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点墨留香 //www.sinovision.net/?11621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自静其心墨为韵,无求于物笔凝神;点墨留香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大明宣德霁红釉梅瓶赏析

已有 837 次阅读2022-7-8 12:10 |个人分类:文化艺术|系统分类:艺术| 唯佳艺术馆, 石维加, 龙璧阁, 收藏家, 唯佳艺术馆, 龙璧阁 分享到微信


    梅瓶的造型可以算是中国瓷器的第一造型。

    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一书中详细地描述了梅瓶的形制、特征及名称由来:“梅瓶口细而颈短,肩极宽博,至胫稍狭,抵于足微丰,口径之小仅与梅之瘦骨相称,故名梅瓶。”

大明宣德霁红釉梅瓶赏析_图1-1

    明宣德霁红釉又称鲜红釉、宝石红釉、霁红釉、积红釉、醉红釉,是一种极为名贵的颜色釉。霁红创烧于明早期,因作为皇帝御用,并用于礼敬天地日月的名贵红釉瓷,故名“祭红”。霁红釉色深沉,釉面光润,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无黑点、无色斑、无色斑,非常珍贵。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霁红达到艺术高峰,但在明宣德之后霁红柚烧造技术失传。清代康熙曾派朗廷极召集良工复烧霁红,遗憾的是烧造不出宣德时期的霁红柚而名曰“郎窑红”。

    《历代名瓷图谱》中云:“祭红,其色艳若朱霞,真万代名瓷之首冠也!”然而好物难求,至宝更是来之不易。当初古代窑工们为了配制出祭红釉料,曾将黄金、珊瑚、玛瑙、玉石这样极珍贵之物尝试着掺入釉料中,可即便如此不惜成本,也往往因为温度控制不好,或是气氛、时间等因素稍有差异,同样使得烧制失败。正是由于祭红器历来难烧,因此,它比其他名贵色釉瓷更为珍罕,也是各类釉色的瓷器中最难烧造的品种之一。 

    霁红釉烧制难度有多大,流传着的一个凄美的传说:明宣德年间某天,皇帝着红袍偶从一件白瓷器旁走过,发现白瓷被映成了红色,独具魅力。于是,令景德镇御窑厂马上烧造。可窑工们几经试验,都烧不出令朝廷满意的红色祭器。眼看时限将到,再烧不出来就要大祸临头。此时,一位老窑工女儿得到仙人托梦,要她投入窑火中以血染瓷。于是,她趁人不备投身窑中,只见一团炽热的白烟腾空而起,满窑瓷器皆成红色。为了纪念这位烈女,人们就把这种红色瓷器叫做"祭红"(霁红)

大明宣德霁红釉梅瓶赏析_图1-2

    也有人说,窑工们多次试验无果,督窑的太监就把一批窑工关进监狱。扬言再烧不出红釉瓷,时限一到,就要通通问斩。一位老窑工的女儿闻讯赶来,发现父亲已身陷囹圄。为救父亲,女儿纵身跳入窑火之中……窑工们开窑时惊奇地发现,里面的陶坯竟呈现血一般的红色,红色祭器终于烧成了。为了纪念她,人们将这种红瓷称为"祭红",并在每次封窑时,都会用砖砌成少女的形象,该习俗一直延续到至今。可见霁红的烧制难度有多大。

    宣德朝时,霁红质量达到了顶峰,其色似初凝的鸡血,深沉安定,莹润均匀,釉中无龟裂纹理,宝光内蕴,釉色之美绝世无双!清乾隆皇帝在《咏宣窑霁红瓶》一诗中称誉霁红道:“晕如雨后霁霞飞,出火还加微炙工。世上朱砂非所拟,西方宝石致难同。插花应使花羞色,比画翻嗤画是空。”

   明代永乐、宣德时期的红釉器,之所以超越前代而独树一帜,一方面主要是窑工们在长期实践中找到了釉料配制的正确比例,掌握了烧制红釉瓷的恰当火候,另一方面也与永乐、宣德皇帝继续尊崇明太祖朱元璋所制定的“以红色为贵”的旨意有关。

   红釉在中国历史上历朝历代烧制都比较难,真正意义上的红釉就是高温红釉,应该是指元代的釉里红,明初宣德时候的红釉瓷器烧造的炉火纯青。

    宣德霁红柚瓷器有一个特点,所有宣德霁红柚瓷器的口有一个非常漂亮的白边,叫做灯草口,这是鉴定宣德霁红柚瓷器的重要方法。

大明宣德霁红釉梅瓶赏析_图1-3

  大明宣德霁红釉梅瓶赏析_图1-4 

唯佳艺术馆珍藏明宣德霁红釉梅瓶。小口,短颈,溜肩,圆腹,圈足微外撇。胎体厚重坚硬,造型挺拔高大,通体似初凝之牛血,瓶口、盖口及盖子棱边处是非常漂亮的“灯草口”白边,梅瓶造型是典型的明代风格。此瓶将丰肩修腹的弧线斜收至胫部时,又以弧线外撇至底边,使梅瓶肩部显得更加丰满,而且整体感觉修长美丽,具有极强的艺术美感。梅瓶最大腹径与高度的比值接近于黄金比,工匠们在长年累月的劳动实践中不断发现并创造着美,这种比例并不是他们刻意追求的结果,而是一种“技进乎道”的境界,单单欣赏如此比例的器型便是一种无与伦比的享受。

此梅瓶高(带盖子)48厘米,口径5,5厘米,足径16厘米。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