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学术研究 //www.sinovision.net/?76876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学海遨游美海观澜人间大美之浓缩彰显 人性优化人本发展人生哲学之高级峰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生活与艺术的诗意化解读》序

已有 3537 次阅读2011-10-22 07:36 |系统分类:文学分享到微信

《生活与艺术的诗意化解读》序
    卢克谦
    《生活与艺术的诗意化解读》是我在新世纪头个十年的散文习作采集,收集了从2001年到2011年十年间学术研究之余的一些散文和杂文,主要表现对生活和艺术的讴歌。基调是对生活现实和艺术的乐观性的解读,亦即是对生活与艺术的"歌德"。
    是的,生活与艺术的诗意化解读,这个题目本身就含有歌德的意味。尽管许多观点反对凡事歌德派,但我觉得,对生活,对人生,应该是"歌德"式的为好一些,这样可以祛除直面现实所碰到困难而产生的烦恼,能使人以理性的、乐观的、愉悦的心境,直面人生,顺畅地度过人生。太多的烦恼、忧心忡忡,或者是杞人忧天,甚至是咬牙切齿、歇斯底里,都不利于养生,更不利于人性的和谐发展。当然,我们这里所说的歌德,是有特定含义的,首先绝不是附庸权贵、阿谀捧承,不是对极权的歌功颂德,不是对奴性的张扬。那种对权贵的依附和歌颂,是正直人性所不齿的。同时也不是盲目、偏颇或固执地抹脂涂粉。应该说,歌德,是对生活、对现实的正面挖掘和解读,是对生活的由衷礼赞和珍惜。对生活歌德,对人生歌德,借以从与困难的奋斗中吸取力量,对人生悲剧仍能以积极的态度对待,这是积极人生所必须的。人性有颓废、落后甚至是异化的一面,我们不能因此而寝食不安,仅仅依靠个体对现实的叛逆抨击、对人性的干戈挞伐、对国民劣根性的剖析疗救,以及由此的痛心疾首的疾呼和喋喋不休的咒骂,似乎失之于中庸或说是过于偏激,其实最终也无法解决关键问题。如此孤注一掷的结局往往是反面,就是现实的无休止的争斗和仇恨轮回,以及个体的过早衰竭而失去对人类的该有的更多的贡献。许多不肯发现格物对象的优点而对现实力尽无情剖析、揭露和改造者,往往是力有不逮,无法达到"改造"目标,或者是事未竟,鬓先秋,而后是长吁短叹,感人生如白驹之过隙而扼腕,于是又进入新一轮的痛苦的心境煎熬中。而对现实、对人生采乐观的态度,努力地发现优点、找到闪光之处,历尽讴歌之能事,这就复归了人的本质,并且能从正面促成社会教化,促成社会的和谐发展,推进人类社会进入理想境界。适者生存,人的本质是适应和发展,人性的宝贵所在是对自由和发展的追求,毛氏曰:与天奋斗,其乐无穷,与地奋斗,其乐无穷,与人奋斗,其乐无穷。乐观地、愉悦地对待困难,执著地奋斗,才是悟出了人生的真谛。显然,这样的奋斗,不能仅仅作斗争解,作你死我活的残酷争斗解;我们这里取另外的意义,即应该是指努力,指拼搏,指生活与人生的不断的创意。如此说来,对生活,对艺术,是该采取歌德式的乐观态度的。
    真正对现实做出发自主体内心深处的歌德,并不容易。即使是志得意满者,仍然有着对现实的许多不舒服之处,常常是提筷吃肉放筷骂人,甚至被贪婪充斥头脑而变如阴阳人、权霸者、变色龙和物欲狂,这样的人从来不满足过。更何况是被贫穷、被民主、被边缘化的人,或被异化所奴役,或落井下石的人,这些生活中的弱者往往是对现实敬而远之然后是远而生畏或生恨,要一改理念由恨生爱,悲极乐来,谈何容易。确实,诗意化地看待现实,发现长处,不容易,这如同约翰·鲁斯金锁说的"问题不在于:一个人能够轻蔑、藐视或批评什么,而是在于:他能够喜爱、看重以及欣赏什么。"
    真正对现实作歌德状,需要巨大的精神定力。看来,想到生命之脆弱,想到人性的复归的困难重重,致力于发现现实的优点,宽容、乐观地对待现实,不啻为智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我在《感叹生命之脆弱》一文中,也极力提倡珍惜生命而谅解现实对象、张扬人性,这一观点即本于此。文中说,"一切多原谅吧。原谅那些盛气凌人的趾高气扬和侮辱人,原谅那些意图秒杀一般的仇恨,原谅那些赶尽杀绝之举,原谅那些落井下石所为,原谅那些置之死地而后快的言行…""关于生命脆弱的思考,让我明白,周围一切斤斤计较的事情,那些在乎的利益,都变的毫无意义,只有生命和健康是最珍贵的。生命太脆弱了,生命经不起折腾。还是以人为本,以生命为本,一心一意地呵护生命吧。"我认为,把对现实的歌德、宽容、谅解和诗意化,上升到人本理念的高度,可能会获得更为厚实的理论依托和强大的精神力量。是的,对现实的宽容和诗意化,这正是对人本、对生命的呵护。从这样的角度思考,还是多发现现实的优点,多发现人的优点,对优点歌德之,对残忍、恶霸、奸诈和无耻之流尽力宽容之,怀敌附远,这才是真正掌握了世界的本质、万物的规律和人生的要义,是智者所为。
    诗意化,我引自人们对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和哲学家海德格尔名句的展开,是对彼原意的直接的引用。德国古典诗人荷尔德林有著名的诗篇,叫做《人,诗意地栖居》,诗云:
    如果人生纯属辛劳,人就会
    仰天而问:难道我
    所求太多以至无法生存?是的。只要良善
    和纯真尚与人心相伴,他就会欣喜地拿神性
    来度测自己。神莫测而不可知?
    神湛若青天?
    我宁愿相信后者。这是人的尺规。
    人充满劳绩,但还
    诗意的栖居在这片大地上。我真想证明,
    就连璀璨的星空也不比人纯洁,
    人被称作神明的形象。
    大地之上可有尺规?
    绝无。
    对这一极具积极意义的诗篇,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诠释说,"如果我们把这多重之间称作世界,那么世界就是人居住的家……。作为人居于世界之家这一尺度而言,人应该响应这种感召:为神建造一个家,为了自己建造一个栖居之所。""如果人作为筑居者仅耕耘建屋,由此而羁旅在天穹下大地上,那未人并非栖居着。仅当人是在诗化地承纳尺规之意义上筑居之时,他方可使筑居为筑居。而仅当诗人出现,为人之栖居的构建、为栖居之结构而承纳尺规之时,这种本原意义的筑居才能产生。"(海德格尔:《……人诗意地栖居》)这里,哲学家借诠释诗句来解读存在主义,又以存在的维度解读诗,于是,得出一个闪耀着哲性光芒的观点:人应该诗意地栖居,特别是在精神家园中。这是一种至上的境界。人们渴望物质生活的富足,更渴望精神家园中充满美好的情愫。这是一种诗化的生活,是一种诗意的人生。从本质上看,一百年前的德国诗人和哲学家所极力推崇的这句话,其实是发挥了康德《实践理性批判》中的那个名句:让我们敬畏和惊赞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观吧。
    人应该诗意地栖居,阐发开来,人对现实,也应该是诗意化地看待,对生活和对艺术的品评、鉴赏、附会、体悟,也都应该是诗意化的,亦即正面地、浪漫地、积极地、乐观地,把生活富有诗意的阳光播撒到主体的心灵深处,像一条欢快的小河,在这个世界流淌,把笑声和快乐带给世界。这就是我把这部散文集美其名曰"生活与艺术的诗意化解读"的理由。
把这些认识罗列开来,权当小序,这一认识和该书所有篇什的其他诸多观点体悟,或有偏颇,我都非常欢迎各位朋友不吝指教。尽管这本小册子所有篇目并不全然是对生活和艺术的诗意化品尝鉴赏,也有不少是论证和推断的,甚至是对认知对象的剖析批判,题目并没有很完全地、唯一性地涵盖内容,这可能有所遗憾,但诗意化地对待生活,对待艺术,我是想使之成为余生的价值追求了。

    2011年10月1日于柳州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回复 今又是 2011-10-22 19:06
欣赏,同意。生活乃至各类型的文化应该是诗意的,而诗意的宗旨是对坏之外的一切进行讴歌。
谢谢!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