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民间小军校 //www.sinovision.net/?49795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宿营与行军

已有 10577 次阅读2015-11-20 07:17 |个人分类:作战理论|系统分类:军事分享到微信

摘自——江战生编写的作战理论入门今诠                    

                 宿    

第一节.宿营的分类

依据住宿条件的不同可区分为舍宿、露宿和两者结合的宿营。舍宿是利用居民房舍的住宿,露营是指在房舍外露宿或利用帐篷住宿。

第二节.宿营地域的选择

宿营地域一般都是在图上选定位置,而后派出先遣队或設营队提前进入宿营地域,勘察地形,进行宿营准备。如:筹备铺草、粮食、蔬菜、寻找水源以及其它生活资料等。

选择宿营地域应考虑以下几个条件:

1).有适当地幅。宿营地域的面积:营为57平方公里,团为6090平方公里,师为500700平方公里,集团军为40006000平方公里。

2).有良好的地形。其要求是便于疏散配置部队,便于构筑必要的工事,便于组织防空、防化、防核,四周有警戒空间,便于抗击地面敌人的袭击和反空降。有良好的进出道路,尽量避开易遭敌袭击的醒目目标,避开疫区和传染病流行地。

3).有充足的水源、燃料和良好的卫生条件。便于人员、车辆用水,便于筹集粮秣和军用车辆燃料,便于防治疾病和救治伤病员。

4).露营地域,冬季应避风向阳,夏季应避开山洪水道、潮湿处和易于发生泥石流和坍塌的地方,并便于排水,便于架设帐篷、搭棚子或挖洞(窟)等。

5).舍营地域在大居民地的,应选择在边缘地带,应便于人员配置在房舍和建筑物内,车辆、技术兵器隐蔽配置在建筑物的附近。

部队实施摩托化行军时,根据条件可采取沿道路两侧配置的方法组织宿营。

第三节.宿营的部署

宿营部署主要考虑怎样便于各部(分)队宿营地域的紧急集合、紧急疏散、紧急转入行军状态、紧急投入战斗。应依据敌情、地形和宿营方式而定。

各部(分)队通常以营为单位分散配置,营与营的间隔应保持不使敌人一颗中型核弹同时杀伤相邻宿营的两个营,因此,通常两营宿营地间隔23公里。

                宿营与行军_图1-1

各部(分)队宿营地成圆形或者近似于正方形,将集合场安排在宿营地域中心或背向敌方一侧,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快速集中,节约时间,安全系数大。另外,集合场到各宿营地要有便于集中的道路。

集团军(师)后勤,通常单独配置在利于前输后送的地域内,团后勤机构应位于部队的宿营地域内。

宿营时,应充分利用房舍或地形条件。通常是以排为点,以连为片,以营为单位宿营。宿营的配置应根据条件尽量按建制和行军序列分配住房,以便各部(分)队集合后直接由宿营地投入到行军行列中去或投入战斗。乘车行军的,应视情况留适当人员在车上住宿,车辆应停放在疏散隐蔽且离宿营地近的地域内,并且便于机动的位置上。此外,在部署宿营时还应为宿营部队确定紧急疏散的地域。

第四节.组织宿营     

部队到达宿营地域时要迅速开设指挥所、架设通信线路、沟通通信联络、组织值班勤务、指导部(分)队迅速隐蔽地进入宿营地宿营。组织所属部(分)队指挥员勘察紧急集合场和紧急疏散地域以及随时抗击敌袭击的预想阵地等。向部队规定作息时间,明确应急措施;提出防奸、保密、防火和遵守群众纪律的各项要求。并且对部队宿营情况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予以纠正。检查内容主要是:人员休息和车辆、装备、物资的隐蔽、疏散、伪装情况;宿营警戒和战斗值班分队的派遣及配置情况;各分队防雨、防潮、防冻、防火及防病措施等情况。

第五节.组织宿营保障

   1.组织侦察。为防止敌人突然袭击和为继续执行任务准备情报,部队宿营后应向有敌情顾虑和尔后行动方向派出侦察。

   2.组织警戒。为了保障部队安全休息和尔后行动,对敌可能来袭、我军机动可能利用的道路、山隘、孔道,桥梁、渡口、徒涉场、索道以及敌人可能向我隐蔽接近的地形地物,应周密组织宿营警戒。在不暴露我行动企图的情况下,也可以暂时占领方式加以控制。通常集团军(师)向受敌威胁的主要方向上派出加强的团哨或营哨,向次要方向上派出营哨或连哨;团(营)通常向受敌威胁的主要方向上派出加强的连哨或排哨,向次要方向上派出排哨或班哨;连(排)派出班哨、步哨、潜伏哨或游动哨。

   各种警戒派出的距离,根据敌情、敌人的机动速度、地形和任务而定。应能保证主力不受敌突然袭击和有组织地投入战斗。警戒部(分)队的派出距离,原则上是:从发现敌人向我宿营地开进,到我军做好迎敌准备或安全撤离所需要的时间内敌人能行进多少公里,这个距离就是我宿营部队的警戒距离。现在,针对当代陆军在大平原上行速,通常派出警戒的距离是:团哨为2030公里,营哨为1015公里,连(排)哨为46公里。警戒地区的宽度通常是:团哨为1822公里,营哨为810公里,连哨为23公里,排哨为11.5公里。另外,连、营、团哨还要在一定范围派出搜索小分(组)队,对可能有敌人隐蔽的地域和一切有疑虑的地域进行仔细搜索。随着敌人机动能力及机动速度得增强,上述警戒范围应针对不同机动速度的敌人,随时予以调整。譬如,近几年各国军队纷纷组建以武装直升机为主体的陆军航空兵集团,使原有的以装甲车辆为主体的装甲集群机动速度大为落后。所以,在今后的现代化战争中,要尽量、充分利用一切现代化手段扩大警戒范围,例如:使用人造卫星、直升机、无人机、微型遥控飞行器、小型无线摄像探头以及各类遥感器材等。

   组织对空防御以及对核、化、生、燃烧武器袭击的防护,应组织周密地观察报知勤务;指派对空防御值班部(分)队,严密组织对空防御火力体系;制定反空降方案和协同行动计划,当在敌可能实施空降的地区宿营时,应建立反空降预备队,配置在敌可能实施空降的地域附近;划分防空疏散地域,组织部(分)队构筑必要的防空工事,制定各种伪装措施;规定遭敌核、生、化、燃烧武器袭击时部(分)队的行动和抢救、消防、洗消措施。

   组织通信联络。宿营中的通信应以有线电通信为主,同时辅以运动通信和简易信号通信。对担任警戒任务的勤务分队,短时间内可以使用无线电进行联络。当遭敌袭击或指挥防空战斗时,可以全部开通无线电进行联络。

   封锁消息。为隐蔽部队行动企图,到达宿营地域后应紧密依靠当地群众和地方武装的有利条件,封锁消息,保障安全,并做好部队的防奸保密工作,严格控制人员、车辆的流动,离开宿营地时要尽量消除一切住宿痕迹,尤其是独立遂行任务的小分队或游击部队,兵力弱小,易遭敌人大部队追剿,所以,不仅进入和撤离宿营地要隐秘,撤离宿营地时更不能给敌人留下蛛丝马迹。

     

 

行军是军队成纵队沿指定路线行进且有组织的行动。是转移兵力,争取主动,创造有利态势的基本手段,行军通常与部队的宿营和集结待机相结合。有时也可以直接转入战斗展开,从行进间向敌人发起攻击,或实施遭遇战,或直接占领指定地区完成作战部署。现代战争条件下,随着武器装备的高度现代化,部队机动能力增强,作战空间增大,行军不仅在己方的深远后方实施,而且还可能在作战地域内实施,行军已成为准备与实施战斗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行军的质量直接影响到作战效果,对取得战斗胜利具有重要作用。

   行军的基本类型。按照运动方式、敌我关系、行军强度、天文和时间可区分为若干不同的行军式样,各有其特点。

   按运动方式,行军可分为徒步行军、摩托化(机械化)行军和综合行军。

   徒步行军,即主要以步行方式实施的行军。徒步行军受天候、地形和道路条件的影响很小,便于组织指挥,但机动速度太慢,人员体力消耗过大,通常是在行军距离很短,运输工具不足,不便隐蔽行动或地形条件不利于摩托化行军时采用。

摩托化(机械化)行军,即乘坐火车、汽车、船舶、运输直升机、装甲输送车或步兵战斗车实施的行军。摩托化行军速度快,可以减少人员体力消耗,保持部队战斗力,有利于部队遂行紧急任务。但目标大,易暴露行动企图和遭敌(空)袭击,受道路、地形和气候等自然条件的限制较大,对后勤、技术以及工程保障要求高,组织指挥复杂。

综合行军,是指徒步与乘车、乘船、乘机相结合的行军,这种行军可以乘车、乘机和徒步等二至三种方式交替实施或同时实施。

按与敌关系,行军可分为向敌、侧敌和背敌行军。

向敌行军,是指向敌人所在方向实施的行军,通常在遂行进攻或阻击任务时采用。

侧敌行军,是指在敌人翼侧实施的行军,通常是在实施迂回、平行追击、包围或抢占有利地形时采用。侧敌行军时,须在向敌方向派出足够数量的侧卫。

背敌行军,是指背向敌人方向的行军,通常在执行特殊任务或退却时采用。背敌行军要防止敌人取捷径平行追击或使用空降兵抢占要点堵截。

按行军强度,行军可分为常行军和强行军。

常行军,是指按正常的行军速度和行程实施的行军,日运动时间一般为78小时。常行军应按时进行大、小休息,以保持部队人员体力和保养车辆。通常在任务不紧急、敌情顾虑不大时采用。

强行军,是加快行进速度并加大每日行程的行军,日运动时间为1012小时,强行军容易造成人员疲劳、车辆损耗大、降低部队战斗力。因此,只有在必要时采用。如奔袭、迂回、追击、突围或摆脱敌人时采用。

按天文时间,行军可分为昼间行军和夜间行军。

昼间行军,亦称白天行军。昼间行军可以保证部队运动速度,组织指挥方便,但易暴露行军企图和遭敌(空)袭击。

夜间行军。夜间行军指挥和观察困难,运动速度慢,容易迷失方向、发生车辆事故。但利于隐蔽行军企图,不易遭敌(空)袭击,容易实现军事行动的突然性,还可避免夏日的酷热。夜行军要制定严格的行军调整措施,保持肃静、缩小距离、加强伪装,防敌夜视器材的观测和火力袭击。

兵种及运动方式

速 度 ( 公里 / 小时 )

日 行 程  ( 公 里 )

  

    

   

   

    

 

    

4----5

     4

   30----40

可达50

徒 步 轻 装

   5----6

     5

   40----45

   可达60

   

  20----30

   15----20

  150----250

   可达300

       

  30----40

   25----30

  220----280

  310----380

 

汽 车 牵 引

  20----25

   15----20

  150----200

200----250

履带车牵引

  15----20

   10----15

  105----140

  150----200

履 带 自 行

  22----30

   18----22

  170----220

  240----300

说明

此行军速度和日程参数是按平原道路计算的,常行军一日行程按8小时计算,强行军一日行程按10小时计算。

 

(表16)行 军 速 度 和 日 程 参 数 表

                                                              

   根据地形条件,行军还可分为山地行军、沙漠行军、戈壁行军、草原行军、高寒地区行军、山岳丛林地行军和水网稻田地行军。

   山地行军,地形起伏大,道路稀少,狭窄,或盘旋于山腰,或穿越山谷,坡陡弯急,通行困难。山谷、峡谷、隘口、孔道易遭敌封锁破坏,形成堵塞。天气变化无常,山崩、雪崩、滑坡、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威胁大。地形和气象的干扰,使无线电和音响通信的效果降低。甚至有些山地居民少,水源缺乏。因此,山地行军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加强行军侦察、搜索、警戒;二、是要加强道路保障;三、是要加强行军指挥;四、是要加强车辆技术保障。

   沙漠、戈壁、草原行军,必须考虑下列特点:可能在没有道路的条件下行进,旱天尘沙飞扬,雨天满地泥泞,地形暴露,不便隐蔽伪装,昼间易遭空袭,夜间易遭偷袭,无明显地物,难以判定方位,易迷失方向,天气变化急剧,昼夜温差大,人烟稀少,物资缺乏,尤其是缺水和燃料,无法就地补给。因此,行军时必须掌握好方向、路线,并设置必要的路标。适当加大粮、水的携行量,规定用水标准,开设供水、加油站。对人员、车辆注意加强防风沙和防暑、防冻措施。

   高寒地区行军环境恶劣、气温低、风雪多、积雪深、冻土层厚,江河湖泊冻结。在这种条件下,车辆性能受影响、油耗增加、通信困难、武器易出故障,人员易发生冻伤、雪盲、感冒,造成非战斗减员,尤其在暴风雪袭来之际,行动将更加困难。在此条件下应加强防寒实施,做好武器装备、车辆、器材在低温条件下工作的准备,途中不规定大休息时间,只增加小休息次数。雪地行军要采取防滑和防雪崩的措施,加强伪装。

   山岳丛林地行军,气温高、雨量大、天气变化骤然,地形崎岖、山高崖陡、渊深谷窄、道路稀少、河流沟溪纵横、草深林密,毒虫、疫病较多,部队运动速度低,观察、通信、联络困难,人员体力消耗大,易迷失方向和遭敌伏击、袭击。在此条件下行军,应加强侦察、搜索、警戒,敌情严重时应派出先遣队前出占领瞰制地区和易被敌方利用设伏的要点地区,以保证行军安全。加强运动保障,做好在丛林荆棘中开辟道路的组织准备和物资准备,严密组织技术保障。具体规定防暑、防虫和防火措施。雨季还应采取防洪、防滑、防塌方和雷击的措施。要以多种通信手段克服丛林、雷电对通信的影响。途中应多设供水站、行军调整点。

   水网稻田地行军,河渠交错、岸陡水深、河底淤泥,断绝地形较多,对车辆越野行动带来极大困难。部队连续通过泥泞稻田,体力消耗大,运动速度受到极大影响。道路易遭破坏,修路取土困难(田中尽是泥浆),工程量大,需要器材多。在此条件下行军,应建立强大的运动保障队,特别注意对桥梁和渡口的保障。应规定部队多携带木材、干柴、干草等就便材料,采取防滑、防陷措施。向难行地段派出牵引车,向各纵队派出通行力强的拖车,及时拖出陷入泥坑中的车辆,保障行军。

   行军路线的确定,通常由上级指定,有时由本级在上级规定的行军地幅内自行选定。行军路线的选择应符合上级意图,便于部队迅速行进,力求避开大的居民地、隘路等易被敌人封锁的地段。必要时还应选择预备行军路线。相邻行军路线的间隔,通常应以一次中等威力的核爆炸不能同时杀伤两路行军纵队为准。

   行军部署主要包括:行军队形的编成、出发线(点)、调整地区(点)、大休息点的位置和一日行程的确定等。

   行军队形,是部队行军时的兵力区分和序列。一般编一个或数个行军纵队,每个行军纵队编数个行军梯队。纵队是沿同一条道路同时行进的纵长队形,通常按前卫、本队、后卫的顺序编成。集团军(师)通常编成23个纵队,沿23条道路行进(师有时也可编成一个行军纵队);团通常成12个纵队,沿12条道路行进。编成两个以上行军纵队时,必须保证各行军纵队具有独立作战的能力。炮兵部(分)队通常编入主力纵队;坦克部(分)队通常编成独立行军纵队,也可以编入便于向遭遇之敌翼侧迂回出击的纵队,在本队的前头和后尾行进;防空部(分)队按对空掩护部署编入各行军纵队,实施定点或跟进掩护;后勤、技术和机关分队,通常在本队后行进。

   团在上级的编成内行军担任前卫时,其行军序列通常按照团侦察分队、运动保障队、前卫营、指挥部、坦克分队、炮兵分队、各步兵营、后勤机关和分队、后方尖兵的顺序行进。团在本队内行军时,除派出直接警戒外,以营为单位编组行军梯队行进;炮兵分队应在本队先头行进;后勤车辆应在本队后尾行进;条件许可时也可单独沿一条道路行军。机械化步兵团的坦克营,通常在团本队先头行进,或配属必要的机械化步兵分队编为前卫营,有时也可将部分坦克配属给担任警戒的机械化步兵分队。

   行军梯队是行军纵队中按任务和行动顺序编成的梯队。前后梯队的区分应与战斗展开顺序一致,无特殊情况不应打乱部队建制。一般情况下,集团军(师)可编成团或营的行军梯队实施行军,团通常编成营的行军梯队实施行军。各行军梯队的横向间距:摩托化行军,团与团为510公里,营与营为23公里;徒步行军团与团为35公里,营与营为12公里,见(图295296)。

            宿营与行军_图1-2

行军出发线(点)是指部队按行军序列和规定的时间依次通过的行军起点。通常选在部队驻地(集结地域)的外沿明显的地点,距离要适当,要能保证各部(分)队顺利展开成行军纵队。

调整地区(点),一般每隔23小时行程选择一个,通常选在道路交叉点、大居民地进出口、重要桥梁等处。出发线(点)和调整地区(点)的设置,应与桥梁、渡口、徒涉场、山垭口、隘路等保持适当距离,以免造成混乱。

大休息地域,是指在行军中进行较长时间休息的地点,通常选在一日行程过半处,便于部队隐蔽疏开配置,便于对核、化学、生物武器袭击的防护,有一定的地幅和必要水源的地点。

现代行军、兵种多、行军队形长、敌情威胁大、组织指挥复杂。为保证指挥不间断,通常应组织基本行军指挥所和警备调整指挥组,并指定各行军纵队的纵队长。若可能与敌遭遇,还应建立前进指挥所。基本行军指挥所通常由主要指挥员和司令部的大部分人员组成,负责全部队的行军指挥。其位置:集团军通常随主力纵队行进;师、团通常在主力纵队本队的先头行进。警备调整指挥组通常由副指挥员或司令部副职首长(主指:副参谋长)和参谋人员以及后勤的有关人员组成,配有快速机动工具(如:车辆、直升机等),提前进到出发线(点)附近便于指挥和隐蔽的地方开设,完成调整任务后,根据情况适时向前跃进,或分为二到三部分交替前进。任务是调整、指挥部队顺利通过重要的地段或渡口,有时警备调整指挥亦可由部队基本指挥所代替。前进指挥所通常由副指挥员和必要的参谋人员组成,随前卫行进,任务是加强对前卫的指挥。

为了保障行军主力不受地面敌人的袭击,掩护主力顺利展开和投入战斗,通常应根据敌情、地形和行军队形编成,严密组织行军警戒。

行军警戒通常有:前、侧、后卫团(营)和前、侧、后方尖兵(连以下分队)。前方警戒,向敌行军时派出;侧方警戒,侧敌行军或侧方有敌情顾虑时派出;后方警戒,背敌行军时派出。对可能遭敌袭击的重要地段,应派出定点侧方警戒。在本队内行军的各梯队,通常只派出直接警戒。必要时集团军还可派出直升机、小型无人机或其它微型遥控飞行器(空中须由预警机、侦察机、无人机,甚至是侦察卫星等现代化侦察器材实施空域警戒)在行军警戒范围内实施空中巡逻警戒。

行军警戒派出的距离应根据敌情、行军任务、地形和敌、我的行军速度来确定。要保障被警戒的部队与敌人遭遇或受敌袭击时,能有足够的时间展开、投入战斗或摆脱敌人,也就是说当正面的侦察分队发现敌人,到敌人与我行军本队交火,我们的本队能展开成战斗队形,这段时间内敌人的行程就是前方侦察(前卫)分队距行军本队的警戒距离;当侧卫发现敌人,到敌人高速行军赶到我行军路线时,我行军编队刚好摆脱敌人或展开成战斗队形,这段时间内敌人的行程就是我侧卫的警戒距离。通常情况下派出行军警戒(未含空域警戒)的距离,参照(表17)。

组织行军警戒时应明确:敌情,警戒任务和兵力,行军路线或警戒地带 ,发现敌人或与敌人遭遇时的行动 ,通信联络的方法,完成任务后的归队方法等。

 

警戒

种类

兵力

派 出 单 位

        ( 公 里 )

摩 托 化 行 军

徒 步 行 军

前卫

 

集 团 军 或 师

距 本 队 20----30

距 本 队 5----10

 

     

距 本 队 8----12(夜间4----5

距 本 队 2----3

侧卫

 

     

距 本 队 3----5 (夜间2----3

距 本 队 2----3

后卫

 

集 团 军 或 师

距 本 队 20----30

距 本 队 5----10

 

     

距 本 队 8----12(夜间4----5

距 本 队 2----3

 

 

 

 

连以下分队(连、排、班)

 

     

     

步兵行军:距前卫营或本队8----12(夜间4----5

坦克兵行军:前卫营派出时为3----5,团派出时为10

距前卫营或本队

2----3(夜间1----2

侧方

尖兵

   

距 本 队 3----4(夜间1----2

距 本 队 2----3

后方

尖兵

     

     

距后卫营或本队 3----5

(夜间1----2

距后卫营或本队

2----3(夜间1----2

  

(表17) 派 出 行 军 警 戒 参 考 表

 

   集团军、师或旅通常建立警备调整指挥组;团以下只须建立警备调整哨,警备调整哨通常由基本行军指挥所或本级指挥部指挥。

警备调整哨一般在部队行动之前派出,完成任务后撤回。通常配置在出发线(点)、调整地区和桥梁、渡口、隘路、交叉路口附近。特殊情况下,根据先遣队的报告在可能发生拥挤和堵塞的复杂地区设立临时调整哨。

   警备调整勤务的任务是:监督部(分)队按规定的路线、顺序、时间通过出发线(点)、调整地区和桥梁、渡口、徒涉场、山垭口、隘路、交叉路口;调整部(分)队顺利通过或绕过受染、障碍地段和航空兵、炮兵火力封锁地区;监督部(分)队执行隐蔽和伪装的有关规定;维护军队和人民群众的运动秩序,适时发放警报。

   现代条件下作战,敌会对我交通要道进行封锁破坏,加之自然原因的影响,经常给行军造成困难。为保证行军道路的畅通,应组织运动保障队和沿途民工实施运动保障。运动保障队通常以工兵分队为主,加强必要的步兵、防化兵组成;也可以步兵为主,加强必要的工兵、防化兵组成。配备必要的器材和运输工具,以跃进作业的方法,在当地群众的支援下,扫除前进道路上的障碍物,修复被破坏的道路、桥梁和渡口,选择或修筑迂回路等,保障部队顺利行军。

   为防敌空袭和核、生、化武器的袭击,应严密组织对空观察、报知勤务和化学辐射侦察。根据建制和配属的防空兵力,建立周密的对空防御火力体系,拟定对空防御计划。对主要的交通枢纽、桥梁、渡口、隘口、孔道、大休息地区应组织可靠地对空防御。对空掩护可采取跟进掩护和要点掩护相结合的方法,以部分高射炮和地空导弹分队,以营(连)为单位预先占领阵地,实施要点掩护;以部分(自行)高射炮和高射机枪分队,以连(排)为单位,在行军队形中实施跟进掩护。必要时,集团军(师)可在行军路线的重要地段建立防空走廊。在防空走廊内,应组织好防空兵和航空兵的协同。此外,还应规定伪装措施和纪律,明确遭敌空袭和核、生、化袭击时,各部(分)队的行动方法以及善后措施。

   部队实施远距离行军时,集团军(师)应组织先遣队。先遣队通常由副职首长和司、政、后机关的有关人员及摩托化步兵、侦察、通信、工兵等分队组成。先于部队出发。其任务:调查并及时报告沿途的重要情况;动员群众修复被破坏的道路;在大休息(宿营)地域准备给养、油料等;当情况发生重大变化时,及时提出改变行军路线、宿营地域和对空防御等建议。

   团应组织設营队。設营队由司、政、后机关的有关人员和各分队設营组组成,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和通讯器材。其任务:了解并及时报告沿途的重要情况;准备部队大休息(宿营)时的给养;勘察和划分宿营地域,迎接并引导各单位人员进入宿营地域等。

在战斗刚刚结束或敌人刚撤离的地区宿营时,先遣队、設营队应首先在当地武装的配合下,搜索和消灭残存敌人;排除或标示爆炸性障碍物,标示受染地;警戒看管敌人遗留下的物资器材;调查并警戒水源和食物,对受染的水源应及时进行卫生处理或标示。

为保障不间断指挥,及时掌握和处置行军中的各种情况,应组织可靠顺畅地通信联络。行军中的通信联络应以运动通信为主,有条件时可利用行进路线上的即设通信线路或地方线路进行密语联络。无线电应保持静默,主要用于接收或发生核、化、生袭击的警报信号,接收侦察分队的情况报告。当与敌遭遇或遭敌航空兵、核、化、生袭击或行军企图已暴露时,才应以无线电通信为主,与各部(分)队实施联络,但须采取保密措施。

为保持部队连续行军和保持持续战斗的能力,使后勤、技术保障工作更加符合首长意图和部队实际,司令部应会同后勤、技术部门有关人员及时检查了解物资、技术、油料保障和卫生勤务等情况。并根据首长意图和作战需要提出后勤、技术保障的要求,以圆满完成保障任务。部队实施行军时,有关参谋人员要切实掌握好行进方向和速度,特别是在特殊地形或夜间行进时更应注意。

掌握行军方向的基本方法:

1.查地图。行进过程中,要经常对照地图,利用沿途明显的地形特征,如山谷山背、河叉、村庄等,判定站立点(查地图人在地图上的位置),随时掌握前进方向。

2.找向导。是掌握前进方向的辅助手段,在生疏地区和复杂地形组织行军时,应力求找好可靠的向导。通常情况下,向导应分路段更换,带路的距离不宜过远,以避免将部队的行军目的暴露给向导,一般以一日行程为宜。

3.设路标。路标应根据敌情和行进路线上的地形、道路等情况灵活设置。路标通常设在道路交叉口、居民地进出口和丛林中的行进路线上,要明显。为防止被敌利用,路标应以临时制定的不易被敌人注意和理解的标记标示,队伍通过后,后卫要及时消除路标。

行军中要掌握好行军速度。一般情况下应根据走过路程的所用时间与计划到达时间的差距,通过警备调整组(哨)进行调整。特别是在重要桥梁、渡口和道路交叉点与友邻部队相遇或奉命超越另一纵队时,应按上级规定的时间、顺序,指挥部(分)队迅速通过,防止拥挤混乱。夜间行进时,要督促部队做好标志,缩短距离,静肃行进,防止掉队,并注意灯火及红外管制。

为保持部队持续行进的能力,行军中应按计划适时组织休息。休息分为小休和大休,远程行军应有休息日。休息时间的长短和次数应根据敌情和行军任务、行程、沿途地形以及每日行军持续时间而定。第一次小休应安排在行军序列形成之后一小时左右进行,以便检查行军序列、个人装具携带情况和车辆状况。

摩托化行军一般行驶2小时左右或通过复杂险要地段前后进行小休,时间为2030分钟,休息时,车辆停靠道路右侧,车辆间隔距离不小于10米,人员下车并在道路右侧休息,步兵战车(装甲输送车)留有观察员和值班火器射手,驾驶员应抓紧时间检修车辆。徒步行军12小时休息一次,时间约10分钟。休息时,队伍应靠道路右侧,保持原队形。大休息一般在完成当日行程半数后进行,休息时间为2小时。休息时,部队应进入指定地区,疏散、隐蔽地配置人员和车辆,加强警戒和对空防御,检查武器装备并进行技术保养,组织人员就餐和休息,必要时给车辆补充油料。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