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同创共享

已有 1262 次阅读2016-7-22 04:55 |个人分类:学术研究|系统分类:杂谈| 价值, 同创 分享到微信

                        文化的最大价值在于同创共享
                              ——读阿云嘎作品感悟
                                            包海山
            学术需要艺术的直觉和生动形象,艺术则需要学术提供思想和创新能力。内蒙古文联原主席、鄂尔多斯学研究者阿云嘎,把文学艺术的人文情怀与学术研究的理性思维融为一体,给人艺术的享受,也引人们理性思考。
              一、文化共享的基本观点
            阿云嘎的长篇小说《满巴扎仓》第三届朵日纳文学奖·大奖。小说发表于2012年《潮勒蒙》杂志,2013年11月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翻译家哈森将其译为汉语,《人民文学》杂志于2013年第12期全文刊出。2014年2月2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10多位作家学者聚集在北京,召开《满巴扎仓》研讨会。专家和学者高度赞扬了《满巴扎仓》以母语创作,汉译又不失民族特色的风格形式。
    作品展现了十九世纪末鄂尔多斯高原上的社会生活图景,富有地域文化特色。矛盾冲突尖锐,人物众多、性格鲜明,塑造了一群为保卫蒙古族文化遗产而舍生取义的医生喇嘛形象。小说结尾设计巧妙、浩然大气,将珍藏几代的蒙古族药典以手抄经卷的方式广布天下,治病度人,既有提倡各民族和平和谐的政治高度,又有仁爱天下的宗教情怀。
      “保护秘方最好的办法,就是把它公开”。在小说的最后一章,满巴扎仓的住持仓堪布对清兵说:我身边的这部药典就是你们要找的那部蒙古族秘方药典!这部书在朱元璋时期,从元上都的大火中被救了出来,隐藏于民间,后来被送至我们满巴仓保管。药典是救助病痛者的一种书籍。不管对帝王还是平民,不管对哪一个部落,都是有益的东西。可是抢夺这部药典的纷争从未断过。为了将这部药典拿到手,发生了形形色色的惨案,有的人甚至丢了性命。这部药典里浸透了硝烟、血泪和心灵的痛苦。现在我直说了吧,我公开了这个秘方!对所有人有益的方子是不用保密的!我也想过,原先这部药典肯定不是什么秘方,它只是放在元上都的一间房子里,供医生们翻阅。明朝官兵烧毁了那里的诸多书籍后,这部药典才进入了保密状态!那我们到底该如何传承这部药典呢?只有一个办法,就是将秘密的东西公开化,将在一个人手里保管的东西,交给更多的人。这个时候,我们的秘方就成了整个蒙古的遗产。我召集满巴扎仓所有人,抄录那部药典并散发了下去。那部秘方药典里所有的内容、智慧、技艺已永远地留在了满巴扎仓,谁也抢不走了······
       阿云嘎说:“小说里的满巴扎仓就是研究医药学的寺庙,相当于现在的医校。任何一种文化不能保守固执,如果与外界断绝联系只能自生自灭,我之所以那样设计小说结尾,就是为了表达自己文化共享的观点”。
       在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药典可以是普通的方子,可以变成秘方,还有能够被烧毁。可见,药典的产生、使用、传承、发展,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密切关系。药方可以共享,这是一种文化,可以用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表达;而治病救人、惠及百姓的可共享的药方,也能够汇集更多人的智慧来共同创造,因此应该把同创共享融为一体,从而体现科学文化的更大价值。对此,我们可以在学术层次上、在更广泛的领域,共同进一步深入研究探讨。
             二、文化同创与共享相结合的探索实践
            把作为地域、民族、城市的“鄂尔多斯”融为一个有机整体,构建“鄂尔多斯学”学科知识体系,这是鄂尔多斯文化发展中的一个创举。对于构建鄂尔多斯学学科知识体系的基本框架和核心内容等,阿云嘎有独到的见解和精辟的论述。我们以阿云嘎的三篇文章的要点为例来简析。
            1、在《试论鄂尔多斯学研究中对几个关系的把握 》中认为,鄂尔多斯学研究必然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仅是社会科学部分的内容也将会有至少二十个以上的分支,而从这些分支中再细分下去,其规模和范围将十分可观。我们要寻找出一个角度、切入点者方向,把所有这些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而避免弄成“论文汇编”。任何一个学科研究都应该有一个核心问题或者 “纲”,大家从各自的角度深化它,推动它,最后又去突破它。这应该是任何一个研究工程的然过程,以地区命名的学科研究也应该如此。我们的研究不仅应该有广度,而且更应该有深度,而要达到一定的深度就必须避开现象的罗列或泛泛而论,而找出一些基本规律性的东西。
             2、在《读<成吉思汗箴言选辑>后所想到的》中认为,蒙古高原上成吉思汗的崛起和成吉思汗的征服,是顺应了社会和时代需要的,是符合历史潮流的。他的功绩不仅在于摧毁了旧的局,更在于建立了新的秩序。何为长生天的力量?我们可以理解为自然规律或者历史的必然性。因此他主张“以诚敬天”,要求顺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和历史潮流。成吉思汗主张各种宗教平等共处,这表明他的文化理想。他要建立一个各种宗教、各种文化平等共处,相互补充,共同繁荣的新秩序。再加上“诚信”的理念(众所周知成吉思汗十分强调诚实、忠诚,对不诚实的现象深恶痛绝),再上“大扎撒”所体现的理念,我们大致可以概括成吉思汗建立新秩序的基本原则,那就是:崇尚自然,统一和谐,相互补充,依法治理。
            3、在《游牧文化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认为,过分地强调“游牧”二字,很容易造成一些对历史的误读。比如大蒙古帝国时期的国家管理,那是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一笔巨大而宝贵的文化遗产。还比如,元朝时期是中国海外贸易的黄金时期,北京市沿革资料及《马可波罗游记》等文献告诉我们,无论元大都还是元上都,还有哈拉林以及元中都等都居住着众多的蒙古族市民,他们是这城市的建设者和管者。看一传统文化能否与现代文明接轨,就看其是否有市场文化意识和城市文化意识。而在蒙古族传统文化中,这两者都存在,而且还创造过举世瞩目的辉煌。蒙古族传统文化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其中当然包括游牧文化,它体现了对苍天、大地和生命的崇拜理念以及关于人与大自然关系的认识等,蒙古族在治国理政、军事、法律、城市建设和开拓贸易市场(其中包括航海贸易)等方面对人类历史也做出了举世瞩目的贡献。这些丰富的传统文化遗产,对当今蒙古族乃至全国各民族的现代化进程具有推动作用。
            我们把这些内容联系起来综合分析,就能够清醒地意识到,鄂尔多斯学研究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细分下去其规模和范围将十分可观。以蒙古族传统文化为例,包括游牧文化、市场文化、城市文化,而成吉思汗文化作为蒙古族传统文化中的典型代表,有两个要点:一是应事物的自然规律和历史潮流;二是以崇尚自然、统一和谐、相互补充、依法治理为基本原则来建立新秩序。人类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本质上是同一的”,因此我们可以把应自然规律和以此建立的秩序,作为切入点者方向,从而把所有这些研究组织成一个有机整
            (一)在内容上,要清楚为什么文化可以同创共享
       地方文化包括在当地形成和创造的文化,也包括在当地汇集和应用的文化。例如《满巴扎仓》的那部药典,不管是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写出来的,总之在元上都从火场被抢救出来,最终流传至鄂尔多斯并公之于众时,它就成为鄂尔多斯文化,成为人类可共享的文化。相对而言,在当地形成和创造的文化是有限的,而在当地汇集和应用的文化是无限的。对于鄂尔多斯学研究来说,通过老子道学、成吉思汗文化、马克思理论“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我们意识到,道、长生天、真理并不是哪个人的东西,它们只是称谓不同,而内在本质上对任何人来说都是相同的客观存在,可以统称为自然法则。因此我们说,鄂尔多斯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自然法则,它在无形中决定任何人的命运并支配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
       自然法则以及揭示和反映自然法则所形成的科学文化,这是不同层次上的两个不同概念。自然法则是本体论层次上的客观存在,它“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它原本是人类可共享的;而科学文化是认识论层次上的表现形式,它只有不断接近于所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的自然法则,并且与自然法则融为一体才能得以永恒并体现更大的价值。这就是人类可以同创共享科学文化的根本原因所在。  
            (二)在方法上,要开辟同创共享文化的具体路径
            地方学是地方文化研究基础上达到学术层次的学科知识体系。“论文汇编”也能够全面展现地方文化研究的主要成果,而跨学科、综合性、系统性的地方学学科知识体系,由一系列学术专著才有可能构建得起来。必然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仅是社会科学部分的内容也将会有至少二十个以上分支规模和范围将十分可观的鄂尔多斯学学科知识体系,至少有上百部一系列学术专著才有可能构建得起来。
           今年,我们在学术性网站即民间智库草根网建立了团体博客“地方学研究”,把14年来的鄂尔多斯学研究成果集中展现出来,同时与中国学、中国各个地方学、互联网思维联系起来,看清了我们的缺陷不足以及潜能、优势。可以说,互联网为我们学术研究和学科建设插上翅膀,开拓了广阔空间,使科学文化的同创与共享有了具体路径。作为标志性的文化系统工程,我们准备用3至5年时间,完成鄂尔多斯文化之旅系列5部专著,即鄂尔多斯“民歌文化之旅”、“历史文化之旅”、“创新文化之旅”(包括“中国学视野下的鄂尔多斯学研究”、“鄂尔多斯学与各个地方学”、“鄂尔多斯学的构建与应用”)。我们将在互联网平台上,在公开、透明、自由的学术研究范围中,愿意与所有对课题项目感兴趣的有识之士共同合作完成课题研究,从而实现科学文化的同创与共享。只要我们能够靠社会力量完成这5部专著,就可以完成50部、100部一系列著作,从而构建完整的同创共享的鄂尔多斯学学科知识体系。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