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華琅根 //www.sinovision.net/?35460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莫問歸宿,隨風而去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

热度 9已有 17057 次阅读2014-4-2 14:33 |个人分类:原創|系统分类:艺术| 中央电视台, 配乐诗朗诵, 广播电台, 播音员, 剧本 分享到微信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1


今又是-配乐散文诗瀛瀛的白莲花

今又是-配乐散文诗朗诵寻梦园

霓芃-配乐散文诗朗诵寻梦园的录制


既然是诗朗诵,那就谈朗诵吧。不是我不能谈诗,只是我不敢谈诗。我欣赏诗,但不评论。如果读诗,我喜欢细细地品味诗的意境。如果朗诵诗,诗的意境就不再是文字表达的了,而是语音,包括音色、声调、气息。配乐诗朗诵当然还要包括音乐。不过这次既不谈音乐也不谈诗,只谈朗诵。


欣赏诗朗诵主要是欣赏朗诵者的二次创造。哈哈,实在很抱歉,您的大作到变成了脚本。无论诗写得多么好,只是个剧本而已。如同电影一样,电影剧本在影片拍摄完成之后便对电影创作失去了意义。而电影又不是文学艺术,所以欣赏电影剧本就不再是欣赏电影的一部分了。这不是在贬低剧本的价值,而是在强调艺术形式的转换。剧本就如同建筑大厦的蓝图,不论多么宏伟的大厦也要从图纸设计开始。建筑设计师才是大厦的创造者,图纸才是大厦的原创。但大厦毕竟不是建造在纸上的作品,大厦最终要用多种建筑材料实实在在地建立在地上。电影也是如此。电影剧本在纸上,电影不在纸上。电影在胶片上,或者说,电影在银幕上。诗一经朗诵也就不再是文学艺术了。所以我问您,朗诵者是谁?


朗诵者是一位一流的语音艺术家。这可以从她的音质音色等天生的生理条件听出来,也可以从她的发音、吐字、呼吸等后天的训练水平听出来,还可以从她的语气、语调等艺术的表现手法上听出来。即使不介绍她在中国的教育与职业背景,也能猜出她是一位播音员。她是谁?


除了出租车司机与出租车乘客主动与被动地听收音机以外,中国大陆现在好像没有多少人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节目了。所以我们就从中央电视台的播音员谈起吧,主要谈女播音员。谁是当今央视大姐大?我认为,非敬一丹莫属。敬一丹的语音运用能力比其他女播音员高吗?不见得。可为什么是她?因为她的音质音色极富女性感染力。就是说,太性感了,太好听了。这是天生的,谁也没办法。但是,除了拥有天生的资质以外,她还有什么过人之处吗?几乎没有,或者说几乎没有展现出来。


表演者要把艺术表现力展现出来,有而没有展现出来跟没有几乎没有差别。敬一丹就没有充分展现出她的艺术魅力。当然,也可以说央视的播音稿子都是些八股文,是播音稿限制了她的发挥。不过,她站在镜头前的举手投足则是诠释她的审美观与艺术鉴赏力的一面镜子。就是说,敬一丹没有将天赐资质转化成艺术表现力。所以,从电视里听她说话并不会让人觉得她的声音有多么好听。而她那故意摆出来的手势,则使她的播音显得僵硬、不自然。说敬一丹的播音时而带有一股“文革”腔,也不能说太过分。


敬一丹的问题反映了中国大陆一个普遍的现象。不缺好演员,但缺好导演。好演员的前提是好材料,天生的好条件。敬一丹具备一个好播音员一切的天生好条件,但却缺乏高人指点来充分施展她的好条件。播音稿子的写作格式可以作为一个借口,但不是绝对限制她发挥的障碍。如何扬长避短,最大程度的发挥自己的优势,这是一个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游戏。中国大陆的职业演艺人员或多或少都存在这个问题。同样,从中国大陆走出来的播音员也存在这个问题,只是程度不同而已。


那么,问题出在哪儿?问题出在播音员没有随着播音设备的技术改进而改变语音表现的技巧。现在的声音录制与播放技术的先进程度是二十年前的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的教师无法想象的,现在还在用二十年前的语音技巧就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也不合听众的口味。现在的影像录制与播放技术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在镜头前播音的表演技巧也要相应的改变。


总之,面对高清晰度的视听技术设备,播音员要把表情与语音的表演度降到最低。不是把说话的音调降到最低。音调可以随着情感而高低起伏,但一定要自然。就如同在没有扩音器的舞台上演唱要运用意大利美声唱法,而在今天先进的扩音技术条件下则可以用通俗唱法把最低的气息清晰地传达给台下的观众一样。面对失真度极低的录音技术与设备,甚至是可以人工调节音质音色的录音技术与设备,播音员就不再需要像上个世纪那样拿腔拿调。这个原理就解释了为什么敬一丹拥有高雅气质与性感音质却没有令观众感到赏心悦“耳”,敬一丹的表演技巧与表现手法老化了。


除了技术变了以外,还有一个问题也很重要,那就是听众变了。今天的听众来自世界各地,普通话不再是听众熟悉的唯一的广播语言。几年前,有一些中国大陆的播音员到台湾发展,但遭到了口音问题的困扰。台湾人习惯听国语,不习惯普通话。要想让台湾人接受,就得改变普通话生硬的语调。


我以前写过一篇文章,把今天的普通话比喻成不自然的人造语言。跟人造革一样,让人感觉极其不舒服。今天的普通话经过北京广播学院某些教授多年的改进以后,发音变得更加直接简单,当然也就变得更加刚硬。这种普通话适合于公文播报,不适合于日常交流。更不适合艺术表现。把老百姓习惯的生活口语都丢掉了,把柔和的语音语调也除掉了,也就失去了表达丰富情感的语境。把普通话的发音变成了响亮干脆的单音节,失去了传统汉语的优雅与柔美。在中国大陆讲这种刺耳的语言也许没有太大的问题,在世界其他地方讲也许就难以让人接受。因为世界各地的华人可能学的是各种各样的国语以及方言,跟中国大陆的普通话反差很大。


从这个角度来讲,《寻梦园》的朗诵技巧就比《瀛瀛的白莲花》高的多。首先,音调比较低,显得更加自然。其次,音色比较柔,显得更加优雅。不是说低与柔就是不加修饰的自然发音,绝不是。相反,低与柔是难度更大的发音技巧。不仅需要具备先天的噪音条件,更需要运用后天磨炼的高超技巧,而且也要调整与控制气息的运用。


如果嗓音再加进一点低沉、浑厚,甚至沙哑,意境可能会变得更加美妙。诗朗诵是艺术表现,跟中性的新闻播报不同,讲究感染力。如果把音质音色比喻成玉,那么播音员的音质音色就需要洁白无瑕的那种。这种音质音色虽然纯粹、标准,但缺乏特色。白玉夹杂着斑斓色彩,虽然不纯,但有特色。令人浮想联翩,引人入胜。这种音质音色适合于艺术表现。


所以,新闻播音员念话剧对白未必动听。当然,话剧演员播新闻可能也很别扭。总之,要根据用途来选择使用什么样的音质音色。而诗朗诵不是新闻播报。纯而准的音色不是不可以用,但可能是过于单薄。缺乏层次,缺乏特色,艺术表现力不强。这就需要在纯而准的基础上再添加一些富有变化性的音色,增加生动感。就如同一张洁白如玉的脸,虽然完美,但缺乏特色。用眉笔在右腮上点上一个点儿,人工制造一个美人痣,这个小脸蛋儿就立刻变得生动起来。不仅漂亮,而且别致。诗朗诵也是如此。要利用音色营造诗的意境,单靠纯而准是不够的,必须适量适当地增加色彩。


这位朗诵者的音质音色纯而准,真可以说是“国音”。”国音“应该在国门上播放,每个国家都是如此。国门在哪里?首都国际机场就是国门,候机大厅里广播员的声音就是”国音“。千万别小看了播报航班要起飞要登机等这些通知,学问可大了,因为这是在用声音代表国家。首先,音质音色要纯而准,要极其动听,要具有穿透力。其次,播报的速度要严格控制,并且每个音都要发得足够长。因为大厅里有无数个喇叭,而且有回音。如果播报速度过快,每个音发得没有足够的长,字与字之间、词与词之间没有足够的间隔,那么在大厅里回荡的就是一堆杂音,根本听不清说的是什么。


但是,用这种方式朗诵诗就不合适了。诗朗诵不仅仅是要清晰表达诗的文字,更要营造诗的意境。表达诗的文字要靠纯而准,营造诗的意境却要靠更加丰富多彩的音色。除了靠丰富的音色以外,还要靠起伏的韵律与节奏。如何用语音营造梦一般的意境,朦胧的梦的意境,依靠纯粹又标准的单一音色显然不是最合适的艺术表现手法。朗诵者要敢于舍弃洁白无瑕的“国音”,大胆掺杂五颜六色。正如播报新闻要摒弃朗诵腔一样,诗朗诵也要彻底摆脱播音腔,坚决抛弃播报腔,使语气语调与音质音色进入艺术表现的梦幻世界。


虽然《寻梦园》的朗诵技巧还可以按照我的审美观进一步调整,但朗诵者对诗文的表达远超过了我的审美能力。这已经不是语音表现力这个层面的事了,这是艺术创造力这个层面的事。如何把朦胧的意境声情并茂地描绘给听众看、讲解给听众听,把听众引入一幅画、一首曲,《寻梦园》的朗诵可以说就像是杰作中的典范。让我感到,“寻梦园散文诗”是今又是的作品,“寻梦园散文诗朗诵”则是霓芃的作品。诗的作者使用文字作诗,诗的朗诵者使用声音作诗。“寻梦园散文诗朗诵”已经诗的文字中脱胎换骨,变成了不同的艺术作品。


要想使诗朗诵百听不厌,还需要把单一的铃一样的嗓音演绎成编钟一般的宽广音域。铃那样的声音在编钟的演奏中是不可缺少的,但不应该是唯一的。恰当运用低沉、浑厚,甚至是沙哑的音色,可能会使整部诗朗诵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回味无穷。


先谈到这儿。等您回复了以后,再根据您的话儿接着聊。您看如何?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2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3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4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5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6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7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8


文采飞扬,声情并茂:听霓芃朗诵今又是的诗_图3-9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6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7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56 个评论)

回复 華琅根 2014-4-4 16:18
099hnlzl: 三言两语“赚”来这么多文字,并且十分精辟,值了!

汉语本来就因其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而富有音乐性,又因其系单音节文字及大量的双音节词语和四字句的成语而富 ...
太好了,真是太巧了。不妨把您写的《琵琶行》教参贴出来,与我们大家分享。
还要请您多谈谈古代的诗词是如何唱的。也许缺乏更多的史料支持,但不妨大胆地想像一下,猜测一下。
还要请您谈谈吟诗。我上中学的时候听我们的语文老师吟过一句“子曰”。他当时批评我们不好好读文言文,并说他们小时候读书都很认真,而且还要吟唱。接着他就吟唱了一句“子曰”。现在想起来,那可真是一次难得的机会,有幸能听到传统文化教育的真实情景的再现。
回复 099hnlzl 2014-4-4 15:37
三言两语“赚”来这么多文字,并且十分精辟,值了!

汉语本来就因其声调以及双声、叠韵而富有音乐性,又因其系单音节文字及大量的双音节词语和四字句的成语而富有节奏感,使得汉语十分动听。

中国古代的诗词同音乐有着不解之缘。从《诗经》、《汉乐府》到宋词、元曲,都是用来唱的。遗憾的是古曲几乎完全失传,只留下空空的“词牌”、“曲牌”。

古代没有诗朗诵,只有“吟诗”,说明古代诗词除了传唱以外就是吟诵了。这“吟”必须用方言才出味,一用普通话就大为逊色了。同时,“吟”也是最个性化的,一万个人就有一万种吟诵的方法,绝不会雷同,更不会千人一腔、万人一调了。

白居易的《琵琶行》是我最喜爱的诗词之一。说来也巧,1980年代我参加了人民教育出版社组织编写的高中语文统编教材和教参,《琵琶行》的教参就是我写的。我认为,用文字描写音乐,古往今来,无出其右者。
回复 華琅根 2014-4-4 13:04
099hnlzl: 每个人的音质、音色本来都是不同的,但现在的播音、主持却几乎都是一个腔调、一个风格,趋同化乃至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国嘴”、“国脸”如此 ...
哈哈,这就是“职业病”,改不了。因为国家级的广播机构定下了标准,全国各级机构只能照搬。挑选播音员,从形象到音质音色,国家级的广播机构有一套标准与惯例。所以,被录取的播音系学生几乎都像是一个模子制造出来的。他们的音质音色以及说话的强调几乎都一模一样。

是不是播音员出身,一听就知道。而播音员朗诵的文艺作品,比如说诗朗诵,总是带有播音腔。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其先天条件决定的,他们的音质音色决定了这种嗓音。其次是发音、吐字的训练养成了这种发声习惯,他们一开口就是这种强调。

你可以留心一下。播音员、电影演员、话剧演员、戏曲演员,他们的发声与腔调都是不一样的,他们说话的习惯不一样。“拳不离手、曲不离口”,多年的职业训练养成了这种说话习惯。诗朗诵虽然是播音员的必修课,但不是他们的拿手好戏。要想听动听的诗朗诵,播音员的诗朗诵也许不一定是最佳选择。可能某些话剧演员的诗朗诵会比较有特色一点。

我个人更倾向于戏曲演员。诗词在古代是唱的,古希腊的戏剧也是唱的。这些曲牌曲调几乎都失传了。欧洲人用话剧的形式演的古希腊戏剧并不好看,欧洲人用歌剧的形式演的古希腊戏剧才好看。古希腊戏剧本来就是歌词,曲子失传了,就只能说了。歌词是用来唱的,说歌词好听吗?当然不好听。给古老的戏文谱上新曲,虽然不是原汁原味,但总比干巴巴的说要好得多。歌剧演唱的古希腊戏剧要比话剧朗诵的古希腊戏剧要好听好看。

中国古代的诗词是不是也是唱的?宋词是唱的,唐诗呢?唐代也有词,是不是也是唱的?白居易的《琵琶行》就是个可以好好聊聊的话题。有兴趣,我们可以聊聊《琵琶行》与诗朗诵的关系。白居易听倡女弹琵琶唱曲,但他没有记载一句唱辞。白居易感慨了半天,说的都是情感、曲调、形象、表情、动作,就是没有歌词。白居易的反应支持了我的观点,诗朗诵主要是朗诵,是用声音营造诗的意境,跟用文字作诗不是同一种艺术形式。

所以,我平时极力避免听唐诗宋词的诗朗诵。诗词本来就是唱的,说的诗词有什么好听的?再说,汉语的发音早就发生变化了,韵也就都不一样了。用今天的普通话朗诵的唐诗宋词有什么好听的?

当然,教小孩子背诵唐诗宋词另当别论。那是为了学诗,学文学,不是为了学朗诵。所以,我一直主张,读诗不需要拿腔拿调,清晰流畅就好,不需要搞的像诗朗诵。诗朗诵在什么时期最盛行?文化大革命!
回复 099hnlzl 2014-4-4 11:46
華琅根: 哈哈,对于我的评论来说,真正的当事人是诗朗诵者,不是诗作者。大艺术家对评论根本就是不屑一顾。但愿她不听,我可以自在一些。我相信,她不会听,也不愿听。 ...
每个人的音质、音色本来都是不同的,但现在的播音、主持却几乎都是一个腔调、一个风格,趋同化乃至同质化、单一化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不仅“国嘴”、“国脸”如此,“省嘴”、“省脸”、“市嘴”、“市脸”、“县嘴”、“县脸”又何尝不是这样?同样的没有抑扬顿挫,同样的平铺直叙,同样的正襟危坐······稍有个性和个人风格便为大环境所不容。相对来说,朗诵还容许个性有较大的生存和发展空间。
回复 華琅根 2014-4-4 10:40
099hnlzl: 这次既说了真话,又没有溢美之词,更没有违背从艺之道,估计当事人听了也能乐意接受。
哈哈,对于我的这个评论来说,真正的当事人是诗的朗诵者,不是诗的作者。真正的大艺术家对文艺评论根本就不屑一顾。但愿她不听,我可以自在一些。我相信,她不会听,也不愿听。
回复 099hnlzl 2014-4-4 10:33
華琅根: 谢谢。不过,我总是极力避免写这类东西。点评艺术作品往往会得罪人。违心说假话,有违从艺之道。逆耳说实话,有违交友之道。说恭维话不是,讲大实话也不是。所以 ...
这次既说了真话,又没有溢美之词,更没有违背从艺之道,估计当事人听了也能乐意接受。
回复 今又是 2014-4-4 09:02
華琅根: 好的。玩艺术就是不能赶时间,什么时候兴致来了,什么时候聊。
有篇译稿要赶一下。
回复 光头 2014-4-4 09:01
今又是: 非常感谢,深感荣幸。有时间我来进一步和你随聊吧。
在新浪里看见的。精彩分享!
回复 華琅根 2014-4-4 08:47
dawn: 一回国,听到这种“刺耳的语言”就反感!
哈哈,好多人都这么说。不过,北京首都国际机场的那位女广播员的声音还是很好听的,语速控制的也很精确。什么是北京之声、 北京之音?那就是!下次,你再去的时候注意一下,好好听一听。当然,如果她的声音能够再柔和一点,圆润一点,低沉一点,浑厚一点,也许就更完美了。那就能够成为真正的中国之声、中国之音了。

其实,刺耳不刺耳是个习惯问题。很多年前有一次我跟一位台湾的妹妹交谈。我说,我喜欢台湾女的。她大笑起来说:“没有了,台湾女生说话就很大声。” 你瞧,我觉得很柔和,她觉得很刺耳。

当然,在国内说话很冲,这倒是个普遍现象。但是,比文革时期那种铿锵有力的大喇叭广播要好多了。你注意到了没有,现在习近平在台上讲话就故意把音调压得很低。矫枉过正。从革命的语言、战斗的语言过渡到文雅的、优美的谈吐,大概需要几代人的不断调整与培养。慢慢来,给中国一点时间,礼仪之邦的风范会恢复的。
回复 dawn 2014-4-4 07:26
博主如何评论蒙特利尔(加拿大)地铁的女声报站播音?
http://www.youtube.com/watch?v=imf85dgGEOo

我觉得在现场听的感觉更好。
回复 dawn 2014-4-4 07:16
一回国,听到这种“刺耳的语言”就反感!
回复 華琅根 2014-4-4 00:57
今又是: 非常感谢,深感荣幸。有时间我来进一步和你随聊吧。
好的。玩艺术就是不能赶时间,什么时候兴致来了,什么时候聊。
回复 華琅根 2014-4-4 00:55
099hnlzl: 具有高度专业水准的阐发!
谢谢。不过,我总是极力避免写这类东西。文艺评论往往会得罪人。违心说假话,有违从艺之道。逆耳说实话,有违交友之道。说恭维话不是,讲大实话也不是。所以,干脆不说。但是,今又是让我说,我怎敢不说,又怎敢不说真话。你说是不?
回复 099hnlzl 2014-4-3 14:58
具有高度专业水准的阐发!
回复 张雅掀 2014-4-3 07:10
欣赏

小说。爱有明天,欢迎交流。
回复 今又是 2014-4-2 15:31
非常感谢,深感荣幸。有时间我来进一步和你随聊吧。
123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