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劳动分工与阶级划分

已有 738 次阅读2021-1-11 00:04 |个人分类:地方学研究|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劳动分工与阶级划分
          包海山
       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对此,可以从两个方面来探讨。
      (一)从事直接生产与社会共同事物的劳动分工与阶级划分
      对劳动分工、阶级划分以及消灭劳动分工、阶级划分的过程,恩格斯指出:“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间的时候,这个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在这个完全委身于劳动的大多数人之旁,形成了一个摆脱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它从事于社会的共同事务:劳动管理、政务、司法、科学、艺术等等。因此,分工的规律就是阶级划分的基础”;“这种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
      由此可见,一方面,就生产产品而言,阶级划分是以生产的不足为基础的,当社会总劳动所提供的产品除了满足社会全体成员最起码的生活需要以外只有少量剩余,因而劳动还占去社会大多数成员的全部或几乎全部时,社会就必然划分为阶级,它将被现代生产力的充分发展所消灭;另一方面,就劳动分工而言,劳动者划分为两大阶级,一是完全委身于直接生产劳动的阶级,二是从事于社会的共同事务的阶级,它将被体力劳动和智力劳动融合发展所消灭。
      对阶级,可以从不同角度来划分。例如,可以根据资产的多少,划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就这种划分而言,首先需要消灭的不是资产阶级,而是无产阶级,使无产者变成有产者,消除贫困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
      资产是身外之物,劳动是人的内在本质。我们不应该根据拥有多少资产这个身外之物,把马克思和恩格斯分别划分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更不能把他们对立起来;而是应该根据劳动这个人的内在本质,把他们一同划分为从事社会共同事务的高级智力劳动者阶级,他们是劳动者联合起来的典范。在这种意义上,我们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这种具有局限性的概念和意识,扩展为“全世界劳动者联合起来”这种具有科学内涵的博大思想,就能够创造性地发展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
      曾经,如果说完全委身于直接生产的大多数体力劳动者是工人阶级,那么从事于管理、科学、艺术等社会共同事务的智力劳动者是“有教养者”队伍。恩格斯在《资本论》第一卷第三版序言”中认为:“马克思的理论正是在目前对社会主义运动产生着巨大的影响,这个运动在‘有教养者’队伍中的传播,不亚于在工人阶级队伍中的传播”
      相对而言,完全委身于直接生产的大多数体力劳动者没有时间和能力学习和掌握马克思理论,而从事于管理、科学、艺术等社会共同事务的智力劳动者更需要学习马克思理论,并且有能力创造性发展马克思理论,努力使马克思科学理论成为真正有价值的东西,体现出巨大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随着劳动者文化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普遍提高,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简单重复性的程序化劳动将逐渐由智能机器来代替,从而把大多数完全委身于直接生产的创造低价值的体力劳动解放出来,向从事社会共同事务的创造高价值的创新型高级智力劳动方向发展,创新型高级智力劳动将会成为人类未来主要劳动形态和价值形成主要来源,从而消灭生产的不足这个划分阶级的基础。
      摆脱完全委身于直接生产的体力劳动,从事社会共同事务的智力劳动,这也只是一个发展过程,并没有根除分工对劳动者的伤害。马克思认为:“某种智力上和身体上的畸形化,甚至同整个社会的分工也是分不开的”。“劳动部门的这种社会分裂”,“以自己特有的分工才从生命的根源上侵袭着个人”。恩格斯也说:“分工使一切受它影响的人变成残废,使一部分肌肉发达而其他部分萎缩,而且在每一个劳动部门中这种情况都有不同的表现,每一种劳动都按照自己的方式使人变成残废”;“一切‘有教养的等级’都为各式各样的地方局限性和片面性所奴役,为他自己的肉体上和精神上的短视所奴役,为他们的由于接受专门教育和终生从事一个专业而造就的畸形发展所奴役,——哪怕这种专业纯属无所事事,情况也是这样”。
     不同工种客观存在,它是一个有机整体的组成部分。马克思说:“承认劳动的变换,从而承认工人尽可能多方面的发展是社会生产的普遍规律”。社会需要消灭的是利益彼此对立的分工,改变劳动者由于接受某种专门教育并终生束缚于一个专业而造成的畸形发展。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因为分工不仅使精神生活和物质活动、享受和劳动、生产和消费由不同的个人来分担这种情况不仅成为可能,而且成为现实,而要使这三个因素彼此不发生矛盾,则只有再消灭分工”。
      (二)城乡分离是最大的一次分工并把居民划分为两大阶级
      相对而言,不同的行业和职业分工,对劳动者的影响是局部的;而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对居民的影响是整体性的。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就是城市和乡村的分离”;“在这里,居民第一次划分为两大阶级,这种划分直接以分工和生产工具为基础。城市已经表明了人口、生产工具、资本、享受和需求的集中这个事实;而在乡村则是完全相反的情况:隔绝和分散。城乡之间的对立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这种对立鲜明地反映出个人屈从于分工、屈从于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这种屈从现象把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城市动物,把另一部分人变为受局限的乡村动物,并且每天都不断地产生他们利益之间的对立
      对改变乡村隔绝和分散状态的过程,恩格斯说:“只有使人口尽可能地平均分布于全国,只有使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并使交通工具随着由此产生的需要扩充起来”,“才能使农村人口从他们数千年来几乎一成不变地栖息在里面的那种孤立和愚昧的状态中挣脱出来”;由此可见,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对立也将消失。从事农业和工业的将是同一些人,而不再是两个不同的阶级,单从纯粹物质方面的原因来看,这也是共产主义联合体的必要条件”
      对此,我们应该在所存在的问题以及改变的路径这两个方面有明确认知。存在的问题:1.城市和乡村的分离,是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2.城市和乡村的分离,使居民第一次划分为两大“阶级;3.只有在私有制的范围内,才能存在城乡之间的“对立”;4.个人对分工、对他被迫从事的某种活动只能“屈从”。改变的路径:1.使人口尽可能在全国“平均分布”;2.使工业生产和农业生产发生密切的“内部联系”;3.通过融合发展使城乡之间的“对立消失”;4.从事农业和工业生产的不再是两大阶级而是“同一些人”。
      城乡是相对而言的。没有城市无所谓乡村,没有乡村无所谓城市。城乡各有各的功能和特征,需要一体化融合发展。
      就学科研究而言,无论是城市学还是乡村学,都有其局限性,是基于城市和乡村分离的一种学科;而地方学是基于城乡融合发展的学科知识体系。北京是城市,也有郊区和乡村,因此北京学是地方学,研究探讨北京这个地方的城乡融合发展的客观规律。香港、澳门等,现在或许只是城市,但也有乡村的历史,因此系统性研究香港、澳门的学科,肯定不会局限于城市学,而应该是地方学。在地球自然这个地方,只有作为类主体,以“人法地”为切入点,共同研究探讨天地人所遵循的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客观规律,才能真正构建和应用形成一个有机整体的学科知识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