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穿越时空会情智,佛光灵性解诗词

已有 2296 次阅读2017-1-17 23:43 |个人分类:比较研究与集成创新|系统分类:艺术| 穿越时空, 诗词 分享到微信

                            穿越时空会情智,佛光灵性解诗词
                                                  包海山
          不管是旧常态还是新常态,一切都在不断发展变化,这是永恒的常态。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自然都是如此。享誉世界、最具创造力的年轻一代藏传佛教导师之一宗萨蒋扬钦哲仁波切认为:佛教有“伟大的见地——一切皆是无常”。对无常现象,恩格斯也曾说:“当我们深思熟虑地考察自然界或人类历史或我们自己的精神活动的时候,首先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幅由种种联系和相互作用无穷无尽地交织起来的画面,其中没有任何东西是不动的和不变的,而是一切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
           无常是常态,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产生和消失。在不断发展变化中,对于个体而言,体验喜怒哀乐是常态;对于群体来说,经历生老病死也是常态。人生百态,千年情怀,用诗歌来表达更形象生动,用佛学智慧和慈悲来解读更有灵性。我曾经选编出版《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一书“读遍古诗上千万,神游意境如梦乡。沟通情智呈一脉,汇入心田似海洋”。这是我当时《读诗》的体会。现在,当我对佛学有所感悟,重新来阅读中国古代诗歌,感觉真的不一样。有所选择并且按照某种方式排列组合,就是一种内在感悟和灵性解读。
            面对无常人生,陶渊明有诗句,“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这可谓表达得形象、生动、深刻。辛弃疾虽然觉得“千古事,云飞烟灭”,但他认为还是可以“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这种一时登览,可以是自然环境,也可以是人文历史。毕竟,如孟浩然所言,“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又如李白所云,“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自然生态与人文历史,是我们在其中生存和发展的大环境的两个组成部分。江山不改,日月永存,只是历代不同的人们认知有别、需求不同、心态各异,所以有不同的感受和体会。从宏观上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侧重于人文历史,忽视自然生态,甚至局限于自我,没有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所以只能各自“蓬累而行”;二是超越自我,懂得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人本身存在并属于自然,能够遵循自然法则,所以有幸共同“得其时则驾”。
             一、人生无常,历经沧桑
             中国古代诗歌,特别是唐诗宋词元曲,对人生无常、情感波折、生离死别、历经沧桑等等,都有形象生动的艺术反映。我在选编《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时,主要是根据诗歌内容分为三篇。一是“山水情”:游山玩水登楼阁,所见田园好风景鸟语花香咏物趣,送别思念闺怨情。二是“人生哲理”:伤农征战百姓泪,遗恨人生探哲理杂谈闲赋诗言志,历代名句成一集。三是“饮酒歌”:悲欢知多少,把酒问青天甘苦在心里,真情留人间把古代诗歌中有关写游山、玩水、登楼阁以及送别、思念、闺怨情等等内容,根据自己的理解排列组合起来时,别有一番情趣古代诗歌很美,能够精选并巧妙组合,还能创造一种新的艺术欣赏美。我们在这里以组合的方式解读部分诗歌。
             1、送别思念闺怨情
             在古代,有关送别和思念的诗歌很多,可谓深情厚谊,各有韵味。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王勃《别薛华》:“送送多穷路,遑遑独问津。悲凉千里道,凄断百年身。心事同漂泊,生涯共苦辛。无论去与住,俱是梦中人”李白《送友人》:“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王昌龄《送柴御》:“流水通波接武冈,送君不觉有离伤。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高适《别董大二首》(其一):“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苏轼《临江仙》:“一别都门三改火,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作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尊前不用翠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 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 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 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闺怨情可以分为两类,一是民间女子闺怨,二是宫女闺怨。
            王昌龄《闺怨》:“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刘得仁《贾妇怨》:“嫁与商人头欲白,未曾一日得双行。任君逐利轻江海,莫把风涛似妾轻”李益《写情》:“水纹珍簟思悠悠,千里佳期一夕休。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从少妇的后悔,到头欲白时的记恨,再到千里佳期一夕休之后的无爱无恨,可谓是闺怨的一个心路历程,情感变化。由此似乎更容易理解杜秋娘的诗歌《金缕衣》:“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须惜少年时。 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从男性的体会来看,苏轼的心态是“天涯何处无芳草”,而白居易觉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如果说民间闺怨还有变数,那么宫女可就身不由己了,情感只能寄托再来世。李白诗云,“昔日芙蓉花,今成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对于三千宫女来说,更是如此。刘言史《长门怨》:“独坐炉边结夜愁,暂时恩去亦难留。手持金箸垂红泪,乱拨寒灰不举头”白居易《后宫诗二首》(其一):“泪湿罗巾梦不成,夜深前殿按歌声。红颜未老恩先断,斜倚薰笼坐到明”;(其二):“雨露由来一点恩,争能遍布及千门。三千宫女胭脂面,几个春来无泪痕”杜牧《秋夕》:“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李商隐《嫦娥》:“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杜荀鹤《春宫怨》:“早被婵娟误,欲归临镜慵。承恩不在貌,教妾若为容。风暖鸟声碎,日高花影重。年年越溪女,相忆采芙蓉”元稹《行宫》:“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唐代韩氏题红叶》:“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唐代开元宫人《袍中诗》:“沙场征戍客,寒苦若为眠?战袍经手作,知落阿谁边?蓄意多添线,含情更著绵。今生看已过,结取后生缘”。王建《宫人斜》:“未央墙西青草路,宫人斜里红妆墓。 一边载出一边来,更衣不减寻常数”雍裕之《宫人斜》:“几多红粉委黄泥,野鸟如歌又似啼。 应有春魂化为燕,年来飞入未央栖”。由此可见宫女们的生活画卷和生命轨迹。
             2、伤农征战百姓泪
             中国在古代也是农业大国。对农民的伤害以及战争的摧残,给老百姓带来太多的痛苦。一方面是美人、公子的奢华娇纵,另一方面是老百姓剜却心头肉、不知何处抛妻子郑遨《富贵曲》:“美人梳洗时,满头间珠翠。 岂知两片云,戴却数乡税”孟宾于《公子行》:“锦衣红夺彩霞明,侵晓春游向野庭。不识农夫辛苦力,骄骢踏烂麦青青”李绅《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张碧《农父》:“运锄耕斸侵星起,垄亩丰盈满家喜。到头禾黍属他人,不知何处抛妻子”。窦巩《代邻》:“年来七十罢耕桑,就暖支羸强下床。满眼儿孙身外事,闲梳白发对残阳”。杜荀鹤《伤硖石县叟》:“无子无孙一病翁,将何筋力事耕农。官家不管蓬蒿地,须勒王租出此中”。聂夷中《田家》:“父耕原上田,子劚山下荒。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杜荀鹤《山中寡妇》:“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聂夷中《伤田家》:“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种两极分化和社会不公平,必然引发战争。陈陶《续古》“秦家无庙略,遮虏续长城。万姓陇头死,中原荆棘生”。常建《塞下曲》北海阴风动地来,明君祠上御龙堆。髑髅皆是长城卒,日幕沙场飞作灰”。曹邺 《筑城三首》(其三)筑人非筑城,围秦岂围我。不知城上土,化作宫中火”。陈羽《梁城老人怨》:“朝为耕种人,暮作刀枪鬼。相看父子血,共染城壕水”。贯休《边上作》:“阵云忽向沙中起,探得胡兵过辽水。堪嗟护塞征戍儿,未战已疑身是鬼”。萨都剌《过居庸关》中诗云:“关门铸铁半空倚,古来几多壮士死!草根白骨弃不收,冷雨阴山泣山鬼”。《古战场》:“荒骨潜销垒已平,汉家曾说此交兵。如何万古冤魂在,风雨时闻有战声”。在战争中苦难最深重的是士兵和老百姓。卢纶《逢病军人》:行多有病住无粮,万里还乡未到乡。蓬鬓哀吟古城下,不堪秋气入金疮”。陆龟蒙《孤烛怨》:前回边使至,闻道交河战。坐想鼓鼙声,寸心攒百箭”。沈彬《吊边人》:杀声沉后野风悲,汉月高时望不归。 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犹自寄寒衣”。陈陶《陇西行》: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当然也有获益者,但是他们的利益是用士兵的性命换来的。曹松《已亥岁》:泽国江山入战图,生民何计乐樵苏。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刘商《行营即事》:万姓厌干戈,三边尚未和。将军夸宝剑,功在杀人多”。陈陶《续古》:战地三尺骨,将军一身贵。自古若吊冤,落花少于泪”。张蠙《吊万人冢》:兵罢淮边客路通,乱鸦来去噪寒空。 可怜白骨攒孤冢,尽为将军觅战功”。
             3、杂谈闲赋诗言志
             结交须黄金,贫交弃如土,古今皆有之。张谓《题长安壁主人》:“世人结交须黄金,黄金不多交不深。 纵令然诺暂相许,终是悠悠行路人”杜甫《贫交行》:“翻手为云覆手雨,纷纷轻薄何须数。君不见管鲍贫时交,此道今人弃如土”。苦呀,难。从却道天凉好个秋,到长吁气一声吹灭,好个秋也不必说。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马致远《寿阳曲》:“云笼月,风弄铁,两般儿助人凄切。 剔银灯欲将心事写,长吁气一声吹灭”李白倒是想得开,如《拟古十二首》(其九):“生者为过客,死者为归人。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月兔空捣药,扶桑已成薪。白骨寂无言,青松岂知春前后更叹息,浮荣何足珍?”看一组远景图,或许有种沧桑感。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拔不断》:“布衣中,问英雄,王图霸业成何用!禾黍高低六代宫,楸梧远近千官冢,一场恶梦”马致远《夜行船套》【乔木查】:“想秦宫汉阙,都做了蓑草牛羊野。不恁么渔樵没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再过金陵》:“玉树歌终王气收,雁行高送石城秋。 江山不管兴亡事,一任斜阳伴客愁”。听人内心倾诉,也有几分凄凉悲催。李煜《破阵子》:“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凤阁龙楼连霄汉,玉树琼枝作烟萝,几曾识干戈?    一旦归为臣虏,沈腰潘鬓消磨最是仓皇辞庙日,教坊犹奏别离歌,垂泪对宫娥”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煜《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古代也有言志诗。曹操《步出夏门行》(其五):“神龟虽寿,犹有竟时。腾蛇乘雾,终为土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盈缩三期,不但在天;养怡之福,可得永年。幸甚至哉,歌以咏志”。刘禹锡《秋词二首》(其一):“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李清照《夏日绝句》:“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文天祥《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苏轼《浣溪沙》:“山下兰芽短浸,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龚自珍《已亥杂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4、饮酒歌
           我在选编《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时,把“饮酒歌”作为三篇之一,是感觉到酒文化的特殊功效。对于无明、自私、我执的人们来说,自作聪明、自以为是、斤斤计较、患得患失,看似清醒,其实从来没有清醒过。而饮酒,有坏的一面,如伤身、乱性、失控等等,但是也有好的一面,能够打破某种思维定势,唤醒人的自然天性。
           “李白斗酒诗百篇”。如果没有酒文化,或许就没有诗仙李白。李白诗云,“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这是一种心境,一种神态。李白《客中作》:“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李白《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李白《江上吟》:“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诗圣杜甫也觉得,丹青不知老将至,富贵于我如浮云”。杜甫《漫兴》(九首其四):“二月已过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杜甫《携妓纳凉晚际遇雨二首》(其一):“落日放船好,轻风生浪迟。 竹深留客处,荷净纳凉时。公子调冰水,佳人雪藕丝。片云头上黑,应是雨催诗”
            饮酒有自遣、自叙、遣兴,也有意中人、春酒暖、心有灵犀一点通。罗隐《自遣》:“得即高歌失即休,多愁多恨亦悠悠。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杜荀鹤《自叙》:“酒瓮琴书伴病身,熟谙时事乐于贫。宁为宇宙闲吟客,怕作乾坤窃禄人。 诗旨未能忘救物,世情奈值不容真。平生肺腑无言处,白发吾唐一逸人”辛弃疾《西江月·遣兴》:“醉里且贪欢笑,要愁那得工夫。近来始觉古人书,信全无是处。  昨夜松边醉倒,问松我醉何如?只疑松动要来扶,以手推松曰‘去!”。柳永《鹤冲天》:“黄金榜上,偶失龙头望。明代暂遗贤,如何向。未遂风云便,争不恣狂荡。何须论得丧。才子词人,自是白衣卿相。  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王绩《题酒店壁》(五首其一):“此日长昏饮,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晏殊《木兰花》:“燕鸿过后莺归去。细算浮生千万绪。长于春梦几多时,散似秋云无觅处。   闻琴解佩神仙侣。挽断罗衣留不住。劝君莫作独醒人,烂醉花间应有数”晏殊《溪沙》:“一向年光有限身,等闲离别易消魂,酒筵歌席莫辞频。  满目山河空念远,落花风雨更伤春,不如怜取眼前人”李商隐《无题二首》(其一):“昨夜星辰昨夜风,画楼西畔桂堂东。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隔座送钩春酒暖,分曹射覆蜡灯红。 嗟余听鼓应官去,走马兰台类转蓬”《清明》:“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二、顺应变化,回归自然
            相对于执著和束缚于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来说,能够以人为本是难能可贵的。而能够意识到自然法则在无形中决定人的命运并且支配事物的发展变化,能够顺应变化,回归自然,遵循客观规律,那更是一种境界。李白在《日出入行》中的“草不谢荣于春风,木不怨落于秋天。谁挥鞭策驱四运,万物兴歇皆自然程颢在《偶成》中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道通天地有形外,思入风云变态中朱熹《泛舟》:“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这些都是对自然法则及其能量的一种感悟。
            远离红尘,净化心灵,寺庙是一个好去处。白居易《大林寺桃花》:“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程颢《题淮南寺》:“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苹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愁”宋之问《灵隐寺》:“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夙龄尚遐异,搜对涤烦嚣。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孟浩然《题义公禅房》:“义公习禅寂,结宇依空林。户外一峰秀,阶前众壑深。夕阳连雨足,空翠落庭阴。看取莲花净,方知不染心”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寂,余钟磬音”孙逖《宿云门寺阁》:“香阁东山下,烟花象外幽。悬灯千嶂夕,卷幔五湖秋。画壁馀鸿雁,纱窗宿斗牛。更疑天路近,梦与白云游”曾公亮《宿甘露僧舍》:“枕中云气千峰近,床底松声万壑哀。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杜牧《题宣州开元寺水阁,阁下宛溪,夹溪居人》:“六朝文物草连空,天淡云闲今古同鸟去鸟来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深秋帘幕千家雨,落日楼台一笛风。惆怅无因见范蠡,参差烟树五湖东”。当然,寺庙只是一个道具,可以修禅打坐,也可以成为闲吟处。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念昔游三首》(其一):“十载飘然绳检外,樽前自献自为酬。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
            摆脱官场束缚与压抑,隐居可以获得一些内心的平静。裴度《傍水闲行》:“闲馀何处觉身轻,暂脱朝衣傍水。鸥鸟亦知人意静,故来相近不相惊”权德舆《览镜见白须》:“秋来皎洁白须光,试脱朝簪学酒狂。一曲酣歌还自乐,儿孙嬉笑挽衣裳”张籍《与贾岛闲游》:“水北原南野草新,雪消风暖不生尘。城中车马知无数,能解闲行有几人”陈抟《归隐》:“十年踪迹走红尘,回首青山入梦频。紫陌纵荣争及睡,朱门虽贵不如贫。愁闻剑戟扶危主,闷见笙歌聒醉人。携取旧书归旧隐,野花啼鸟一般春”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望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却道天凉好个秋,到长吁气一声吹灭,好个秋也不必说,其实都是刻意为之;而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则是一种自然状态所以有人会效陶。《田家效陶》:“黑黍舂来酿酒饮,青禾刈了驱牛载。大姑小叔常在眼,却笑长安在天外”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登山观海,是人与自然灵性沟通、交流、融合的通道和场所。李白“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手持绿玉杖,朝别黄鹤楼。五岳寻仙不辞远,一生好入名山游”。我们先来欣赏一组登山诗歌。李白《登太白峰》:“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更还?”李白《赠孟浩然》:“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徒此揖清芬”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由此容易理解李白的“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赵秉文《华山》:“石头荦确水纵横,过雨山间草轻。未到上方先满意,倚天青碧看云生”。元好问《台山杂吟》:“山云吞吐翠微中,淡绿深青一万重,此景只应天上有,岂知身在妙高峰”。于良史《春山夜月》:“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兴来无远近,欲去惜芳菲。南望鸣钟处,楼台深翠微”吴均《山中杂诗》:“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 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沈佺期《夜宿七盘岭》:“独游千里外,高卧七盘西。山月临窗近,天河入户低。芳春平仲绿,清夜子规啼。浮客空留听,褒城闻曙鸡”王维《终南山》:“太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欲投人处宿,隔水问樵夫”袁枚《独秀峰》:“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桂林山水奇八九,独秀峰尤冠其首。三百六级登其巅,一城烟水来眼前。青山尚且直如弦,人生孤立何伤焉”黄遵宪《日本杂事诗》:“拔地摩天独立高,莲峰涌出海东涛。二千五百年前雪,一白茫茫积未消”。
            高山可以攀登,可以仰望,还可以倾诉与相对笑。李白《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林则徐《望天山》:“天山万笏耸琼瑶,导我西行伴寂寥。我与山灵相对笑,满头晴雪共难消”。孟郊“我执”时在长安登科后春风得意,超越后游终南山时悔读书。孟郊《登科后》:“昔日龌龊不足夸,今朝放荡思无涯。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游终南山》:“南山塞天地,日月石上生。高峰夜留景,深谷昼未明。山中人自正,路险心亦平。长风驱松柏,声拂万壑清。到此悔读书,朝朝近浮名”。山里有高人,别有天地非人间。唐代太上隐者《答人》:“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李白《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杳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杜荀鹤《赠质上人》:“枿坐云游出世尘,兼无瓶钵可随身。逢人不说人间事,便是人间无事人”。登山并不显高,自我超越才能感觉到海阔天空,有无限可能性。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高山可以横看侧看,人可以进山也可以出山,可以从多种角度思考不同问题。方干《题君山》:“曾于方外见麻姑,闻说君山自古无。元是昆仑山顶石,海风吹落洞庭湖”。方干《题宝林寺禅者壁》:“邃岩乔木夏藏寒,床下云溪枕上看。台殿渐多山更重,却令飞去即应难”。海风能够吹移昆仑山顶石,而山重却令飞去即应难。这种思维很奇妙。在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举办首届海峡两岸少数民族文学创作座谈会期间,我用自己的名字写过一首诗《包海山》:“茫茫沧海望无边,飞入群山浪惊天。奇思妙想动天地,容纳万象包海山”。台湾同胞很欣赏,认为只有生活在辽阔草原上的人们才会有这样的思维和胸怀。的确,如果想像一下,要是站在世界屋脊喜马拉雅山,借着佛光灵性,搬起一群山体扔进东海去,激起惊天动地的浪花,扔出一个宝岛台湾来,那该是一种怎样壮观的景象?
            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林则徐“出门一笑莫心哀,浩荡襟怀到处开”。这谓潇洒走四方。登过高山,再游湖水。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欧阳修《采桑子》:“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张孝祥《西江月》:“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浪花》:“一江秋水浸寒空,渔笛无端弄晚风。万里波心谁折得?夕阳影里碎残红”王籍《入若耶溪》:“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杜牧《将赴吴兴登乐游原一绝》:“清时有味是无能,闲爱孤云静爱僧。欲把一麾江海去,乐游原上望昭陵”。李白《谢公亭》:“谢亭离别处,风景每生愁。 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 池花春映日,窗竹夜鸣秋。 古今一相接,长歌怀旧游”古今可以相接,天上人间情相连。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山高水长,海纳百川。山水间,清泉瀑布清澈壮观。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水》:“万丈红泉落,迢迢半紫氛。奔流下杂树,洒落出重云。日照虹蜺似,天清风雨闻。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香严閒禅师、李忱《瀑布联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刘禹锡《竹枝词九首》(其七):“瞿塘嘈嘈十二滩, 人言道路古来难。长恨人心不如水, 等闲平地起波澜”。皇甫曾《山下泉》: 漾漾带山光,澄澄倒林影。 那知石上喧,却忆山中静”。任何事物都是多种因素组成的,从不同的角度思考会有不同的感悟。清泉却忆山中静,瀑布终归大海作波涛,都是一种自然现象。我很喜欢老子很有哲理的名言:“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谁能知道最终会怎样?我写过一首诗《莫论高低》:“人往高处走,路险多碰壁;谁往低处流,化作彩云飞”。建造于鄂尔多斯西北部乌仁高勒五圣水之地的迪雅恩庙,是我国著名的四大上乐金刚之一,也是修习密宗学和练成神通的地点。我第一次沿着深深的峡谷走去,看到两边的悬崖峭壁,看到峡谷阶地上建造的寺庙,觉得特别神奇,还写过一首诗《虚怀若谷》:“洪水清泉涤世俗,悬崖峭壁斩红尘。惊涛骇浪随它去,于无声处定乾坤”。其实,无论是自然生态还是人文历史的发展变化,一切都是自然法则在于无声处所决定的,人本身所需要的只是虚怀若谷、顺其自然。
          参考文献:
         《中国古代诗歌联艺欣赏》,包海山选编,内蒙古人民出版社,2001年.1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