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普评制 //www.sinovision.net/?6897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普评制点评 湖岸》摩梭人的失落与忧伤

已有 261 次阅读2023-3-23 06:19 |个人分类:普评制点评|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普评制点评 湖岸》摩梭人的失落与忧伤

最近我发表的所有文章,都特别强调了下面这段话:

中国传统哲学和马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辩证法和螺旋上升。【我是60岁以后,才开始领悟,这其中道理的。】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七大所正式确立的思想路线,更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

吴仁宝讲“千难万难,实事求是最难”。【吴是将近70退下来,将近80答记者问时才讲的这句话。】这句话的背后,是吴仁宝经过几十年的探索,付出很多代价,经历很多挫折,甚至失误后的宝贵领悟。

小平同志讲:“制度是决定因素”“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 《邓小平文选》第2卷,273页、333页)那究竟是什么样的制度才能起到决定性的历史作用呢?!!!小平同志又说:“最重要的是用人权”(邓选3卷166页)。通过反反复复的比较研究,历史告诉我们: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在前进、在变化(即世袭制在向民选制,民选制在向民评制方向前进)才是大国崛起的根本原因。

曼德拉也指出:

我反复提醒大家,解放斗争并不是一种反对任何一个团体或种族的战斗,而是反对一种压迫制度的斗争。

普评制认为,人类社会所犯的一切严重错误都是世袭官僚制、终身官僚制、科举官僚制、普选官僚制、委任官僚制所造成的。 换句话说,我们所反对的是世袭制、终身制、普选制和官僚制,而不是因为这些制度而犯错误的个人、团体或种族。这里面当然包括政党、执政党。而

一个科学合理的解决办法就是要实行真正负责任的民选民评制。也就是要把基层领导干部的评判罢免权交给被他们领导的普通群众——这样一种最带根本性的组织用人制度,也就是普评制,老百姓的普评制,而不是继续交给他们的上级领导。只有这样才能实现毛主席所说的:

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

《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毛泽东选集》第三卷第一零九五--一零九六页 只有这样

才能实现习近平关于推动建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政治主张。当然,首先要用家庭联户代表制或者走婚登记制建成家庭命运共同体,然后,才能建成国家命运共同体、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都是老生常谈,另外,还有一句老生常谈:

在老百姓没有评判罢免权的情况下,什么伤天害理的事都有可能出、什么千奇百怪的事都有可能出,而且是层出不穷!没有这么多鲜活的例证加以证明,你们说,我这老生常谈还能谈得下去吗?!!!可是,这鲜活的例证又是多么的令人痛心疾首啊!本不想多谈,但又不能不说。我一个退休老工人,仅仅是希望有一天,关键的少数能够看到、理解、落实这些老生常谈,救民众于水火。仅此而已,别无他求。

下面请看


《湖岸》| 摩梭人的失落与忧伤
 無情360 2018-10-14   

某个旅游中心,摩梭人的生活被浓缩和打造成一种旅游产品,在公共场合售卖;外来的游客恍如星外来客,带着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参与、卷入到异族风情里;摩梭女人脱下民族服装,在城市街头茫然地发传单……”这是纪录片《湖岸》的片段。


《湖岸》是一部有温度,但又充满了焦灼感的纪录片。纪录片记录了云南丽江泸沽湖畔的摩梭村落小洛水的社会变迁。在短短几年,商品经济和旅游业进入以后给这里带来的变化已经显现,这种变化不只是表层的物质呈现,镜头聚焦更多的是摩梭人在精神上面临这场社会巨变时所承受的痛苦纠结


   在传统与现代之间,总是有许多的为难。在表述这种“为难”的状态时,留法归来的王佳音使用了一种缓慢、润物细无声的节奏,使纪录片具有着一种独特的荒诞与忧伤色彩。

 

《湖岸》剧照


打包的“民族风情”

 

   旅游业,作为泸沽湖畔摩梭人的经济支柱产业,它既逐渐瓦解了传统摩梭人的生活方式,又重塑了一种旅游与民族文化嫁接之后新型文化”,这通常被称为“民族风情”。《湖岸》中,贡献了中国“民族风情旅游”非常经典、值得玩味的片段:


      泸沽湖游客多,民族餐极其火热,摩梭人为游客做饭、唱歌、跳舞助兴。喝得酒酣耳热、穿着摄影马甲的游客,走出木屋,拿起摄影机,对正在休息摩梭人说:“来,穿上你最原始的民族服装,我来拍一张。”画面平静而充满讽刺意味。


晚上,在一个五光十色的舞台上,主持人用喜庆、亢奋的声音向游客们介绍摩梭部落,请大家看看我们摩梭人的老祖母——” 另一处,红色绿色的灯光亮起,身着民族服装的老人坐在一起 ,游客们好奇地看着、拍着,就像在围观某种神奇现象。篝火晚会中,盛装的年轻摩梭男女围成一圈,和游客围着火塘跳舞。火光照着摩梭女孩年轻的脸,接待民族餐后,她的脸上露出疲惫、恍惚的神情。火塘旁,镜头对着天空开始旋转,天空中,泸沽湖畔被彩旗分割的天空散发暧昧不清的颜色。这段真实的记录,有着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


当地导游曹文才说,除了我们的鼻子还是摩梭人的,哪里都不摩梭了。 


《湖岸》剧照


《湖岸》,就像一个缩影,折射了少数民族面对现代化文明时的拥抱、犹疑和尴尬。


当一个民族的文化被打包为旅游产品,在某种程度上,本地人就成为物化式的存在——人们需要满足游客的原始、异域想象。游客期待现代文明的反义词,期待看到本地人身着民族服装,原汁原味地呈现。即使这种“表演”与“原汁原味”相去甚远。但在这样的体系之中,却又无法找到一个具体的人来责怪。


在纪录片《湖岸》中,呈现了关于“民族风情旅游”引发的悖论式的存在。民族风情游在消解传统文化的同时,又重新为本地人披上了一件新的外衣。泸沽湖畔的摩梭人经历了三种变化,传统的日渐消失、旅馆、舞台等新型建筑的兴起和民族风情旅游文化的打造。这种演变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的同时,也给当地一部分人带来了某种精神上的不适。——三者层层递进,使《湖岸》具有丰富的层次。

 

《湖岸》剧照


失落的故乡

 

一位当地人在醉后,语无伦次地说:“我真的很不满意现在的社会。当地人欺骗游客,游客欺骗当地人,全是欺骗……”他在迎接游客时左右逢源,如鱼得水,微微醉后开始躁动不安,强作镇定,面带真诚与嘲弄。


《湖岸》的珍贵之处在于,它准确地捕捉到了当地人在转型期的情绪。纪录片拍出情绪与状态,并不容易。王佳音做到了。这也许与他的经历有关。2004年,王佳音因为喜欢电影,他辞去在电视台的高薪工作,去法国里昂第二大学学电影理论。王佳音发现,“最精彩的关于中国的瞬间,往往不是在故事片里,而是在中国的纪录片里。”在世界电影的中心地之一,王佳音喜欢上了纪录片。戛纳电影节艺术总监是王佳音的老师,他看好王佳音的天分和资质,希望他跟着自己学电影。王佳音婉拒了。正常人的选项,我都没有选(笑)。王佳音说。他认定了纪录片,就要把纪录片学下去。这种经历过找寻后的选择,往往更加坚定。毕业后,王佳音考入马赛大学学习纪录片制作,在法国,只要有关于中国的纪录片放映,无论是巴黎,还是其他地方,王佳音都去。几乎是饥渴式地了解。”王佳音说。他最感兴趣的还是中国。2009年,王佳音回到中国。这种“跳出中国,看中国,又返回中国”的这种客位、主位相互交替式的观察方法,使王佳音的感知变得更加敏锐。


《湖岸》作者 王佳音


王佳音第一次来到泸沽湖畔小洛水村开旅馆的宾玛家时,带着一台dv。很长时间,他都没有开机。当时,他并不打算刻意拍些什么,他想和这里的人们相处得融洽一些。他住在宾玛家,2个月下来,王佳音和他们一起聊天、喝酒、干活,甚至一起接待“民族餐“。宾玛的祖母,把王佳音看成自己的孩子,宾玛把他当成自己的哥哥。经过与当地人长期相处之后,他们展现了对导演王佳音的一种信任。在访谈部分,《湖岸》纪录片的主人公没有正襟危坐地坐在镜头前接受采访,而是姿态放松地在聊天,仿佛他们面对不是镜头,而是一个朋友,这使片子洋溢着一种特有的温度和忧伤。


《湖岸》剧照


宾玛是纪录片的主人公之一。他是摩梭人,家中开旅馆。他好酒,眉黑鼻直,黝黑,肌肉发达,气质野性、粗犷。宾玛的女朋友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在法国读博,全世界游历。在参与联合国教科文拍摄项目时,来到泸沽湖,与宾玛相识、相恋。他们知识结构、阅历都不同。《湖岸》记录了两个背景迥异的年轻人相恋的状态。长期异地,宾玛和女友通过电脑视频“见面”。在电脑这端,宾玛看着电脑里的女朋友,伸出手,想要拥抱她。女友在另一端,说:“你能抱得到我吗?”


后来,他们还是分手了。他与女友的交往就像是一种隐喻。虽然,宾玛作为导游,是当地接触外部世界最多的一拨人,然而,这种表层的接触并不难掩盖深入接触的匮乏。他与外界,就像始终隔着电脑,存在着一层看不见的隔膜。他尝试努力,最终失败。在物质上,宾玛一家已算小康。在精神上,宾玛感到怅惘。


《湖岸》剧照


“拍纪录片,有很多遗憾。我一直以为我很了解宾玛,我以为他是个随波逐流的人。但在最后,我才知道,宾玛是一个什么样的人。那天,他对我说:’哥,片子快拍完了,你们快走了,我没有什么能给你,一起聊会天吧。”那天,宾玛对王佳音说了很多真心话。


“一切都变了。以前,摩梭人没钱,但是大家一家人在一起,过得很幸福。现在……每个人都忙。宾玛有一个哥哥、一个弟弟。哥哥扎西是村长,热情发展旅游业,弟弟在寺院里喇嘛。宾玛对发展旅游,一直并不热心,但也算不上消极。哥哥想发展旅游,我就跟着干,但他是我哥哥,我不能太强势。大家族已经不存在了,我不能再让这个小家庭散了。


听到宾玛说这些,心里特别触动。他表面玩世不恭,其实心里十分细腻敏感。家乡发生了许多变化,这一切,他都看在眼里。实际上,宾玛是一个清醒的旁观者。”《湖岸》拍了三年。“生活太丰富,太复杂了,到最后一刻,我觉得,我才揭开了一半。拍纪录片,就像剥洋葱,一层一层地剥掉,靠近他们。王佳音说。


从国外回来,发现中国变了很多。《湖岸》不仅是在拍泸沽湖,也是在拍我对故乡的情感。王佳音说。


旅游与商业为少数民族带来了发展与冲击,现代化为中国带来了机遇与挑战。它批量地生产繁华与梦想,也制造同等规模的失落与颓丧。《湖岸》中记录的百态,成了转型中的中国,最生动的阐释之一。



本文发表于《中国民族》2018年05期,发表时有删节

游晓璐:记者,摄影师,现居福建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