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天地赋能鄂尔多斯

热度 1已有 685 次阅读2020-11-23 22:29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天地赋能鄂尔多斯
           包海山
     “鄂尔多斯”是蒙古语,主要有三个含义:一是地理区域名称;二是在蒙古族历史中形成和发展的宫殿与部落;三是当代新兴城市。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鄂尔多斯文化,是地域文化、民族文化、城市文化的有机整体。        
       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是我们在其中生存、活动和发展的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由这两个部分共同形成广义文化。相对而言,地域文化可以侧重于研究自然生态环境,民族文化和城市文化可以侧重于研究人文历史发展。
       从地域来看,蒙古语“鄂尔多”是汉语“南”之意。古代戈壁沙漠以南为“漠南”,阴山山脉以南为“阴山南”,黄河以南为“河南”,久而久之,三南之地统称“鄂尔多斯”(南面)。古代汉文书籍中出现的“漠南”、“河南”、“南套”、“南匈奴”、“南蒙古”等记载,符合蒙古语“鄂尔多斯”称呼。学者认为:“在鄂尔多斯保存着很多匈奴蒙古祖语”;“鄂尔多斯这个名字是很早以前在匈奴时期出现的,是指地理位置的名称”。例如鄂尔多斯古陆、鄂尔多斯古海、鄂尔多斯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都是指鄂尔多斯这个自然地理区域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演变等。
       我们现在一般所说的鄂尔多斯地理位置,是指鄂尔多斯市的地理位置,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西南部,面积86752平方公里。鄂尔多斯市在中国版图上的位置非常独特。每天晚上央视新闻联播之后,从天气预报图中来看,鄂尔多斯是全国唯一明显而完整地画出区域的地级市地区:西、北、东三面黄河呈“几”字形环绕,南面以古长城为界与陕西相邻,即古长城与黄河环绕之中的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就是鄂尔多斯。
       文化有很多种类,是因为划分的视角和标准不同。在特定的自然环境中形成的地域文化、民族文化等等,都只是人为的一种划分,而自然生态和人文历史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性发展变化过程。草原文化、长江文化、黄河文化、海洋文化等是以自然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地域文化;汉族文化、蒙古族文化等是以不同民族来区分的民族文化;而狩猎文化、游牧文化、农耕文化、工商文化等是以生产生活方式为主要特征的行为文化或者说经营文化。相对来说,自然生态系统是长久的,各民族是交流融合的,而生产生活方式更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从广阔的自然生态系统来看,江河两岸有草原,草原怀中有江河,江河源头在草原,江河最终归大海。例如,长江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母亲河的源头在青藏高原腹地,是高寒草原系统;长江黄河最终汇入海洋,而全球海洋彼此相连。有容乃大。在地球自然村,海洋文化是最具宽广胸怀的文化:“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譬道之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鄂尔多斯现代自然环境的显著特征是三面环绕黄河的一片大草原,或者说一片大草原三面环绕黄河。在鄂尔多斯,草原文化与黄河文化的融合是自然天成的。然而,作为自然生态系统,除了地表植被的草原和地表径流的黄河之外,其实鄂尔多斯上空还有无限好风光,地下也蕴藏着煤炭、天然气等丰富宝藏。我们不仅要看到现在的草原、黄河以及风、阳光、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而且应该意识到天地赋能鄂尔多斯,探索自然资源和能量形成和演变的内在规律。鄂尔多斯物宝天华、人杰地灵,鄂尔多斯是有温度、有能量的地方。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不仅有彰显的人文历史文化,也有深沉的自然生态文化。
      在人化世界里,从自然生态文化的角度来看,鄂尔多斯有草原文化、黄河文化,而天然气、煤炭等能源文化,是天地赋能鄂尔多斯的能源文化。
      1.草原文化
      一般认为,草原是指由草本植物组成的自然生态系统。在草原一词中的“原”字,有高原、平原、原野以及辽阔之意,也有指草为“原生植被”之意。草原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自然资源。世界上所有植被中最广的就是草原。草原面积仅次于森林面积,约占世界陆地面积的24%。草原生态系统是由草原地区生物(植物、动物、微生物)和草原地区非生物环境构成的,具有进行物质循环与能量转换的基本功能。应该说,草原文化,是针对一种自然生态系统而言的文化,它与长江文化、黄河文化一样,是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地域文化。
      在中国,草原是“最大的自然生态系统”,因此,在以自然环境和生态系统为主要特征的文化中,草原文化是比长江文化、黄河文化地域分布更广阔、生态功能更全面的文化。姜戎在其艺术表现与历史知识融为一体的作品《狼图腾》中认为:“辽阔美丽的草原,不仅是华夏民族的祖地,也是全人类的祖地和摇篮。草原是人类直立起来‘走向’全球的出发地。草原大地是人类最古老的始祖母。”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草原文化就是人类文化之源。毕竟,最容易使人的自身自然与宇宙自然形成同构同序的共振感应、使人的灵气与自然灵性形成相互流动、和谐交融的地方,即天然形成人杰地灵的地方,就是辽阔无际的大草原。
      2.黄河文化
     黄河全长大约5464公里,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九个省区,流域面积75—79万多平方公里。在中国历史上,黄河沿河流域给人类文明带来很大的影响,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发祥地之一,所以中国人一般称其为“母亲河”。
     自古“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黄河发源于青海省巴颜喀拉山,由海拔4200米高原汹涌而下,湍急奔腾、骜傲不驯地冲过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大地,而遇到根基深、底层稳、形成年代久远的鄂尔多斯高原时,却像个温柔多情的草原女人,成“几”字形环绕着古老而神奇的鄂尔多斯,恋恋不舍地缓缓流过。于是这里的人们给她起了一个贴切的蒙古名字“哈屯高勒”,汉意为“夫人河”。游牧民族逐水草而居,黄河流域不只是有农耕文明,也有游牧文明;在鄂尔多斯有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交流,有黄河文化与草原文化融合。
     对于黄河的形成,鄂尔多斯学研究会荣誉会长陈育宁教授在《解读“大河套”》中认为,黄河发育发展的地质年代是二、三百万年前的第四纪。在第四纪前期的更新世时期,现河套区域周围都是湖泊。造山运动逐渐把这个区域抬起来,原来湖泊里的水流向周边,湖泊缩小后连在一起形成阶段性的河流,这是最早的一段黄河。一百万年前,由于河水的冲刷,把三门峡打开,河水向东而去,连接起下游的湖泊,通向海洋,这是黄河形成的第二段。到十几万年前,青藏高原隆起,青藏高原的湖泊开始集中起来向东方的低处流。到了8万年前,青藏高原下来的水和河套以下的黄河连接起来,最终形成了黄河。也就是说,黄河分三段形成,首先是形成了河套这段黄河,呈大“几”字形的环绕鄂尔多斯的大河套是孕育黄河的摇篮。
      3.能源文化
      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基本要素,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能源文化是以能量资源为切入点,研究探讨人与自然的物质变换中遵循规律、创造财富、享受生活并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综合性、系统性文化。
     对于能源有很多种解释,例如能源是“可从其获得热、光和动力之类能量的资源”、“自然界中能为人类提供某种形式能量的物质资源”、“产生机械能、热能、光能、电磁能、化学能等各种能量的自然资源”等。能源作为能量之源,主要体现的是能量的流动作用;能源作为能量资源,主要体现的是能量的物质变换作用。相应于不同形式的运动,能量分为机械能、分子内能、电能、化学能、原子能等。当物质的运动形式发生转换时,能量形式同时也发生转换。能量流动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生物与生物之间能量的传递和转化过程。所谓万物生长靠太阳。人类目前所认识到的最初能量来源于太阳。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费雷德里克·索迪认为,每天阳光普照大地的现实,意味着一种科学事实,即每平方米含有几万千卡的能量,一部分被生物体吸收进而被转换成生命的能源;另一部分最终以热量的形式辐射回太空。如果我们把能源看做是贯穿生物生存始终的能量,那么“能”定义为“有用能量流动的速度”,因而“能”就是所有生命都需要的能量及其维持的流动速度。
      鄂尔多斯资源富集,已探明矿藏50多种,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煤炭探明储量2102亿吨,约占全国的1/6、内蒙古的1/2。天然气探明储量4.9万亿立方米,约占全国的1/3。
      据国际石油网百科知识,我们可以大概了解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形成过程。千百万年来植物的枝叶和根茎,在地面上堆积而成的一层极厚的黑色的腐植质,由于地壳的变动不断地埋入地下,长期与空气隔绝,并在高温高压下,经过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化学变化等因素,形成的黑色可燃化石,这就是煤炭的形成过程。全世界海洋海平面以下100米厚的水层中的浮游生物,其遗体一年便可产生600亿吨的有机碳,这些有机碳就是生成海底石油和天然气的“原料”。海洋每年接受1604亿吨沉积物,特别是在河口区,每年带入海洋的泥沙比其他地区更多。这样,年复一年地把大量生物遗体一层一层掩埋起来。如果这个地区处在不断下沉之中,堆积的沉积物和掩埋的生物遗体便越来越厚。被埋藏的生物遗体与空气隔绝,处在缺氧的环境中,再加上厚厚岩层的压力、温度的升高和细菌的作用,便开始慢慢分解,经过漫长的地质时期,这些生物遗体就逐渐变成了分散的石油和天然气。
      鄂尔多斯作为地球一角,在漫长的45亿年的地质年代中,经历过多次重大而复杂的地质构造运动与海陆变迁。大量的地质资料表明,在地球刚诞生不久的太古代初期,即距今36亿年前,鄂尔多斯是地史上最原始的古陆之一即“鄂尔多斯古陆”。经元古代多次地壳运动,到古生代初期,即距今6亿年前,鄂尔多斯古陆下沉,海水漫浸,形成了著名的“鄂尔多斯古海”。到古生代末叶,在海西造山运动的影响下,海水退出了鄂尔多斯,古陆再次隆起。经过中生代近2亿年的稳定上升,特别是在燕山运动的作用下,逐步形成了鄂尔多斯盆地的雏形。到新生代渐新世晚期,随着喜马拉雅运动的巨大影响,鄂尔多斯不断崛起,直到距今1万年前,才形成了现代海拔1100米至1500米宏伟起伏的高原。
      古老而神奇的鄂尔多斯,是孕育生物生命的摇篮,蕴藏着生物的遗迹和生命的气息,是蕴藏能量资源的宝地。依据古生物化石的记录,鄂尔多斯已有6亿年之久的生命发展史。从古生代初期,距今6亿年前起,在鄂尔多斯古海中孕育并产生了最古老的生命——海生无脊椎动物;到古生代末期,出现了最初的陆生植物;中生代的鄂尔多斯是脊椎动物“爬行动物的时代”,新生代是“哺乳动物的时代”;植物界亦由“蕨类时代”、“裸子植物时代”发展到“被子植物的时代”。总之,鄂尔多斯的远古生命,经历了由海生到陆生、由低等到高级的演化进程,才逐渐形成了现代鄂尔多斯绚丽多彩的生物世界。正是鄂尔多斯古陆、古海、古陆再次隆起等地质运动,形成了鄂尔多斯丰富的煤炭、天然气等能源。这也是天地赋能鄂尔多斯的过程。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