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云淡风情 //www.sinovision.net/?109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云淡风情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剩女”讲述 “齐天大剩” 是怎样炼成的

已有 1670 次阅读2010-3-8 11:04 |个人分类:精品鉴赏|系统分类:家庭生活分享到微信

“剩女”讲述  “齐天大剩” 


新闻背景:北京有超过50万名年轻女性尚未找到归宿,她们都已过了25岁这个中国传统的结婚年龄。 中新社发 司海英 摄

  今天是“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诞生100周年的纪念日,各种女性话题再次成为人们热议的焦点,而这两年,最受关注的女性问题莫过于“剩女”现象。


  有关统计数据显示,1990年,北京30至50岁单身人数约在10万人左右;但到2002年,北京、上海等地这个年龄段的单身人数分别达到约50万人,其中女性超过六成;2009年,北京“剩女”已突破了50万,居全国最高。

  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年过30的“剩女”,走进她们的生活和情感世界,发现那是一片既有欠缺又不乏丰富的天地。

  “剩女”分级


  “剩斗士”

  25至27岁,初级“剩客” ,这些人过了普遍认为的最佳寻偶年龄,虽“被剩下”,但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

  “必剩客”

  28至31岁,中级“剩客”, 此时属于他/她的机会已经渐少,而他/她们又因事业忙碌无暇觅偶。

  “斗战剩佛”

  32至36岁,高级“剩客”, 他/她们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

  “齐天大剩”

  36岁以上,依旧单身的,那就是特级“剩客”。

  讲述

  被剩原因各不同

  套用托翁名言,女人结婚的原因都是相似的,而被剩的原因各有各的不同。虽然不少心理专家在谈及造成“剩女”的原因时无非几条,通常是过分挑剔、高不成低不就、攀比心理或者爱情受创等,但是在现实生活中,“剩女”被剩原因其实千差万别。

  今年32岁的林青是典型“剩女”一员,名牌大学毕业,目前在一家电视台做编导,做事雷厉风行,常出惊人之语。说起被剩原因,她幽默而坦然:“我这种风格比较中性的女人,大概生不逢时,看现在李宇春她们多受宠啊,当年我一直被当成是假小子,男孩子只想和我做哥们儿。”上大学时,林青的豪爽作风很受班里男生欢迎,经常约她把酒言欢。她也曾经对班上某男生有点小小的动心,直到有一天那男生真诚地和她探讨如何把中文系的系花追到手,她第一次感觉很受伤。此后多年,这样的事情发生了数次,她终于明白了男人如果和你彻夜喝酒、和你无话不谈,那他绝没有娶你回家的打算,只能是纯洁的友谊。

  35岁的周华成为“剩女”则是因为“曾经沧海难为水”,她和前男友爱情长跑历经10年,刚毕业两人为求发展相约一起到德国去留学,苦熬数年终于学成归来创业打拼天下,事业刚有所成两人的故事竟也走到了终点。至于分手原因,周华也说不清楚:“可能在一起太久了,相互缺点看得太清楚,而结婚有时候需要一点冲动犯点傻,错过这村就没这店了。”也许10年足以让一个女人看清爱情这东西,她无意开始再次“长跑”。

  而今年37岁的齐非俨然已修炼成“齐天大剩”级别,她开着自己的公关公司,事业有成,之所以蹉跎至今,都是为了等待那个心仪的男人,当然,那个令她多年无法割舍的人是有老婆的,而且一直离不了婚。“我不是二奶,我开的奔驰是自己挣的血汗钱买的,这样等待只不过是我对感情还有奢望。”齐非这样说。

  压力

  家人紧逼重于社会舆论

  谈到压力问题,几位“剩女”都表示,到了这个年龄,她们其实并不太在乎社会和他人怎么看待自己,她们所工作的环境,诸如新闻单位、外企等都是“剩女”扎堆儿的地方,别人早已见怪不怪,比较烦恼的是父母的过分关心和不断逼问。

  周华早年丧父,一直和母亲生活在一起,周华形容自己和母亲的关系是“不见面会想,见面就吵,一对冤家。”争吵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母亲不断地托亲戚朋友给周华介绍男朋友,说什么都要扯到这件事情上去。一次周华实在烦了,和母亲近乎翻脸地说:“你要是这么想让我走,那我立刻买房子搬家,以后再也不管你了,到时候你不要后悔!”吓得母亲不敢再提。但是这件事是母女俩一个解不开的心结,就像生活中埋了个炸弹那么让人不自在。

  而齐非的策略则是“惹不起我躲得起”。她家在天津,从20多岁起,七大姑八大姨都在关心她的终身大事,搞得她不胜其烦。虽然和已婚男交往多年,但她不敢和家人透露半点,她很清楚此事会在这个保守的家庭中制造怎样的轩然大波,只能谎称“工作太忙,没空恋爱”。后来,决定自己开公司创业的时候,她选择了到北京来,毕竟隔着100多公里,也隔开了不少唠叨和催促。

  交往

  和同龄人难找共同话题

  最近令林青比较受刺激的事情是参加大学毕业10年聚会,一桌子的女生,都是当年的闺蜜,曾经无话不谈,如今难得一聚,聊的全是老公孩子,要不然就是婆媳矛盾,总之都是家长里短过日子那点事儿;林青一张嘴说的是“出轨、外遇、一夜情”,一桌人都闭了嘴,看她的表情如同“洪水猛兽”。

  和昔日好友再也找不到共同话题,以至于关系转淡是很多“剩女”不得不面对的问题。“生活状态不一样了,关心的东西也不一样,自然就没有了交往的基础,这是很自然的事情。”林青说起,她曾有一个关系很铁的女友,认识20多年了,女友和老公闹气,准第一时间找她哭诉,她是随叫随到;而她有事情找女友说,女友总是家中有忙不完的事情脱不了身。后来,她终于明白,自己只不过是给女友生活中“填空”的,这种交往是不平等的,她只好放弃。


  失去了一圈朋友,并不代表“剩女”们只能独来独往,实际上,她们的生活中并不缺乏友情,因为相对于婚姻中的女人,她们有更多的时间经营友情和自己的兴趣爱好。周华最大的爱好是旅行,由此结识了一大帮“驴友”,从中收获的不仅仅是友情,甚至还有事业机会。周华每次出国玩都选择自由行,由于具有出色的外语和组织能力,所以她能让一个团的“驴友”玩得特别愉快。某“驴友”是一外企高层,看中了周华的才能,最后邀请她到公司担任公关部主任。

  心态

  已经剩下就不想凑合

  对于“剩女”们最敏感的情感问题,这几位大龄女青年纷纷表示,现在已经不着急了,似乎30岁是一个坎,那之前也急过一段,现在的想法是顺其自然,既然已经剩下就没必要非凑合一个。

  “剩女”们的感情世界并非一片空白,相反,可能比顺利结婚的女孩更加丰富多彩、惊心动魄,只不过是在婚姻的大门前缺了那临门一脚。林青向记者透露了她的一些“隐私”:目前,有两个男人正在追求她,一位是40多岁的离婚男人,一个是28岁的小男生,她正在举棋不定,“其实像我们这个岁数的找男朋友都面临这种选择,找个岁数大的可能比较实际,但基本都是别人挑剩下的,或多或少都有点问题;可来场轰轰烈烈的姐弟恋,最终受伤的估计还是自己,真没这个胆量了。”

  几位女士其实都很清楚,越拖下去越不好找,不仅仅是婚姻市场的极端残酷,也包括自身的问题。为“剩女”研发“恋爱自测指数”的心理咨询师杜胜祥就指出,不少条件优越的“剩女”随着年龄越来越大,会变得过于强势和以自我为中心,通俗的说法就是变得越来越“独”,无法和人亲密相处。周华对自己能否和一个男人生活在一个屋檐下表示毫无信心:“我这么多年自己一个人过惯了,想干什么干什么,干吗非要找个人给自己添堵?”

  很多“剩女”都有类似的想法,渴望的同时却又逃避,为不少“剩女”做过心理咨询的杜胜祥告诉记者,他针对这些问题采用心理学的方法制定了10个指数,包括焦虑指数、逃避指数、被动指数、自恋指数、不切实际指数等,可以通过自测了解自己的问题,有意识地改变处理感情的方式方法。

  按照心理专家的说法,在情感选择上,“剩女”们不是没有机会,而是如何去把握属于自己的机会。

  反思

  “剩女”是一种

  生活方式?

  最近,媒体和网络对于“剩女”现象的讨论如火如荼,其中一种说法引起了记者的关注,那就是认为“剩女”是一个值得商榷的词汇,因为在“剩女”这个词汇背后,其实是史上最大规模的一群拥有自我意识、独立人格和生活方式选择权的优秀女性。她们有事业和故事,有追求和要求,有技能和情趣,有圈子和朋友,只是没有结婚。

  这样的声音在无数为“剩女”支招儿、解决“剩女”危机的叫嚷声中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显示出宽容和进步的社会态度。

  专栏作家庄雅婷说:我认为“剩女”是一个“反动”词汇。它用是否有一个男人愿意与之拥有合法而稳定的性生活来衡量一个女人的价值,本身就是一种倒退。

  众所周知,“剩女”问题并非中国独有,西方国家在很多年前就已经“剩女”成堆了,然而他们并不觉得这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没那么多人闲着没事总想把她们解决掉,这表现出的实际是东西方价值观的差异,西方价值认为这是一种个人的选择,而在东方世界却意味这群女性是被男性所舍弃的一群。“剩女”们的焦虑实际上反映了中国社会对未婚女性的巨大压力和歧视。

  著名心理医生、中日友好医院专职心理专家李子勋最近在接受媒体专访时指出,结婚是个人的权利,在西方,35岁以上女性不结婚很正常。任何人都没法做别人生活方式的评委,只不过,中国在很多时候还是把婚姻当做必需品。

  所以,放低对“剩女”们的关注,给她们自由生活的空间也许就是对“剩女”们最大的关心和爱护,因为,单身和婚姻一样,只是生活方式的一种。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