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风水导师 //www.sinovision.net/?20087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手机:13385889998或18620049887 QQ:2609681211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以周易文化解读曹操葬于安阳之故

已有 1700 次阅读2012-9-27 08:07 |个人分类:风水浅谈|系统分类:家庭生活| 周易, 安阳 分享到微信

以周易文化解读曹操葬于安阳之故


                                        刘书民作文    张永红审阅

论文提要:曹操功劳于日月同辉。然而,宋朝以来,尤其是一部《三国演义》把曹操丑化成为白脸奸臣。审时度势中国历史,匆匆过客何其多,数风流人物还看曹操。 20091227日,曹操高陵在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村的消息公布后,引发来了历史上空前的全国性罕见的挺曹操高陵者与反曹操高陵者的强烈争议。

  本论文以周易文化解读曹操葬于安阳之故,用堪舆风水文化分析曹操和西高穴村以及邺城与安阳县的关系。

  东汉末年的公元220年正月,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魏武王曹操去世后葬于安阳县的西高穴村的村西南,几个月后被封为魏武帝。由于时光久远,更由于历史上反曹操者的操作,对于家喻户晓、老少皆知的曹操葬于何地方,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然而20091227日,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了重大考古发现:曹操高陵就在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村。由此引发来了历史上空前的全国性罕见的挺曹操高陵者与反曹操高陵者的强烈争议。

  根据著名学者王国维断定历史纠纷的有效方法:地上文献记载,地下文物证实,二者合一的印证方法;欲知曹操何故埋在安阳县西高穴村,还得用中国传统文化之源周易文化的堪舆方法去解读。

     一、数风流人物还看曹操

 

  中国历史上著名而又有影响力的曹操,在群雄纷争的东汉时期凭着文武高智商,叱咤风云,军事征伐统一中国北方,改革政治发展经济,都城雄伟对称布局,文学与西园之会,铜雀歌舞和书法艺术,曹操业绩显著,东汉皇帝顺应民意封其为魏武王,死后又被皇帝封为魏武帝,曹操功劳于日月同辉。然而,宋朝以来,尤其是一部《三国演义》把曹操丑化成为白脸奸臣。审时度势中国历史,匆匆过客何其多,数风流人物还看曹操。

  20091227日上午,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国内各大媒体宣布了重大考古发现:魏武王高陵就在河南安阳县西高穴村。这一发现,让纠缠了千余年的曹操高陵确切位置之争有了最终的结果。出乎预料的是曹操再次成为国内外人们议论关注的主题,其中之一是曹操墓怎么会在安阳县发现?一些受传统影响的人大惑不解,质疑纷纷,莫衷一是;于是,向国家文物局发难,向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发难,向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发难,向安阳市、县发难,甚至向死后1800年的曹操发难。可谓此起彼伏,汹涌澎湃。尤其是2010821日,由反曹派主要人物,学者倪方六发起的三国文化全国高层论坛在苏州召开。全国各地的23专家学者,从各个方面对曹操墓的真实性进行了反驳,最终形成共识:安阳曹操墓在发现和发掘过程中,存在人为策划、蓄意造假的行为。一些历史知识稍缺的人也发表言论:曹操高陵在邺,我们相信;如在安阳县我们坚决不认可。甚致有人借机丑化河南:安阳县曹操墓是河南版周老虎;更有甚者,无理要求中国国家文物局取消曹操墓 “2009年全国十大考古发现资格。并声称河北闫沛东手里掌握有关于曹操墓造假的铁证,并将择机对外公布,以此要挟,等等。质疑声音不绝于耳,反对者更是甚嚣尘上。其中不乏有不良动机之人,借机炒作,声东击西,达到平时得不到的目的,真可谓用心良苦。有些人更是不择手段,误导舆论,欺骗那些痴信曹操的大众。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它存在的道理。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向国内各大媒体宣布重大考古发现,是经过国家文物局批准的,可以说是权威性的。况且,河南省是全国文物大省,中国八大古都,河南省具有四个:郑州市、安阳市、洛阳市、开封市。可见河南省的文化底蕴是深厚的,那么作为河南省文物局的业务技术实力在全国来讲,肯定是一流水平的。据新闻媒体报道,大凡质疑者,皆不是考古专业人士,由此可见,隔行如隔山,外行人尽说外行话。

  二、曹操选择西高穴村的原因

  据《三国志.魏书.武帝纪》记载,曹操于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六月,颁布《终令》:古之葬者必居瘠薄之地。其规西门豹祠西原上为寿陵,因高为基,不封不树。这是曹操预感寿尽前几年颁布的。战国时期的西门豹祠位于河南省、河北省交界地的漳河大桥向南500多米,即107国道路西,京广铁路旁,在今安阳县安丰乡丰乐镇村,如今有四通古碑。

  安阳是殷商文化、周易文化的发祥地,也是佛教汉化的形成地。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安阳,是后赵、冉魏、前燕、北魏、东魏、北齐等朝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曹丕夫人甄氏死后墓葬在漳河南岸的安阳县灵芝村。西门豹治邺、破釜沉舟、邺下七君子、建安文学等等历史故事皆发生在这里。曹操以邺为基地统一中国北方,邺是东汉皇帝对曹操的封地,他在邺15年,安阳、邺城一带流传者曹操许多典故,许多村名和地名留有曹操的故事。

  西高穴村往南15公里到安阳城,往东10公里到邺城。历史上称邺城、安阳为一体。西高穴村位于西门豹祠西原上约7公里多,深熟周易文化知识的曹操是很有战略眼光。从大环境看西高穴村:西靠巍巍太行山,犹如太师椅;曹操高陵墓南有洹水;北有漳河,那个时期漳河由北而向东流去,漳河在曹操高陵墓形成一个天然河套,犹如皇帝身上的玉带;向东望去邺城铜雀台、金凤台、冰井台,紫气东南来。从风水角度看,这里是上好风水宝地。

  曹操对邺城,即今日河南省安阳县于河北临漳县交界地,有着特殊的感情。曹操敬仰一代英雄邺城县令西门豹治理有方,在邺地投巫以及开渠的英明决策,他希望自己的寿陵地与西门豹祠毗邻。
175
年,20岁的曹操被举为孝廉,授洛阳北部尉,再改任顿丘令;顿丘即现在的安阳市内黄县与清丰县交界地。

  204年秋八月,曹操大破袁尚,平冀州,自领冀州牧。208年,曹操为丞相。

  212年,东汉把当时的行政区划作一个调整,当时的魏郡共有30余县,辖有河南北部、河北南部和山东部分地区,其郡治在邺。

  213年五月,天子使御史大夫郗虑持节策命曹操为魏公,赞扬曹操平定黄巾之乱,灭袁绍、董卓,迁都许昌等功劳,并且以十郡封曹操为魏公。其封国地盘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之焦作、济源,新乡、鹤壁之京广线以西地区,安阳地区、山东之聊城、德州地区、今河北保定以南地区,国都在邺。

     以上便是曹操受封的全部过程,及魏公、魏王的全部来历。

  当年顿丘、邺城、安阳一带,也就是如今的晋冀鲁豫交界地,是曹操起家的地方,邺城实际上是曹操实施自己政治、军事抱负的重要活动中心。历史上,安阳市安丰乡也属于邺城的范围,可以说曹操死后葬在自己的封国之内,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他不可能葬在邺城以外的许昌或毫州以及其它地方。
据西高穴村负责人徐焕朝介绍:祖上传说,这一带曾经是曹操驻扎军队所在地。从这里向南走出5公里,有个地名叫做亮马岗;从西高穴村向正东走7公里左右,就是河北省的习文村。与该村的名字对应的是,该村附近还有个叫讲武城的村庄,据说是曹操率军驻扎此地后,和部下军士习文、讲武的地方。这些民间传说和遗留下来的地名,忠实记录了曹操当年在这一带活动的轨迹。

  如今的漳河已经不见当年的滔滔东流,黯淡了的刀光剑影也已成为过眼云烟,湮没于历史的洪流之中。然而,漳河南岸的西高穴村因曹操高陵的发现而名扬天下。这一点徐焕朝和他的先辈们是怎么也想不到的。也许是人杰地灵的缘故吧。
  三、曹操高陵的环境风水

  堪舆也叫风水,为中国之独创的理论体系。其源于易经思维,是以自然、平衡、和谐的天人感应之理念来改善运气、调整运势的秘术。由于其易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几千年来一直闪耀着神秘的幽光。

  风水理论是什么呢?实际上就是地理学、地质学、星象学、气象学、景观学、建筑学、生态学以及人体生命信息学等多种学科综合一体的自然科学。其宗旨是审慎周密地考察、了解自然环境,顺应自然,有节制地利用和改造自然,创造良好的居住与生存环境,赢得最佳的天时地利与人和,达到天人合一的至善境界。我们的先哲们在风水理论及其实践的长期发展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实际经验,通过理论思维,汲收融汇了古今中外各门科学、哲学、美学、伦理学、以及宗教、民俗等等方面的众多智慧,最终形成了内涵丰富、综合性和系统性很强的独特理论体系--现代风水学。

  1、中国古人非常讲究传统文化,阴阳风水文化盛行于西汉时期。我国古代墓葬是一种复杂的文化现象,墓址的选择要看风水。自古以来,人们都很重视墓地的选择,古人选择墓地考虑的因素依次为:一是京城附近,其风水不消说自然是好的;二是故里、采邑或祖籍地,符合叶落归根的传统观念;三是死亡地,如任所、战场等,这往往是格于形势,如交通制约等;四是其他地方,如生前向往之地等。但是一般都要选择前有照,后有靠的地方。即前有水流穿过,后有山峰为靠,境内层峦叠翠,就是说墓地要枕山面水。如:首先,应该明确穴的来水与去水的方位,根据穴的来水与去水的方位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大致方位,再根据穴的座向及分金五行配合,确定土地神位的准确方位,同时参照穴的四周环境来确定土地神位的准确方向。这样的土地神位既符阴宅风水的形势,又符合其理气。使其坟墓更加符合风水要求,使其更好地荫益子孙后代。

  2、记述西门豹祠诸书中以《水经注》所述之祠最早,且是修缮前朝的,此祠与曹操<遗令>中的西门豹祠是一致的。 2009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清朝杨守敬等编绘的《水经注图》的图幅可以明了。自西高穴村而西,地势逐渐隆起,形成冈地,再向西便是太行山东麓。曹操高陵就处在台地上,座西朝东,其地形符合曹操《令》中所述寿陵的选址条件,即西门豹祠西原上。东汉人许慎所著《说文解字》释为:水泉本也,从泉,出厂下。即本意是水泉之本,即发原的地方,水泉河流发原的地方肯定是地势较高,由高趋下形成河流。

  再者,曹操墓不可能建在漳河的中、下游。根据《吕氏春秋》卷第十《孟冬纪》关于葬地选址的条件:古之人有藏於广野深山而安者矣,非珠玉国宝之谓也,葬不可不藏也。葬浅则狐狸抇之,深则及於水泉。故凡葬必於高陵之上,以避狐狸之患、水泉之湿,此则善矣。《后汉书》《志》第六《礼中》注引《汉旧仪》言及天子之墓是有一定的深度标准的,一般为十三丈,西高穴村的曹操高陵墓深为15米,即合汉尺34.5丈(汉制:1=0.23)。这样的深度若取址在漳河的中、下游肯定不行。因为那个时期漳河水势本身很大,且经常决口泛滥。再者漳河中、下游地下水位高,不符合《吕氏春秋》所言选址之原则,若选之,必遭水浸。

  3、曹操墓规格相当高,这个墓平面为甲字形,坐西向东,是一座带斜坡墓道的双室砖墓,规模宏大,结构复杂,主要由墓道前后室和四个侧室构成。中间有甬道相通,前后室顶部为四角攒顶,甬道为砖券拱形顶。斜坡墓道长39.5米,宽9.8米,最深处距离地表大概是15米,墓平面略呈梯形,东边宽22米,西边宽19.5米,东西长18米,大墓占地面积740多平方米,属于典型的深埋墓葬。

  4、京广铁路以东漳河以南灵芝乡的魏明帝之母亲——甄皇后之墓,曾因地势低洼水浸而改葬过。《三国志》卷五《后妃传》载(太和)四年(230年)十一月,以后陵庳下,使(甄)象兼太尉,持节诣邺,昭告后土,十二月,改葬朝阳陵。象还,迁散骑常侍。所以,曹操高陵的选址只能在漳河上游的高原地带。除了建安二十三年(218年)的《令》之外,临死前,曹操还有《遗令》:葬於邺之西冈上,与西门豹祠相近。实地考察西高穴村,其西确为一逐渐隆起的高冈。站在冈上向东望去是无际之平原无冈可言,西高穴村如临脚下。那么,此高冈便是曹操寿陵之所在。

  5、以邺为首都的后赵皇帝驸马鲁潜是曹操死后110年而去世的,后赵人称曹操肯定为魏武帝,鲁潜墓志的记载应该是有可信度的。几年前,文物部门在安丰乡出土了后赵十一年鲁潜墓志,墓志记载鲁潜是葬在曹操墓的西北角,这也可说明曹操墓位于安阳市安丰乡西高穴村。鲁潜墓距魏武帝陵的方位与距离:墓在高决桥陌西行一千四百步,南下去陌一百七十步,故魏武帝陵西北角西行四十三步,北回至墓明堂二百五十步。这里所说的魏武帝陵应该就是高陵(西陵),高决桥应该为高穴桥,古代,这说明曹操的墓地应该在西高穴村附近。

  经过国内资深考古专家充分论证及众多史籍资料佐证,足以说明作为安阳前身的邺城是曹操统治北方时期的重要活动场所,后人也能据此看出邺城在当时的繁华与兴盛,以及曹操与其家人看重邺城,死后安葬在邺地的可信度。古往今来,许多帝王在选择自己的墓葬地时,并不是一律按照其祖籍所在地进行安葬的,往往都在其都城所在区域范围内选择墓地,从明清两代皇帝的陵寝就可略见一斑。到了近代,袁世凯被清廷明升暗降罢职后,他也没有回原籍河南项城,而是在安阳北门外的洹上村居住下来,甚至大兴土木在此修建其陵墓,死后葬于安阳。

  四、曹操高陵的风水格局

  中国古代有死前选择墓地之传统:三年寻龙,十年点穴。曹操在几年前就看中了安丰乡西高穴村这块地方,开始为自己建造陵墓。他还嘱咐后人不必到墓地去拜祭,要其后人时时登铜雀台,望吾西陵墓田。西高穴的地望是特殊的地名,这个村名本身就是风水名称。西是指位置与西门豹祠的西方偏南;乃台、丘陵也; 就是墓的具体位置,点穴就是指出准确位置地点来葬墓。

  曹操高陵西依婉蜒千里的巍巍太行山,山水顺漳河而由西向东弯弯曲曲在西高穴村的北部流过、向东向南、又向东北流去,犹如半环形状。风水理论称之为千里来龙:大水大河齐到处,千里来龙住。
曹操为自己建墓是公开的,是以《令》的形式颁布的。他不但安排了自己的寿陵,还安排了公卿大臣列将陪陵的方域位置。曹操要行汉之制度,把自己的陵墓区、陪陵区,统筹设计规划,并且要有足够的容量,占地面积相当大。曹操既然让公卿大臣死后陪葬在自己陵墓的前后,那么高陵就不可能是秘密的。

    根据有关文献和资料显示,曹操高陵及其周围有明显的地面建筑和标志。

  其一,《河朔访古》一书中记载该墓高一丈六尺。纵然曹操下令不封不树,但墓穴本身选址是因高为基,原来就具有一定的高度。这与汉献帝禅陵高二丈差不多。(《后汉书?献帝纪》注引《帝王世纪》)

  其二,高陵旁有地面建筑,即殿寝建筑。我们可以从《晋书》卷二十《礼中》的记载中得到证实。高陵旁所建之祭殿,起码在曹操死后到黄初三年(222年)这一段时间是存在的。
其三,《三国志?魏书?于禁传》记载:曹操的大将军于禁去拜谒曹操高陵时,高陵旁还有地面建筑——陵屋。

  其四,陵旁建有石屋。曹丕称帝后,为父加谥曰魏武帝,并刻金印。但他并未打开墓穴把印放入,只是存置在墓上的石屋里,原因是怕藏金于墓遭人发掘。(《晋书》卷二十《礼中》记载了这件事。 

  其五,魏武帝陵下有石雕和铜驼。南朝萧梁人任昉在其《述异记》中云:邺中铜驼乡魏武帝陵下,铜驼、石犬各二。古诗云:石犬不可吠,铜驼徒尔为。这说明魏武高陵旁立有石雕和铜驼,标志是非常明显的。

  其六,高陵城的出现是曹操墓旁最显著的标志。南北朝时期的地理学家郦道元作《水经注》,卷九《洹水》中出现了一个地名叫高陵城。《洹水》云:洹水出山,东径殷墟北……又东,分为二水,北径东明观下……南水东北径女亭城北,又东北径高陵城南,东合坰沟,又东径鸬鹚陂。
曹操墓不可能设72疑冢的一个主要原因是他的殡葬不是秘葬,消息并未封锁,百官群臣甚至包括皇帝都亲临现场,场面很大。可以说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天塌一般,若设疑冢焉能如此。关于千余年来流传曹操墓设72疑冢之说,肯定是对曹操的恶意攻击。

  曹植在《武帝诔》中描述其葬父时的情景:如何不吊,祸钟圣躬。弃离臣子,背世长终。兆民号咷,仰诉上穹。既以约终,令节不衰。既即梓宫,躬御缀衣。玺不存身,唯绋是荷。明器无饰,陶素是嘉。既次西陵,幽闺启路。群臣奉迎,我王安厝。窈窕玄宇,三光不入。潜闼一扃,尊灵永蛰。圣上临穴,哀号靡及。群臣陪临,佇立以泣。去此昭昭,于彼冥冥。永弃兆民,下君百灵。千代万乘,曷时复形。

  曹植这篇诔文反映了当时举国哀悼,倾朝送葬曹操的那种空前悲痛的场面。

 

刘书民-------
    河南省安阳市古都学会---常务理事、副秘书长
   
河南省安阳周易研究会---副会长

河南省易学研究学会---副会长

北京周易研究会---副秘书长

 

我的更多文章: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