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跟我哥跑的个人空间 //www.sinovision.net/?5809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已有 281 次阅读2020-9-16 21:44 |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为什么美国人爱收养中国孩子?感伤感动的故事

美国新冠继续蔓延。由于经济不能再承受,全国强行复工,加上为黑人权利的示威抗议,21个州出现第二波感染潮。

美国前前前驻华大使洪博培(Jon Huntsman),经二次检测,感染新冠,症状明显。但他表示将继续竞选犹他州长。

洪博培大使2011年看到网络传言,便装、墨镜来到王府井麦当劳外,欲见证某某花革命。结果发现只有六七个人,再就是他和随从,以及100多名外国记者。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围观者增多,大使先生被认出,并拍下视频 。他说路过来看看。

美国人期待的中国革命一直没有爆发,倒是美国这边,过几年就乱一次。现在借着主张黑人权利,美国又掀起毁坏和推倒殖民者、白人英雄雕像的运动。好像要搞文化大革命。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波士顿被泼油漆、写标语的哥伦布雕像)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弗吉尼亚推倒的哥伦布像)

凤凰城一白人女子,让一拉丁裔女子滚回墨西哥去,结果挨了一大嘴巴。竟然是,被打女子的丈夫道歉了,说妻子不是种族分子,只是犯病。

这在过去很少出现。

西雅图民众占领7个街区,设立隔离带,建立国中国,有自己的准军事武装,不准警察进入,准备自治。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美国这是要变天,还是换季?

前面提到的洪博培,美国资深政客,除了任过驻华大使,还担任过驻俄大使、犹他州州长、2012年美国总统参选人。现正在第三度角逐犹他州州长。

洪博培是摩门教徒。摩门教是从基督教分出的一个宗教,教徒全球都有,主要在美国。最集中的就在犹他州,夏威夷也不少。上一篇奇迹的女儿(点击查看)提到的魏敏芝,就是受资助在摩门教办的杨百翰大学夏威夷分校,完成学业。

摩门教与众不同,屡遭排挤和迫害,最终聚集于荒凉、贫瘠的犹他州,通过几代人的辛勤努力,把该州建设成为美国的模范州。该州杨百翰大学主校区所在的普若佛市,经常被评为美国最清洁、安全、宜居的城市之一。

离得不远的盐湖城,其实就是盐碱地、咸水湖。旅游的时候,很远就闻到一股怪味。这里是摩门教的总部,有一个恢弘的大教堂,几代人的心血。

盐湖城2002年举办过冬奥会,很成功。但更为知名的是申办时的贿赂丑闻,一大批美国商人、政客、包括萨马兰奇在内的奥委会主席,被传唤到美国法庭调查,直接导致了萨马兰奇的下台和奥委会的改组。

那届冬奥会在911之后的安保超高预算、贿赂丑闻的阴影下,成功举办,离不开组委会主席罗姆尼。他是成功的投资商人,后来当选马萨诸塞州州长、连任至今的共和党参议员、2012年奥巴马的竞选对手。

那届竞选,罗姆尼呼声很高,最起码五个儿子、众多孙辈,家庭人丁兴旺。比起奥巴马的两个未成年女儿,点对点的选票已占了上风。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是的,罗姆尼也是摩门教徒,该教出了不少名人,教义复杂,一般人搞不懂。常见的特征是主张多子、多妻,后者在罗姆尼竞选时被人质疑。他作为世俗的政治家,倒没有多妻,多数摩门教徒在现代社会也是一夫一妻。但教义就是那样,民间如果有人执行,民不告,官不究。

多子肯定是传承下来了。2013年魏敏芝介绍她的朋友詹妮弗等人来京,我陪着去长城游玩。路途熟悉闲聊,我43岁,1个女儿;詹妮弗29岁,5个孩子。

我以为听错,问了两遍。回答都是5,还举起手掌。

摩门教虽然名人多,但似乎都是男的,女的要相夫教子,付出更多,牺牲更大。所以也理解上一篇提到的陈冲,虽然不是摩门教,但有了自己生的两个女儿,只好转让此前已收养的那对双胞胎姐妹。

培养孩子不仅是金钱的付出,还有精力和时间的付出,女性为了事业,只能割舍。

我在北外当教授时,还指导过一位来访学的美国博士生,大卫•本森,中文名班大为,加州人,摩门教。他30岁,已有三个孩子,还要生。我问打算生几个,回答说至少五个吧。我说五个好,可以打篮球。他说也想打排球。

班大为和我吃饭的时候,绝对不喝酒、咖啡、红茶。禁止任何刺激性的饮品,这也是摩门教教义。该教还要求把收入的十分之一交给教会,用来兴办教育、提供公共服务。

当然传承至今,执行最好的就是摩门教的多子女。平均都是五个孩子,高于美国平均的两个。

也能理解。民族、宗教的发展,首先是自身的繁衍发展,如果没有源源不断的人力补充,难以在逆境中生存,没法在贫瘠的土地上建设家园。

这是洪博培全家福,标配五个孩子。另有两个养女,一个来自中国扬州,一个来自印度。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不仅他这样的摩门名门望族,我认识的普通美国人,也有收养中国女孩的家庭。

同在美国的朋友火耳,就是这篇的作者(乔木的狡黠与勇气,时代变化与个体命运),说他的女儿和一些华人孩子上一个舞蹈培训班,家长们建了一个微信群,便于交流。

群里有一个普通的美国妈妈,收养了一个中国女孩。她完全不懂中文,但她想明白其他家长在说什么,想让自己和女儿融入这个集体。

其他家长的中文发言,她都用翻译功能了解。碰上语音,她先转成汉字,再粘贴翻译。好在她的英语发言,大家都能明白。

我家附近有一所私立学校,朋友的孩子在那里上学。由于美国签证政策的限制,孩子可以陪读父母,父母不能陪读孩子,所以有时候我会去关照一下。一来二去,和前台的苏珊熟了。

苏珊6、70岁,桌上摆的照片里,一个华人小姑娘特别显眼。她说是她二儿子的女儿,还有两个小哥哥,全家都喜欢这个小姑娘,因为是从中国收养的。看我好奇,她的兴致也来了,拿出手机介绍全家和女孩的各种照片。

我一直认为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一是和中国有文化、历史上的关系,比如做研究,有生意,或者感兴趣。二是比较富有的精英家庭。

比如洪博培,比如好莱坞明星梅格瑞恩。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和苏珊聊天,才知她们家族和中国毫无关系,也不了解中国。二儿子在一家公司做技术工作,儿媳全职主妇,普通的中产家庭。他们有了两个儿子,不想再生了,但喜欢女孩,也想给儿子们做个伴,决定收养一个。

我好奇地问为什么要从中国收养时,苏珊回答的很简单,就两条:一,费用适合;二,手续简单规范,时间快。

美国很多城市有个叫FCC的组织,有些还形成地区联盟。有人在手机、数码产品上见过FCC,那个是“联邦通讯委员会”的意思。这里是“有中国孩子家庭”的简称(Family with Children from China),提供互助、联谊信息。

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2020年3月30日报道,一共有11万中国孩子被全球收养,其中大多数在美国。根据美国国务院的统计,从1999年到2018年,共有81600个中国孩子被美国家庭收养。

不是美国人偏爱中国孩子,而是在美国国内、在发达国家之间,几乎没有可供收养的数量,费用昂贵,手续复杂,时间漫长,令人望而却步。

为什么喜欢收养中国孩子?美国有许多有资质、服务完善的中介机构,其中一家给出5点理由:

1.可提供健康记录并实时更新。

2.多种收养方式。

3.自己决定选择什么样的孩子。

4.收养行程短,多数情况下两周左右。

5.能负担、可预计的费用。

根据“国际收养救助机构”的统计,从中国收养一个孩子的平均费用,包括旅费,大概是15,000到25,000美元之间。

总的费用大大低于从加拿大、墨西哥和南美一些国家的收养费用。实际上中方只收取8000美元左右,其余的都是国际中介费、美方收费、各种公证、材料费。

比起其他国家,由于最近几十年来中国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孤儿的来源、健康都有记录,没有信息隐瞒和后续纠纷。少量收取费用,只是部分补偿。而且孤儿长大总要回归社会,被收养对各方都有利。

欧美国家由于走出农业社会早,社会普遍没有重男轻女的观念。中国,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由于发展阶段和国情不同,被遗弃的女婴较多。中国女婴被遗弃,主要是由于经济原因和社会观念,总体健康状况好于其他发展中国家。

鉴于此,美国家庭收养的中国孤儿以女孩居多,绝大多数都健康正常。也有极少数有疾病和残疾的,但可以治愈,或通过训练和辅助,能正常生活。

BBC的一个记录片讲述了一对中国双胞胎,被不同的家庭收养,过程感叹、结局欢喜的故事。

一对婴儿姐妹花被遗弃在纸盒里,由中国一社会福利院安置,等待收养。一个美国家庭和一个挪威家庭,在同一天不同的时段,分别收养了一个。

福利院所在的城市不大,他们两家无意碰上,发现两个女孩长相、衣着一模一样,怀疑是双胞胎。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于是又回到福利院确认,被告知不是双胞胎。两家人将信将疑,留下联系方式,各自回国。

但随着孩子的成长,两家互相看照片,总觉得是双胞胎。后来做了DNA测试,得以证实。于是这对原本天各一方、难以相认的姐妹,六岁时终于重逢,至今保持网络联系。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两家人也多了牵挂和亲戚走动。福利院当初有意或无意的错误,被两对善良用心的夫妻纠正。

孩子们被遗弃是不幸的,但经过中方的照顾,被美国家庭从小领养,又是幸福的。

随着孩子长大,又面临着身份认同和文化寻根的问题。美国家庭不会隐瞒,也没必要,因为相貌的差异明摆着。有些家庭会让孩子学中文,了解中国文化,有些则让其自然彻底地融入美国。也有带孩子回中国观光,讲述收养的场景。极个别的还找到生身父母,多了唏嘘感慨。

上面的孩子都是中国孤儿,不知道父母是谁。被美国家庭收养后,名字和生活不为人知。

有个华人女孩,也被美国一对夫妇收养,但知道父母是谁,后来双方历经八年的诉讼大战,经美国内外许多媒体的报道,一度让女孩变得家喻户晓,更让中美两边百感交集。

她叫贺梅,英文名Anna Mae He。

贺梅1999年出生在田纳西州孟菲斯,来自湖南邵阳的生父贺绍强是留学生,陷入一桩说不清的性侵官司;来自重庆陪读的母亲罗秦,在餐馆打工。二人无力抚养贺梅,生下不久,经一教会安排,约定在贝克夫妇家寄养三个月。

快期满时,因为贺家仍没条件抚养,甚至不能给孩子买保险,双方又签署了一个没有具体期限的“临时监护"文件,口头约定并有第三方见证,不是收养,以后可领回孩子。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后来贺家情况有所好转,想领回贺梅。但贝克夫妇不同意。双方开始打官司。贺家又先后生了一儿一女。官司历经8年,打了一轮又一轮,都是贺家败诉。一方是华人助阵,岂有此理,各种募捐、志愿者,领事馆关切;一方是贝克夫妇倾家荡产,雇律师、走程序,舆论支持,全力争胜。

美国所有的主流媒体全部跟进,文化冲突、法律大战、亲情悲情。

最终最高法院判定贺家胜。

贝克夫妇不仅自己花费巨资,还要赔偿贺家的诉讼费,只能宣布破产,拍卖房子,交出贺梅,从富人区搬到穷人区。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贺家虽然打赢了官司,有了三个美国国籍的孩子,但夫妻的身份一直没有解决,2007年只能全家回国。先在长沙工作定居,但夫妻不和,妻子带三个孩子回到重庆。后来丈夫又失去工作,孩子上双语学校的学费也无力支付,幸有好心人资助。

此事又惊动了国务院侨办,批示华人华侨可享受义务教育,公立学校免收学费,具体规则由所在地自行决定。

最终夫妻离异,三个孩子跟了母亲。

离开4年后的2011年暑假,贺家三个孩子又回到美国,贝克夫妇接机,在他家住了一个半月。

又过了3年,贺梅要上高中,母亲打电话给贝克,能否接纳她到美国就读?

当年倾家荡产打官司不就是为了留住孩子吗,现在当然能了。孩子无辜,生母可千万不要再反悔。后来连贺梅妹妹也一起去了上学、作伴。

乔木日记(49):来自中国的孩子

美国媒体又跟进报道:《贺梅的奇异之旅》。

海外华人出现分化,原来认为美国人不讲人情、不讲道理,好像也不是。那么当初为什么会搞成那样?

有人认为贺家寄养贺梅、再生子女,要回孩子都是为了留在美国,只考虑自己的利益。有人认为骨肉难分、血浓于水,贝克夫妇不近情理。双方大战,孩子折腾。

贺梅案有很多英语媒体的报道,还有好几个纪录片的追踪讲述。下面这个三分钟视频,是华语媒体介绍他们回到中国,贺梅的适应,以及父母分歧、分居的情况。

视频播放器
00:00
03:00

视频里提到贺氏夫妻在教育孩子上有分歧,我有同感。

在我的热读文章:“我和妻,从中国到美国,从菜单的左边到右边”里,只是提到夫妻这些年的相濡以沫,特别是妻子对我的包容支持。没有提到孩子的教育问题,实际上我们也有分歧,并为此争吵,不管是在中国还是美国。

是圈养还是散养?早留学还是晚留学?重文还是重理?快乐教育还是压力教育?汉语语文随她去吧,还是不能放弃?

还有更远的,孩子将来何去何从?以及更大的,中美发展更看好谁?

有些事说不清楚,有些事相互妥协。因孩子而增烦恼,也因孩子而家庭完整。想想那么多收养中国孩子的美国家庭,都快快乐乐。我们原生家庭,更应相亲相爱,同甘共苦。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