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中文电视
iOS
Android
首页 社会 查看内容

577人候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小的43岁

时间: 2021-4-23 08:21| 来源: 澎湃新闻|评论:   发表评论 分享到微信

摘要: 577位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亮相。
577位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亮相。

中国工程院官网4月23日公布了《中国工程院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经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审议,确定2021年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577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现予公布。

澎湃新闻记者注意到,此番公布的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是近年来人数最多的一次,2015年有效候选人为521为,2017年为533位,2019年为531位。

577位有效候选人中,曾引发舆论广泛关注的茅台总工王莉并不在列。今年2月9日,贵州省科学技术协会发布“关于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贵州省候选人拟推荐对象的公示”,茅台总工王莉是公示4名对象之一。该公示引发舆论广泛关注,酿酒行业需不需要院士成为争议焦点。

事实上,除了未能顺利入围的茅台总工王莉之外,在列的577位有效候选人亮点颇多。

年龄最大的75岁,最小的43岁

澎湃新闻记者梳理发现,上述577位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中,从各个学部的分布来看,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58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74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64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65人,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63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48人,农业学部70人,医药卫生学部84人,工程管理学部51人。

从名单公布的提名渠道来看,“院士提名”与“中国科协提名”依然是主要的渠道,而同时获得“院士提名”与“中国科协提名”双提名的共计28人。

具体来看,今年获得双提名的候选人中,来自化工、冶金与材料工程学部4人,环境与轻纺工程学部1人,机械与运载工程学部4人,能源与矿业工程学部3人,农业学部2人,土木、水利与建筑工程学部3人,信息与电子工程学部4人,医药卫生学部7人。

从577位候选人的工作单位来看,国内一流高校依然占据优势。其中,来自清华大学的候选人有14人,来自浙江大学的11人,来自上海交通大学的8人。

从年龄结构来看,577位候选人中年龄最大的是出生于1946年4月的谭家华,已经75岁,工作单位为上海交通大学,从事专业为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与谭家华同年的还有来自清华大学的曹必松,他出生于1946年10月,专业为电子技术。

现年43岁的王东是577位候选人中最年轻的一位,他来自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工程大学,专业为电气工程。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第二轮评审候选人名单中,王东就是最年轻的一位。王东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科研团队成员之一。

中国社会科学网曾报道,王东曾在35岁破格晋升教授,是求是杰出青年奖获得者。2015年3月,科技部公布了2014年创新人才推进计划入选名单,180名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王东在列。2018年8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公布2018年度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建议资助项目申请人名单,王东研究领域的《舰船大功率多相永磁电机系统》项目在名单内。2018年11月,王东获得2018年度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创新奖。

武器专家、北斗总师位列候选

澎湃新闻记者对比此前几年的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注意到,像上述王东这样第二次提名的学者并不少。

例如,南京理工大学校长付梦印继2017年之后,今年再获提名。根据《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办法》,工程院院士增选每两年(奇数年)进行一次,付梦印在2019年公布的候选名单中并未亮相。

出生于1964年11月的付梦印是内蒙古人,先后在辽宁大学获学士学位,在北京理工大学获硕士学位,在中科院测量与地球物理研究所获博士学位,历任北京理工大学自动控制系副主任、科技处副处长、信息科学技术学院常务副院长、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与软件学院院长、自动化学院院长,2013年5月起任南京理工大学副校长。2015年6月,付梦印出任南京理工大学校长。

付梦印的主要研究方向为组合导航与智能导航,并一直从事组合导航及智能导航技术研究,承担了“某自行炮武器系统定位定向导航系统”的研制,以及“高新工程定位导航指挥系统”、“自走炮武器系统定位导航系统”等多项军贸、国内列装和国家基础研究任务。

另外,澎湃新闻记者还注意到,今年获列有效候选人名单的577位科学家中,来自航空宇航以及卫星领域的科学家数量颇多。

典型例子就是为社会舆论所熟知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杨长风,他来自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

2014年10月,56岁的杨长风从85岁的孙家栋院士手里接过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工程总设计师的担子。当时,他作为系统的副总设计师,全程参与了从北斗一号、北斗二号到北斗三号,共三代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论证设计、工程建设和组织管理工作。但在接任北斗系统工程总设计师后,杨长风仍“备感压力”,头发也在这几年白了许多。当时,中国已经建成北斗二号区域系统,正在向北斗全球系统过渡,全球系统的新体制、新技术、新信号都需要进行试验验证。

1994年,北斗一号系统工程正式立项。中国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按照“三步走”战略建设。第一步,2000年建成北斗一号系统(北斗卫星导航试验系统)并投入使用,为中国用户提供服务;第二步,2012年建成北斗二号系统,为亚太地区用户提供服务;第三步,2020年建成北斗三号系统,为全球用户提供服务。

“北斗一号系统解决了中国卫星导航系统有无的问题。”杨长风曾这样总结。2000年,两颗北斗导航试验卫星先后成功发射并组成北斗一号系统,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第三个拥有自主卫星导航系统的国家。
1

高兴

难过

感动

无聊

愤怒

搞笑

路过

刚表态过的朋友 (1 人)

»

相关阅读

发表对《577人候选2021年中国工程院院士 最小的43岁》的评论
 
大家都在说
查看全部评论
目前没有评论,赶快来抢沙发吧 ^_^
热门推荐

图片新闻[更多...]
娱乐图片[更多..]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清除痕迹

©2022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