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预测2025、2030地方学社会实践

已有 347 次阅读2020-7-4 23:40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预测2025、2030地方学社会实践
                 包海山
      社会现实问题往往超越任何学科的界限,因此很多地方努力创建跨学科、融学科的地方学学科体系来系统性解决问题。可以说,地方学是综合性应用经济学、管理学、文化学、社会学、伦理学、人才学等多学科知识,系统性解决各个学科从不同的角度想要解决的问题,由此形成系统性解决问题的新的学科知识体系。
      地方学是应用多学科知识创建新的学科体系,因此地方学创立者和研究者要有多学科知识,要有整合多种资源的智慧和能力。北京联合大学北京学研究所创立于1998年,首任所长、首席专家是北京联合大学校长张妙弟;2019年北京学入选北京高校高精尖学科建设名单,北京学成立了高精尖学科建设专家指导委员会,中科院院士周成虎任主任。鄂尔多斯学及其研究会创立于2002年,第一任会长是在当地教育界和党政领导岗位工作多年的原伊克昭盟(2001年撤盟设市为鄂尔多斯市)副盟长奇朝鲁;第一任专家委员会主任是在鄂尔多斯工作过十年的宁夏大学校长陈育宁。
      在中国地方学研究领域,身份比较特殊的是李强。2002年,时任温州市委书记的李强推动温州学的创立,在《光明日报》发表了《关于创立温州学的思考》,认为温州学是研究温州文化与经济互动发展,揭示温州经济和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综合性地方学科,提出进一步增强温州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变“区域人”为“世界人”;后来李强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2017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任上海市委书记,而这些地方的地方学研究也需要进一步增强当地人的全球意识和世界眼光,变“区域人”为“世界人”,这是地方学研究的普遍规律
      地方学作为科学,所揭示的是不受地域局限、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因此全球地方学能够形成一个有机整体,而各地方学都是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穿越时空探索规律的地方学,能够汇集和融会所有探索规律的人类智慧。马克思理论成为人类智慧结晶,是因为它揭示了包括每个地方在内的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根据其基本原理,在两个层面简要探讨地方学构建与应用的主要内容。
     1.底线思维、起码要求,是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把人类劳动力从商品地位解放出来,体现人的主体地位,发挥资本的工具作用;这“既不是一个地方的问题,也不是一个国家的问题,而是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的社会问题,它的解放有赖于最先进各国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全球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能够促进各国、各地在实践上和理论上的合作,在一个系统内共同有效解决涉及存在现代社会的一切国家、每个地方的全局性重大社会问题
     2.高层追求、理想状态,是通过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来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认识和把握自然规律,因为“自由就在于根据对自然界的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而真正的人的自由是那种同已被认识的自然规律和谐一致的生活”;二是构建人类利益和命运共同体,因为“只有在共同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在真正的共同体的条件下,各个人在自己的联合中并通过这种联合获得自己的自由”。
     总之,劳动者的联合、劳动力的解放、构建命运共同体、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这是人类全局性重大社会问题,全球地方学在融合发展中探索其规律、解决其问题,由此创造和体现学科知识体系的经济和社会价值。到2025年能够初步形成学科框架,就会出现应用地方学服务社会发展的新的职业;到2030年基本形成学科体系,就会出现把地方学学术研究、科普教学、社会实践各环节连接起来的新的市场主体,培育和吸纳众多具有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们就业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揭示和转化原本可共享的自然法则的巨大能量的科学文化,将会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跨学科、跨地域、跨行业融合发展的特点,以及互联网+地方学的同一个主题、同一个平台的优势,将使地方学的构建与应用在全球化资源整合的产业化发展中,创造更多人类可以同创共享的社会财富和社会资本。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