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登录
美国中文网首页 博客首页 美食专栏

包海山 //www.sinovision.net/?24378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解读老子,探索本原(8) 包海山

已有 1334 次阅读2010-11-19 06:15 |个人分类:道德经|系统分类:杂谈分享到微信

                                                《道德经》第六十四章

  【原文】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
       【解读】事物稳定时容易掌握,没有预兆时容易谋划。事物脆弱时容易消解,事物微小时容易化解。处理事情最好在尚未发生之前,治理最好在发生混乱之前。合抱粗的大树,生长于细小的幼芽;九层高台,由一筐土一筐土垒成;千里的行程,从足下第一步开始。靠个人意志为之就会失败,靠强权统治就会失去政权。因此圣人不靠个人意志,也就无所谓失败;不靠强权统治,也就无所谓失去政权。人们做事,常常在接近成功时失败。如果做事最终还能像最初一样谨慎,那么就没有办不成的事。所以圣人是想没有贪欲,不看重难得的货色;学会不去仿效别人,而补救人们所犯过错,以辅佐万物顺其自然而不敢妄为。

  【探索】第一遍还是以解读为主,第二遍以融会贯通为主,第三遍在此基础上希望有比较系统的探索。

                  《道德经》第六十五章

  【原文】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稽式。常知稽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
       【解读】古代那些善于遵循道法的人,不是明明白白地告诉民众要怎么样,而是要人们意识到不懂就是不懂。民众之所以很难治理,就是因为自作聪明的人太多。所以,用自作聪明的人治理国家,他们会巧立名目掏空国家;而不用自作聪明的人治理国家,人们会默默耕耘这是国家的福分。能够知道这两者,也是一个法则。经常记得这个法则,就是有道行。道行很深、很远,与赚钱眼前物质利益相反。然后才能达到顺其自然的更高境界。

  【探索】真正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的无知、甚至是愚昧,因此“不以智治国,国之福”;而以为自己什么都知道,还要求别人都听他的,这种智慧是非常可怕的智慧,“故以智治国,国之贼”。恩格斯说:“整个人类历史还多么年轻,硬说我们现在的观点具有某种绝对的意义,那是什么可笑”!而在现实中,不知有多少硬是被说成不容置疑的具有某种绝对的意义观点。这只要在历史长河中,人们才能看到,“那是什么可笑”!
                   《道德经》第六十六章

  【原文】江海之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解读】江海之所以能够成为百谷王者,是因为它善于处在低下的位置,所以才能成为许多小溪河流自然汇集的百谷之王。因此,圣人要想成为普通民众中的精神领袖,言谈和胸怀就必须像汇集百川的江海一样宽阔并处于低下;要想领先并引领民众,就必须把自身利益置于民众之后。因此,圣人精神境界很高而民众不会感到有负担,处于民众之前而民众不感到有危害。因此,天下民众都乐于推动和协助他的事业而不厌倦。正因为不与人争,所以天下没有人能够与他争。
       【探索】自然现象与社会现象有相同之处,遵循着同样的客观规律。只要社会事业如同自然界的百川汇集,“天下乐推而不厌”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道德经》第六十七章

  【原文】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慈,故能勇;俭,故能广;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
       【解读】天下人都说我所讲的道太大、太抽象,似乎什么都不像。正因为太大、太抽象,所以似乎什么都不像。如果像某一个具体的东西,那么它早就变成了细小的东西。我有三个宝,始终保持着它:第一个叫做慈爱,第二个叫做节俭,第三个叫做不敢为天下先慈爱,所以能够勇敢;节俭,所以能够广泛积蓄;不敢为天下先,所以能够大器晚成。如今的人们舍弃慈爱而追求勇敢,舍弃节俭而追求广泛积蓄,舍弃退让而追求领先,这就把事情看得太死了。只要有慈爱,用它去征战就能获胜,用它去守卫就能坚固。天要保佑谁,就会用慈爱来护卫谁。

                《道德经》第六十八章

 【原文】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解读】善于作将帅的人不逞勇武,善于作战的人不会失去理智动怒气,善于战胜敌人的人不会动辄跟对手争斗,善于用人的人甘居人下。这叫做不与人相争的品德,这叫做利用别人的力量,这叫做符合天理的古来最高境界。

  【探索】如果我们遵循自然法则来成就事业,那么在具有巨大能量的自然法则面前,人是很渺小的。如果我们看重的是事业本身,那么在渺小的人群中,谁比谁高低上下又有什么呢?能够理解这些,也就能够理解“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
                      《道德经》第六十九章

 【原文】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扔无敌,执无兵。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
       【解读】关于用兵有言:我不敢采取攻势而采取守势,不敢冒进一寸而要退后一尺。这就是说,摆阵势,象没有阵势可摆一样;挥胳臂,象没有胳膊可举一样,迎敌人,象没有敌人可攻击一样;手执兵器,象没有拿武器一样。最大的祸患莫过于低估了敌人的力量,低估敌人的力量,就几乎丧失我的法宝。所以,两军相对,力量相当时,慈悲的一方可以获胜。
     【探索】攻击为冒犯,迎接为包容;自封有胆怯,开放有信任。最终都是一种心态。如果说“祸莫大于轻敌”,那么福莫大于不树敌。

                 《道德经》第七十章

 【原文】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是以圣被褐怀玉。
       【解读】我的话很容易理解,很容易实行。天下却没有人能理解,没有人能实行。说话要有宗旨,做事要有根据。人们正由于无知,因此他们不理解我。理解我的人稀少,效法我的人很难得。因此,圣人穿着粗布而怀抱着美玉。
       【探索】“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就是因为自然法则本身客观存在,顺其自然就好。圣人尽管穿着粗布,但是怀抱着美玉,其感觉和体会只有自己知道。
                    《道德经》第七十一章

 【原文】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
       【解读】知道自己有所不知道,高明;不知道却自以为知道,毛病。人们只有知道毛病是毛病,才能不犯自以为是的毛病。圣人不犯毛病,是因为知道毛病是毛病,所以不犯自以为是的毛病。

 【探索】人们有所不知道是绝对的,而知道是相对的。能够理解这一点,“是以不病”。

                  《道德经》第七十二章

 【原文】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不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
       【解读】当民众不再害怕威严和打压时,那么更大的威胁即将到来。不要逼迫百姓不得安居,不要断绝百姓生存之路。只有不厌恶百姓,才不会遭到百姓的厌恶。因此圣人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有自爱之心却不自命高贵。所以能舍弃“自见”和“自贵”而保持“自知”和“自爱”。

 【探索】遵循自然法则的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免责声明:本文中使用的图片均由博主自行发布,与本网无关,如有侵权,请联系博主进行删除。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

 留言请遵守道德与有关法律,请勿发表与本文章无关的内容(包括告状信、上访信、广告等)。
 所有留言均为网友自行发布,仅代表网友个人意见,不代表本网观点。

关于我们| 节目信息| 反馈意见 | 联系我们| 招聘信息| 返回手机版| 美国中文网

©2024  美国中文网 Sinovision,Inc.  All Rights Reserved. TOP

回顶部