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Sun //www.sinovision.net/?71242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春雨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有哪些国军名将是从黄埔军校走出的?

热度 6已有 7939 次阅读2012-10-29 10:38 |个人分类:谈天说地|系统分类:军事| 名将, , 黄埔军校 分享到微信

1924年6月,孙中山在中国共产党和苏联的帮助下,于广州黄浦区长洲岛创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这个学校有一个更著名的名字,叫“黄埔军校”。

孙中山非常重视黄埔军校,在1924年6月16日举行的黄埔军校开学典礼上,他亲自到会并发表演讲,指出创办军官学校“独一无二的希望,就是创造革命军,来挽救中国的危亡”,“诸位就是将来革命军的骨干,创立了革命军,我们的革命才能成功。”

从1924年6月到1949年底迁往台湾之前,黄埔军校在大陆开办了二十三期,包括各分校、训练班在内,培养出了23万多毕业生。其中,不少毕业生成为国共双方的骨干将领。胡宗南、林彪、刘志丹、罗瑞卿、杜聿明、黄维、赵一曼、郑洞国、戴安澜、胡琏、徐向前、陈赓、赵一曼……没有他们,整个中国近现代史都将黯然失色。

以前曾写过《从黄埔军校走出了哪些中共名将?》,这次就来写写姊妹篇《从黄埔军校走出了哪些国军名将?》

              胡宗南哭着进黄埔军校

胡宗南是浙江镇海人,国民党陆军一级上将,是蒋介石最宠爱、最器重的将领,指挥40余万精锐部队,被称为“西北王”。其一生戎马倥偬三十年,经历了黄埔建军、东征、北伐、第一次国共内战、抗日战争、第二次国共内战、台海对峙等中国近代史上几乎所有的重大事件。

但是,当年胡宗南在参加黄埔军校的入学考试时,因为个子比别人矮,身体又较瘦弱,差点在体检时就被淘汰出局。幸好他及时施展“哭”功,硬是“哭”进了黄埔军校。

1924年,黄埔军校在上海秘密招生,进行初试,合格后再到广州参加复试。上海初试的主考官是毛泽东,胡宗南顺利通过初试,可是接下来在广州举行的复试中就没有这样简单了。

在进行体检时,考官让考生站成一排检查身高。胡宗南不足1.6米,身体又较瘦弱,一下子就被考官拎了出来。考官不客气地说,“你根本就不是当兵的材料。”这就意味着,还没进入文化考试环节,胡宗南就被“咔嚓”了。

这个结果,是胡宗南无论如何没有想到的。他怔了怔,突然蹲在地上嚎啕大哭起来。在这个举目无亲的地方,这个29岁的男人第一次体会到了“绝境”两个字的含义。

哭了一阵之后,胡宗南醒悟过来。他猛然站起来,大声责问把他拎出来的考官,“为什么不让我参加国民革命,革命是每个年轻人的义务,个子矮怎么了,拿坡仑的个子也不高,总理孙中山先生的个子也只有一点六八米,廖仲恺先生更矮嘛,国民革命怎能以相貌取人呢。”

这时候,在旁边一间屋的黄埔军校党代表廖仲恺被惊动了,他出来后对胡宗南说,“这位同学,我批准你参加考试。”当即写了一张纸条交给胡,上书“国民革命,急需大批人才。只要成绩好,身体健康,个子矮一点也是应该录取的。”

就凭着廖仲恺的纸条,胡宗南参加了文化考试,成为黄埔军校的一员。

当然,那时候的廖仲恺肯定没有想到,这个差点被淘汰的小个子,日后会成为国民党最著名的战将之一。

               于右任的介绍信

1948年,淮海战役快要结束的时候,毛泽东曾经以人民解放军中原和华东两司令部的名义,写了一篇800余字的广播稿《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让时任东北“剿总”副总司令的杜聿明将军家喻户晓。

杜聿明也是黄埔军校一期出身。

杜聿明是陕西米脂县人。他家是书香门第,可杜聿明却老想着投笔从戎,干出一番可歌可泣的事迹。1923年,杜聿明从榆林中学毕业后,一次无意在《新青年》上看到黄埔军校招生的广告,同时,也在另外一份报刊上看到吴佩孚办洛阳军官学校的招生广告。经过慎重考虑,杜聿明选择了黄埔军校。

1924年3月,杜聿明与堂兄兄杜聿鑫,同乡青年阎揆要、关麟征等十一人,从北京取道天津,搭乘英轮南下广州。他们在陕西会馆住下后,随即上街打听招生情况。获悉虽然还在招生,但报名者超过一千多人。为了保证被黄埔军校录取,他们决定由杜聿明执笔,给国民党元老,原陕西靖国军总司令于右任先生写了封信,请求他帮忙做个介绍。原因是于右任是杜聿明父亲的同窗好友,又是早期的同盟会员,感情很深。

没想到,半个月后,于右任回信给他们,不但请他们吃饭,还慷慨地写了一封介绍信给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说这里有十一位陕西有志青年,前来报考黄埔军校,希望能够破格录取,以便将来到北方开展工作。

在黄埔军校招生的那几年,非常爱惜人才的于右任经常写介绍信,向黄埔军校推荐青年才俊。比如抗日名将张灵甫就经他介绍考入黄埔四期。

据称,蒋介石收到于右任的介绍信后很高兴,专门找来负责录取工作的人员,当面交待说:“于先生送来的学生理应全部收下!”

4月下旬,黄埔军校举行了最后一次补考。试题是国文和数学。杜聿明不怕数学,担心的是国文。国文的题目是“你为什么要信仰三民主义?”虽然杜聿明对“三民主义”完全没有什么研究,好在那时候《新青年》等进步刊物盛行中国,杜聿明就根据上面的一些文章,结合自己的看法写了几百字交卷。

也许是因为运气好,也许是因为于右任的介绍信起了作用,总之,4月底出榜,杜聿明等十一人全部榜上有名。杜聿明终于如愿以偿地成为黄埔军校第一期学生。

入校后,杜聿明收到了国民党和共产党的入党登记表。那时候,杜聿明对于什么是国民党,什么是共产党一无所知,只好从字面意思来理解。他想,“共产”,大概就是把家里的财产拿出来分给大家。杜聿明家里比较殷实,有些舍不得拿出来,所以他就填写了国民党的表格。

当然,杜聿明做梦也没有想到,就在他加入国民党的当儿,他的妻子曹秀清正在陕西榆林中学,举着右手向共产党党旗庄严宣誓呢……

             郑洞国冒名顶替入黄埔

当然,总体来说,黄埔军校的入校考试比较严格,也非常注重公平,但也避免不了一些“意外”事故发生。比如,国民党名将郑洞国就是冒名顶替考进黄埔军校,这也是黄埔军校历史上独一无二的一次。

郑洞国是湖南石门县人,在学生时代就参加过五四运动。1921年,他曾经投笔从戎,但没成功。1924年1月,正在长沙商业专门学校读书的郑洞国听说孙中山创办黄埔军校的消息,立刻就去长沙工业专科学校附中,找同乡王尔琢商议。没料到,王尔琢已经先走一步了。

郑洞国赶紧邀上三位同乡,一同南下广州。当他们找到王尔琢时,才知道报考军校的日期已经过了。

郑洞国心急如焚,王尔琢也跟着急。这时候,转机出现了,有一位叫黄鳌的湖南老乡,因为担心考不上,就报了两次名。此刻见郑洞国急成这般模样,便建议顶替他的名去考。郑洞国沉吟半晌,决计冒顶黄鳌之名报考军校。

就这样,郑洞国顶替黄鳌的名字进入黄埔军校。巧的是,真黄鳌也考进去了,而且他们都被编在第二队。在点名出操的时候,两人竟一同应声出列。

郑洞国是个老实人,对于冒名顶替的事情一直惴惴不安。经过反复考虑,他终于鼓足勇气,向区队长报告了冒名顶替的事情。好在校方知道此事后,并没有追究他的责任,只是把他的名字改了回来。

于是,郑洞国的名字开始在东征、北伐、抗日等历史事件里闪耀……

              方志敏指引黄维考入黄埔军校

黄维是江西贵溪县人,14岁时考上江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在这里,他遇到了比自己大四岁的方志敏。当时,方志敏已经是一位学识渊博、富有激情的学生运动领袖。黄维对这位“方大哥”自然佩服得五体投地。1924年,在方志敏的介绍下,黄维辗转来到黄埔军校,成为一名军人,驰聘战场。

当然,这时候黄维还不知道自己的“方大哥”早在一年前就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黄维“为人耿直,尊重感情”,这可不是我说的,而是全国政协对他的评论。举一个例子吧。

1934年,红军早期主要将领刘畴西率红10军团遭到俞济时的“围剿”,次年1月兵败被捕。刘畴西和俞济时都是黄埔军校一期生。审讯的时候,俞济时居高临下地看着衣衫褴褛的刘畴西,没有寒暄,没有问候,挥挥手,就让人把后者押走了。

这事儿后来被黄维知道了。黄维非常生气,当面指责俞济时,“大家虽然是敌人,但毕竟也是同学一场,好歹也让老同学吃顿好饭,穿件棉袄嘛。你太狠心了!”

               “福将”胡琏

在国民党众将领中,能打仗的多,会打仗的少,敢打恶仗硬仗的就屈指可数了。胡琏就是其中一位。

有好事者做过统计,《毛泽东军事文选》里有7篇专门针对国民党十八军及胡琏的电文。能够多次得到毛泽东这种“指名道姓”的待遇,实为罕见。开国上将杨勇曾经说过:“我们宁愿俘虏一个胡琏,不愿俘虏十个黄维。可惜让胡琏给跑掉了。”

胡琏是黄埔四期毕业生,与林彪是同窗。毕业后,他从少尉排长干起,历经北伐、中原会战、江西剿共、抗战诸役,因战功显赫而不断擢升,37岁已经做到十八军军长,中将军衔。抗战胜利后,国民党对军队进行整编,十八军改为十一师,与新一军、新六军、第五军、七十四师,并称国民党军五大主力。

在随后进行的三年国共内战中,胡琏率三万全部美式装备的十一师,在中原、华东两大战场与解放军对峙周旋,与刘伯承、陈毅等中共名将均有过正面碰撞,丝毫不落下风。1949年10月,退守台湾的胡琏担任“金门防卫司令部总司令”,统领金门党、政、军务,在当地影响深远,被称为“金门王”。胡琏在金门打了“古宁头”战役。此战是国民党三年内战之后唯一一次歼灭性的胜仗,也是解放军第一次团级以上建制单位被全吃的败仗记录(是役解放军伤亡9000人)。

胡琏会打仗,更是一名运气超好的“福将”。

1947年8月,华东野战军三个纵队将十一师包围在山东南麻,志在将之一口吞掉。战斗打响后,却突降大雨。华野将士苦战四天,最终只能撤出战斗。老天帮了大忙,胡琏没有被歼灭,此役也被列为国民党“十大武功之一”。后于台北圆山忠烈祠以浮雕壁画作记。

一年后,胡琏与黄维率由十一师扩编的十二兵团参加淮海战役,在败局已定的情况下,胡琏爬上坦克逃生。中途遇到大队解放军人马,后者竟无人理睬这辆逆行的坦克,甚至还有不少战士“礼貌友好”为他让路。黄维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同样是乘坐坦克,却因坦克抛锚而被捕。

1958年8月23日,“国防部长”俞大维来金门视察。胡琏他到翠谷水上餐厅参加晚宴。临行前俞大维突然叫住他——就在此时,解放军开始炮轰,胡琏等人赶紧躲进坑道,再次逃过一劫。而在餐厅恭候的金门防部副司令赵家骧、吉星文、章杰三人均被炸身亡。

俞大维后来回忆这件事情时说,该谈的其实都已谈过,为什么要叫住胡琏,连自己都百思不得其解,只能说是命运的安排。

             蒋介石和毛泽东都为他写悼词

与资格老到的第一期、群星荟萃的第四期相比,黄埔军校第三期显得多少有些寂寥。不过,依然走出了不少震动一时的著名将领。比如戴安澜将军。

戴安澜是安徽无为县风和村人。曾经就读南京安徽公学,在这里,深受陶行知先生的影响。1924年初,戴安澜响应时任广东粤军第四师团长的远方叔祖父戴端甫的号召,报考黄埔军校一期,却因身材瘦弱,被无情淘汰。戴安澜只能退而求其次,先参加国民革命军,当了二等兵。在部队里,戴安澜勤奋锻炼,身体情况很快好转。

1925年,戴安澜再次报考,终于考进黄埔军校第三期,被编在步兵队学习。

真正让戴安澜“扬名立万”的是在抗日战争时期,率领中国远征军南征缅甸。

1942年,抗日进入了最艰难的持久战阶段,中国广大军民正在为抗日付出最惨重的牺牲。当年2月,日军为了切断援华抗战物资的重要运输线——滇缅公路,向缅甸大举进攻。应英国政府请求,中国国民党政府派遣远征军3个军约10万人赴缅甸参战。其中,第五军戴安澜所率的200师表现最为突出。

1942年3月,戴安澜率200师参加东瓜保卫战,与日军第55师团正面交火。在敌众我寡,又失去空军支援的恶劣环境中,与日军苦战12天,歼敌5000余人,掩护了英军的安全撤退。4月24日,率部克复棠吉,使东线战局的转危为安有了希望。5月18日,在郎科地区指挥突围战斗中负重伤,26日下午5时40分在缅甸北部茅邦村殉国。

戴安澜殉国后,国共两党领袖均亲撰挽词。蒋介石的挽词是:“虎头食肉负雄姿,看万里长征,与敌周旋欣不忝;马革裹尸酹壮志,惜大勋未集,虚予期望痛何如?”毛泽东的挽诗是《海鸥将军千古》:“外侮需人御,将军赋采薇。师称机械化,勇夺虎罴威。浴血东瓜守,驱倭棠吉归。沙场竟殉命,壮志也无违。”

1956年,戴安澜被中央人民政府内务部追认为革命烈士。

2009年,戴安澜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这可能是其中唯一一位国民党将领。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2

握手

雷人
1

路过

鸡蛋

刚表态过的朋友 (3 人)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回复 小溪 2012-10-29 23:17
相信,总有一天,李敖的愿望会实现。
回复 今又是 2012-10-29 15:25
欣赏。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