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九江找小姐上门按摩全套服务电话 ... //www.sinovision.net/?107310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微信:386654664】九江找小姐上门服务【微信:386654664】九江找小姐保健按摩服务【微信:386654664】《九江小姐服务电话》【微信:386654664】《 ...

x

博客栏目停服公告

因网站改版更新,从9月1日零时起美国中文网将不再保留博客栏目,请各位博主自行做好备份,由此带来的不便我们深感歉意,同时欢迎 广大网友入驻新平台!

美国中文网

2024.8.8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如果你要去洛城,定要在发间戴满花

热度 6已有 4790 次阅读2012-9-8 08:09 分享到微信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

比利和怀特做了一票毒品贩运,终于赚够了钱,决定骑车远行去参加四月斋前的狂欢节。这一路虽然一直遭受白眼,却也遇到过好客的隐居农户,探访过离群结社的嬉皮士,受到酗酒律师的帮助。那位看起来懒洋洋的律师最后还成为了他们的旅伴。

本来故事讲述的不过是种迷茫的自由,正以漫无目的的速度,行驶在被人排斥的世界中,去寻求最适合自己天性的生活方式。

直到律师的生命结束在那黑夜中一记闷棍之下,直到卡车司机的枪口毫无缘由地对准那两辆奔驰的摩托。 至此,无论是60年代初残留下的垮掉的一代(律师),还是60年代末对生活和社会充满思考的嬉皮士(比利),或是一心单纯混世度日的嬉皮(怀特),都被这冥顽不灵的旧世,杀死在了日光明媚的天气里。

自由死掉了,于是60年代也就结束了。

这部投资40万,票房却收回5000万的公路片《逍遥骑士》诞生于1969年,彼时那懒洋洋的律师扮演者,杰克·尼科尔森,也不过还是个无名演员,靠此片的风靡,方才算得上是崭露头角。

时隔七年之后,得受奥斯卡和金球奖之宠的尼科尔森出演了当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飞跃疯人院》。这部令后人仰视的电影其实是由一本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作者的名字叫做:肯·凯西。我不知道你对这个名字熟悉与否,这位作家兼职疯子的人,早年从事致幻药品LSD的研究,因向人低价出售此类药品被大学辞退。这位看似履历不良的学者,被人称为嬉皮时代的催生者和见证者,假如说披头士为嬉皮士带来了摇滚,那么凯西则为他们带来了毒品。这位看似魔鬼与自由的化身者,后来将小说所得的所有版税全都投在了一场摇滚乐的全国巡演中,在巡演中他向每一个观众免费提供LSD,从此,迷幻摇滚乐诞生了。

嬉皮士:长发,摩托,流浪,自由,叛逆,摇滚,吸毒。众多的特点中,唯有毒品,恐怕才能更好地代表这一代青年的境遇。这是一种被人传颂至今的自由,亦是争议缠身的一段成长。

大学期间,我曾和一位同学去听过一名外教的课,外教是名谢了顶老头,身强体壮却个头不高,脸型滑稽,夏日上课总是一水的白衬衫塞进大马裤里。那堂课,他突然跟学生讲起了自己年轻的故事——“我曾经是个玩摇滚的。”

结果哄堂大笑,老头也抿着嘴跟我们笑,笑得差不多了便给我们唱了首歌,唱完于是谁都不笑了。“那并不是一个可以作为榜样的时代,并不是一段很好的回忆。我吸过大麻,但现在我绝对不会允许我的孩子这么做。”

毒品,是的,毒品。

对于嬉皮士来说,毒品分为好的毒品和坏的毒品,好的毒品会增加放大人的各种感觉,包括一些有的没的,而坏的毒品则是让人萎靡不顿。前者你可以理解为致幻剂,后者你可以想象成镇定剂。在致幻剂的作用下,嬉皮士可以超越现实,接触真实,获得解脱,甚至如那名接受采访的摇滚明星所言:被神所感动。

在那个年代,与“摇滚革命”相齐名还有“幻觉革命”,肯·凯西坚信,致幻剂将为人类一个提供新的更有前途的未来。

“假若你还记得60年代发生了什么,那你一定没有经历那个时代。”是否60年代就像是一场吸毒之后的幻梦,自由激扬令人热泪盈眶,然后药效过后,看尽疯狂,只得重新收拢人生,努力回到正统中,争取忙忙碌碌迷茫地回到人群之中。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

对于我来说,《阿甘正传》并不是一部令人感动或是轻松的片子。它虽诞生于94年,却属于60年代,连它的主题曲也是那个时代嬉皮士们们的圣歌——Scott McKenzie的《San Francisco》。

“如果你要去洛城,定要在发间戴满花。”

除了阿甘,几乎所有他身边的人都让嬉皮的浪潮给卷走了。阿甘追求的女孩,几次离开他,随嬉皮士而走,直至最后和他生了一个儿子,撒手人间;从越战归来,在巨大的欢迎中莫名其妙地被嬉皮士们推上了最高的发言台;就连他后来帮助的中尉,坐在轮椅中也是一副嬉皮士的随意打扮。唯有阿甘,从打扮到家教到处事,都是牢牢固固的正统路线。

阿甘的想法是单纯的。

在一个嗑药疯狂的时代,单纯是最容易受到欺辱的,在药效过后的颓废时期,单纯又是最受欢迎的。其实阿甘并没有什么主动的意识,无论他跑出多远跑得多快,对于时代他永远都是一个静物。时代嘲笑他或是选择他,并不是他一力追求得到的,而是这荒唐的人生逻辑惩罚或是赠与的。

你永远不知道巧克力的下一颗是什么,因为你根本不知道这个时代会因什么而发狂,会因什么而干渴。

对我来说,导演一定是讨厌阿甘的,所以才把他设计成了一个智力不健全的傻瓜。但从时代淘洗中渡过的导演又不得不肯定这种智力不健全的美德,这种智力不健全的正统生活,没有发狂的情绪,没有混乱的梦想,没有无限想象和愤怒的自由感。

70年代,给这个世界带来未来的,不是嬉皮士整日高呼的口号,不是幻想的和平,不是抛弃物质的平淡,不是幻觉,不是摇滚,不是革命,不是结社,不是自给自足,不是哲学思考,不是爱。而是每个人重新穿起衬衫西服,扎起领带,理好头发,消失在车水马龙的城市工作中的忙忙碌碌,是沉浸在繁碎生活中的冷静。

你也可以说是阿甘,那种从中产阶级家庭而来,继续建立一个中产阶级家庭的简单生活方式。而不是那些背离中产生活,背上吉他,骑上摩托,幻想和平与自由的嬉皮士。

从这个角度来讲,我厌恶阿甘。

但阿甘是正确的,正确的容易成为潮流,最开始带着理性成为嬉皮士的人,最终也带着理性回到了阿甘的生活中。还好,阿甘经过这么多年的动荡,那些动荡会成为阿甘心中的影子,嬉皮士并没有死掉,而只是作为一个往日的幻影,既提醒着老人们不要轻易触碰那混乱难堪的记忆,又为他们保留下了热情熄灭后的火种。

社会是在往前走的,往前,往前,带着牺牲不断走进阳光。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

嬉皮士曾给自己办过一次葬礼,将手工戒指、项链、衣服、吉他、大麻饼干放在一尊棺木中,然后扔进土里。接着大家解散,从城市解散,散布海角天涯。原因很简单,自嬉皮士风兴盛之后,嬉皮士的聚集地慢慢越来越变得像是旅游圣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这个团体,其中不乏犯毒瘾的,躲风头的,杀过人的,捣乱的。

嬉皮士自己都觉得自己死掉了。

嬉皮士不再属于团体,而是属于个人,也只能这样。

再然后再然后,嬉皮士真的消失了后,人们以为朋克是嬉皮士的后裔,然后然后然后,hip-hop也被当成嬉皮士的血缘儿孙,这都哪跟哪啊?再然后再然后,雅皮出现了,梦想成为人上人,追求精致物质生活,广告品味浓厚的城市潇洒份子也攀上了嬉皮士的亲戚。

有一部片子叫做《天鹅绒金矿》,讲述的是70年代歌坛的一段传奇,当记者问Brian你为什么要在舞台上打扮时(男人阴柔又招摇的打扮), 他是这么回答的:摇滚本身就是一个妓女,他需要花枝招展的打扮。

所以,愤怒、混世和低俗的品味,请你们不要自抬身价,请不要总是猴皮赖脸地把自己跟过去扯在一起,至少也得娟狂如 Brian,方是属于自己时代的本色。

但这段不讲Brian,要讲的是《荒野生存》,在结尾前,我一直想过这会是一段真人真事的改编。本来看完很受触动,思绪万千,骤然发现确有其人,又不仅有些感伤。

去吧去吧,毁掉自己的信用卡,抛弃家庭,步行上路,带着思考和目的,被途中迷惑却不停留;去吧去吧,去阿拉斯加,去冰天雪地,去猎鹿,去高高兴兴地把这件事写在日记中;去吧去吧,带着谁也不知道的情绪,将生命熄灭在冰冷里。

“狂妄自大,浅薄无知,对大自然的残酷性估计不足,死得愚蠢而毫无意义,且是罪恶的——因为将父母抛进了悲伤的永恒深渊……”

这是世人对他的评价。

但他并非孤僻,他的同学朋友对他的评价很高,有血有肉,既有激情但又有些过度阴暗,慷慨却又缺乏耐心,合群善良却又偏执。他不属于24岁,“他是那种坚定为信仰而生的人。”

这种信仰不是犬儒的理想主义,不是在世给自己加一层硬壳的坚强,不是沉浸在人事物纠缠之中的偶有所思所感所烦躁,而是,深藏在内心深处灵魂的炙烤和干渴。

如同此位最后导致悲剧的主角,或许有另一个人更值得评价,毛姆的《刀锋》,拉里。他们同在不停地思考,在心灵焦灼中痛苦地思考,他们只得行动,去扑灭这种焦灼,他们失去了这人世间千百年来被认可的幸福生活,换取的不过是长久的平静,前者死去了,后者默默无名成为了一名出租车司机。

请属于自己的年代,请像每一个时代那些奔驰的人一样,追求自由,追求自己的内心,被内心煎烤,被灵魂鞭打,思考,痛苦,陷入苦难、贫穷、迷茫,然后融入生活中,默默无名。

不必死掉。

来自有意思吧(www.u148.net)

没有谁能比 Mick Jagger 更牛逼的了,以一场40万人音乐会成功地将自己变成了摇滚乐的终结者。

这是玩笑,Mick Jagger是伟大的,滚石也是伟大的,虽然时隔这么多年,Mick再没有唱过那首《同情恶魔》(《Sympathy For The Devil》),甚至连提起来都是一副讳莫如深的死样。

假若没有发生枪击和骚乱,那么这场劲爆的演唱会会不会成为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之后又一个高潮呢?

1969年春天,约翰列侬在与小野洋子度蜜月期间,完成了当时最著名也最引发争议的行为艺术:床上和平行动。两个新婚的人,在床上接受媒体访问、创作歌曲,整整7天,用来反对包括越战在内的一切战争。“武力不会对和平有任何帮助:任何人都可以通过躺在床上一星期而获得和平,在寻求和平的各种方法中这是最简单又最有效的。”在这个过程中,列侬创作《给和平一个机会》,这算是一曲合唱,灌录的时候,散在欧洲多位名流或是艺术家专程飞到列侬所在的酒店,一起完成了这首歌曲。

与此同时,埃利奥特·提伯费劲千辛万苦,伍德斯托克音乐节也开幕了。

整个世界都被嬉皮士动摇了,爱与和平,正以一种光辉的形象站在美好未来,等待着人们单纯地去相信并且实践它。

直到这场音乐会。

嬉皮士,60年代,摇滚,煞尾而终。

我爱Mick,我爱列侬,我爱Queen,我爱迪伦,爱后来的枪花。但摇滚已不是摇滚,摇滚只能疯狂,带着神经兮兮的入侵感和破坏感,而不能再是爱与和平的代言人。摇滚乐随着披头士初次席卷美国时,嬉皮士们聚集在演唱会,离开,现场不留下一片垃圾;可到后来,演唱会需要专门的暴力团体进行维持秩序,散场后则遍布毒品与疯狂的一地狼藉。

是人太多,膨胀到这个团体不纯洁了么?

所以我有时看录像,看到枪花向违规录像的观众扔吉他,跳下台去揍他,罢演什么的,就觉得特别解气。当然,这是毫无逻辑的。

也许你还不知道我在讲哪部电影,但你不知道也罢,因为无论什么,都已经结束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5

握手
1

雷人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6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纽约桃花 2012-9-9 08:26
很好的文章,就是字太小,背景又黑,让我眼睛很累!
回复 theLinmingda 2012-9-9 07:16
珍愛生命:認真思索,生活。
回复 anniexm 2012-9-8 09:56
当人们把自己最隐私的裸露于世,把最疯狂的膨胀到死亡,把最自由的变成依赖毒瘾去宣泄的时候,寻归将是人们的本能,是下一个轮回的起点。谢谢的分享!
回复 lovebirds 2012-9-8 08:54
拜读了!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