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田一枫的博客 //www.sinovision.net/?152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东方欲晓 莫道君行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中美关系绕不开的一个重要问题

热度 2已有 9479 次阅读2014-12-18 04:42 |个人分类:文苑随笔|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据说,现在中国的年轻人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做中国的“儿子”,当美国的“爹”。

这句话的意思大家一看就明白:在中国做儿子,可以“啃老”;在美国当爹,则不需要承担孩子成年之后的更多责任。

听到这样的话,笔者开始是一笑,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的确很现实;随后又引发了一些联想,似乎这里面还包含着更深刻的道理,对时下的中美关系也不无启迪。

上述情形,实际上反映出东西方文化的不同,但究竟是哪一种文化更好,不同的人和不同的需要,难免会作出不同的选择。

我过去在美国访问时,曾经到一户中产阶级家庭做客。聊天时,得知他们的一儿一女,年满十六岁后就离开家里,在外面独立生活了。这样的情况,在中国显然不多见,父母和子女都难以接受,但美国人却觉得很正常。

中国的传统文化,讲究儿女绕膝,子孙满堂,一家人亲亲热热,其乐融融,这无疑营造出浓厚的家庭氛围,但对子女的独立生活能力,却又带来负面影响。

美国人的观念不同。孩子大了,父母就希望他们离开家,做子女的也认为自己应该出去闯荡,这虽然会造成家庭观念的淡薄,但孩子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却因此得到加强。

由此可见,由于历史和环境的不同,东西方文化客观上存在很大差异,相互的沟通和融合,的确不那么容易。这只能在加深了解的基础上,求同存异,取长补短。

如果从文化层面进而扩展到文明层面,东西方文明自然也是各有特点,其差异性也是显而易见的。

中华文明作为东方文明的重要一支,体现了强烈的农耕文化特点,注重自给自足和生活稳定,缺少冒险性和鲜有对外征服性,是这种文明的鲜明特征。

《春秋》这样写到:“中国者,聪明睿知之所居也,万物财用之所聚也,贤圣之所教也,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所以,中国历来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

相比较来说,作为现代西方文明的代表,美国虽然立国时间很短,但不仅充分利用了英国工业革命的成果,而且继承了西方文化传统,受海洋文化影响甚大。

美国尽管不像英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些老牌海上强国那样,具有强烈的海外扩张和殖民意识,但海洋文化中的富有冒险性、扩张性和对外征服性的意识,依然对美国造成很深的影响,因而谋求霸权的观念也根深蒂固。

作为东西方文明而言,它们都以不同的方式改变着世界,但哪一种文明显得更好,更有利于世界的发展?对于这个问题,人们自然会产生不同的看法。

英国历史学家阿诺德·汤因比把世界历史划分为26种文明。面对一个有趣的设问:“如果再生为人,你愿意生在哪一个国家?”汤因比明确回答:“我愿意生在中国。”在汤因比看来,“中国对于全人类的未来将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他认为,这是他对世界不同文明体系做了详尽的比较和研究后,所获得的审慎结论。

无独有偶,另一位西方大学者,提出“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进化理论的达尔文,也曾经讲过:“相对于其他文明,中华文明更具有典范意义。”新加坡前总理李光耀也谈到:“中国是按照自己的方式被世界接受的,而非作为西方社会的荣誉成员。”

看到这些话,作为一个中国人,笔者当然感到很自豪。但同时也认为,在这个世界的不同文明中,相互碰撞甚至冲突也许是难免的,然而相互理解并争取和谐共处,却又显得更加重要,并且是世界的希望所在。

就拿中美关系来说,中国始终强调自己没有“对外扩张基因”,中国不赞成“丛林法则”,中国不寻求挑战美国,中国希望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进而构建一个和谐世界。这些宣示和主张,是中华文明在对外政策上的体现,也是这种文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延续和发展。

令人遗憾的是,美国对此始终抱有怀疑态度,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来自于文明的差异性。美国相信强权的作用,相信“国强必霸”的历史规律,相信凡大国发展到一定程度,都会搞扩张,都会挑战原有守成大国的地位,这是西方文明长期教会他们的东西,美国也很难从这种束缚中摆脱出来。

这就是今天的中美关系所面对的一个重要现实:中华文明与美国的西方文明,在寻求相互理解与和谐相处的过程中,呈现出很难避免的烦恼与困惑。

在中美交恶和对抗的年代,双方不需要也不愿意去探寻不同文明的差异性带来的问题,意识形态和国家利益是摆在首位的东西,双方大不了就是搞“冷战”和“热战”,把问题放在遏制与反遏制甚至战场上来解决。

现在,中美相互都有发展关系的需要,彼此合作的愿望都很真诚。但一旦走得近了,类似文明差异性这样深层次的因素,就开始在相互关系中发生作用,无论现在是否认识到或认识到什么程度,中美都已经绕不开这个问题。

解决这种分歧,关键还是要相互尊重和加深理解。文化乃至文明这些因素,看起来是很“虚”的东西,实际上却无处不在,对国家间关系也有着重要的但却又是潜移默化的影响。

中美既然都不想搞“文明冲突”,也愿意围绕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开展合作,那就应当彼此多一些尊重,多一些理解,而不是反其道而行之。在这方面,还是邓小平说得好:中国从来没有做过对不起美国的事情,而是美国对不起中国。这句话,今天仍然适用,也完全符合中美关系的现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中间偏左 2014-12-18 18:53
16岁离家?早了点儿。。。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