物形态的认知特征对他们选择访问模式的影响。为了填补这一研究空白,本研究分析了芬兰超过30000名男性消费者的新车注册数据集,包括芬兰国防军的认知测试数据和其他政府来源的协变量。数据表明,消费者的智力得分和他们选择共同拥有和租赁汽车是正相关的。计量经济学证据进一步表明,智力与基于社会交换的获取模式的选择之间的关联可以通过智能消费者对人和机构的更高社会信任以及两种间接机制来解释:他们的财务状况和寻求储蓄的倾向。一项额外的调查研究(n = 460)支持了实地数据的调查结果。讨论了市场和消费的演变以及人类智能和合作的意义。


参考文献: Jaakko Aspara, Kristina Wittkowski, Sharing-Dominant Logic? Quantifying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Consumer Intelligence and Choice of Social Access Mode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201-222,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74



2.非预期的框架效应:将产品利益作为非预期利益对产品需求的影响


产品测试是任何产品发布之前的常见功能。在产品测试期间,营销人员可能会发现该产品可为用户带来额外的非预期利益。营销人员应该将这些非预期的利益作为非预期的利益还是预期利益传达给潜在客户?在包括现场实验在内的六个实验中,本研究表明,当消费者有更高的寻求奖励的动机时,将产品利益定义为非预期收获会增加产品的需求。然而,将不被期望的产品特征(例如,副作用)定义为非预期出现的情况,可能会对高度具有避免损失动机的消费者的产品需求产生负面影响。最后,本研究强调了另一个管理上重要的边界条件,研究结果表明,当非预期的利益与产品类别不一致时,非预期的框架效应会减弱。本文讨论了非预期框架的理论和管理含义。


参考文献:Monica Wadhwa, Jeehye Christine Kim, Amitava Chattopadhyay, Wenbo Wang, Unexpected-Framing Effect: Impact of Framing a Product Benefit as Unexpected on Product Desire,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223–245, https://doi.org/10.1093/jcr/ucz008



3. 反讽消费


反讽消费是指使用一种产品(品牌、风格、行为等),其目的是传达一种意义(身份、信息、信仰等),这种意义与产品的传统意义相反。五项研究表明,当产品与消费者已知的身份或信仰不一致时,人们更可能认为消费者在使用的产品具有讽刺意味。讽刺消费者对观察者的印象取决于观察者与消费品的关系。当消费者使用与观察者的组内相关联的产品(例如,在素食主义者面前穿着“由Kale[甘蓝]提供”的衬衫)时,如果观察者认为消费者在讽刺性地使用该产品,那么他们就不太会产生好的印象。相反,当消费者使用的产品与观察者的小组成员无关时(例如,在肉食者面前穿着“由Kale[甘蓝]提供”衬衫),如果观察者认为消费者使用的产品具有讽刺意味,他们会产生更好的印象。总的来说,本研究表明,消费者可以讽刺地使用产品来选择性地向群内成员(可能检测到讽刺意味)发出一种意义信号,而选择另一种产品向群外人(不太可能检测到讽刺)发出信号。


参考文献: Caleb Warren, Gina S Mohr, Ironic Consumption,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246–266,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65



4. 拉斯维加斯的住宿在TripAdvisor上发生了什么?理解消费者评论中的叙事性的理论与技巧


许多消费者根据在线消费者评论做购买决定。这些评论的一个被忽视的特征是它们的叙述性:它们讲述故事的程度。作者们构建了一种新的叙事性理论,将消费者评论的叙述内容和话语与消费者行为联系起来。他们还从头开发了一种计算机化技术,可以可靠地确定190,461个字叙述的程度,在线消费者评论,并通过两个受控实验验证自动文本分析。更容易传达(即引人入胜)和有说服力的评论会具有更好的角色和事件以及更多情绪变化的流派和戏剧性的事件顺序。这种跨学科,多方法的研究应该有助于未来的研究人员(1)预测叙述性如何影响消费者的叙事传达和说服力,(2)测量文本数据的大型数字语料库的叙述性,以及(3)了解这种重要的语言特征是如何沿着连续体变化的。


参考文献:Tom van Laer, Jennifer Edson Escalas, Stephan Ludwig, Ellis A van den Hende, What Happens in Vegas Stays on TripAdvisor? A Theory and Technique to Understand Narrativity in Consumer Review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267–285,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67



5. 当比较是社会性的时,享乐对比效应更大


当比较刺激与其替代品使其更好或更糟时,就会产生享乐对比效应。作者们发现,当反事实比较也是社会比较时,会产生更大的享乐对比效应。比起没有人接受其反事实的替代方案,当另一个人接受其反事实的替代方案时,享乐对比效应对食物或工资产生影响。社会关注,即倾向于关注他人的经历,是社会比较产生的更大享乐对比效应的基础。当人们也是社会比较标准时,人们更多地关注反事实的替代方案,并且这种注意力分配的差异会调节社会反事实比较所引起的更大的享乐对比效应。随着认知负荷或时间压力的减少,注意力资源的减少会降低社会反事实比较的影响,而引起对非社会反事实比较的注意则会增加其影响。社会关注使比较在社交时变得更强。


参考文献:Carey K Morewedge, Meng Zhu, Eva C Buechel, Hedonic Contrast Effects Are Larger When Comparisons Are Social,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286–306,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70



6. 无意识的推动:鼓励持续的目标追求


一个人可以使用各种策略来维持对有意识目标的追求(例如,审议目标,监控目标进度,增加目标承诺)。然而,关于如何维持对无意识目标的追求知之甚少,这一现实反映在无意识目标追求通常仅在一个选择情节中持续存在。此研究调查了两个有助于维持无意识目标的因素:在追求目标之前提高目标激活水平,以及在目标一致行为之后限制目标失活的程度。当存在这两个因素中的一个时,无意识的目标追求是持续的,这可以通过一系列较长的目标一致性选择来证明。五项研究比较和对比了维持有意识和无意识目标追求的策略,以维持有意识和无意识的目标追求,并提供了对目标系统如何管理无意识目标追求的洞察。此外,研究结果还表明消费者何时或多或少可能在顺序选择中追求相反的目标(例如,在放纵之后保持道德)。


参考文献:Juliano Laran, Chris Janiszewski, Anthony Salerno, Nonconscious Nudges: Encouraging Sustained Goal Pursui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307–329,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71



7. 组合许可:理论化品牌寿命


这项研究描绘了品牌寿命的过程:社会显著性的成就和持续的消费者参与。本研究提出了一种多层次的方法来理解品牌寿命,通过运用组合视角来回答这个问题:在不断演变的社会文化背景下,系列品牌如何实现长寿?通过运用组合理论,作者们审视了一个系列媒体品牌在过去55年中的持久成功。为了解决这个问题,作者们收集和分析了大量与品牌相关的档案数据,包括:电影、书籍、营销材料、新闻评论和评论分析,以及与品牌组合所处的社会文化背景相关的更广泛的背景数据。此研究结果从经验上支持了品牌寿命本身的研究,并将品牌寿命概念化为从品牌以外看的,依靠品牌组合的渐进方法,以考虑品牌元素在当代背景下的潜力和确保连续性和变化。


参考文献:Chloe Preece, Finola Kerrigan, Daragh O’reilly, License to Assemble: Theorizing Brand Longevity,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330–350,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76



8. 竞争的终结:当社会比较不总是激励目标实现的时候


如今,消费者可以通过智能设备和移动应用轻松地与追求类似目标的其他人建立联系。这种技术还使他们能够在不同的环境下,从在线游戏到减肥到忠诚计划,与其他人相比,他们的表现有多好。这项研究调查了消费者在与已经达到目标的优秀消费者进行比较时实现目标的动机。在有关社会比较,特别是竞争的文献的基础上,作者们发现,当领先的其他人已经达到目标时,消费者的动力较小,而领先的其他人就在前方时,消费者会保持相对距离。即使在消费者仍然可以达到与其他人相同的目标的情况下,这种对动机的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作者们证明了这种效应的发生是因为他人的目标完成限制了消费者的竞争并超越其他人的前景。六项实验表明了证据支持在假设的忠诚度计划和行为任务完成中的这种效应。这些发现提供了对社会比较的动机效应的更深入的理解,这对营销经理和公共决策者都有影响。


参考文献:Elaine Chan, Barbara Briers, It’s the End of the Competition: When Social Comparison Is Not Always Motivating for Goal Achievemen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351–370,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75



9.盲目的约束:自我控制决策中的注意力收缩和消费者对数量的反应


对数量的大量研究表明,产品感知往往受到呈现数字属性信息的规模的影响。然而,很少有研究表明,在可能违反个人目标的情况下成本信息(例如,价格,营养成分)的数量如何影响自我控制。本研究表明,在这种情况下,当消费者高度关注约束时,成本信息的数量对自我控制的影响更大。由于受约束的消费者通过预测违反目标的负面情绪来调节他们的行为,因此他们在自我控制决策过程中会经历注意力的收缩,这使得他们更多地依赖于数字作为判断的线索。八个实验的结果表明,与大数字的扩展规模相比,有高度约束倾向的消费者显示出较少的自我控制。当消费者不太关注约束时,数量对自我控制的影响较小,因为无拘无束的消费者没有经历类似的注意力收缩。


参考文献:Keith Wilcox, Sonja Prokopec, Restraint That Blinds: Attention Narrowing and Consumers’ Response to Numerosity in Self-Control Decisions,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371–387,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78



10.坏的可以是好的:当良性和恶性嫉妒激发目标追求时


良性和恶意嫉妒是与另一个人不利的向上比较的结果(即,消极的自我-其他差异)。善意(恶性)嫉妒发生在人们相信被嫉妒的人应该(不应该)得到他/她的好处时。先前的研究表明,良性嫉妒激励一个人通过自我改善来解决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异,而恶性嫉妒则不然。这项研究表明,不仅仅是良性的嫉妒,两种类型的嫉妒都可以激发自我改善,前提是这样做的机会发生在嫉妒领域之外。良性嫉妒增加了人们相信努力决定人们是否获得奖励的信念;因此,它激发了以过程为中心的目标追求以及强调依赖于努力的自我改进的产品的使用。恶性嫉妒增加这种努力并不能决定人们是否得到奖励的信念;因此,它激发了以结果为中心的目标追求以及强调独立于自我努力的产品的使用。本文讨论了嫉妒,自我意识情绪和目标领域的含义和潜在的延伸。


参考文献:Anthony Salerno, Juliano Laran, Chris Janiszewski, The Bad Can Be Good: When Benign and Malicious Envy Motivate Goal Pursuit, Journal of Consumer Research, Volume 46, Issue 2, August 2019, Pages 388–405, https://doi.org/10.1093/jcr/ucy077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