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顾绍骅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9924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艺术批评:中国画思想文化上的错位

热度 3已有 1854 次阅读2015-10-30 23:23 |个人分类:顾绍骅艺术观点与作品|系统分类:艺术| 中国画, 艺术 分享到微信

中国画思想文化上的错位 

2015-09-01百年艺术广州百年艺术广州百年艺术

【编者按】中国画【辞海释义】:简称“国画”。反映中国美术传统(文化)特色的画种。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审美情趣,在世界美术领域占有重要地位。------中国画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超越形似而重在传神,以钩皴点染、枯湿浓淡、疏密繁简、计白当黑等表现手法描绘图像景物,结构布局不拘于焦点透视,讲究色、墨、空与点、线、块的变化对比。与书法、篆刻乃至诗词艺术的紧密结合,也是中国画的一大特色。

唐司空图《诗品·雄浑》所说“返虚入浑(指诗作空灵,入于浑然之境。)”,意即返虚方能入浑。这个“浑(“全部、满是”之意也)”,而是更高级的无所不包极端复杂之浑。“实”就在眼前一览无余,最大也是有边际的,最满也是有限度的。只有返虚入浑,方能无边际,其大无外,其小无内。如李煜词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是一江春水向东流。”他不实答,却一下使你面对滔滔东流的大江。如果只是一实,还能有那样丰富的含义,那样阔大的境界吗?诗情画意是时空的融合,因此,“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令欣赏者没有统一“标准”,并且,在创作与欣赏中需要有一定的中国传统文化素养。虽然,少了西画那样的“清晰、一览无余”却存有东方审美特有的含蓄、朦胧,甚至有些模糊、迷离……;这也有了“神秘感”,增强了“想象空间”,犹如:“隔纱观美景、月下看美人——越看越喜欢”,在理解“诗情”后,更能了解“其中味”。这是西方绘画所望尘莫及的。

即:中国画着重在“形而上”。是中国传统文化、哲学观的表现之一,追求精神上的东西;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在观察、认识和表现中,也自觉地与人的社会意识和审美情趣相联系,体现了中国人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天人合一”的观念。如果缺乏这些文化底蕴,中国画就沦为技法的奴隶了;艺术家与工匠的区别就在于是否有思想、有文化底蕴。

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肖似,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


岂为形质桎梏禁,绍骅泼墨真性情。东坡长笑儿童邻,诗情画意至高境。

【解释】岂能被西方绘画的形质标准所禁锢,而“画地为牢”?顾绍骅秉承传统——继承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以“以借物抒怀、诗情画意为本源”来创作,为的就是弘扬我之国粹,反对受西画的条条框框所制约的;观当今画工写实、时髦、被西化的、“病梅”①似的中国画,我深感忧虑:中国画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粹,理应是“形而上”的,是博大精深的中国文化和中国精神的表现之一;但当今的中国画除了“被油画化”的技法外,几乎看不见一点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与西方绘画类似的写实、寓意肤浅,宛如数码图片;要知道任何西方绘画都不及数码图片的真实细腻,充其量不过是乳孩的“看图识字”或历史图片。

“绘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绘画如果以画得“形似”而判定好与坏,他的见识与儿童一样)”也正是苏轼对先贤们艺术实践的理论总结。它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且,具有旺盛的生命力,一直被文人们捧为绘画的至理,原因是离不开在中国哲学虚空的宇宙观(老子“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影响下艺术家对诗化的精神内质与诗意的形式外观的永恒追求。的确,中国绘画的这种观念也正是把握了中国艺术的精神实质,把握了中国艺术诗性的品质特点,才经受住了时间风雨的考验,并一直影响至今。宋代哲学家程伊川说过:“冲漠无朕(天地未判时的宇宙原始状态),而万象昭然已具。”昭然万象以冲漠无朕(天地未判时的宇宙原始状态)为基础,使实中有虚、虚中生实,空外余波,袅袅不绝,“无画处皆成妙境”(笪重光语),这便是中国画在对意境美的追求中最不可言传的精神所在,加之诗、书、画、印结合,可以把几种艺术融为一体,相互辉映,既能丰富画面内容,又能扩大画面境界,给人以更多的审美享受;因此,诗情画意是中国画的至高境界。【郎世宁的绘画是典型的中西结合,他的作品康熙看后,把宫廷画院院长邹一桂找来,让他品评。邹一桂看后说:“工则工矣,不入品评。”意思是说,画得很像、很细,但是不值得去品评,也可理解为不能品评(郎世宁的作品虽然画工精致,但是缺失中国传统文化,而不能评为好的中国画)】

注解:①〔清〕龚自珍在《病梅馆记》中写道:因为“梅以曲为美,直则无姿;以欹为美,正则无景;梅以疏为美,密则无态。”故而将梅“斫其正,养其旁条,删其密,夭其稚枝,锄其直,遏其生气,以求重价,而江、浙之梅皆病。”

【翻译】有人说:“梅的枝干以弯曲为美,直的就没有姿态;以横斜为美,正的就没有景观;以稀疏为美,密的就没有风致。”卖梅人所以就把健康生长的梅树砍掉端正的树干,养育它旁斜的枝条,剪削密枝,使它的嫩枝早死,锄去它的直枝,压抑它的生机,用以求得高价,因而江苏、浙江的梅树都成病残。




  传统笔墨和写意精神的流失,使中国画创作陷入了一种虚妄和怪异。


  上个世纪20年代,我们提出了“中西结合”的口号,而表现在中国画创作上到底谁结合谁、怎样结合的问题却始终没得到解决。特别是“八五”新潮之后,在西方文化强势的猛烈冲击下,实际上传统的中华文化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撞击,甚至是强暴。传统笔墨被消解得无影无踪,写意精神被剥蚀得遍体鳞伤,中国画创作进入了一种虚妄和怪异。首先,是中国的美术教育出现了大问题。当年徐悲鸿引进西方美学教育,无疑给沉寂多年的中国画坛带来了一股清风,特别是提出艺术家深入生 活,贴近大自然去写生,对中国画创作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是不可否认,其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也是不可低估的。许多人把我们民族的笔墨线条和写意精神彻底抛弃,而将西方一些绘画技法奉为神明,一味地追求写真、写实,使中国文人画成为板滞、机械的摄影术。悲鸿先生也发现了这些问题,他把白石老人请到中央美院的讲台去做示范,其良苦用心,世人皆知。



  悲鸿先生的初衷是把西方的造型、透视与中国的笔墨写意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改良中国画的目的。其实,这只是一厢情愿,就连他自己也没有完全结合好。他书法本来不错,完全可以“以书入画”,然而,他画奔马,只是色块堆砌,缺少书法线条的力度和笔墨筋骨,马便有形无意,精神尽失。


  这种影响一直延伸到今天。各大美术院校只注重技法学习,而忽视人文教育。可笑的是我们各大美术院校招研究生,不考古汉语,却是英语一票否决。孰不知,中国画不是构建在英语之上,而是必须以国学积淀为支撑的。在这种教育体制下,人文精神的集体失语是不足为怪的。



  从全国大大小小的美展来看,许多画家的创作,尺幅越来越大,制作越来越精细,而内容越来越空,情感诉求、精神含量越来越萎缩。


  吸收人类文明成果,借鉴西方绘画技法,本来并无可厚非,但谁为主体至关重要。丢掉本民族的文化主体,去“全盘西化”,无异于舍本求末。传统笔墨是中国画的基础,没有扎实的传统笔墨功力,根本画不成中国画,写意精神是中国画的灵魂,没有灵魂的躯壳,便是一具僵尸。中国画如果丢掉了笔墨和写意,便失去了它赖以存在的基础和精神内涵。因此说笔墨和写意的流失,不仅是技术方法上的流失,更是思想文化上的错位。


原贴地址:http://www.gushaohua.com/thread-52560-1-1.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5-11-3 11:05
顾绍骅: 谢谢您的支持!
我是顾绍骅,搞中国书画的。手机(微信号)13308635298  QQ:1072494751  有空时,欢迎交流。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网站:http://www.gushaohua.com/ ...
不谢,同喜同好了而已。我只是个初步者。
不好意思,我不玩QQ,微信几乎也不碰。还是要谢谢。这里交流吧。问好!
回复 顾绍骅 2015-11-3 06:02
今又是: 非常有营养和教养的文章。是种座标似的提示,用作思辨和进步。赞!
中国画也是好多走入僵局的,清代以来,以色破格的大有人在,但是线条透视上还是老旧的 ...
谢谢您的支持!
我是顾绍骅,搞中国书画的。手机(微信号)13308635298  QQ:1072494751  有空时,欢迎交流。
顾绍骅的诗情画意网站:http://www.gushaohua.com/
回复 今又是 2015-10-31 10:23
非常有营养和教养的文章。是种座标似的提示,用作思辨和进步。赞!
中国画也是好多走入僵局的,清代以来,以色破格的大有人在,但是线条透视上还是老旧的。要突破是很难的。不过,只有颠翻了去突破,才能做到生机盎然!问好!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