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一叶秋风 //www.sinovision.net/?10882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每三秒钟就有一个儿童饿死,若全球人都吃素,能节省下全球一半的粮食,足以喂饱20亿饥民;只需八周,伊甸园会在地球重现;减少了产生地球温室效 ...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谈第三医学的《酵素论》

已有 3119 次阅读2019-4-20 00:53 |个人分类:了悟健康|系统分类:健康养生| 长寿, 酵素 分享到微信

          谈第三医学的《酵素论》_图1-1


                谈第三医学的《酵素论》

    来源/作者:2016年《太湖春秋》夏季号/孙万鹏 发布时间:2016-7-20 10:23:14

    武警北京总队医院原副院长任养勣,在其《第三医学的崛起》一书中,用了“好以众整”的整整一个章节,介绍了酵素。他引用诺贝尔生理学奖得主阿瑟科恩伯格的话说:“对我们的生命而言,自然界中再也找不到像酵素那样重要的物质。DNA本身是无生命的,它的语言冰冷而威严,真正赋予细胞生命和个性的是酵素。它们控制着整个机体,即使仅仅是酵素的一项功能出现异常,都可能导致毙命。”(1)


    2015年底至2016年初,笔者在美国迈阿密逗留期间,据当地的朋友告知:“目前欧美正在风行酵素疗法,希拉里、伊丽莎白二世等名人都在用酵素抵抗衰老!酵素既不是西药,也不是中药,应属于第三医学的范畴。”他要求提供有关酵素的资料,这成了笔者“撰以该文”的“原始要终”。(2)


    一、全球嘱目的酵素之起源


    据考察,早在4000多年前,我们的“始祖继宗”就开始利用酵素来制造食品和疗养身体。夏禹时代的人就会酿酒,即“在大米上繁殖含蛋白质'分解酵素’及'淀粉分解酵素’”(3)3000多年前的周朝,就已经掌握制饴、制酱技术,将能产生酵素的谷物称为“”,有“酱油”、“清酒”、“味噌”等;2500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就懂得了用麹(菌)疗病;说明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前已经不自觉地利用酵素的催化作用了。


    现在,国际上已经知道,酵素即酶。其实,我们的先人不但创造了“酶”这个字,而且给出了“酶者,酒母也”这个定义。《黄帝内经》中就有关于酶的记载:“黄豆研磨成粉,蒸者入糟,发酵数日至半透明状态,是为醍醐,醍醐治百病。”辞海上说,“醍醐:酥酪上凝聚的油。”《本草纲目·兽—》曰:“作酪时,上一重凝者为酥,酥上如油者为醍醐,熬之即出,不可多得,极甘美。”杜甫诗曰:“醍醐长发性,饮食过扶衰。”(4)顾况诗曰:“岂知灌顶有醍醐,能使清凉头不热。”(5)实际上,醍醐就是今天酵素的前期物。


    在国际上,1833年佩恩和帕索兹从麦芽水的抽取物中用乙醇沉淀得到一种可供淀粉水解生成可溶性糖的物质,称之为淀粉酵素,可谓是“初日照酵林”,初步触及了一些酵素的本质问题。在此后的一个世纪中,人们逐渐认识到“酵素是生物体内具有生物催化功能的物质。”


    19世纪中叶,法国科学家路易·巴斯德对蔗糖转化为酒精的发酵过程进行了“深文周纳”的研究,指出酵母细胞中存在一种活力物质,它可以将糖发酵成乙醇。这种活力物质只存在于生命体中。1878年,他将这种活力物质命名为“酶”(酵素),这个词来源于希腊文“enzyme”,意思是“在酵母中”。(6)


    1926年索姆纳从刀豆种子中,提取脲酵素结晶,通过实验证实为一种蛋白质。为此,获得了1946年诺贝尔化学奖。


    1982年,美国科学家托马斯·切克与后来的奥特曼,发现少数核糖酸(RNA)亦具有催化活性,并将这种“河水洋洋,北流活活,具有催化活性的RNA,称为Ribozyme,为此,二人同获1989年度的诺贝尔化学奖。


    核酸酵素的发现,意义重大:核糖核酸既携带遗传信息,又有生物催化功能,这是一个十分令人兴奋的问题。


    1997年,美、英、丹麦三位学者因为对“酵素可以储藏并转化功能”做了先驱的研究,同时获得诺贝尔化学奖。


    2004年,笔者的同事与朋友李太贵研究员,研究了酶和生化反应中的差分放大,提出了基质和酶的反应方程(此略)(7)。指出:化学反应的目的,在于使反应物S转化为PSP是反应的两极。但从反应物到产物需要有两个动力,即反应动力和产物动力。这个动力就是酶。并得出了“震天动地”的反应酶动力的产物酶动力是两个方向相反的动力,就像水稻从一粒种子播下后,由两个方向相反的输入极(地下的根和地下的叶)控制一个输出极(稻株生长结实)(8)换言之,没有作为水稻正常生长发育的“酶动力”,就没有生物的生命。李太贵是第一个将酶反应与三极发展结合起来的人。他冲破了达尔文将自然选择作为生物进化唯一动力的局限。


    二、“元气+酵素”决定人的寿命


    《黄帝内经》说:“元气,所受于天,于谷气并而充身者也”。意思是讲,元气是个定数,与后天的呼吸之气、营养之气、自然之气一起补充,维持人的生命。营养之气主要来自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酵素等。过去,人们长期将酵素看成是蛋白质。现在的研究发现,人体内的酵素约有6.000多种,人体的生命活动,如呼吸、心跳、思考、学习、工作、食物消化、吸收、解毒、排泄等,都需要相应的酵素参与。其中一些酵素是核糖核酸(RNA)。如果我们将蛋白质、肌肪、碳水化合物比作建筑材料,维生素和矿物质是工具,那么酵素却是充满智慧与活力的工程师和技术工人(9)。过去,我们只强调营养补充的重要性,然而没有酵素“参伍以变,错综其数”(10)再多再好的营养也不会使生命转动。要维持人的生命,就要使“元气与酵素”加和。一般而言,没有酵素参与,人的元气只够消耗七天左右(11)可以认为,“酵素是生命延续必不可少的物质,所有疾病的产生,都是由于酵素缺失或者不均衡所导致。(12)


    研究表明,元气是细胞具有的推动人体生长、发育的精微物质。“元”的意义,无非强调了它的元态性、始基性、先天性。它产生于太极意义上的受精卵中的基因成分(即命门成分)(13)这种始基性的基质(元气)与酶的相互作用,“酶加速反应至少100万倍”(14)酶有疏水的内部和亲水的外表。这个疏水的内部空间为化学反应的底物的进入创造了条件。酶对于底物有高度的专一性。进行催化时,酶作为钥匙的锁,而底物(元气)作为钥匙高度的配合。换言之,元气与酶具有互补关系。而且在反应液中,底物是“自由粒子N”,而酶是“空穴P”。在反应中,底物元气进入酶的空穴中与酶结合形成第1PN结。随着酶或底物的变构,进成第2PN结。于是,出现了似半导体PNPNPN三极放大的特性。


    据研究,人体大约由60万亿个细胞构成。在英语里,细胞与电池,都用“cell”表示。人们睡眠与提供酵素等食物就相当于给细胞(电池)充电,即补充电子“e”,从而恢复生命活力(15)在笔者看来,元气与酵素都是“能量货币”,而最终的“能量源”是元气。


    我国的中医说:“人有元气百病不生,人无元气万药不灵”(16)如今,“人类已经进入了酵素缺乏时代”,当人体处于酵素不足的状态时表现为:触发癌症、肥胖症、心脏病等诸多疾病。以这种生活方式戕害身体,通常会遭遇英年早逝的悲剧(17)


    中华民间中医协会会长、振兴中医联谊会会长潘德孚在北大讲堂指出:“永远都不要小看生命的自我康复能力,医生是借用了你的自愈力,才把疾病治好!”(18)笔者以为,这是正确的。自愈力等于“元气+酵素”,它是你身体里的医生,它决定了人的寿命。


    据考查,我国是一个“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大国,随着时代的变迁,民众生活水平有所提高,食用无酵素食物、酒精、药物及垃圾食物增加,致使“生食与熟食的平衡”被打破;由于工作压力大,不良的生活方式,使消耗元气增加,凡此等等,都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三、酵素的健康与乐生秘诀


    以现代科学来看,酵素不是药,没有副作用,属于第三医学的范畴。


    一般地说,酵素是所有酶的总称,而单一酵素常称之为酶。其与元气的和谐结合,可以产生“孰与仲多”的功能,有利于提升人体的健康与活力。


    一是“元、酵”提振人的精气神我国历代有“药养不如食养,食养不如精养,精养不如神养”(19)的说法。“元气+酵素”有利于提振人的精气神,不仅能延长生命的长度,且能增强生命的厚度,不仅能增加生命的“量”,且能提高生命的“质”。人的精神系统由情志子系统、思维子系统所组成。2015年,笔者在自身,实行“元气+酵素”的第三医学实践时,感到浑身有使不完的劲,虽然,我已是76岁的人了,一年中竟轻松写完了三部著作共83万字。过去20年内,平均每年只能完成一部著作,约25万字。是否能提升“暗能量”、“暗物质”,尚待进一步验证。


    二是促进肠道益害菌平衡。2015年,笔者在辟谷、清肠的基础上,顺自然节律选择把酵素食物,加上喝“保元汤”培养元气的措施,促使元气与酵素的协谐,达到了全年大便通畅,做到了不到1-2分钟时间内就清除了肠道废物。这显然与肠道内益害菌平衡,做到了养生、乐生有关。


    三是叩齿提肛、吞津咽酵液。在笔者看来,这是一种自制、自饮酵素的方法之一。所谓叩齿:是牙关咬紧,双手劳宫穴重叠,放于丹田(脐下二寸关元穴处);所谓提肛:快速收紧前后二阴,提肛双脚跟离地,牙关始终咬紧,同时用舌尖抵上齿齿根,闭气,提起来收缩2-3秒,慢慢放下,再次提肛,再次放下,重复三次。所谓吞津咽液:重复操作会发现口腔中会产生唾液酵素,用舌头在口腔当中搅动产生的酶,分三小口咽下(20)经常叩齿咽酶,可以起到养神益气、平衡阴阳、活血明目等作用。


    四是强化消炎抗菌功能。身体任何部位发生炎症,都表示该部位受到“损抑”,大多表现为红、肿、热、痛等症状,此时,“元气+酵素”可以强化免疫系统与白细胞的消炎杀菌,以及“清血”作用,使炎症得以缓解。同时,还能益好茵、镇痛解热,防止血管硬化。


    五是促进细胞新生与活化。研究表明,保持身体健康,避免多数疾病的“妙方”,不是药物,而是靠人体“元气+酵素”的自愈力。要管好“吃、喝、拉、撒、睡”;要“走进厨房,远离药房”,向酵素等食物要健康!药物可以杀菌,但无法直接促进细胞新陈代谢,也无法使遭到破坏的细胞修复再生。


谈第三医学的《酵素论》_图1-2


    还值得指出的是,在生物体的细胞核中,有一种易被碱性染色的线状物质“染色体”,在其顶端有个外形像帽子样的东西,叫做“端粒”。它是一种高度保守的DNA(脱氧核糖核酸)重复片断,由特殊的碱基序列构成。在新细胞中,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就“缩版以载”,即缩短一次,通常最多可缩短50-60次,换言之,端粒被称为细胞寿命的“记数器”,也是人的寿命“记数器”。据研究,端粒酵素与DNA相结合,能减少端粒在复制时缩短程度。研究显示,男性端粒长度缩短速度略快于女性,这也是男性平均寿命略低于女性的一个原因。


    据悉,2007年首个端粒为靶标的酵素片剂已在美国上市。15年内,位于内华达州的西艾拉科学公司开发激活端粒酵素以帮助维持端粒长度的产品,能获得FDA的批准(21)笔者希望,这是第三医学给人类带来的“日入于虞渊之泛,曙于蒙谷之浦”的曙光。 

         谈第三医学的《酵素论》_图1-3


【备注】:

(1)任养勣著《第三医学的崛起》第36页,安立文出版社,2014

(2)《易·系辞下》

(3)中国台湾酵素教父·江晃荣著《酵素》第29页,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8月第4次印刷

(4)杜甫《大云寺赞公房》诗

(5)顾况《行路难》诗

(6)阎世英编著《酵素养生智慧——没有酵素就没有生命》,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5

(7)李太贵著《植物三极生长》第122至126页,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8)孙万鹏著《灰熵论》“将达尔文送进历史博物”,百通出版社 2011

(9)阎世英:2015

(10)《易·系辞上》

(11)孙万鹏《关于中医元气理论的思考》,载于《灰谐论》,百通出版社 2013

(12)任养勣著《第三医学的崛起》第37页,2014

(13)五全年等《模型中医学——追寻生命演化密码》第43页,中医古籍出版社 2009

(14)李太贵著《植物三极生长》,“酶-基质间的相互作用”,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

(15)孙万鹏著《灰谐论》第232页,百通出版社 2013

(16)博医堂养生疗法——第6集广播节目

(17)任养勣著《第三医学的崛起》第37页,2014

(18)潘德孚著《解悟中医相信你的自愈力》浙江出版联合集团,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

(19)孙万鹏《第三医学集“道、儒、释”各家之精华》2016

(20)徐振邦:博医堂养生讲座

(21)阎世英:2015   

谈第三医学的《酵素论》_图1-4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