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天马行空 //www.sinovision.net/?961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pilot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全民医保 千秋功业

已有 4829 次阅读2009-4-22 21:01 |个人分类:社会|系统分类:时政资讯分享到微信

                                               

       中国政府提出要建立和健全全民医疗卫生系统,计划在三年内投入8500亿,争取在2011年全面覆盖城乡居民,明显提高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有效减轻居民就医费用负担,2020年全国医疗卫生制度基本健全。这是一个关系全体国民福祉的国家大计,是个巨大的工程。对此我们将翘首拭目以待。

       开始于上个世纪90年代的医改颇受非议,主要体现在医药不分家,以药养医和诊疗费用高;只认钱不认人的非人道服务理念;城乡医疗资源分布极不平衡,例如占人口85%的农村只得到不足1/3的卫生资源;为此新的医疗改革方案主要由以下方面着手:一是医药分家,逐步取消医院药品加价权;二是建立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统一招标,定点生产,直接配送;三是明确政府投入增幅,减轻个人负担;四是一般医疗下沉到基层,提高保障比例;五是多元投入,服务分流,鼓励引导社会资本发展医疗事业;六是医院实行政府指导价。从而建立医疗体制的四大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体系。中国的医疗改革无疑是难度极大的改革,既要总结前些年的经验教训,也要借鉴外国的实践。为了更好地比较不妨看看美国的医疗服务保障体制是如何运行的.

        制定医疗制度的目的是保障人们接受医疗的权利,控制医疗质量。医疗制度又可分为财源确保方式和医疗提供方式。财源有税收,公共保险,个人保险,和自费等;医疗提供方法有公立机构和私营机构。美国没有全民保险制度,这和它的传统有关,美国人强调要对自己负责,认为全部由国家负责的医疗制度会浪费无度。美国是以市场化医疗保险为主体,目前美国80%以上的国家公务员和74%的私营企业雇员通过购买医疗保险为自己和家人转移疾病风险。美国的医疗体系是建立在家庭医生基础上的,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的医生的权利,每次看病都是面对同一个医生,他对你的身体状况了如指掌,他保管着你的病历,如遇到特殊病情再转到专科医生处。而中国的医疗体系是建立在医院基础上的,每次面对的医生可能都不一样,医生与病人的沟通可能会有困难。美国在医疗保险制度外还建立了一套由政府承办的社会医疗保障制度,主要分为两类:一是对65岁以上退休老人及残疾和患有严重肾病的美国公民的医疗照顾制度(Medicare;二是资助贫困家庭的医疗援助制度(Medicaid)。这在很大程度上带有政府财政转移支付的功能。另外在美国是不会出现医院拒绝病人的现象的,医院急诊室不允许查核病人的身份,任何人都可去看病而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这些费用当然要由政府来承担。虽然这种政府的“无奈“与”软弱“受到许多纳税人的微词,但是社会理应体现这样一种尊重生命的普世价值。现实中美国的医疗体制也存在许多问题,美国人均年医疗费用高达5000多美元,比欧洲国家高出一倍多,主要是美国的诊治费是计件由支付机构来支付的,所以医疗机构并不考虑费效比。美国的医疗制度改革集中在如何解决医疗保障和高额医疗费的问题上,在美国医疗总开支中,公共部门的投入占到46%以上,仅2003年,美国的国民医疗总开支高达16790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3%,如此庞大的开支,却有相当部分人无法得到实质的医疗照顾,这个问题从克林顿时代到现在始终没有大的突破。

         综上所述,医疗体制的建立与健全必须考虑以下几点:一是树立人的生命权与健康权必须得到保障的观念,这是基础;二是医疗制度必须突出“公益性”,即在公益框架内的市场机制;三是理清体制,卫生部门变直接管理者为监督者;四是医疗制度仍应建立在医疗保险制度的基础上,对弱势群体通过间保(降低缴纳保费)和直保(医院超支部分给予补贴)相结合的方法,实施政府财政转移支付。五是加强监管和信息共享机制,尽量杜绝浪费资源的现象;六是开放医务人员的自由流动,允许私人诊所进入社区,让一般的病人与医院区隔,以减轻医院的压力。建立全民的医疗卫生制度是几代中国人的梦想,中国领导人如果不仅仅是想在自己有限的任期内烙上一个美丽的符号,那么就应该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在现有的医疗保险制度基础上,建立一套初级的,能顾及到弱势群体的医疗卫生保障制度。但是如果考虑不周全,制度不健全,美梦可能会变成噩梦,就像一根绳索,套上去容易,解下来就难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