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今又是 //www.sinovision.net/?3355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向着你心灵的大殿 我 辉煌的剧场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今又是-《嵇康不死,广陵不散!》

热度 16已有 7556 次阅读2013-8-16 14:07 |个人分类:音乐与说|系统分类:艺术分享到微信

大前日和前日,窗外风和树静,空廖中,无以为事。还不想捉字弄文,就去听了音乐。结果是,经不住优音的优诱,还耿于人吁的美曲无词的遗憾,逐流快笔,一泻情衷。

 

哪知之后便得了别人的好处,长安丽人拍了掌,犹说,其父爱秦腔,日哼夜唱,让她自小习惯了那个调,只是最后到了林肯中心,在张艺谋导制的多明高演唱里,才真正见识了秦腔的就里。

 

思维是架风筝,会去高处远地,俯瞰千世万挂。非常情不由衷的事。然而,随着那样有着定向的飘浮,我多少可以回忆起一些故往的美好,还有未来,可见的迷璨;会明白,知识会带着人走远,经历会带着人走广,而知智更如华旅慧伴,不用多说半句话,就为你孕育出旷世玲珑。

 

为着文度乐理,去找刘索拉的,结果信手之间,一页里翻出了三个故人,其中一位便是中国古琴界为传统精粹和文识之大道孜孜不倦、奋奋勤勉的大师吴钊。

 

吴钊,祖籍苏州,现年78岁。早年拜师习琴于琴界泰斗吴景略(好名字!),研究的是中国音乐史,爱的则是以琴修养,乐化天下。人,非常地厚重,名下仅记古琴家三字,对于世间其它奉送之名号,皆不挂怀。

 

2006年夏初,我因国内事务需要回去一次。我的很多碎事,俱都仰仗珍,一位才学俱佳,水荷风铃般的人物。她,知道我的情趣,于是为我安排了不少事外的活动:私人琴室焚香操琴品茶外,又带着我参加了北京老崔的首映,以及会见了中国扮演杨贵妃的第一人。公事末了,她又神神叨叨地拖着我一人,说是要去拜访琴界一高人。结果就见着了琴帅吴钊。我不知道的是,珍已早就落下了安排,相见并无虚套,几句寒暄后,只叫上茶,茶是何名,没有记住,只记得三盏过后,内外清香。珍是个极鬼的人,从来是上了好茶却不告诉我茶的名字。这和她大侃剧本时先解释名头的做法大相径庭。也不计较,接着茶后开始教我“读琴”。琴,珍介绍说,是吴钊先生“乱世”里倾尽所有“顺来”的收藏:一架品质优异的永乐琴。一番“岳山凤池天柱焦尾”后,大致叙说了五弦到七弦的包含和喻化。然后,我们坐下,静听吴钊先生为我俩专门演奏的“丝帛之声,铿锵之音”。三曲过后,屋子里只听得三人的呼吸。过后午饭吃得啥,从此忘记。

 

之后,我就自己会去抽时间了解了古琴的相关。

 

中国有着三千多年历史的古琴,向来以双手十指抚弄,共有五弦,身段原初是三尺六寸五分,合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五弦内含五行,外化五音。分别是水木金火土和宫商角徵羽。本五弦流入人世,又指“君臣民事物”此五个社会类分以及层次关系。周朝古琴之五弦进入春秋后,儒道两家行止天下,前者崇尚的是“上下雅正”,后者注重的是“内外静达”(今又是语)。春秋时,儒家思想逐渐入化,于是儒家自仲尼开始,常会以琴教学,是有“仲尼琴”。儒家之琴外加两弦,做成了后世流传,直到如今的七弦琴。第六和第七弦分别代表了儒家之文武双合。冥冥间在我,也是讴歌周朝文武二王的业绩。如果许我放浪,我就会将此二弦同时归入道家之山水共和。关于这点,明代以后诸多的品曲中都可以见到不断的筋脉,这也包括在古琴内外交合、刚柔并济、临山濒水、天地人共的表现手法上。

 

这些个事其实非常浩瀚。我也不可能一一涉及还通悟。只好“将月烛照”,依稀淡淼的浅知里,尽量走深拔高,以期了解琴之万一。

 

就这样,我的博文的相关拖着今天的我,又开始了无际的漫游。也想找到形制划一的呢,没有高手名师从旁指点教化,实在又是难。于是犯了老耿,偏要去重新寻找条理。也于是,听了几段古琴之古曲,最后在管平湖先生所奏的《流水》和吴文光先生操演的《广陵散》间艰难选择。

 

管平湖大师的《流水》1977年被美国太空总署收录,并由旅行者二号太空船载飞外空,向宇宙天外传播人类最杰出文明之精华。而《流水》原来为俞伯牙《高山流水》之分切,和《高山》成为一曲二式。我今天最后还是选择习听竹林七贤嵇康之《广陵散》,因为其曲式昂硕,儒家文人之崩顶不乱,道家之道于无常、原本无极(今又是语)在吴文光(吴钊尊师吴景略之子)的演奏里得到了非常精到的诠注。这还是技法肚涵方面的拿捏。而《广陵散》作为女巫之神教、嵇康之大辟于前而雷雨不动、风度犹在的态势声腔也在这个绝世散板的行奏里,千年之后依旧,熠熠煌煌!实乃大夫节气,君士情致!

 

吴文光先生的操控是非常实力的。他的传承修养、怀悟慧化乃至气势手法,在经典古曲的演奏里,将儒家思想、道家精神和嵇康不为乱世小人故的气志(见晋书《太平广记》三百十七引《灵鬼志》中嵇康之说:“耻与魑魅争光。”)表现得淋漓尽致、曲过人留!

 


传说《孤馆遇神》是嵇康所作,而经由嵇康和后世书传的《广陵散》乃传说中女巫神传。当时有言关照嵇康,不得外传。是故,嵇康至死,也没有传过任何人。那么是否是窗外一直偷听想学的外甥袁孝尼的事后记录呢?不得而知。更多的说法是,嵇康本来就享誉天下,因为其人旷世倨傲,不肯就身官场付与蝇小,被人利用吕安(其兄欺妻)案,推到司马昭面前,做成了死结。哪知《广陵散》就因为这个死结,广传于天下,至今不衰!

 

简叙之,广陵为秦汉古时的扬州,散是古琴式(我不认为是手法),后传为“巫女神授”,而该“奇丽女子”原来在山中曾和聂政共同习过琴。之后,聂政为报父仇,入山练琴十年。技成出山,操琴于韩国都城,渐有盛名。韩王召唤之,聂政趁机携刀入内,伺机搏杀了仇人。之后,为了不涉及他人,自己挥刀割了自己的耳眼鼻唇后,自刎于堂下。聂政六百年之后的嵇康曾对“巫女神授”做了修加,逐成一私个体,属于略带即兴的“随手”。当时,嵇康本人之外,无人认识习得。

 

嵇康被判大辟后,晋都,三千学子跪拜,公求宽释,并愿以嵇康为师。权贵不与,择定戗伐。嵇康面临大辟,临终,他只开口要了古琴,就当着千万随众,神色安然、倨傲不下、端颜肃容、风采依然,且以未有的豪情气度演奏了千古名曲《广陵散》。曲毕,神鬼嗟叹,康乃向天呼曰:广陵散于今绝矣!从容就伐,是年三十九岁。

 

古之豪士岂止聂政荆轲尔?萧肃琴诉,何处更有“观者如堵,牛马止听?!

 


有诗曰:
古之嵇康,少年丰华。本事聪灵,举怀超常。甘作打铁,穷为琴唱。
大世从容,有形无相。终乱不弃,容貌优昂。阔袖气志,正襟榜样。
临刑索琴,工尺弦昂。谱简腔繁,铮铮气象。广陵不散,天音浩荡!


断断续续到这里,枯为难尽。还是请各位随着嵇康留下的《广陵散》,在吴文光先生的铮铮拔越里重蹈中华古琴的不二之光吧。

 

谢谢长安丽人引带,谢谢吴钊和吴文光先生启蒙,谢谢中国那些为了民族文化精粹孜孜不倦的继承者和发扬者。

 

请听古琴之旷世大作《广陵散》: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41O3zfRgjQ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I4MDc3MjU2.html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10

握手
3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1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38 个评论)

回复 康寧之友 2013-8-17 14:49
江南烟雨: 琴我是不懂,但古琴曲我是喜欢听的。象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等。谢谢又是兄的介绍!
这类古曲的曲调跌宕不多,意境暖适,真可舒缓身心。
回复 康寧之友 2013-8-17 14:35
今又是: 说得很好。这类东西,心里位置放好了,技巧才能生活。谢谢。
对于中华民族文化“魂”之所在,比较多见的被以“悲”主述之,例如,对易经的作用解读,普遍被认为是世间事物发展变化基本规律的透析演绎,预见利害而便于明智者趋利避害,此一立意便被视为一种无力之悲情所引,因而传统中华文化中这种悲情底念贯穿上下,故无论是尺八洞箫抑或是琵琶或古琴所演绎的诸多古曲妙韵,诸多民族古典名曲中多以传递类似的信息与意念,无独有偶的是记得西方某著名文豪亦曾有过“悲剧的力量是最伟大的”等类似高论。在自然面前,人事之可为终究是有限的,这对于“万物之灵”而言似乎是“可悲的”, 这是因为人类“作茧自缚”的“入囚而囿”,年轻气盛之时,热血沸腾而激情澎湃,志在破壁而先行入“围”,因为“欲神于规矩之外先形于规矩之中”,便显见于技法中规甚至几致完满无瑕,及至年事有加之后,或致识悟卸装,反见轻松,其壁自薄得机缘者甚至壁去无存...其悲安在?悲在言悲,悲喜相依,求喜不遂其悲自至,是故,平淡如流之后期演奏反淡了技法弱其悲意。个见如孔,放浪于又是兄宝地,失礼了。
回复 光头 2013-8-17 14:20
真正的人才。欣赏!
回复 今又是 2013-8-17 10:46
放飞情感: 权杖,和你儿子说了不帮你,让你自己蹒跚回家吧哈哈哈别吧金子丢了就行。哈哈哈哈
掉了后头儿子帮着捡,都要搬回家的。
回复 今又是 2013-8-17 10:45
康寧之友: 青春的风采只属于春天,而夏天乃至秋天的却各有各精彩,因此水准的高低确实渐见自不拘泥于具体技法而更重于“魂荡”之飘逸,那种识悟便揉浸于甚至表面无技法的随 ...
说得很好。这类东西,心里位置放好了,技巧才能生活。谢谢。
回复 放飞情感 2013-8-17 01:53
今又是: 昨晚又喝杜康了?下次叫你女儿拍个《嵇康不死,广陵不散》,保证名扬天下。中国傻蛋多,都去拍小女人的脚趾了。这样她就反而有可能借由嵇康“出师混汤”了。我来 ...
权杖,和你儿子说了不帮你,让你自己蹒跚回家吧哈哈哈别吧金子丢了就行。哈哈哈哈
回复 theLinmingda 2013-8-17 01:35
拜谢!
广陵慷慨,嵇康尚在。
敬礼
回复 康寧之友 2013-8-16 23:04
今又是: 不是很肯定。
写这个东西非常费心耗时的。源于底源广厚。
我试图沿着文字的介绍去按章式和技法去习听,结果发现不行。因为自己这方面过于单薄。于是我就转了向, ...
青春的风采只属于春天,而夏天乃至秋天的却各有各精彩,因此水准的高低确实渐见自不拘泥于具体技法而更重于“魂荡”之飘逸,那种识悟便揉浸于甚至表面无技法的随意之中。个见尚浅,见笑了。握手。
回复 今又是 2013-8-16 21:03
放飞情感: 十指撒花,漫出的是高山流水之音,天地之间和气之鸣,嵇康豪爽嫁给正义,广陵不散,那是心与情的流传。
咣咣,当啷 咣咣 当啷,上课了,来晚了,要打板子哈哈哈 ...
昨晚又喝杜康了?下次叫你女儿拍个《嵇康不死,广陵不散》,保证名扬天下。中国傻蛋多,都去拍小女人的脚趾了。这样她就反而有可能借由嵇康“出师混汤”了。我来写个《新出师表》就是了。到时候钱分我一半就行了,我拿不动,权杖和儿子能帮忙的。   
回复 今又是 2013-8-16 20:59
江南烟雨: 刚才在YouTube听了《渔樵问答》, 很喜欢那分悠然和自在。 
江南也是“月下归人”,握手!
回复 今又是 2013-8-16 20:58
康寧之友: 广陵散之千秋戚戚却正合不士者之孤倨后之抑而弥迭,道之圆融方为无极然可有节之阻之碍乎?这在年龄不同的同操琴者之前后所奏同曲差异或有可见。嵇康不死,广陵不 ...
不是很肯定。
写这个东西非常费心耗时的。源于底源广厚。
我试图沿着文字的介绍去按章式和技法去习听,结果发现不行。因为自己这方面过于单薄。于是我就转了向,在故事和嵇康其人情节上去找。算是找到了一些,想要全部理会透,还要重新坐下来仔细。
两段曲子的演奏,如你所说,年纪不一样,“刀法”就不同。不过我还是喜欢他年轻的时候的那个演示。我想原因主要在于他演示时的年龄和嵇康相仿。血液的温度稀稠也和年龄有关,这也是为什么我在27岁时,不再写诗。功夫会见长进,可是诗歌的华彩就比较出不来了,而少了那个,就不符合自己和诗歌,所以就不写了。
琴与文,在很多地方其实是通的。
这两段东西里面有一个相通相同的点,我暂时不敢确定。大致听下来的感觉是,前段气势心怀都非常好,后段的那个,从演奏的环境和背景去看,估计他就弹不出最高水准,模样上好像更注重“心诉”,和前面的“弹颂”不一样。这种极其高级的东西,你不能光用知识、想法和技巧去玩的,一定要把这三点全部化为“无痕”(呵呵)以气魄做魂荡。这个荡字可不简单呢。
再者是,我的想法是嵇康是个“过世”之人。他是那种人间之外,神鬼之间的”魂”,所以他的东西可以肯定是“不济人事”的。所以这个广陵散在他手里,在那个特殊的氛围里,肯定会是淡漠死生,高架跨越俗世的。这,尤其在他第二个视频的演奏里,被淡化了。那么即便从技法上来讲,也是不如从前那个好了。后者可能是悟知更多琴技音法,参透更多琴于心声作用,颀为顿化。多少反而离开那个故事所侧重的情节,也即广陵散的本底。这种东西,里面非常浩瀚,不能详尽了。今天本来可以更加放马的,可是俗人俗事多,扣着时间,聊诉以怀不能畅尽了。
谢谢留言,谢谢畅言!握手!
回复 放飞情感 2013-8-16 20:31
十指撒花,漫出的是高山流水之音,天地之间和气之鸣,嵇康豪爽嫁给正义,广陵不散,那是心与情的流传。
咣咣,当啷 咣咣 当啷,上课了,来晚了,要打板子哈哈哈
回复 今又是 2013-8-16 20:17
江南烟雨: 琴我是不懂,但古琴曲我是喜欢听的。象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等。谢谢又是兄的介绍!
应该的,高兴你喜欢!问好。
回复 今又是 2013-8-16 20:17
weitang: 此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谢介绍。
的确是,中华之精髓。谢谢!
回复 江南烟雨 2013-8-16 18:56
刚才在YouTube听了《渔樵问答》, 很喜欢那分悠然和自在。 
回复 康寧之友 2013-8-16 18:25
广陵散之千秋戚戚却正合不士者之孤倨后之抑而弥迭,道之圆融方为无极然可有节之阻之碍乎?这在年龄不同的同操琴者之前后所奏同曲差异或有可见。嵇康不死,广陵不散!好名下之好文章!又是兄亦可借鉴其滑弦所成之倚音和泛音的演奏技巧运用于吉它演奏中,呵呵 问好。
回复 江南烟雨 2013-8-16 18:13
琴我是不懂,但古琴曲我是喜欢听的。象平沙落雁,春江花月夜等。谢谢又是兄的介绍!
回复 weitang 2013-8-16 15:01
此乃中华民族文化之精髓,谢介绍。
12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