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坐而论道宅家里,驰骋天下看世界(2)

已有 885 次阅读2020-2-26 22:32 |个人分类:道德经|系统分类:科技教育分享到微信

       坐而论道宅家里,驰骋天下看世界(2)
                 包海山

        二、道学的作用

      自然界和人类世界是由物质、信息、能量等基本要素相互联系和作用而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

      人的一切社会活动都是通过调控思维的信息结构来支配物质和能量的过程。

      马克思指出:“劳动首先是人和自然之间的过程,是人以自身的活动来中介、调整和控制人和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的过程”;“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在他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想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

     不管是躺、坐、站、走、跑,总之“论道”的意义,就在于发现、认识和把握客观规律,把劳动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存在于劳动者的想象和观念中的劳动结果阐述和描绘出来。

     老子云:“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马克思说:“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

     对此,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理解:一是思维是观念的东西,是天下之至柔的信息结构;二是天下之至柔的信息结构可以穿越时空、驰骋天下;三是无形、有质的信息结构,可以驰骋天下之至坚,可以移入和穿越个体和群体头脑,通过在人的头脑中形成改造和调控物质和能量的想象和观念,来改变和顺应人类世界和自然界。

     对于个体生命而言,是由物质结构的躯体和信息结构的灵魂即以信息形态形成和创造的科学文化组成的。躯体是载体,它会老化和消亡;灵魂即科学文化是本质,它可以离开母体即个体头脑在社会公共大脑得到积累、传承和发展。恩格斯指出:人的躯体的物质结构,“生就意味着死”,“死亡或者是有机体的解体,除了构成有机体实体的各种化学成分,什么东西也没有留下来”;而人所创作的科学文化的信息结构,“还留下某种生命本原,或多或少和灵魂相同的东西,这种本原不仅比人,而且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

     在人化世界里,比一切活的机体都活得更久的东西,就是人的灵魂即科学文化作为能够揭示、反映、转化客观存在的自然法则而与其融为一体,具有了长久的生命活力。西方“智慧设计”理论认为,地球上的生命非常复杂,不可能通过进化发展而来,肯定还有一种更高的力量参与生命创造。笔者认为,人类除了躯体的物质结构的缓慢进化之外,还有灵魂即科学文化的信息结构按几何级数发展的迅速进化。在本质意义上,自然法则作为“某种生命本原”,作为“智慧设计”内容,它参与生命创造。在文化领域和灵魂层次,特别是在信息化的网络世界,由于揭示和转化自然法则的科学文化接近并与自然法则融为一体而具有生命活力,因此老子“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庄子“上与造物者游,而下与外死生无终者为友”,这些是可以理解的。

       《道德经》第四十七章:“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明,不为而成。”

       天下之理一样,人间天道相同,因此以无形的信息形态揭示、反映、转化和体现自然法则的思维及其产物科学文化,不受门户窗牖阻隔;它具有穿越历史时空的传承性、间接性、扩散性、创造性、共享性,因此“不出户”、“不窥牖”,就可以“知天下”、“见天道”。在这里,之所以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因为没有意识到无处不在的自然法则,没有静守和培育灵魂的天然灵性和生命活力,而是盲目追逐躯体以及身外之物的刺激、快感和虚荣等。人为与道为不同。人想有为而难有为,“道常无为而无不为”。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而自然能量是无限的;人想有为,是“万物”层面上的有为,而道无不为是在本质层面上的有为。在通过调控信息结构来支配物质结构的过程中,圣人“不行”、“不见”、“不为”,这只是对有形的物质形态的“存在”而言的;但其“而知”、“而明”、“而成”,则是以无形的信息形态发现、认知和遵循自然法则的“思维”而言的。事业的成功,首先是思想观念的成功,关键是要培养事业成功之前就“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的能力,而最终还是通过见天道”来转化天道本身的巨大能量

        在坐而论道中,“坐”是对物质结构的躯体而言的,而“论道”是对驰骋天下之至坚的信息结构的思维而言的。理解了这些,就可以躯体“而思维驰骋天下论道”,躯体宅在家里而通过相信互联网近看世界,即而驰骋天下论道,宅在家里近看世界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孰知其极?”一切都在发展变化,好事可能变成坏事,坏事可能变成好事,谁能知道最终会怎样?

        疫情防控期间,限制了躯体的自由行动,却也有了更多自由思维的时间和空间,是坐而论道的好时机。作为地方学研究者,清晰地意识到,在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演化以及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回归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是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理念。因此,在地球自然村这个地方,全球系统性地方学研究,就是根据道法自然、天人合一这个人类共同的生存和发展理念为核心,把世界各个地方学研究的联结点连接起来,在巨系统内形成全球地方学研究的一个有机整体。基于这种感悟和认知,在2020年1月和2月,笔者高效率地写了中原学:创建与应用世界性一流学科为中原发展服务北京学与世界一流学科建设的内在联系从澳门学看全球地方学发展趋势北京中轴线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以及全球意义参与撰写<文化交响乐>感言 坐而论道宅家里,驰骋天下看世界》六篇文章,刊载于美国中文网、草野思想库草根网以及港澳历史文化研究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等。这是意想不到的收获,也是努力悟道、论道的必然。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